搜索
谭志军的头像

谭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2
分享

郁孤台怀古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烟雨蒙蒙。肆虐两个月的新冠疫情初缓,我由琼返石途经赣州,为辛弃疾的一阕《菩萨蛮》造访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大庾岭、九连山蜿蜒而来的章水、贡水,于老城区汇流成浩浩荡荡的赣江,奔流北去。江西省的简称“赣”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二江汇合而得名。

两千多年里,无数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息,创造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郁孤台、八境台、古城墙……一个个如珍珠般闪耀的遗迹,展示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苏轼、王阳明、周敦颐……一位位如辰星般璀璨的名士,为这里留下了千载风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别称田螺岭)顶,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修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也许是唐代,也许是更久以前,但距今最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

在酒店门口刷了一辆哈啰单车,便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辛弃疾词中的郁孤台。顺着章贡路走到建国路口,一座高大的牌楼——四贤坊映入眼帘,这便是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四贤坊是为铭记赵抃、刘彝、周敦颐、文天祥四位对赣州有影响的古先贤而建。门柱左右有联曰:“赵抃疏险滩,刘彝福寿惠千古;濂溪创理学,文山丹心昭四贤。”

从四贤坊到军门楼之间是一个大广场,军门楼两侧的城墙是原汁原味的古城墙。军门楼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到清初,楼无存,瓮城尚在。民国四年(1915),国民政府在军门楼旧址上面重建了门楼。2012年郁孤台历史文化街改造,在遗址上重建了军门楼。

穿过一条仿古的街道,来到贺兰山(田螺岭)脚下。这里是城区的制高点,海拔131米,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郁孤台就建在山顶。

从侧门进入,第二重门额上题写着“贺兰山”三个大字。抗金名将岳飞曾经来过这里,但这显然不是他的名篇《满江红》中的贺兰山。而眼前的这座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第三重门为半圆的月亮门,左侧有一铭刻:中国共产党赣州特别支部干事会成立旧址。

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将台更名为“望阙”。宋绍兴十七年赣州知州曾慥增创二台:南边叫“郁孤台”,北边叫做“望阙台”,后几经兴废,最后留下来的还叫郁孤台。如今所见,为1983年按清代同治时期的式样重建,系三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红墙绿瓦,斗拱飞檐,如一只作势欲飞的凤凰。台上的“郁孤台”三字为舒同题写。

郁孤台为赣州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李渤、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尤以辛弃疾任职江西提刑使时留下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800多年来,对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

楼阁正厅悬挂辛弃疾词《菩萨蛮》,左墙是一幅郁孤台风光画,右墙是辛弃疾“起兵勤王”图。从一楼右侧小门拾级而上,到达最高层。凭栏远眺,只见细雨初收,远山隐约,近水迷蒙,三江合流滚滚向前。

站在辛弃疾的塑像下,望着着他仗剑极目远眺的神情,你仿佛能听到他的咏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因为有了辛弃疾,因为有了这千古凭吊的忧患,郁孤台从此变得不再平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