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志军的头像

谭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13
分享

琼花观里观琼花

最美的季节,就应该去最美的地方。所以,古人喟叹: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以琼花为盛,在春风的吹拂下,隋炀帝当年魂牵梦萦的琼花静悄悄地开放了。清明时节,我们自驾游来到扬州,走进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琼花观。

琼花观,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北侧,原名后土庙,始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是供奉后土夫人的祀祠。唐僖宗年间,在祠南建三清殿,改称“唐昌观”。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取多福大福之意,赐名“蕃釐(xǐ禧)观”。因观中有琼花,故俗称“琼花观”。

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兔,象征着月亮。"蕃釐观"三个大字为清人刘大观所题。

观门至大殿的正中是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两侧各植四株琼花。东西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

观内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阶两侧各种植一株龙爪槐与两株琼花。

大殿后方为琼花园,园门两侧悬挂对联:“江北江南无二木,花开花谢几千年”。琼花又称聚八仙、蝶花,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名花,自古以来就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王禹偁任扬州太守时,曾作《后土庙琼花》诗,序文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进得花园,满眼的葱绿。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其间飘满白色蝴蝶状的琼花似乎从历史深处一路盛开而来。一座六角形的土台上刻有“琼花台”三字,台上生长着一棵高大的琼花树。据说,这就是那棵神异的琼花生长的地方。

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在位14年中,先后三次巡幸扬州。有关隋炀帝劳民伤财开挖大运河三下扬州看琼花的传说,更是妇孺皆知。隋炀帝是否真的只是为看琼花而来扬州,正史中没有记载。而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沟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全国水运大动脉,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琼花的花形颇为奇异,盛开的花朵由八朵5个花瓣的白色小花围成,花大如盘,洁白如玉,呈“聚八仙”状。中间是无数类似丁香花的浅黄色小花和珍珠般的花蕾,可谓是”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玉破香葩”。

微风吹拂之下,琼花轻轻摇曳,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入胜。它那淡淡的花香时有时无,虽不浓烈,却与其冰清玉洁的花色相符,聚得一身的灵气。在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璀灿晶莹,令人为之神往。

琼花是扬州独有、他乡无双的名贵花木。欧阳修任郡守时,在观内琼花树旁筑亭,其匾额上书“无双亭”,以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琼花观内有一口明代的古井,井的石栏上有多道被井绳勒出的深痕,此井名为“玉钩井”,井栏上刻“玉钩洞天”四字。玉钩井上覆一六角小亭,亭柱上悬挂着印沧老人李圣和女士撰书的题玉钩洞天联:“坚贞岂许移殊域;萌蘖依旧茁故乡”,高度赞美了琼花的高洁品性。

据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宋仁宗曾把琼花从扬州移植到汴京御花园里,但第二年就枯萎了,不得不又将它移回扬州,琼花到了扬州又复茂如故。宋孝宗听说琼花极美,又把它移往临安宫中,但琼花到了临安便憔悴无花,也只得又遣还扬州。到了宋朝亡国的那一年,琼花却突然无故死去了。这一系列神奇的传说,使琼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琼花观成为江淮一带著名的道观。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到处寻觅琼花的踪迹,终于在瘦西湖畔的蜀冈重新发现了琼花,经过精心培育,历尽劫难的千古名花又重放异彩。如今在扬州的大小公园、新街古巷,都能见到琼花清新飘逸的身姿。琼花以她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各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与奇闻逸事吸引着人们来到扬州,来到琼花观,来到她的身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