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剑刚的头像

陶剑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02
分享

正年轻

 

1.

我长期寓居于市内一座叫府山的山脚下,早晨聆听鸟鸣,已成为我的一桩乐事。特别是春天的早晨,我常常会被各种鸟鸣声所吵醒。总是在天刚拂晓的时候,这些筑巢于屋檐下或山上树林中的小精灵们,便飞出了鸟巢。它们或跳跃或踱步在屋脊上,迎着破晓后嫩芽似的一线曙光,便纵情欢叫起来。那群鸟聚在一起鸣唱,有时听起来与我们的大合唱像极了,非常有层次感。但细听起来,它们仿佛在互致问候,又似乎在闲谈着什么趣闻。

大概鸟雀也知道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已然而来;这些小精灵也在欢呼春的到来呢。春天里这些小精灵是幸福的。它们可以捕获更多的小虫子以果腹,与此同时,当“衣食足”之后,它们可以开始求偶了。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都有春天交配的习性。可见春季是大自然中一个美好的季节,它的美好,在于它是一个繁衍后代和播种希望的季节。

然,子非鱼,焉知其美好与幸福乎?思之亦然。春季也无非是大自然四季时序循环中的第一“环”,但它多像一个人的青春季呢。 真的,春季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真像是整个一年中的“青春年华”。

每个人都有过一段美好的人生春季,在这个美好春季中,都会有鸟语与花香;青春之美也在于它是人生中的一个春季。每个人在这个季节里,都拥有着一段难以释怀的韶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将这段时光,珍藏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某一位已过了青春年华的人,或许会随口说出自己年轻时是这么样这么样的往事,这个“这么样”就恰好珍藏在“这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往事之美,青春之美,总是难以释怀。

2.

青春,有太多美好的一面。比如说,青春拥有人一生中最为英俊、美丽而又略带稚气,且又朝气蓬勃的面庞及与之相应的奕奕神采;青春是身上飘着的那一股清淡好闻的栀子花香;青春是情窦初开时下意识的那一瞥,或许就是偶尔一回头,那一个脉脉含情的眼神;青春也是因矜持、虚荣或单恋而染了桃花般胭脂红的那一低头的羞赧。总之,青春是如此的美好。然而,我感叹青春的美好却又如此短暂,短暂得如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

青春的火车总是在一个人的最美好的年龄段中,风驰电掣而过,不留下半点痕迹容你去怀念或追思;只留下两条空空的钢轨,向前不断地延伸,直至天边,一任其在太阳下,发着虚空的光亮,而带给人刺眼眩晕的感觉。

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们总说年轻是美好的。原来,正因为青春是短暂的,留不住的,未能拥有的,稍纵即逝的。正由于青春拥有这些特性,所以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最美好的韶华。

这就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时光来了。我的青春似乎是无助的。说实话,我在青春时,却从未感觉到青春之美好,但后来细细体会,青春总有美好的一面罢,想到自己的青春也是奋斗的,不虚度的,故我也知足了一些。我的青春,好比是一只被网兜住了的小鸟,在自己奋力且又胡乱地扑腾中,终于飞出了樊笼,飞向了自由的天空。然而,我似乎没有认真地去捕获那些稍纵即逝的点点滴滴的青春亮点,那时,我总以为来日方长,看上去一切都还来得及,我总想着事事还有明天呢。殊不知,好多事,从来急。伟人早就在诗歌的吟唱中告诫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遗憾,我没有“只争朝夕”啊。现在当我渐渐老了的时候,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些许往事,徒为当初错过的那些瞬间而悲伤,为当初自己没能抓住那些悄悄流逝的青春岁月而无端后悔。

回想那时,我的眼前,总是春光荡漾。年轻的人,年轻的心,满眼望去都是年轻的时光,郁郁葱葱。哪里知道时光也会在某一天突然老了呢!曾经一个个葱郁、精致、润泽、精神的青春形象,瞬间蜕变成了衰老的、臃肿的、干瘪的、松弛的、肥胖的和油腻的身影。突然意识到,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一去不返了。终于,在内心升起一股因错过了美好事物的惆怅,而久久不能释怀,以至于无端地憎恨起这摸不着,看不到,但凭感觉能体会到的时间了。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确实如此。时间的“镰刀”能把一切既有的事物摧枯拉朽般地催化成过往的、腐朽的和衰落的。但从另一角度看,时光也能将种子发芽,树木成林,水滴穿石,寒冷结冰,未来的遥远的梦想的,魔术一般变成现实。我不得不佩服时光的魔力。后知后觉的我,现在仿佛突然明白:时间原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啊。

青春的美好说到底就是时光的美好;青春的短暂说到底是时光的短暂。这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便构成了我的青春岁月。在这一青春岁月中的每一个时间“细胞”里,都曾镶嵌着我的许多回忆,青春的回忆多了,无意中对时光的无情与残酷有了切深的体会。

我家的老房子自出买给了别人之后,我就再也不敢近看它一眼。儿子小时候,有一回,他想进去再瞧瞧他所熟悉的爷爷奶奶家。我说:“你们进去罢。”我独自在外面等他们。不一会儿,儿子与妻子就“参观”完毕,匆匆出来了。儿子说:“里面已没有他的熟悉记忆了。”似乎,这房子仅仅是房子而已,而不再是印有他小时候熟悉而温馨的记忆了,故看起来,也显得无趣。不仅如此。我的曾经的一切喜怒悲乐也在这所老房子里,也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无端地抹去了,消失殆尽。儿子尚且如此感受,更何况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呢!要知道那老屋的每一块砖,每一个角落,甚至一张蛛网,一层灰尘,都刻着我的许多小时印记,有些印记一辈子都难以磨灭,至今仍活在梦中。

美好的青春时光如此短暂,我忽发奇想,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延伸,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而不是日渐龙钟老态起来,那似乎只有通过后期内心的不断调整来“延伸”青春。比如说,略懂一点飞机制造及驾驶科普知识的人都知道,飞机有一个自动飞行系统。飞机的副翼是用来不断修正航线的。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每秒钟都会数千次计算飞机实际航线与预设航线间的偏差,然后将校正的指令传导到副翼。起飞的状态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起飞之后的调整。人的心态也如飞机一样,在飞行中,要不断去调整。

我有一个朋友,她人生的“起飞“年龄与我相仿,外语也一般水平,但她已独自旅行十七个国家了。这换了我,就是行走这么多国内城市也会感觉累,因换一个地方,睡眠就是我最大障碍,况且还存在着一个时差问题。而她风风火火的,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做一个背包客,简简单单,或在当地租一辆小汽车,自由自在地做逍遥游。我怎不心生羡慕呢!以前她每当旅行到一个地方,拍摄几幅照片,描写一段风土人情,或将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之类发朋友圈。现在,她连朋友圈都不发了。因为对于她来说,这已成为一种“调整”习惯了,而发朋友圈反而觉得有点多余和累赘。

由此我忽然悟到了延伸青春的“秘诀“。即人一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后,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生命程序”,要用心去调整,而不是自我麻痹,抑或自我陶醉。我以为最佳的自我更新“生命程序“是,淘汰一些不必要的过了时的已不合适自己的旧东西,包括行为、思想,知识等都“调整”出去;远离一些负能量的,低级趣味的,又多事生非的人事;将外面活的、新的、健康的和合适自己的东西“调整“进来。我自己把这样的“东西”引进来,自己调侃为自我更新“生命程序”。目的无非是让自己时时保鲜,跟上时代前进与发展的节拍与步伐,而不是将怀恋藏在自己的过去里,决不倚老卖老,自我封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应该像飞机那样,在飞行中时时作调整,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去拥抱当下的好时光,同时去调整或校准自己,从思想到行为。

3.

青春如春天一样,应该是阳光明媚的季节。这个季节,万物苏醒,万物生长。世人总以为青春的声音,总是响亮、婉转、悦耳和动听的。然而,作为“过来人“,我毫无矫情而言,青春也有不美好的沉重一面。比如说,在青春里,每个人必须成长,必须学习,必须求学,必须工作,还必须掌握本领;同时,必须恋爱,必须成家,且必须有事业;还有必须有房子,有车子等等。这么多的“必须”,压得青春喘不过气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有人说,“我们都是青春的幸存者”,这话一点不错。只有当自己已走过了那“危机四伏”的青春与成长,才对青春美好深有感触。

然而转眼一想,青春毕竟是美好的;可是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一段光鲜的青春。对于个体而言,有时恰恰相反,青春却是一段苦苦支撑的生活经历,而这种经历并没有诗情画意,它反而常常是痛苦的。因为,当我们正青春时,担负着那么多的“必须”,而且,正因为我们那时年轻,故没有人真正掌握了生活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的青春,其实都只是在黑暗中踉跄前行而已,况且,年轻人必然还会犯一点小错,或者还会受到一些伤害。只不过青春的面容常常是带笑的。——这就是青春的痛苦。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一痛苦,说过一番颇有见地的话。他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马尔克斯毕竟是马尔克斯,难怪他能写出天书一样的《百年孤独》。而如换作我这样层次的人,理解青春的痛苦常常会是这个样子:春天也会落雪,春天也有肃杀,春天也会刮西北风、也会下冻雨。这就好比一个年轻人也常常会犯错误一样,有的甚至是一些低级的严重错误。卡明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时候人们正确了,他们就不年轻了。所以,正处在“正确了“年龄的我,偶尔触摸自己的青春时,都会深有感触地感叹道:“我们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4.

青春也有其痛苦与遗憾的一面。郭敬明在他的书中以优美的文笔略带忧伤地感叹道:“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我以为青春的痛苦与遗憾,或说青春的“无力感”,除了来自贫穷,爱,资历等因素外,大体来自于这个“无常“了。无常本是佛家的用语。有趣的是,在家乡绍兴的戏文中,比如绍剧,把“无常“演绎成了一个鬼,这就很形象了。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女吊》中,就有对“无常”的一些描写。

诚然,痛苦与遗憾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挥之不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随着那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悠扬传播,连外国人都知道这个如泣如诉的中国爱情故事。这个令人肝肠寸断的优美故事一点也不逊色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传说,后者是一个剧作。传说是大家的共同创作的结果。我以为,传说更具有包容性和人民性。一代代草根百姓对爱情的想往,在“传说”中往往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他们大多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看法等都加入了故事传说当中。

不妨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几个人能识字断文的大背景下,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求知若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家乡的乡土教育。于是乎双双离了故乡,别了双亲,求学上杭州。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在求学途中偶遇,这在故代来说,是很不易的,也为故事添上了一些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样的氛围中,对情窦初开的他们后来展现出来的缠绵爱情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艺术烘托。两人后来同窗共学三年,从相亲到相爱,展示出了青春的无比美好,要知道这可是在中国古代,即便是现在,这对年轻人的爱情,也真让人羡慕不已。

但这个故事后来竟发展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悲剧。我一直以为善良的中国人都喜欢大团圆式的好结局,而这个故事为什么大家“创作”成了一个悲剧呢?虽然最后两人双双蜕变成了一对漂亮的大蝴蝶,翩翩起舞于只存在于大众头脑里的理想国,但这无非是拖了一个光明的尾巴,目的是以慰籍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观众。但它总究是一个悲剧。这个千古悲剧也同时申诉了或展示出了青春的痛苦、磨难与遗憾。

有意思的是我小时候,我父亲不止一次地说起过,梁山伯死后,就埋葬在我的家乡。具体而言,就葬在我们街坊邻居孩子经常一起去玩水的渠道岸边。这就奇了,因为小时候的我经常在那边玩水,并未见过梁山伯的坟墓。所以,我并不十分相信。我知道这个故事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但却偏偏有许多我的家乡人相信“确有此事”。后来我了解到,一些上了年纪的邻居都确信的。他们都说,梁山伯就葬于此,而且这个结局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我曾向老人们求证过,他们似乎信誓旦旦用手一指,说:“喏,梁山伯的基就在那儿。”

“哪儿?”我有些固执地追问着。

“啊呀,喏,就在你上学的‘三中‘的围墙边不远的地方。”他们口中的‘三中'是我家乡一所当地中学。然而,我还是不信,原因是那座围墙,我是从小就经常爬上跳下的,并没见过什么坟墓。传说中,梁山伯是会稽人,也就是古代的绍兴县山区,我的家乡人十分坚信,梁山伯就是他们那儿人。倘若如此推测,那他死后葬于那地也确乎理所应当了。想起家乡邻居们那毋庸置疑口吻,我是不必去当真的,然单就这一点而言,也足够窥见到传说的力量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已深入人心,人们都同情这对千古“年轻人”的爱情,都希望他们就好好的“活“在自己的家乡。

5.

然而,青春虽有种种痛苦、遗憾和不足,但其总究是美好的。总起来说,青春的美好总是占主导地位的。要不是,为何古今中外的许多文艺作品,都大书特书年轻人的成长与美好呢?我想,与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属于恋爱的美好了。恋爱虽不是年轻人的权利,但恋爱在年轻人生活的“权重”总是很大的。而且,年轻人的爱情最能揭示人性的本质,从而展示出社会的本质来。这其中,有些虽说不幸成为了悲剧,但也有其深刻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曾指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鲁迅就指出了悲剧的美学意义之所在了。所以大众也喜欢悲剧,悲剧具有震撼人性的力量,它的启示作用在于要大众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时光的年轻人,尽力避免悲剧的发生,远离痛苦,告别遗憾,从而告别人生之悲剧。

対于年轻人的贫穷、痛苦和磨难,史铁生曾深有感触:“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毕淑敏在《心灵密码》中也颇有见地地打了一个比方: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古今中外圣哲们易皆有云。比如有人如是说道:“我幼年时,我父母给我最大的遗产就是贫穷。”古德也有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话也这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些当然是经验之谈了,目光够远的,心胸也够宽广的。强调痛苦,强调吃苦,强调人生磨难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他们以此来激励轻年人奋发向上。

然而,青春的列车总是呼啸而过。一个曾经热血沸腾的精神与身体,被时光的刻刀,雕刻成了世故、矜持的面容与性格之后,我内心是无论如何难以欢畅起来的。痛苦、遗憾和磨难对年轻人的成长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去歌颂这些痛苦。因为年轻人成长过程必然会有痛苦、遗憾和磨难的,那我们过来人何必多此一举呢?更何况年轻人成长过程中,还有一把“雕刀”在左右,还时不时地“雕刻”着这些青春。故我是常常会无端地憎恨起这摸不着,看不到,但凭感觉能体会到的时间这一把“雕刀”。

但毕竟是正处于青春最美好的时光。这青春里的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应该是“起舞”的好日子,否则正如尼采所说的那样,“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莎士比亚也说过:“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这是莎翁鼓励年轻人奋斗的话语。最近我翻阅一本杂志,上面写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但有些时候,即使你未曾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并找上你。 所以,我想在“深渊”找上门之前,你最好赶紧用心“雕刻”自己,更新“生命程序“。只要你用心了,自身强大了,时光就永远不会来雕刻你,你也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而这个“用心”俩字,我想就是我们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为此,我常常祈祷上苍,让我们的心始终是处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罢。

近日读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其中他写道:“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流逝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也许,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这是多么激励人的滚烫的语句。这使我记起来以前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位外国老人,叫Rose Wylie,大约已85岁了,前半生为家庭默默奉献,后半生重拾画笔。有人问她,你这是为了什么呢?她说只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罢。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别让梦想只是梦想,而要创造让它成为现实。因为任何梦想,任何事情,只要你作出决定去实现它,那么无论何时行动都不晚,只要坚持下去,终有成就梦想的那一天。也许我们所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85岁,对于大部人的人来说,可能已是日暮甚至是终点,但对于Rose Wylie来说,一切仿佛都是“Fresh start”。

我始终相信自己,并记住尼采说过的一句话:

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曾听有人调侃自己,说自己的早上是从中午开始。这当然是无奈的玩笑话;但我想,我的青春怎不能从中年开始呢?或许这样正如尼采所说,更会持久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年纪正处于中午,故说:我正青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