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洋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我们里下河一带,到了小年,才正式开启欢喜热闹、吉庆祥和的过年模式。
在我的印象当中,小年一直是腊月二十四,俗称“二十四夜(ya入声)”。现在不少人说小年是腊月二十三。问了度娘才知道,原来南方北方有区别,北方小年是二十三,南方要迟一天。在中国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是腊月二十三,百姓是腊月二十四,而船家则在腊月二十五迎来小年。
过小年有吃水饺的习俗,我固执的认为这是北方的小年习俗。虽然日益开放,南北、东西各方面都快速融合,南方人也开始爱上了水饺;但在我看来吃水饺毕竟是北方人的“原俗”。
我们里下河的小年又有哪些习俗呢?我不是民俗研究专家,但从小到大年年如此,腊月二十四掸尘、送灶的习俗是刻在骨子里的。
掸尘
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讲究最多。“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过新年”,新年注重一个“新”字,家长们早就帮全家老少买齐了新衣服新鞋帽,尤其是小孩儿,花花绿绿,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讲究是新的。
过年之前,屋里庭院必须打扫布置一新,“掸尘”也就先节而行。小年是过年的开始,也是为大年做最后的准备。小年一到,家家户户必须掸尘出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那时,准备过年的事情太多,父亲又忙于公务,母亲早早把掸尘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带领兄妹四个,先将鸡毛掸子绑在从西湖塘边砍来的洋芦柴上,用报纸做好防尘的帽子。把屋里的家具用毯子、旧外套、报纸等遮盖起来,然后举起加长的鸡毛掸子,将房顶上的吊吊灰、蜘蛛网和墙壁上的灰尘清理干净。将所有的房间、堂屋、厨房彻底清扫一遍。扫完之后,擦洗桌凳、地面。连同房屋的外墙、屋外的走道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方面我们学生在学校大扫除练得很在行,更主要是要过年了,有种特别的新颖感。于是轻车熟路,做得带劲,干得干净,总能赢得母亲的夸赞。
掸尘的风俗从古就有,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尘”与“陈”谐音,掸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除出门。这一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除旧迎新的愿望。
送灶
过小年除了掸尘,还有送灶的习俗。
传说灶神爷要在腊月廿五日向玉帝汇报凡间每家每户一年的功过,所以,廿四夜各家各户就要烧香“送灶”。一家老少朝灶神跪拜叩头,求他“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怕他说了玉帝不中听的话,就用送灶糰子,加上糖果供他。送他上天,接他下界,阿谀奉承,只为了他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开始迎接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有一个传说,将掸尘和送灶这两个习俗联系在了一起。
有个邪神喜欢搬弄是非,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一次,邪神谎称人间在诅咒玉帝。玉帝听后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下界犯上作乱的人家,让蜘蛛织网以做记号。
玉帝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凡,凡遇做有记号的门户,满门抄斩,一个不留。邪神于是在他看不惯的人家屋檐下都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斩杀。
邪神的阴谋被灶神发现了,急出一策,从小年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神前,各家各户必须来个大扫除,哪户不打扫干净,灶神就不进宅门。
人们遵照灶神的嘱咐,清扫尘埃、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屋里屋外、房前房后、庭院四周全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夜,王灵官来到人间,发现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家家团聚欢乐,美满幸福。
王灵官找不到记号,便赶回天庭,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如实禀告玉帝。
玉帝这才明白受了邪神的欺骗,十分震怒。降旨捉拿邪神,掌嘴三百,永拘于天庭,不许下界作恶。
从此,人们为除难消灾,每到小年送灶神,除夕夜迎灶神期间,必须扫尘除埃,沿袭至今。
儿时,每到送灶这天,我便写好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贴在灶台,父亲在灶台上放上一个团圆饼,团圆饼上放上糖果和硬币等,然后在香炉里敬上三炷香。我点燃两串小鞭,父亲放响六个窜天炮。这便送灶官老爷上天了。这时,送灶的炮竹声便在西湖塘周边接连不断地响起。
我一时兴起,将对联吟成一绝:年年上天言好事,最是灶神通人情;月月下界保平安,人间四季得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