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先生是我的铜川老乡,我家和他家是隔着铜川川口川道,两个塬上遥遥相望的小山村。直线距离不过七、八里路。但因各自忙于在外工作,一直到退休后,两人在省城才多有来往,我嘴上说过,一定要造访和谷故里,和老师也表示热烈欢迎。但因瞎忙,终未成行。
一日,听说铜川王益区黄堡镇矸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增社先生种植了几百亩中药材——柴胡,作为搞了一辈子医药的我,一心·想去看个究竟。车到地头一看,果然满地长满了柴胡,绿油油、毛茸茸,为矸村塬上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几经交谈,方知增社之妻竟是和谷老师的亲妹妹。小两口热情接待,请到和谷故里“晓园”一叙。我听说和谷老师在家,欣然应允,前往“晓园”。一是看望和谷老师86岁高龄的老母亲;二是兑现与和谷老师承诺的“晓园”之约。
今年4月5日,在他的倡导下,陕西省作协、《延河》杂志社、铜川黄堡书院共同在铜川黄堡书院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蕉萍(姚筱舟)纪念会。会间,我将我们在姚筱舟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创作的《再唱山歌给党听》歌谱拿给和谷老师看,和谷老师说:“这个创意很好!建议修改两处。”一是将歌名修改为“齐唱山歌给党听”;二是将“万水千山两边迎”改为“万水千山起回声”我说:“好!一是原来的歌名有重复;二是‘两边迎’不如‘起回声’气势宏大。”和谷老师到底是著名作家,大手笔呀!一字值千金,改的好!大家一致同意就此将此歌送媒体发表。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姚筱舟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欲借新闻媒体将此文和我们共同创作的《齐唱山歌给党听》一歌奉献给大家,以飨纪念建党100周年和纪念姚筱舟老师之意。2021年4月28日,我的小文,铜川《齐唱山歌给党听》新歌诞生记一文,在铜川日报发表。这里也有和谷老师的一份功劳。
歌曲发表后,和谷老师又联系了铜川著名歌手任静女士,我们和任敬以及谱曲李泽成老师正在筹备演唱事宜。
今日,有机会来到“晓园”,自然要絮叨絮叨了。
“晓园”原来是这个小山村里的小学校。改革开放后,学生大都进城上学了,学校闲置、荒草满园。村里听说和谷归园的消息,就表示愿将学校旧址交于和谷修缮整理后居住,以支持其著书立说、宣传·家乡之需。
改革开放后,农村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建新房、搬新家,告别了沟边边,搬入了平板房。和谷家原来住在南凹沟边的几孔土窑洞里,如今已是墙倒窑塌,无法居住。适逢村里支持,加上和谷老师的精巧设计,又经几年的精心培育和悉心照料,“晓园”已成为一所美丽的家园。
“晓园”大门两边各横卧一块巨石,左边是铜川市政协副主席,铜川大舞台创始人黄宏显先生制作并赠予的石刻,“和谷故里”四个红色醒目大字,耀然石上。右边巨石上“晓园”二字醒目端庄。步入院里,好像步入了绿色的世界,绿树红花,交相映辉。桃子大如核桃,压弯了枝头。一座古香古色的木亭子,亭亭玉立在院子中央,古亭下,铜川著名作家赵建铜先生撰文、铜川著名书法家任茂理先生书丹、张善良先生勒石的一通“晓园记”石碑横置亭下。其文概述了和谷功成名就、祖上为官清廉、子女留洋好学、家庭和美幸福、退休回归故里“守古槐、伴慈亲、丁父孝母之情。”其美德美文好字,令人赞不绝口。
进入堂屋,一群文学青年正围坐一周,请教学问。一经介绍方知是家乡王益作协的几位作家。大家互相寒暄落座,听和谷老师娓娓道来。
聊完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应大家要求,和谷老师与大家合影留念,请大家到自家的旧居及自留麦地里参观自然美景。麦子快熟了,微风一吹,金浪滚滚,远处的沟沟坎坎、山梁莽原,到处是黄的麦浪、绿的海洋。
地边的一畦小葱,勾起了和老师的回忆。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我自古城西安回到铜川家里,看到家门上吊着一个铁葫芦子,知道八十高龄的母亲又到地里干活去了,连忙赶到地里,看到老母亲正坐在地里拥葱。我叫了一声妈,咱回家,她抬头一看是我,慢条斯理的说‘给你钥匙,你先回。’说罢,又埋头摆弄那些葱苗去了。我知道,农活干不完,天王老子也把她叫不回去的。于是,只有帮她一起干了。”和老师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位老实厚憨的陕西农村老太太的光辉形象。八十多岁在城里,早已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的老者,谁还下地干活呢?更何况在省城里干大事的儿子远路回来了,还是叫不回去她。当然,在她老人家眼里,儿子干再大的事也是自己膝下的一个娃。
麦田沟边,一座古香古色的木亭,雕梁画栋矗立在山嘴上的麦田里,却原来这座古亭是和谷老师自费为村里构建的景观,大家与和谷老师同坐在凉亭下,远望铜川的山山水水,不觉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麦田参观结束,好客的老乡帮助指挥倒车。老汉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丝丝笑容,嘴里叼着一只旱烟袋,边吐烟雾边说着欢迎再来,欢迎再来!和谷·老师连忙上前问好,并介绍说:“这是我的六爷。他当年是个下煤窑的。”
老汉说:“是的。”
和谷说:“是的么,当年是困难时期,不是些你咋把我六婆取回来呢?”
老汉和大家开心的哈哈大笑。和我们合影留念。
在这里,我看到了和谷老师和谐的宗族和邻里关系。
中午,和老师招待我们在晓园共进午餐,和老师搀扶老娘入座,敬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蒸饺。老娘说:“让客人先吃!”我们说:“阿姨,您是长辈,礼应先吃。您只要先动筷子,我们就吃。”就这样在一片客客气气、安静祥和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母慈子孝的一幕。
2021年6月27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着年,弘扬王益地域文化,由王益区作家协会、黄堡书院主办的“学党史、颂党恩”第六届2021槐花诗会在南凹古槐景区举行。我·又一次驾车自西安来到了南凹。从南凹村里曲里拐弯、七拐八拐来到了古槐树下。
古槐,名不虚传。树干几个小伙子是抱不严的,树枝粗如檩、细超椽,满树绿叶、郁郁葱葱,树冠下,荫庇数亩,是一处休闲纳凉开会学习的好地方。它是600年前明朝武略将军和青手植树。曾是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与和文瑄1943年编撰《铜川县志》的地方。是贺龙买马的地方。是跟随贺龙部队参军的抗日英雄、将军和凯归(解放后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的故乡。是著名作家和谷曾携同学贾平凹走访古槐,写有小说《哥俩》的地方。第六次槐花诗会在此举行,有领导讲话、有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的诗歌朗诵,有唢呐表演、秦腔清唱、有街舞表演,高潮时,和谷老师高歌一曲,唱响了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博得阵阵掌声。最后,大家共同高歌“唱支山歌给党听”。优美的旋律在古槐下、山沟里,久久的回荡着,回荡着!
慕然,我又看见和谷的86岁的老母亲在人群里坚强的站立着,昂首挺胸、引颈高歌,啊!多么刚强的母亲,高龄老人也要抒发对党的热爱,也要表示对儿子事业的支持。
网上,又看到和谷一家为母亲举办的生日庆典。和谷说:“妈,我是老大,祝您健康长寿,长命百岁!我给您老磕头了。”眼见棒棒棒!三个响头磕下去。全场一片热烈地掌声。其他姊妹以礼而行。这样的子孝女贤,老人心里是多么的高兴、畅快。高龄的老母竟不由自主的唱起了陕西眉户戏《买花线》。86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戏文一字不拉。多么好的记性。多么互敬团结、和谐和睦的一家人。
南凹之行,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真是:南凹美、晓园美,美在心扉:古槐好,景观好孕育好文。
黄土情、故里情,情深意切。母子亲、邻里爱,感人心悦。
2021年7月8日写于西安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