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任艳玲的头像

任艳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7
分享

母亲的手工布


文/任艳玲


     在我的衣柜里珍藏着几卷母亲年轻时亲手织的手工布(也叫粗布)。每当我整理衣柜时,都要把已珍藏在衣柜整整二十五年的它情不自禁地摸摸,翻来覆去仔细地看一遍。母亲为了织成它,不知付出了多少血汗,也收获了不少幸福的泪水。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也很平凡,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与我父亲结婚两年后,父亲为了能尽快还清家里所欠的债务,在母亲百般劝阻,万般无奈之下父亲还是坚定去煤矿打工,把一家老小都交给了母亲。从此,母亲就用她那瘦弱的双肩挑起了家里的一切重担。记得在我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家过上好日子,她不辞劳苦从没休息一天,除每天坚持去队上争工分外,闲暇之余就在家纺线织布。

    在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农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一般家庭用的床单和衣服布料都是自己纺线织布制做而成的。母亲织的手工布一般情况下有纯色和套色(套色有红白、兰白,绿白各相间的大格子,有以红、黑、白、粉相间的小方格子)两种。母亲说:纯色可以给我们家人做衣裳用,套色可以做床单用。手工布说起容易,其实做起来非常难,手工布织成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每次织布之前,要准备好多辅助工作。先要把从地里拾(或买)回来的棉花团,抽空用手搓成条状,在煤油灯下,母亲每晚坐在炕头的老式纺线车跟前,把一根一根的棉花条纺成线,有时候纺线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因长期熬夜,母亲眼睛红肿,充满血丝,但她从没喊苦说累,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我姊妹几个无能为力,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影,我脑子里装满的全是无奈。每次线纺完后,母亲就用箉子把线箉成kuang子收起来,等天气晴朗挑选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把纺好的线根据需要的颜色染色,染色和浆线在一天完成,每次染浆完后,母亲那双勤劳而灵巧的双手,也被染的变了颜色,要等过好多天才能慢慢自动褪去,恢复正常手臂的颜色。把颜色染好晒干后接下来就是经线,经线最费人力,所以母亲就选周末,让全家老小齐上阵,兄长先把带刺的工具在相对的地方固定好,我和姐姐拿个板凳两边各坐一个准备挂线,淘气可爱的妹妹也不甘示弱,非要抢着干,等一切就绪后,母亲便和邻居的妈妈婶婶拿着手中的线在固定好的两端跑来跑去。正是因为母亲过度劳累,所以在三十岁时就落下了腿疼的毛病,每次经完线,母亲的腿就会痛好些日子,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好转。接着就印线上卷,印线难度最大,也是磨练人的耐性,把交织在一起的线用刷子刷开,费时费工,只见母亲右手拿起刷子就想梳头发一样,灵活轻巧细心,以防用力过大断线,每次印线上卷完,母亲的胳膊就会酸麻感觉很不舒适,但母亲硬是咬着牙就挺过去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织,织之前先把上卷好的线穿铮穿sheng,必须要有俩个人才能完成,一个人在铮子这边穿一个人在铮子那边的接,穿完后母亲坐在老式织布机上耐心地织(邻居的妈妈婶婶就会说:“脚一蹋手一搬各各地方都动弹”),每次当我看着母亲熟练自如的动作时,就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感慨,至今难于忘怀,记忆犹新。在我记忆的橱窗里,母亲每织完一卷粗布,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并说:“下次在织一卷和这不同颜色的粗布”。母亲永远都是那么的坚强勇敢,不知疲惫的为我们家一年四季忙碌着,奉献她无私爱。

      而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身为人母的我更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更加能体会到做为一个母亲她所肩负的重任与担当。时光如水,光阴似箭,几十年风风雨雨春夏更替,景换物移,但母亲年轻时织的手工布依旧珍藏在我的衣柜里,颜色靓丽如初,每次看见它,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母亲当年纺线织布的那一幕幕情景就像电影一样映入眼帘,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心海波涛汹涌,久久难于平静,感动不已。

       现在,虽然生活节奏快,为了生计平时很忙,但我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年迈苍苍的父母亲,尽最大努力去做儿女应该做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以报答勤劳善良,含辛茹苦一生为了这个家一直默默无私奉献的父母亲,让自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不留一丝遗憾。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那些手工布早已被现代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布料所替代,慢慢消失在人的生活中,但在母亲年轻时亲手织的手工布仍然被我珍藏着,它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见证,更是我一生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与念想!



               於:2019年5月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