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水的地方必有桥,就如同平原上的芳草连天,河流中的清水缓缓。
江南的乡村,水路密布,而桥就顺其自然地成为必然的风景,最底色的乡愁。一根树,一块石板,几杆翠竹,横亘在河面上,便成了通往外面世界的最便捷的通道。
在小时候上学的路上,有座石桥,如一弯新月般横卧在水上。桥身是用大块大块的藏青色的石头拼接而成,这些石头就取自河边的山上,也算天然做成,因地取材了。石头被整块整块地取走后,留下一个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石坑,如奇妙的石林,偃卧在山的脚下。而石头的桥身,历经冬夏,久经风雨,在岁月的抚拭下,被匆匆的过往磨蚀成浑圆的黑色。
在石头与石头的接触处,因为时间的缘故,慢慢生长了几株杨树,还有青桐。有时候,生命总是这么顽强的,顽强得让岁月为它低头,顽强得让风雨为它让路。它就在石头缝隙间无依无靠地生长,没有土地植根,没有只根片草为其庇护,经风沐雨,经受烈日灸烤、严寒相侵,就这样一刻不停地生长在半空中,骄傲地成为人们眼中独特的风景。
一到春天,杨树上便长满毛绒绒的杨花,如一树春雪不期而至,更如同一树梨花乍然开放。一阵风来,一团团的杨花于枝枝叶叶间浩浩荡荡的飘舞起来,点点杨花是那么的轻,那么的白,仿佛是一团雪白飘飞,更似一片梨花雨下。风大的时候,杨花一簇簇的棉絮样的花儿便凌空飘散开来,变成了凌空飞雪的壮观场面。那些薄如蝉翼、轻似浅云的花打着旋涡,忽上忽下,直往怀里扑,一不小心就落在了肩头,钻进了秀发,沾在衣服,甚至躲进了书包里,带着淡淡的香味,让人迷恋。
时间久了,杨花慢慢飘落,便在窄窄的桥上落下厚厚的一层,一片微雪青石路。清晨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星星点点照在雪白的杨花上,在古朴的青石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与柔和,黑白相衬的色调将石桥渲染成一幅舒展的水墨丹青,一直延伸到桥的另一头、河的彼岸。轻轻地踩在上面,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怕破坏了这种别致的宁静与美好;即使走远了,仍然忍不住再一次留恋地回头,多看一看这别致的诗情。
有的时候,杨花随着风飘散到桥下,那片清莹见底的流水里。细细的花粉在缓缓的柔波中荡出一圈圈浅浅的花纹,水底的小鱼不时探出脑袋追逐花粉,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食。河底是或青或白的鹅卵石,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成了或浅或深、大小不一的水潭,这里便是鱼儿嬉戏藏身的地方。河边,农妇就着清澈的河水漂洗衣物,或欢笑或闲聊,或呼朋引伴,“梆梆”的捣衣声沿着山谷小路传得很远。
放学归来,我们总喜欢在石桥边逗留玩耍。高兴时,年少的我们便一字在桥头排开,一声令下,“扑通扑通”直接从桥上跳进河里,享受与课堂里不一样的欢畅与自由。潜水、游泳、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太阳西下、日暮低垂,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拾起书包,慢慢散开,向各自家的方向奔去。
石桥不仅是风景,更是陪伴山里人的岁月伙伴。从天色微明到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总是不断地人来人往,种庄稼的农人、运出去的新鲜蔬菜,“吱吱呀呀”满载货物而归的大车,还有挂着铃铛“叮叮当当”作响、悠闲自得的牛或羊,而桥就这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伫立着,默默地守望着这一切,而又静静地享受着乡村独有的美丽与质朴。桥成就了岁月的记忆,而岁月丰满了桥的伟岸。
家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我们的今生,可以踏遍万水千山、远渡重洋,但心却永远走不出那个熟悉的地方。譬如那座绿荫环绕、长满青苔的石桥,就像岁月刻在我心里的年轮,岁月越久,留下的痕迹越满、越深、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