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德忠
没有人不羡慕老同学丁时成,他已提前过上了老人最惬意最向往的“四小”日子,即“逗小孙、散小步、喝小酒、打小牌”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出生,八十年代初期高中毕业的丁时成。我俩毗邻乡毗邻村只隔一条由北向南流向的河,他在河东边沙坝场乡凉风垭村半山腰偏山巅住,我在河西边新太乡天成罐村半山腰住。阳光灿烂的日子可遥望对方放牧和劳作,呼得应对面,但要去对方家里一下一上两面坡得走两小时,脱贫攻坚修通了环山腰公路开车也要一小时。
那时农村条件差,山里孩子更苦,上学是奢侈,要幸运儿才能享受,能上中学特别是高中,那是奢侈中的奢侈,幸运中的幸运,不仅自己要智商高,成绩好,考得上,而且还要父母思想开明,兄弟姊妹团结不攀比等条件同时具备。我和丁时成算是这样的幸运儿。
丁时成和我是上高中时成为同学的。他从区高完中回家要从我家过。那时人们都很穷普遍缺乏营养,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米饭都难吃饱。丁时成同学家里父母身体都很健康,还有哥姐的劳动力挣工分,家境比我好很多,家里能杀上年猪。
记得肠子都快馋得生锈了的高中第一学期冬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丁时成家杀了年猪给他炒了一大瓶子的酸萝卜炒的硬肋肥膘肉,他早早的吃过午饭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家叫我一同上学,走出我家十来里山路离学校还有二三十里路远的堰沟子龙王庙,来到大家赶场下街都歇息和喝山泉水的磐石下泉水凼边,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宝塔糖瓶子,放在泉水凼边打开盖子,又掰下树枝当筷子,我俩一边吃酸菜炒的硬肋肥膘肉解馋,一边喝山泉水解渴,不经意间吃掉了大半瓶肥膘肉。走到学校肚子鼓鼓胀嚯嚯响,闹了好几天肚子。
丁时成读书勤奋成绩很好,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挤进了前百分之二十参加了全国高考(那时只有筛选上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最终虽名落孙山回了老家,可当时能有丁时成那样的文化水平能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凤毛麟角,丁时成立马被乡初级中学聘为代课教师,教书年年获得表彰奖励。
丁时成经人介绍娶了邻乡茅坪寺村的一位漂亮贤惠姑娘为妻,婚后的妻子如同老黄牛,一个人担负起家里繁重的生产劳动、家禽养殖和后代养育的活儿,丁时成拿着代课金享受着西装革履中学教师待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上还没通公路,老同学丁时成在乡初级中学就玩上了让人艳羡的永久牌自行车。
后来由于大中专师范院校学生充实教师队伍,丁时成老同学由代课教师转到私营煤矿打工。
私营煤矿老板了解到丁时成,是参加过高考的高中生,教过中学的文化人,于是安排他做管理和调度,由于工作出色不断得到提拔晋升,他很快干到了厂里办公室主任和高级总管,成天忙得不亦乐乎。
表面看丁时成失去了代课教师光鲜体面洋气轻松工作,但实际收入翻了好多倍,基础工资就是代课金的几倍不说,还另加月奖、季奖、半年奖、年终奖、提成奖、超产奖、安全奖、突出效益奖、特别贡献奖、管理有功奖……这奖那奖,反正私营企业效益好股东高兴那就多拿多奖,丁时成老同学真是财源滚滚来,出色的工作换来了丰厚的效益。不仅将两个子女都培养送进了理想大学,在那个摩托车时兴的年代,老同学丁时成新摩托车用了一部又一部,让许多同龄人羡慕嫉妒恨。在老家山上还没有完全修通公路的情况下,通过花钱开工资请人用肩挑背抬方式,将家里原来的几间低矮土墙茅屋,改扩建成了三四百平米的一楼一底,水泥板、走马转角楼式的别墅式洋房,并配有鱼塘、花草、长廊、亭台、院坝,在山区特别耀眼夺目,是乡里有名的富裕户。不仅如此,为方便养老和子女回家,2011年丁时成同学还在县城繁华地段买了住房,搬出了大山住城市,勤劳惯了的他妻子在县城住着闲不住,打两份工收入不亚于公务员。儿女们不让他们打工劳动,他们闲着周身不舒服。好客的老同学便常常邀请我们去他家品尝他妻子的厨艺,次次开怀畅饮酣畅淋漓。
如今老同学这对勤劳朴实贤惠的夫妻,两个孩子都过起了大城市生活,有车、有房、有满意工作,有丰厚效益,有幸福家庭,孙辈四五个。
他们辞去工作到大城市帮助带娃和接送学生。还有两年才够领社保年龄的老同学丁时成不仅子女主动给他交社保和满足他夫妻俩的一切开支,一日三餐有贤妻超凡的厨艺,可口的美味佳肴。他接送小孙子上下学就是主要工作,成天过着“逗逗小孙、散散小步、喝点小酒、打点小牌”百姓向往的“四小”日子,享受“舒畅不孤单、小孙绕膝间、快活赛神仙”的美好生活。
但愿所有人都有这般福分,过上称心如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