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散的办公室在三楼,闲时他喜欢站在窗前,对着办公楼前的一大块空地发呆。这可是县城中心临街的宝地,为啥一直闲着?朱散知道,局长是怕摆不平,听说有职工放言盖楼后分配不公就上告,局长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之前几任局长都提了副县,不过朱散不敢存这样的心思,他只是副局长,且已年近五十。
这天,朱散又像往常一样踱到窗前。举目一望,刘局长正站在那块地上跟身旁的人聊着,那人竟是自己的老同学王虎,这几年搞房地产开发当了大老板。朱散本想下去招呼一声,转念一想,王虎是刘局长邀来的,谈的当然是盖楼的事,自己最好回避。
接下来的几天,朱散一直在等:既然决定要盖楼,刘局长总得和自己这个副手沟通一下吧;王虎接了老同学所在单位的工程,总得过来打声招呼吧。可一连几天,刘局长没来,王虎也没影儿。直到半个月后,窗外响起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朱散才猛然意识到什么叫人走茶凉。
楼房打好地基开始往上盖了,职工们都关心房屋质量,纷纷请缨要进行质量监督。刘局长来找朱散,“你是老同志,有经验更有热情,你来监工大家就安心了。”朱散打着哈哈,“可我空有一腔热情啊。没几个月我拍屁股走人,那时工程没完工,大家不骂我才怪。还是先把房子分了,不落埋怨。”
就这样,朱散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沿街两间门市房。签购房合同时,王虎当着朱散的面指着违约责任条款说:“记住喽,违约我十倍赔付。”“哪的话,咱俩不存在这种事。”“我没去找你你不会生气吧?”“不敢,我可没那能耐。”“今天没有不等于明天没有,到时可别忘了我。”“嘿嘿,忘不了。”
国庆节前几天,新楼正式封顶。刘局长给每个干部职工布置了一项任务———利用七天长假筹集买楼款,节后上班第一天必须交齐,否则将收回房子进行市场化运作。假期结束时,朱散的房款还差五万元,他把筹到的钱交给财务,并承诺一周内补齐。交款时,朱散趁机瞄了几眼交款人员名单,没看到其他班子成员的名字,十分宽心。
第二天,朱散上班迟到了一会儿,分房名单已经公布。朱散连看三遍,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会计解释说:“你还差五万,局长没让登。”朱散咽不下这口气,铁了心要起诉。
王虎找到朱散。“你告得好。作为老同学,我只能在钱上找补你。”“我也不会多要,不过你跟我说实话,房子现在归谁了?”“刘局长小舅子。”“行了,我交多少你还我多少吧。”“你交多少是你和单位的事,我给多少是合同上规定的。”听王虎这样说,朱散便不再推辞,把赔偿款收了。
不久,有人举报局里分房有猫腻,上级派了调查组,查实刘局长、孙副局长、钱副局长各无偿得到门市房一套,而朱散起诉王虎所得赔偿款则是合法应得。随后,朱散当上局长,成为市管后备干部。
年底,朱散被提拔为副县长,六年后光荣退休。有人说,朱散风光的这几年没少关照王虎,王虎也在朱散退休前,把朱散的儿子弄进一家大企业当总经理。
2015年9月24日发表于《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