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因台儿庄是我的故乡而自豪,更因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纵贯故乡全境而陶醉,是她把古运河畔的台儿庄滋润成锦绣花园绚丽多姿。
到了冬天,站在刚刚建好的南水北调泵站楼上,手扶栏杆,顺着古运河道向东平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层层白雾从河面上缓缓升起,这时的你宛如置身于温泉一般,顿时把一股股直往骨头缝里钻的寒气蒸腾而去。
四周是出奇地宁静。我也静静地站着,一动不动,生怕我的一个不随意的动作就把这片宁静破坏掉了,留下心理历程中不该留下的些许遗憾,我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四周的雾依然没有散开的意思。渐渐地,晨练的人们陆续来了,他们走后的地面,立马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白色的霜花,四周的楼房以及街道上的桥梁和古树都被古运河水蒸腾而起的薄雾所笼罩,正在悄然孕育着运河古城的魅力和韵味。晨曦初照的时候,青纱般的白雾便袅袅地散开来,古运河面上的渔船,河畔上的垂柳以及南水北调泵站和正在晨练的人们便成了古运河畔的风景。受到晨练人们的启发,静静站着的我情不自禁地踩着轻盈的步伐,绕过泵站水库,信步走上连接城区和古运河的城市排涝名渠,满眼尽是虬龙的古树、亭亭玉立的寒松,尽显苍劲之美;青砖青瓦、仿古水车蕴藏著古色诗意,悠悠流水、轻雾缭绕洗涤着一身的苦闷和烦恼。我想,这简直就是一幅意境高雅、韵味无穷的田园风景画:小桥流水人家。这幅画中有低矮的仿明清建筑、有青石板铺设的古河道古建筑、有沿古运河而建的古商埠古码头,放眼望去,在古色古香的青砖青瓦明清建筑上可以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
虽然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又是置身于一个十分宁静的古运河畔,但当看到此番冬天里的古运河畔境况,由不得你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古运河畔的冬天同样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感受,你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深深感悟到。
古运河畔冬季的天明得有点迟,可为了地里收获的大白菜、萝卜等季节蔬菜能卖个好价格,凌晨四五点钟,天还阴黑寒冷得很。那些装满一整车大白菜或大萝卜的菜农,有的骑着电动三轮车,有的脚蹬普通人力三轮车已早早地来到了连接古运河的城市排涝名渠堰路上,沿路两旁,一字排开,很像两军对阵前的士兵,只不过这些即将投入战斗的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用以衡量斤两的一杆杆称。一旦天蒙蒙亮,能隐隐约约看见秤盘星,排涝名渠的堰路上立马会热闹起来,叫卖吆喝的,应买讨价还价的,声声入耳,愉悦动人。就是你不没有买的意思,可无意间走进哪个菜摊跟前,也会听到一串银铃般的问候:拿点吃去自家地摘的,用的都是无机肥,无公害,保你吃嘛嘛香。这些菜农大多数是古运河两岸村庄的妇女,虽然由于严寒天气的原因,她们穿得显得有点笨拙,可她们拿菜的轻盈、称菜的干练、报价的音甜,拿钱的笑脸,总让买菜的人们在提着沉沉蔬菜的同时收到一天的好心情,走了好远,还不忘回头瞅瞅那个令人陶醉的微笑,心里总会美滋滋地在念叨着:今天的晨练达到锻炼身体、买菜和收到好心情三赢的效果。
古运河畔的冬天,最富人气的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西邻的月河公园广场了。天还没有亮,这里就陆续聚集了晨练的人,这些人中以中老人为主,如果到了节假日,时常会有青年学生来晨跑,偶尔也会有儿童,不过,最近几天由于天气骤然降温,早晨的广场已基本上没有了他们的身影。来的人中有的在练剑,有的在打太极拳,最能引人注目的是大多数中老人妇女在打腰鼓、跳扇舞,有的就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双人舞。她们迈着轻盈的舞步,有说有笑,悠然自得,看上去仿佛一下年轻了十几岁。听一位老人讲,主要是这里空气好,老姊妹们一来到广场,呼吸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平日里再多的烦恼立马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即使是十分寒冷的冬天,古运河畔的村庄仍然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果没有下雪,是个晴天,银白色的霜花还没有凋谢,整体划一的蔬菜大棚上早已出现了忙碌的菜农。一家一户分工十分明确,用以遮盖大棚的稻草苫子,得晚摊早揭,冬天的早晨是这些菜农最繁忙的时候,每到晴天的早晨,你总会看到每家每户的男劳力人在棚梁上用力往上拉稻草苫子,如果碰到男的拉不动了,这时的妇联都会随手抄起扳放在墙角下的竹杆,把上头抵住不动的草苫子,低头抵住肩膀,竭力向上送,共同协力直到把草苫子卷到棚顶。然后,用合上开关,用抽水机抽上古运河水,浇灌这一棚棚反季节蔬菜。通过他们的辛勤劳作,古运河畔的冬天依然象春天那样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我的故乡台儿庄不是大城市,照现在城市理念的有关诠释,她充其量只是个小县城,是个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但古运河畔台儿庄区的冬天处处充满着安宁与和谐。在这里,就是住在城区十几年的我,也无法厘清城市人和乡下人的区别,在这里,城里人就是乡下人,乡下人也是城里人,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谦让,和睦相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古运河畔的美丽。
故乡台儿庄,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个值得纪念的地方。1938年的那场台儿庄战役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这是一场扬眉吐气的战役,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附近聚歼日军一万多人。这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的第一场胜利,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抵抗外侮取得的第一场胜利,结束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台儿庄经此一战扬名天下,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战一开始,日军便以猛烈的炮火和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占领了古运河畔一座清真寺,并以此作为进入城内的基地。敌我双方拼死争夺,中国军队与日寇血拼七昼夜,全歼龟缩在清真寺里的敌人。就在今天,我们走进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和两棵百年古树树干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弹孔,这些弹孔见证着当年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现在最密集的一段墙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截下来运走了,还立了纪念碑为证。当时西北籍老兵还在这座清真寺的外墙上写下了“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的遗言。将士何等壮怀激烈,战争何等惊心动魄,令人不由得对中国将士的肃然起敬。这时,我突然敬佩起李宗仁等爱国将领的非凡勇气和超群智慧,他们当初选择台儿庄作为会战之地,实在是高瞻远瞩。70年前的战火摧毁了台儿庄,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是几代台儿庄人的梦想。值得欣慰的是,2008年04月08日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宣布将重建台儿庄古城这座二战遗址,以期保护古迹、铭记历史。
作为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中段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台儿庄有明清古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古街道、古建筑,极具恢复重建的条件。按照规划,运河古城恢复重建项目总规划面积为1938亩,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由运河遗产综合功能区、大战旧址综合功能区、生活居住功能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区四大片区构成,主景区共规划面积108公顷,其中一期核心区范围共计50.85公顷。目前,古城核心景区A区建设基本完成。据介绍,在运河古城恢复重建过程中,举全市之力,共收集整理运河古城材料5万余字,搜集各类古城建设参考图片2000余幅、文字资料2万余字,累计征集旧石器、旧物品300余件,征集旧石板600余平方米,老青砖150方,使发展运河古城品牌有了内涵丰富的基础史料。2009年主要实施项目规划范围内的仿古建筑施工、古运河码头驳岸建筑、水系工程建筑、市政工程及配套辅助设施建筑施工,目前,恢复重建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4月,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景区将向游客开放。到那时,作为一个生在古运河畔,长在古城恢复重建的台儿庄人,听到景区开放的消息无不欢呼雀跃、激情澎湃。
当温暖的阳光洒向古运河畔的时候,台儿庄古城成了风光明媚的景区,古运河成了泻银流金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