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永涛的头像

于永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12
分享

一群饱含韧性凝聚性的汉子(历史小说))

   一

淄河潺潺,蜿蜒东去……

青州府博山县和泰安府莱芜县交界处的淄河岸边,坐落着三个村庄,统称沙井村。共有人口1000多,土地2000来亩。这里是淄河由石马向南流,再向东流的拐弯处。河的西边是西沙井村,河的北边是北沙井村,河的南边是南沙井村。

明初以来,20多个姓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善良团结,勤劳勇敢地面对社会、自然。这里钟灵毓秀,民风淳朴。

乾隆三十年,春季大旱,严重缺水。因为淄河是一条季河,临河的三沙井村村民,同样经常受到干旱缺水的威胁。

临近河滩的黄土湾处的小井,风调雨顺的年景,能够满足人畜的用水,可是一遇干旱,这井就会干涸。村民只得到十几里路远的地方,去寻找水源挑水,老弱病残者的用水困苦,更是人何以堪!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往年的这个时节,人们都在忙着播种高粱谷子了。今年地里冒烟,耩不上地。冬小麦旱得不成样子,蔫萎枯黄。路旁的野草、野菜、野花,还在倔强地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太阳刚冒出东山顶,赶早去外地挑水的人们陆续往回走,一个个满脸是汗,气喘吁吁。

早饭时辰,一个跛脚的老汉,挑着两半桶水,蹒跚着走进村子。远处,一个小脚妇人挑着两罐子水,缓慢地向这边移动着……

南沙井村外路边的杨柳树行里,两个身着长袍马褂的文人边散步,边在谈论着什么,乡亲们挑水的情景都摄入了两人的眼帘。

这就是南沙井村那两位德高望重的乡贤长老,都是邑庠生学衔,家境也还殷实。

一位叫岳栋,一位叫秦庸言。

岳栋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人正直善良,足智多谋,非常崇拜岳飞,喜欢吟诵岳飞的《满江红》。相传其在取得秀才功名十年之前,阴界即有暗示警促,有桑梓后世文人墨客岳彤云老先生撰文记载可考:

“某年春节过后,岳栋去石马探亲,酒后归来,天色已晚,白雪皑皑,烟雾蒙蒙,行至康山南陈家陵中,见一人卧睡坟上,身下积雪已化成水,视其乃西沙张某也。

“其人叹曰:‘岳栋亏你来了,不然我吃大亏了。’岳栋问:‘缘何如此?’某人曰:‘我探亲,晚归至此,见有豪华宅院一座,石狮把门。一老翁笑迎门里敬茶奉酒,列果馔供肴,我知道是遇上鬼了,桌上之物乃狗屎,马龚。焉敢进餐?

“初敬我,后按头迫进。我说:‘我就是不吃,就是不吃。’争执良久,后闻听‘岳老爷来了,岳老爷来了’,时清醒如初,宅门幻影皆灭,肴馔全无,甚疑,举首视之乃岳栋君矣。

“岳栋笑曰:‘此怪事也’。遂苦心攻读,求取功名。……”

另一位叫秦庸言,性格刚正豪爽,处事果断而有魄力,写得一笔刚劲有力的行草书法。之所以取名庸言,就是因为家人自幼就发现其性格中刚烈的一面,欲用孔孟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来时时提醒之。

两位乡贤长老看到乡亲们用水的困苦,非常痛心,不谋而合,就想联合另外两个村,通过募捐聚集众人财力的方式,开凿一口可以解决村民人畜用水困苦的大井。

于是,经过广泛地沟通、交流、酝酿,他俩就召集三村各姓族长来村内大关帝庙议事。暮春的阳光照在大殿里,关老爷的泥塑像显得更加威武。

人们很快就到齐了。岳栋首先发言,只见他身着长袍马褂,长辫垂背,文质彬彬。对着大家抱拳当胸,鞠躬行礼:“我等今天聚集于此,就是要商议募聚财力凿井取水事宜。”

接着当众宣读了募捐倡议书,读完之后又说:“孟子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诸位意下如何?敬请出谋划策,发表高见。”

岳长老话音刚落,于姓族长即说:“凿井取水之事,于氏家族完全响应!”西沙井村张氏家族的族长张诸葛相继发言,他捋了一下胡须,以探讨的语气说:“是不是应该驾机问鸾,让神灵来为我等决定凿井的具体位置?”

众人皆以为然,并且纷纷表示,马上回去发动大家捐物捐款出力。

最后,秦庸言压轴发言。他一袭长袍,身材高大,声如洪钟,当众宣布了组织领导机构,包括领袖团体、账房、财务保管等。

领袖团体是由20多个姓氏的族长组成,首事人是岳栋和秦庸言;账房是魏姓族长魏成吉、财务保管是崔姓族长崔元;西沙井村由张诸葛长老统管、北沙井村由栾长老统管。

宣布完毕,鼓舞众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互勉共奋,成就凿井取水义举,流芳后世!”然后抱拳当胸,与众人告别。大家慨然散归。

三月底,下了一场好雨,人们忙着耩地点种。麦苗也逐渐恢复得好了起来,也得适时滑锄一下。

四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晴朗,正好是黄道吉日,驾机问鸾按照计划进行。南沙井村一处上房中堂的方桌上,撒了薄薄的一层小米,仙机摆在上面。

这仙机就像一个箩圈,外壁上固定了两个对称的把子,箩圈的下侧固定了一根比下沿长二指的木条。

仙机要由两人来驾,一个驾上机一个驾下机。驾上机的,必须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驾下机的,在仙机运动时,必须配合驾上机的。西沙井的张诸葛善驾上机,魏账房熟驾下机。

这当儿岳栋、秦庸言等三十来人已陆续到齐。于是摆好祭品,张长老燃香,然后众人跪拜,一会儿香灰直了,就是龙神到了,张长老禀告欲请指点凿井的具体地点。

接着仙机“唰唰”地开始写起来,写出的字都是狂草,认出了,再写下一个。认不出,就用小耙子弄平小米再写。

根据龙王批示,择日确定凿井的具体位置。

龙王爷爷降临选择凿井位置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庄。早饭后,人们好奇地赶来一睹为快。南沙井村北的淄河畔上一派热闹景象。空旷的地面上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龙王爷爷的牌位,一根枣木杠子固定在桌子的中间。

随着一阵鞭炮响声,人们焚香、跪拜,请龙王爷爷降临。一会儿香灰就直了,表明龙王爷爷已经降临。于是两个壮汉杠子上肩,抬着桌子在附近走动起来。

前几天驾机问鸾时,龙王的批示就是:用枣木杠子抬着龙王走动,走到哪个地方,感到肩上沉重得不得了了就停下,这地方就是凿井的最佳位置。桌子在河畔上转悠,转了大半上午,最后终于停了下来。随着锣鼓喧天,礼炮轰鸣,人们立刻象征性开挖,开工大吉!

你别说,龙王选择的这个位置还真是绝佳。此处到三个村的距离差不多远,这地方北边有原来黄土湾小井,南边有个较大的泉子。再者,这地方是南面的当阳山,东面的金牛山,西面的迎屏山,三山的根脚的汇合处。

相传淄河有18漏之说,这也就为人们提供了淄河滩的地下有水源的根据。这么绝佳的位置,应该是人的智慧和神的灵验的结合——可能事先也找高明的风水先生看过。

凿井的具体位置确定了,接着要解决的就是凿井的占地问题。这里正好有秦庸言家的地,于是他带头捐地,捐地三分多。半月后,村民王大用、王山、于成也陆续慷慨捐地,及时解决了凿井的地基问题。这时已到了麦收时节,人们都忙了起来。

麦收过后,凿井募捐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沙井三个村的街道上,都贴上了凿井募捐倡议书。各姓的族长也在挨家挨户地通知动员。

一月后的一天中午,南沙井村关帝庙处的影壁前围了好多人,人们都在看募捐账房贴出的募捐榜。“岳栋施钱六千,秦庸言施钱六千。”再往下便是各姓族长和比较富裕人家的施钱数目,各在三千左右不等。

捐献地基的也在榜上。贫寒之家捐的钱就相对较少了。实在拿不出钱的,就捐点粮食,多的几斗,少的几升。有些穷汉子,什么也拿不出,他们便说,凿井是力气活,咱有的是力气,用得上,就出点力气吧。

多雨的季节不利于凿井,魏账房和崔保管就先置备凿井用的工具。先是买来了一架特别耐重的辘轳,放在离井址近的王大叔家。又买来了绳子、抬筐、短锨、短锹等。

雨季刚过,割谷子,杀高粱,割豆子,种早茬麦子,收玉米,种晚茬麦子等农活就跟上了。繁忙的秋收秋种忙完后,凿井所需工具和农闲等条件都具备了。

凿井正式开始了!人们起劲地干着,没几天的工夫,挖下的土石已经不能用短锨直接甩到地面了。负责管理工地的王大叔,就把预先买来的那架辘轳,从家里弄来安装在井口处,用它上下运输方便省力多了。

这王大叔为人很好,念过一年多私塾,粗识文字,能会记账。

岳栋和秦庸言两位首事领袖,几乎每天都来工地察看指导,岳栋看到工程顺利面露喜色,欣慰地鼓励人们,反复地强调安全措施,人们响应着,辘轳在欢快地转动着。

日复一日,用辘轳提上来的土沙渣子堆成了一大岭。那些没钱物捐献的穷汉子,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轮流来干,井越凿越深,有一丈多深了。人们盼望着出水的日子快一点到来!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人们沉浸在幸福的盼望之中时,从凿井工地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再往下凿,凿在了青石板上。这可如何是好?岳栋秦庸言闻讯立即跑来察看,研究对策。

他俩觉得这青石板也许还不是山脚在地下的石板,也有可能是碰巧遇上的一块大石头。当即决定,动用石匠继续下凿,或许凿下几尺,就能穿过石板,从而越过这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

这一问题的出现,给人们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岳栋和秦庸言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石板不是一块巧遇的大石,就会给凿井带来巨大的困难。

想到这些,两位首事领袖的眉头结成了疙瘩,他们的心里就像压上了一块巨石。

毕竟秦庸言性格上有刚强的特点,他略一思忖,便对岳栋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等应该做好应付更大困难的心理准备。”两人一边商量着下一步的凿井安排,一边向村子走去。

“呱,呱,”几只乌鸦叫着归宿在路边的白杨树上,一种莫名的抑郁气氛向他俩袭来。

   二

第二天早晨,一场寒霜过后,满树的叶子在寒风中凋零,大地出现了寒秋临冬的萧瑟景象。在出村向北的路上,两个壮汉带着石匠工具,一前一后,急匆匆地朝着凿井工地奔来。

前面的一个四十来岁的年纪,虎背熊腰,两脚走路生风,黑红脸膛,二目炯炯有神。后面的一个20多岁的年纪,健壮机灵,大步流星。

管理凿井工地的王大叔认得他俩,这是本村的秦石匠和他的徒弟苏铁锤。秦石匠名秦大义,是南沙井村的石匠掌门人,在三个沙井村的石匠中是德高望重的人物。王大叔和他俩打着招呼,随即用辘轳分三次将他俩和工具送下井去。

秦石匠仔细地察看着井底的石板,他看出这是一块青石板,无绺无划。然后他拿起大锤用力敲击石板,声音沉闷。这不禁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凭他多年的开山经验,觉得眼前的这块青石板,不像是一块孤立的活石。

徒弟见状急忙问道:“师傅,您为啥叹气呀?”“看来,这次凿井十有八九遇到难题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先往下开凿开凿看看,然后再禀报。”

师徒两人立马干了起来,他们先围着井的周边儿,用手钻头刳子凿上沟。

这条周边的沟的长度,秦师傅费了好多心思,要容得下两人干活,又不要大了,加大以后凿井的工作量。

接着凿上两道经过井的中心的十字沟。再在直的沟处打上楔嘴,填上铁楔,用大锤猛击铁楔,撑起石块。

凿打楔子嘴时,师傅一边打一边指点着徒弟。抡大锤的活,徒弟是不让师傅干的。师徒二人热得满头大汗,便把外面的衣服脱了,让王大叔给弄到了井上。撑起一石块后,有茬口的地方,就再用撬棍撞插,撬起石块。

师徒俩就这样重复地干着。他们每天都是早饭在家里吃,带着午饭在工地吃,王大叔给他们烧点热水,一天保证五个时辰的干活时间。经过三天的开凿,秦石匠已经心中有数,井底的石板,不是一块孤立的活石。

他们师徒来后的第四天,岳栋和秦庸言约着账房和保管,一起来工地凑头。秦石匠汇报了开凿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并且坚定地说:“就是这样,咱也得坚定地开凿下去。”

岳栋分析说,假如井底是一块活石,咱继续下凿,就能把它凿穿;假如它是石底板,我们就是挪了地方也一样。众人都认为他分析得有道理。

秦庸言说:“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等要坚定下凿,绝不能见异思迁。”当即商议决定,继续下凿,长期坚持,并且决定了师徒二人和赵大叔的工钱,工钱按工段结算。

秦石匠当即对众人说,到结算工钱时,自己先捐献半月的工钱。徒弟和王大叔也表示捐献半月的工钱。最后,岳栋鼓舞大家说:“只要我们坚定地干下去,就能取得源头活水来!”

这天南风徐徐,阳光灿烂,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事毕,人们各干各地去了。

冬至前后是白天最短的时候,秦师傅他们早晚两头不见明地干着。下雪了,师徒二人就在家升起炉灶,徒弟拉着风箱,师傅拾掇工具。时间长了,几十个钻头都钝了,需要尖尖,淬淬火。

俗话说,工要善其利,必先利其器。雪停了,他们便扫除井底和井口的雪继续干。井在一天天地加深,可是仍然没有出水的迹象。

一天,岳栋找到秦庸言说:“庸言兄,井底至今没有出水的迹象,咱再请个高明的风水先生看看吧。”秦庸言应道:“岳兄,我也正有此意。”

于是他俩便去颜神镇请来一位风水先生。此君银须飘飘,仙风道骨,人称道元先生。不仅看风水身怀绝技,而且为人善良诚实。

好酒好菜款待之后,道元先生进行了仔细察看。这位老先生肯定了凿井位置的可行之处:“此处乃三山对头之处,深入下凿,既有地表之水,亦有地河之水。”

沉思片刻又嘱咐说:“如凿至十丈深仍不见水,应拓宽井底,继续下凿方能寻到水源。”岳秦二人听后深感宽慰,由此,深入下凿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临别送给道元先生300文银子,两位长老送出村子半里多路,拜别:“后会有期!”扶上驴子而去。

腊月廿二这天午饭后, 秦庸言约着魏账房和崔保管,来到了凿井工地。秦庸言对师徒二人和王大叔说:“明天就是小年了,几位都辛苦了,咱就此歇年,明年过了元宵节继续干。”

魏账房拨拉着算盘给他们结算了工钱,崔保管付了银两。如前所说,三人各捐了半月的工钱。之后大家一同回家过年。

   三

过了正月初十,一年一度的节后走亲访友就进入尾声了。随之三个沙井村子的锣鼓,也就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

乐心拌玩的人们开始撺掇起来,今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要三个沙井联合举行。主要想法就是要三支龙灯盘井,祈求龙王赐福治水,吉祥顺利!各村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正月十五晚上,皓月当空,银辉洒满大地。看闹元宵的人们站满了通往凿井工地的路边。

井口的周围已经摆满了祭龙的供桌,足有十多桌。桌上的烛光在微风中跳动着,供桌上摆放着糖果、点心等祭品,燃香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其中岳老汉的供桌牌位上的正楷字特别醒目:“赐水龙王之位”。人们知道岳老汉腿跛,到外地挑水非常艰难,多么希望这井早日有水!

一会儿,三个村的拌玩队伍,在锣鼓声中向凿井工地进发。南沙井村的打头灯匾上写着“仙人指路天遂人愿”,西沙村的打头灯匾上写着“三龙聚会赐福得水”,北沙井村的打头灯匾上写着“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三村的龙灯,各具特色。几十个汉子,把三支龙灯舞得飞腾旋转,活灵活现。各种形状的云彩灯、舞狮、旱船穿梭其间,最后,三只龙灯盘踞在井口周围。霎时鞭炮齐鸣,烟花耀眼。人们沉浸在凿井得水的热切祈祷和美好期盼中……

正月十六,凿井工程如期开工。一大早,王大叔前脚刚到工地,秦师傅和徒弟后脚就到了。开工祭后,苏铁锤点着了一串鞭炮,清脆的响声打破了野外的寂静……

他们一同检查了辘轳工具的安全情况,师徒二人就下到井底开始干了起来。干着干着,苏铁锤不免表现出了急躁无奈的情绪:“师傅,咱干了这么长时间了,可一点出水的征兆都没有,这要干到哪年哪月呀?”

“急也没用,”秦师傅松开锤柄,往手里吐了点唾沫说,“听二位长老说,可能要凿到十来丈深,这得要好几年的时间呢。”“要那么长的时间呀,要是一直不出水可咋办?”

“龙王亲自点穴,能会没有水吗?”说着,攥紧了锤柄:“咱要敢于凿穿石地板,地下之水也会被感动的!”他俩边说边干,徒弟心里豁亮了许多,劲头更大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井在一点点地慢慢地加深。井口周围的野菜绿了,野花儿开了。河边的杨树长满了叶子,绿绿的。白天长了,他们干完五个时辰的活,还能回去拾掇自己家的那点地。

夏天快要来了,雨水就要多了起来。随之带来了一个问题,从井口到挖到石板的这一丈多深的井壁,下雨时就要浸塌,既不安全,也影响施工,急需用石块砌好井壁。

于是二位长老决定:石匠临时停下凿井,先去井东面的北山头开山弄石头,再找来瓦工砌井壁。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井壁就砌好了。井口周围也进行了防水处理。

完工结算工钱,秦师傅师徒俩和王大叔又各捐了半月的工钱,其他的十多个人各捐了十天的工钱。

这时麦收时节到了,俗话说得好,争丝夺麦,所以凿井暂停半月,抢收抢种。

忙完了收麦子、点棒子(玉米),秦石匠、苏铁锤和王大叔回到了凿井工地,又干起了日复一日的凿井活儿。 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热,井底的闷热就不用说了。王大叔忙碌着,要在井口搭一个凉棚,这样既能防雨也能防暑。

“王兄弟,你们喝口汤歇歇再干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王大叔转身一看,原来是本村的寡妇秦陈氏,她提着一个罐子,挪动着小脚,来到了井口边。

“我来看看井凿到啥样了,给你们捎来了一罐绿豆汤。”王大叔跟她打着招呼,说着感谢的话。接着也招呼井底的师徒俩上来喝绿豆汤。

这秦陈氏的丈夫秦大民早没了。那年大旱,他去十几里路外挑水,因中暑死在路上。

师徒俩从井下上来了,喝着绿豆汤,说着客气话。很快话题就回到凿井上来了。

秦陈氏说:“兄弟,咱可是盼着这井早一点凿出水来呀!”村里人都知道,秦 陈氏去外地挑水的难处,一根担子一头一个罐子,走远路脚磨起泡,一瘸一拐的,一头午才能打一个来回。

秦石匠安慰秦陈氏说:“嫂子,你放心,咱一定尽早打出水来!”秦陈氏带着欣慰的笑容,提着罐子,挪动着她那小放脚,颤巍巍地离开了凿井工地……

春风秋霜,夏雨冬雪,日月如梭……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秦石匠他们摸索尝试着各种提高凿井效率的方法,努力开凿,井已凿到了8丈来深,石头渣子堆了一大岭。两年来,每回结算工钱,他们三人都要捐献半月的工钱。

凿井募捐到的钱已经全部花完了,可是工程还要进行多久,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工程暂时停了下来。

   四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两位长老又发起了第二次募捐,凿井工程又开始了。

物换星移,时间来到了乾隆三十五年的春天,凿井的活儿仍在继续进行着,可是,井底依然没有出水的迹象。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也曾因为人员、工具、年景、资财不济等诸多原因,有过停工的情况。

清明后的一天,岳栋眉头紧锁,在堂屋里来回踱着步……

正在这时,魏账房和崔保管来到了岳长老家,他的庭院宽敞清雅,修竹亭亭,白杨挺拔。

来到上房,中堂挂着岳飞的《满江红》字画。寒暄过后,岳太太冲上茶水喝着,魏账房汇报说:“咱们的凿井募捐所得,去年开完了工钱,已经所剩无几了。麦收前再开工钱,需再筹措。”

岳栋听后说:“我也正在思虑这事,去年秋天,收成欠佳,当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乡亲们手头紧,都需要开销,不宜全面发动募捐。”崔保管急切地说:“这如何是好?”

岳栋微微一笑说道:“我已有了大体设想,晚饭后咱一同去庸言家,详细商议吧。对了,崔元老弟,你家离西沙井张长老家近,劳驾你跑一趟通知他,也顺道喊上大义老弟。成吉老弟,这样也劳驾你就近通知北沙井栾长老。”

崔保管和魏账房一边答应着,一边起身往外走,岳长老和太太送出大门外。

晚饭后,六人先后来到了秦庸言家,秦长老家的中堂壁上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两边的行草体对联特别醒目:克己复礼崇仁道,守信重义尊儒家。横批是:万世师表。

他们边喝茶边商议,岳长老说:“这次咱领袖集团还要带头捐献,贫寒的父老乡亲就不让大家捐献了,重点发动三个村的富户捐献。”大家都表示赞同。

秦长老接着说:“咱发动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石匠,每人捐献半月的义务工怎么样?”秦师傅立即赞同,说:“好办法,好办法!”

栾长老和张长老提议,要特别申明,凿井成功之日,所有捐献者,皆立碑勒石留芳。魏账房和崔保管赞同说,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们还商议了落实以上几点的操作方案。

议完之后,秦庸言和太太送六人走出大门。这时,月正中天,照在地上,像水一样清明澄澈。路边杨柳婆娑,轻轻吹拂人面的暖风,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秦庸言家议事之后,随即开始了操作方案的落实活动。首先,岳栋秦庸言各捐银3千。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族长也纷纷效仿,各捐银2千上下不等,也有捐粮食、木料等的。

三个沙井村的10家富户的募捐,分别有崔元长老、张诸葛长老和栾长老去做了动员工作,募得银两20多千文。

动员三个沙井村的20多个石匠,募捐义务工的事,自然有秦石匠去做。事情很顺利,大家都说,好汉护三村,村里有事用到咱,乐意贡献一技之长。秦石匠师徒俩表示愿意捐献一个月的工钱,轮流带好新来干义务工的同行伙计。

岳、秦二位长老非常重视工地管理,认为安全大如天。从几年来的凿井工地管理来看,王大叔这人稳重、谨慎、机警、有责任心,大伙很佩服他。

二位长老决定,老王继续长期管理工地,让人放心。王大叔很感激长老和大家的信任,主动表示再捐献两个月的工钱。

募捐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操作的各位领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邻村盆泉和老姑峪的多家富户都主动表示了愿意捐助的意向,二位长老都婉言谢绝了,告诉他们,需要之时,一定恭请各位赏光解囊相助。邻村张家台的富户则毫无表示。

募捐的榜示贴到了各村的大街上,引来了人们的驻足观看,对募捐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时间赞声载道!凿井资金匮乏的矛盾总算得到了缓解!

一大早,秦石匠就来到了凿井工地。根据安排,今天是石匠们轮流干义务工的第一天。

昨天收工时,秦石匠就对徒弟说:“明天,西沙村的徐师傅开始来干义务工,我先和徐师傅一块儿干,你什么时候再来干,我再通知你。”所以,苏铁锤就把工具捎回去了。

不一会儿,徐石匠带着工具来到了凿井工地。两人打着招呼,随即点上旱烟袋抽着。这时,王大叔也赶到了。于是,用辘轳分别将他俩放到了井底。

徐师傅就在秦师傅地带领下干了起来。徐师傅这还是第一次来到井底,看到了这在石板上凿出的好几丈深的井壁,大为吃惊!这钻头的条条道痕,凝聚着多少汗水,多少代价呀!

徐师傅不禁对秦师傅说:“秦师傅,为了凿井,你们可真是费了力了!”秦师傅说:“我们是费了点力,可是这也全凭乡亲们的支持呀!早日凿出水来,是大家伙共同的心愿!”

徐师傅虽然对何时打出水来心存疑惑,但他看到秦师傅是那样地充满信心地扎实地干着,自然,手中的锤子也就更加有力地挥动着。

秦石匠带着一个个轮流来干义务工的伙计们干着,井在一天天一点点地加深。此时季节已来到了芒种,为了适应农时,凿井暂时停下,开始抢收抢种。

魏账房和崔保管根据王大叔的上工记录,按照工段结算了工钱。当然,三人承诺捐献的,都从应开的工钱里扣除了。

忙完了麦收,秦师傅继续带着轮流献义务工的石匠们干着。这天,秦长老来凿井工地察看,他询问着石匠们轮流干义务工的情况,王大叔拿出记录汇报着。

这时已经进入了大暑季节,天气很热。赶路的,做事的,干地里活的,都是趁早晚进行,尽量避开中午的炎热时光。这天是石马大集,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突然,从北沙井村头通往凿井工地的路上,一头毛驴驮着一个戴着草帽的老者,进入了王大叔的视线:“长老快看,是谁来了?”秦长老看时,毛驴已经临近。

秦长老定睛一看,这不是张家台的富户张先生吗?此君是几村闻名的写状子高手,人送雅号讼棍。立即抱拳当胸:“张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戴草帽的稳稳地从驴上下来,摘下草帽,一条乌黑油亮的长辫子露了出来。“原来是秦先生,幸会!幸会!”“请张先生多多赐教!”“不敢不敢!我从石马赶集回来,顺便观赏一下诸位的杰作!”

说着,张先生来到了井口观看,映入他的眼帘的是两个石匠,在深深的石窟里忙碌着。当他看到满场子里堆放的石渣子时,一脸的狐疑。

他心想:这石板上怎能凿出水来呢?于是他略一抱拳,对秦长老说:“诸君的勇气可嘉,可要在这石头里凿出水来,有点儿异想天开吧?”

秦庸言闻言很是恼火,随即回了他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是要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是不是异想天开,时光将是最好的评判者!”

姓张的闻言说道:“告辞!”“不送!”那张先生戴上草帽,骑上毛驴,摇晃着上身往回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想:傻子才肯把钱丢在这石窟里!

四人在井口议论着,王大叔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秦石匠说:“你不捐钱也就罢了,何必泼冷水呢?”“对!”献义务工的于师傅附和说,秦长老坚定地说:“只要我等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开创出石破天惊的成果!”

又一个秋收来临了,凿井工地照常停工。

忙完了秋收,凿井的活儿又开始了。秦师傅让他的徒弟苏铁锤,再去带领献义务工的石匠一块干。前边这半年的时间,苏铁锤也没闲着,他在家整理了房子,娶了媳妇,完成了婚姻大事。现在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凿井上了。

别看苏铁锤年纪轻,因为跟秦师傅干了多年,凿井的活儿干得很熟练。安全施工方面也和王大叔配合得很好。来献义务工的师傅们都很佩服他,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凿井工程顺利地进行着。

一晃,时间来到了乾隆三十六年的暮春,这时,三个村的20多个石匠,轮流献义务工已经结束。秦师傅师徒俩又开始了搭档干。此时井已凿到了13丈多深。

麦收前的一天,师徒俩像往常一样干着凿井的活。临近吃午饭时,随着锤子的起落,井底的石板突然金星四溅,锤子落下,凿下的石渣极少。师徒俩几乎是同时感觉到了这一异常现象。

于是两人加重了落锤的力度,这样金星溅得更多,石渣也没有增加多少。没有多长时间,钻头就崩尖了。“上井吃饭吧!”师傅说。“好,怪了,今天是怎么了?”小苏应道。王大叔一个一个地把师徒俩摇了上来。

吃着饭,他们在谈论着。“看来这井底的石头,好像突然变硬了。”秦师傅说。“如果这样下去。这凿井的进度,我们如何交代?”“下午再看看有没有变化,不行,我们就得汇报给长老了。”王大叔说:“说得是。”“看来这次我们真的碰上难题了!”秦师傅说。

匆匆吃过午饭,师徒俩就下到井底干了起来。情况同上午一样,干了一下午,钻头崩尖了好几个,凿出的石渣不够两碗。可是两人的胳膊却抡得发酸。收工时,秦师傅对两人说:“明天不干了,咱立马汇报!”

第二天早饭后,岳长老、秦长老、秦师傅、王大叔四人先后来到了凿井工地。秦师傅简单汇报了情况之后,就分别陪着二位长老,下到井底进行了仔细观察,秦师傅当场进行了操作演示。

之后就来到井上进行了商议。岳长老说:“鉴于此种突发情况,凿井只能暂时停下。”秦长老说:“只能停工了,看看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再说吧。”王大叔拿出工账,结算了前段工钱。当然,承诺捐献的都进行了扣除。

自此之后,村里出现了一些消极、埋怨的言论,岳长老感到非常痛苦懊恼,一筹莫展。凿井挫折的打击使他心情抑郁,意志消沉。秦长老也没有了以往那果敢的魄力。这样凿井的事就搁置下去了。

   五

光阴如箭,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半年多来,特别是春节期间的亲朋往来,大家的关爱和心愿,让岳长老渐渐从抑郁中走了出来,那颗心灰意冷的心,就像干萎的草木,随着春风的光临,开始萌动了起来!

此时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求取功名时,那屡败屡战的情景:

“应考九场,场场不中,须长盈尺,已近不惑。……至第十场,大人叹曰:‘岳栋连年进考,场场不第,焉何赴场!’

“栋曰:‘此国家大事也,我文章欠佳,亦凑人数,以壮其威!’遂众考官面议,文章火候已到,遂中庠生。”

想到这些,岳长老不禁扪心自问:“岳栋,汝当年之劲头何处去了?”

元宵节后的一天,岳长老来到秦长老家,寒暄之后,喝着茶水,岳长老说:“庸言,如果咱这么算了,将前功尽弃,耗掉的人力财物付之东流,你我有何颜面对父老乡亲!咱下一步要拜访凿井行家,再做打算。”

“正合我意,咱可再次拜访颜神镇的风水大师道远先生,兴许他能指点迷津。”秦长老说。

岳长老闻言精神为之一振,高兴地说:“好!秦师傅曾对我说,下一步凿井的活儿,不能再按天支工钱了,再就是凿井用的钻头工具也要看看有没有更耐强度的。”“好!好多乡亲都盼着咱启动凿井的事呢!”

事不宜迟,三天后正是吉日,二位长老即去颜神镇拜访风水大师道元先生。两人无心观赏街上的风光,直奔道元先生府邸。事情顺利,这天道元先生恰好在家。两人奉上点心礼物,即请道远先生来街上酒肆酌坐。

酒过三巡,道元先生说:“前者老朽前往贵村,承蒙厚待。今日幸会,有何商讨,老朽知无不言。”于是岳长老便将凿井所遇情况讲了一遍。最后说:“先生见多识广,请予指点迷津!”

秦长老随即说:“此等坚硬石块,不知是几尺厚呢,还是一直到底?当下可有对付此等顽石的耐强度的钻头工具?请大师多多指教是荷!”讲完后,便从衣兜里拿出一小包那样的石渣,让道元先生看。

道元先生仔细进行了观察,但见这种石渣闪着金黄的色泽,掂在手上,有压手之感。看罢,道元先生一捋胡须,微微一笑,开言道:“尔等这是碰上矿石线了。此等石头或含金,或含银,或含铁含铜,坚硬异常,拿在手上压手。据说江南有人可以提炼。”

根据现在的地质矿石理论分析推测,这是一条经过大井和桃花峪的西北东南走向的矿脉。成因与岩浆侵入石灰岩裂隙有关。其上、下因热液的作用,形成了矿石层。

秦长老听了急忙问:“这样的矿石线多粗?”道远先生又是微微一笑,接着说:“细的如缸,粗的嘛,我知道的有五六尺粗。矿石线以下,地质往往会有新的变化。至于对付它的工具嘛,去咱们益都县城可以买到。”二位长老闻言大喜,奉银拜谢,辞别而归。

回来之后,两位长老又陆续拜访了几位凿井行家,也分别找村里的人进行了沟通,了解大家对凿井的共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的智慧和心愿,让两位长老的信念更加坚定!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工具尚需置备,凿井资材也需募集,众人意志更待坚定统一。因此,二位长老决定立即商定安排。

秦张老先安排秦师傅和崔保管去益都县城置备耐强度的钻头工具。长话短说,二人费尽口舌打听,几经周折,经过几天时间,总算买回了20个新的凿井钻头工具。

过了两天,二位长老即找张诸葛长老和栾长老、魏成吉账房商议,欲再次驾机问鸾,求神仙降临赐教。同时也向他们讲了拜访风水大师道远先生的经过。

三人认为这两项很有必要,都有助于统一坚定大家的信念。五人还商量了凿井的其他事项。

张长老掐指一算,两天后是吉日,当即决定,两天后上午在关帝庙驾机问鸾,同时召开各村主管、各姓族长及富户绅士会议,其他自愿参加参观旁听者表示欢迎。

两天后吃过早饭,关帝庙早有人打扫干净,大殿内的香案上摆放着仙机。

半个时辰的时间,人们陆续赶来了。参观旁听的人也来了很多,庙里到处是人,有站着的,有坐着的。人们都会虔诚地望一眼关老爷正义凛然的塑像姿态,关老爷也在威严庄重地注视着人们!

这天的活动由秦长老主持,他首先发言,只见他抱拳当胸,深深鞠了一躬道:“各位父老乡亲:众所周知,凿井之事遇到了坚硬的顽石,前景如何?今天我们将驾机问鸾,请神仙降临赐教。下面就请张长老和魏账房主持。”

张长老燃香后,与大家一起跪拜,请龙王降临。张长老口中念念有词,言明事由,请龙王赐教。等香灰直了,二人便开始驾机,仙机很快地转动着,写了四个字。张长老随时记录下来,这四个字是:“柳暗花明”。

众人叩首送神。随后张长老做了解释,即凿井现在是山重水复,前景是柳暗花明。众人闻言大喜。

这时秦长老说:“以下请岳长老致辞!”

岳长老对着众人深鞠一躬,开言道:“各位父老乡亲:今日驾机问鸾的结果,和我与庸言去颜神镇拜访风水大师道元先生的结果基本相同。道元先生说,此等顽石的深度,多则五六尺,少则二三尺。只要凿下这个深度,相距出水就不远了。”

讲到这里岳长老的目光投向了秦师傅,他接着说:“崔保管和秦师傅按照道元先生的指点,已去益都县城买回了耐强度的钻头工具。”讲到这里,秦师傅把买来的包着放在一边的凿井钻头展示给众人看。

岳长老继续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凿井过程已历经7年,种种磨难,都是上天对我等的磨砺和考验!”

讲到这里,岳长老掏出手帕擦了一下微微湿润的眼睛,继续说:“只要我等经受住上天的考验,一如既往的义气相同,竭力捐助,百折不挠,奋力下凿,就必定迎来柳暗花明的前景!下面请庸言宣布具体安排。”

众人闻言,面露喜色,皆颔首赞许!

秦长老随即宣布了安排。

一、三村中凡是有点石匠技术基础的乡亲,自由结合,两人一组,每组干两天。两天干下来,井底面要是平整的。凿出的石渣用升量,一升石渣用2升粮食当工钱。这次凿井开工后,麦收秋收不再停工。此项由振义和王大叔负责安排。

二、发起再一轮资材募捐。大家尽力而为,有啥出啥,粮食、值钱的物品也行。此项由各村主管和各姓族长负责。

安排完毕,秦长老最后说:“我等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我等也会感动上帝,感动龙王,定能打出一口世世代代享受福祉的大井!下面请各位自由发言。”

大家纷纷表示,响应号召,鸠工庀材。就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要发扬义气,竭力支持,成就大业,流芳后世!

凿井、募捐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找秦师傅报名的小组很多,他都让王大叔做了记录,并按照报名先后安排了次序。两天的时间就报了50组,看到报名踊跃,大家都很高兴。

选定吉日,秦师傅带领一人,作为第一组进行试干。用上新的凿井钻头工具,崩尖的情况很少出现了,但需特别地用力,效率比原来略有提高。金星飞溅,仍然是让人眼花缭乱。

两天干下来,用升量石渣,8升稍多一点。这样每人每天可得4升粮食。王大叔写了条子,拿着去找崔保管领粮食。

第二组是苏铁锤带着一人干,两天干下来,收获和前一组大致相同,以后的情况基本如此。王大叔严格管理,包括安全了,工具了,石渣的检验测量了等,确保不出弊端。

崔保管和魏账房跟王大叔事先讲明:这些石渣要妥善存放,不是说它有多么宝贵,主要是为了最后要做到账实相符,要经得起复查。

募捐的情况也很顺利。岳长老卖了二亩地捐献,秦长老捐了十千文银子,其他人也都踊跃捐献。跛脚的岳老汉卖了自己的一棵树捐献,秦陈氏捐了出嫁时娘家打发的那个银戒指,捐粮食的也很多。那些凿井的,也可以捐自己的工钱。

西沙井村的募捐情况也很好,张诸葛主管带头捐献,他卖了一亩地捐了。其他富户、族长也不甘落后,整个情况和南沙井村大同小异。

北沙井村的募捐情况也很好,栾长老和各族长发挥了带头作用。

这次募捐所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多。真是意气相同,竭力捐助,大家都信心满满的。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的端午节,这轮凿井已经进行三个多月的时间,50组凿井人员轮了一遍。这群汉子似乎打压下了井底顽石的坚硬气焰,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各家大门上插挂的桃枝和艾草散发着芳香,寄托着人们驱邪纳吉的愿望。

另抹桌子另安席,第二轮凿井工程开始了,这一轮还是50组。

前几组人员的石渣收获情况正常,从第5组往后,呈现了一个递减的情景。到第10组的时候,两人两天,只能打出很少的一点儿石渣。后来,钻头崩尖的情况多了。这样后来的那些组,就干不动了。

二位长老闻报后,立即约着秦师傅来观察研究。仔细观察这几天打出来的石渣,色泽不明显了。观察分析认为,顽石变硬的原因,可能是岩层有了变化,钻头崩尖变钝的原因也与这有关系。

于是决定,安排秦师傅再去买20个钻头;提高石渣的工钱,按照两升石渣一升铜钱的比例支付。此时石渣兑换铜钱,改成了由崔保管来到凿井处发放。

秦师傅买回钻头来之后,向顽石的进攻又开始了!这次干了5组之后又干不动了。他们说钻头打在上面,就跟打在铁上一样,非常费力,收获很少。

秦师傅约上苏铁锤干了两天,也是收获很少。因此,石渣的工钱又进行了调整,按照一升石渣一升铜钱的比例支付。接着原来的报名次序继续干,又干了35组,这一轮就又干完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今年中秋节的月亮藏在云彩里,月光暗淡,就跟人们的心情似的,虽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却没能吸引人们多大的欣赏兴趣。

因为这轮的5至15组都是在两次调高工钱之前干的,他们所得工钱有点吃亏,所以让他们再干一次,以示弥补。

秦师傅又组织了50组继续干,干到20组的时候,石渣的收获逐渐多了,石渣又开始有色泽了,顽石的硬度也小多了。

于是从22组开始,工钱又恢复成了按照一升石渣2升粮食的比例支付。这一轮干完,就到了春节了。该轮凿井打掉了最坚硬的顽石,鞭炮声中,人们初步感受到了战胜困难的快乐和信心!

   六

春节过后,凿井工程恢复了按天支工钱的做法,仍有秦师傅师徒两个干。两人干了一个月,石渣的色泽又没有了,石渣的硬度恢复到了顽石出现以前的状态。

两人又干了一月的时间,异常出现了!苏铁锤年轻眼力好,他突然叫了起来:“师傅,快看!”秦师傅仔细一看,井底出现了一道明显的劈缝,“咦,好兆头!”秦师傅高兴地说。

根据劈缝的东西方向判断,这很可能是当阳山和金牛山的山脚结合部。他们顺着劈缝的两边猛凿,越往下越宽,凿井省力,快得多了!收工时,三人都非常高兴。秦师傅说:“咱马上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二位长老!”

第二天,二位长老早早就来到了工地,从井的上面观察后,满脸笑容。接着岳长老就对安全问题进行了嘱咐:“从今天开始,井内要增加一条安全绳。”“还要每人带一个干葫芦,要防备突然出现急水。”秦长老叮嘱说。

于是,秦师傅回村找干葫芦,徒弟腿脚快,跑去石马买绳子。

三月初的淄河岸边草长莺飞,大地染绿,东风徐徐,鹅黄的垂柳婀娜多姿……一派盎然春意!

二位长老高兴地往回走,感觉脚步特别轻快。秦长老说:“今天回去要好好地喝一杯!”岳长老说:“等到井里凿出了水,咱雇戏班子唱大戏!”“好!呵呵呵”“呵呵呵……”

安全绳和干葫芦准备好后,师徒俩就又干开了,这时井已凿到了16丈多深。

一集后的一天上午,师徒俩几乎是同时发现,劈缝的地方有潮湿的迹象。秦师傅说:“好了,很快就会有水了!”他喊了王大叔一声,让他时刻做好准备。王大叔高兴地答应着。

“师傅,如果水流出来了,你先上。我会游泳,没事的。”秦师傅夸奖着徒弟。师徒俩朝着潮湿的地方猛凿,渐渐地,有了水滴出现。

“师傅,我看快了,你先上去吧!”“好!滴水的地方要试探着凿,逐步加宽,差不多就赶紧上!”“放心吧,我能应付得了!”王大叔迅速把秦师傅摇了上去。

苏铁锤用力地凿着,小的水流出现了。又凿了十几下,水流逐渐大了起来。又凿了10来锤,水流变得有拳头那么大,流速没有想象得那么急。真是艺高人胆大,苏铁锤一点儿也不慌张,他继续凿着,水流没有再变得更大。

他还想再凿几下看,可是这时井里的水已经快到膝盖下了,出水的地方已经没法再凿了。秦师傅和王大叔在上面焦急地催促,他这才不慌不忙地抓住绳子,让王大叔和师傅快速地把他摇了上来。

水在渐渐上涨,三人高兴极了!说笑着,谈论着。秦师傅激动地对徒弟说:“快,快去向二位长老报喜!”苏铁锤边跑边喊:“大井出水了,大井出水了!”

人们闻讯,犹如喜从天降,奔走相告!二位长老得到消息,急忙赶来观看。这功夫,水已快升到井的一半了,再往上就升得很慢了。

根据井底的劈缝和水的流速可以判断,这水还不是地河之水,应该是地表水渗漏下去的积存之水。二位长老看了非常激动、兴奋。

不多时,前来观看的人围满了井边,人们热泪盈眶,欢呼雀跃!岳老汉和秦陈氏也来了,看到井里的清水后,两人跪了下来叩头……不知是谁,燃放了一串鞭炮,响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

整个下午,大家沉浸在欢乐激动的气氛中。太阳落山了,人们散去的时候,天空出现了晚霞,这晚霞像一幅巨大的红绸,挂在西边广阔的天幕上。

井里凿出水来了,人们的劲头更大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又完成了石砌井台,修建了汲水小道,在井台上建了一间龙王庙,并立了四楞石碑。

碑的正面是创井领袖岳栋长老撰文,秦庸言长老行草书写的碑文《创修井记》,碑上还刻了流芳后世的创修领袖和捐献者的姓名。此碑立于大清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五日。 碑文如下:

《创修井记 》(大小井序)

且夫凿井而饮,固农家之份也。凿井得水,亦理事之常也。何以志为?然物而得之易者不甚珍,得之难者则愈珍之矣!小大二井是也。小井者何?即向之所谓黄土湾者。自乾隆甲子岁,因其下而下,及磐石而止,取坡石所砌之,财无伤而工亦省,不过劳三庄之拮据焉耳。第工之省者获报浅,一遇亢旱,其涸立待,并难言井养而不穷也。故又于乙酉春,三庄父老共议,小井之南复凿大井,其成则有独难者矣!财屡殚力屡竭,抱作抱辍越八年,癸巳始得汲泉。夫藐兹三村,苟非义气相同,竭力捐资,即小者尚不易成,而何论其大?今大井告竣,父老嘱余为记,余愧坐井之见,固陋无文,敬叙始末以志三庄之义气云耳。

  邑庠生岳 栋谨撰

  邑庠生秦庸言谨书

 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五日立

碑文的书写笔走龙蛇,碑文的赞语滚烫感人!赞扬了三村民众“财屡殚力屡竭,抱作抱辍”,“义气相同,竭力捐资”的民族韧性、创造性和凝聚性! 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励志人文精神财富!

接着,秦长老又去颜神镇雇了戏班子唱大戏,演出时盛况空前。盆泉、老姑峪等邻村都送了贺礼。

在看戏的观众里,有一个住在颜神镇的南蛮子客商,他发现了凿井时凿出的矿石。后来,他雇了一些毛驴,在夜间把这些矿石偷偷运走了。

   七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来到了乾隆四十年。这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久旱无雨。因大井之水不是来自地河,所以竟渐渐干涸了!

一直等到立冬,也还是没有水。二位长老扼腕顿足,焦急惋惜!父老乡亲的心情也是如此。于是二位长老发动原班人马,再次募捐。秦师傅师徒俩受命继续下凿。井上的管理,仍有王大叔负责。

王大叔又把辘轳弄来安装上了,师徒俩顺着劈缝继续向下凿。到冬至后已凿下一丈,仍不见水。于是二位长老决定,增加人手,拓宽井底下凿,探寻水源。

这样,秦师傅师徒俩先要为容得下三人干活做准备,然后再逐步添人。20天后,每天有四个人干活。井底比原来扩大了三倍,直径约有一丈。

过了乾隆四十一年的春节,情况出现了转机。这时已经又凿下了快一丈了。

正月初六日这天下午,四人像往常一样地干着。苏铁锤突然说:“师傅,有情况!你听。”随即用锤子敲击井底。“怎么了?”“好像下面有空洞的征兆!”经他提醒,三人都在敲击试听,果然,大家都有所发现。

秦师傅当即说:“好了,今天就早点歇工吧,上井。”四人依次上来后,秦师傅说:“明天我和徒弟干,你们两个就歇着吧。再人多了干,就危险了!”两人说,确实这样,你俩千万要注意安全呀!

晚上,秦师傅立即汇报了二位长老,两人喜出望外。第二天早晨,二位长老早早就来到了工地上,亲自检查了安全绳和干葫芦,叮嘱师徒俩试探着下凿。

师徒俩又干了三天,“咕咕”的声音很明显了。到了第四天,苏铁锤说:“师傅,今天你别下去了。你和王大叔在上面准备着,我把安全绳子拴在腰上。”“好,就这样。你千万要小心点!”

苏铁锤下去后,均匀地一层层地凿石渣。一天干下来,“咕咕”的声音更明显了。

收工的时候,秦师傅说:“这次和上次不同,不能马虎,下面很可能就是地河的水。明天咱歇着吧,我请示如何处理。”

正月十日,二位长老约着张诸葛长老和栾长老,来井台上的龙王庙前商议接下来如何办。张长老说:“我看用一个王碌碡砸开石板准行。”几位长老都赞同,于是决定十二日黎明前进行。

秦长老说:“我家场里有个王碌碡,明天让大义和徒弟抬来准备好,后天咱都按时来。”王大叔和几位长老答应着,散去。

十二日天还没亮,大家就都赶来了,秦师傅师徒俩和王大叔,挪动王碌碡推下井去。只听“嗵”的一声,接着就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一个时辰多的时间,井水已经溢出井口。

人们非常高兴激动,岳长老捧起水喝了几口,暖暖的,清爽可口 。秦长老的眼里闪着泪花。张长老、栾长老、王大叔在龙王庙前磕了头,秦师傅师徒俩点燃了鞭炮,清脆的响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人们闻讯纷纷赶来,高兴着,庆贺着……

哗哗的水流一刻不停地流淌着,滋润着大地,滋润着草木,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井后记》的碑文,补刻在了四棱碑后面。碑文如下:

 大井后序

前云汲泉非源泉也,九旱犹涸。迨乙未冬又下之,越丙申,正月十二日约二丈,始逢其源。庶不为弃井矣!善信仍前。

 大清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立

   八

几年后的春季,又逢大旱,附近的小井都干涸了。三个沙井村的父老乡亲再也不用遭罪到外地去挑水了。人们都很感激岳长老和秦长老这两位创井领袖。

随着旱情的持续,附近邻村东西十里地的人都来这大井取水。

在十来年的艰苦卓绝地凿井过程中,几个邻村的人们,都有同情援助、慰问鼓励的表示。唯独张家台村,不仅没有相关的表示,反而有的人还表示了漠视嘲讽,好多人憋了一股怒气。

一天,张家台村的一个壮汉,挑着水经过西沙井村的时候,有两个愣头青就找茬发泄气愤。挑水的人也是个刺头,毫不示弱,扬言说井水是天下之水,你俩管不着。

这样,他挑的水被推倒流了一地,双方互相拉扯冲撞起来,末了刺头没能赚到便宜。

事情发生后,张家台村的张讼棍等人,便撺掇怂恿告了官,要求赔礼道歉,并且以后不得阻挠他们理所当然地来大井取水。因为这件事的双方属于两县两府,所以官司一直到了道台衙门。

为了这事,张诸葛长老急急忙忙地跑了来找二位长老商量对策。张长老说:“虽然这几个愣头青似乎做得有点不近情理,但从其本质上来看,还是爱护大井之举。”“对,绝不能赔礼道歉!”秦长老气愤地说。

最后岳长老拍板说:“取水可以,然必言明,这是我等的恩典。庸言兄擅长律讼辞令,是不是陪张长老等几人走一趟?”“理所当然,愿意奉陪!”秦长老满口应承。

大堂上,道台老爷端坐在上,几个衙役拄杖分列两侧。左边跪着原告方张讼棍和挑水之人等三人。右边跪着秦张老、张长老和那两个愣头青。今天秦长老身着秀才蓝衫,从容镇定。

“啪”的一声,道台老爷一拍惊堂木,随即发话:“原告将案情、理由、诉求从实讲来。”

姓张的随即像背书一样讲了一遍,最后特别强调理由:“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民饮天下之水,天经地义,请老爷为小民做主!”

“被告一方,有何辩词,亦从实讲来!”

秦长老即致答辩词:“道台老爷在上,容学生禀告。”堂上的道台老爷闻言,才注意看清秦长老身着秀才服装。随即发话:“既有功名,可起立发言!”

本来有秀才功名的人,见了县官才可以不用跪。但这次道台老爷不知为什么,竟然破格让秦长老站起来陈述。秦长老叩首后说:“拜谢道台老爷恩典!”

他起立继续陈述辩词:“原告所言‘天下之民,饮天下之水’的理由,应该辩证论之。所谓天下之水,应该是自然所得之水,如江河湖泊之水。”

略停,从衣兜里掏出一本账簿拿在手里,接着说:“我方大井之水,并非自然得来之水。而是我方历经八年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屡殚力屡竭方凿而得水。”

讲到这里,秦长老目视原告方说:“原告方与我方山水相连,田园相依,不仅毫无同情支援的表示,反而漠视嘲讽。如此不义之举,焉能让其投机取巧,坐享其成?请道台老爷为我方做主!”

随即将八年多的工钱账簿呈上。道台老爷听罢,浏览了账簿,遂不支持赔礼道歉之诉求。但有意斡旋取水之事。

秦长老随即应承说:“诗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取水之事,答应本在意中。但愿道台老爷出一文书言明,允其取水,乃是我方看重道台老爷斡旋的面子,亦是我方的惠让。”

道台老爷认可断准,于是发布文书,了结此案。文书贴在了大井龙王庙的墙壁上。

从此,张讼棍灰溜溜的,颜面扫地。远近取水,相安无事。秦长老、岳长老的大度惠让及护村护井之举,传遍了十里八乡。

若干年后秦长老身染疾病,去张家台抓药服而无效,卒然身故。父老乡亲皆悲痛惋惜。坊间传闻,秦长老死因似乎药师有作祟嫌疑,因无真凭实据,无从咎之。

自此,岳长老一面继续追求科举,一面自学医道,悬壶济世。后来主考官闻其声誉,感其忠诚科举,以典型上报府道,遂晋贡生,后来补廪。

岳长老家的大门虽小,但有象征品级的龙脊兽狗。他仙逝以后立碑,其排行老三,但先生撰写碑文,先写岳栋的。石匠在刻碑的时候,岳栋的名字刻得特别深。足见其影响之大,威望之高!

   九

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103乡的10000多乡勇,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抗英拒侮的消息轰动全国。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5月,淄河一场凶猛的洪水冲荡大井井台,迎水一面的基础被卷扯裸露。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仲春,岳栋长老的后辈岳维嵩寿官、栾永彦寿官、张迺理寿官、于璋、武秀才黄庆云、秦普、武秀才黄万清、监生赵坦等,召集三个沙井村和盆泉、老姑峪等五村的首善25人,在南沙井村关帝庙商议重建大井井台之事。

岳寿官说:“先辈艰苦卓绝创建大井,给方圆10多里的父老乡亲带来福祉。今其根基卷扯,为彰前美,以保永固,特邀各位商议。”

武秀才黄庆云接着说:“几年前,三元里103乡的义士包围四方炮台,团结抗英,为我等作出了楷模。我等当以效仿,发动五村父老乡亲抱团成就重筑大井井台壮举!”赵监生说:“二位言之有理,我等应有所作为!”

武秀才黄万清目视众人说:“诸位所言极是,我等愿瞻予马首!”众皆赞成。于是即部署募捐、鸠工庀材事宜。

会后募捐响应风从,五村旬内共募捐银两三百三十千文。

3月中旬,一个开山采石——运石——筑井台的劳动场面,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劳动场面两点连一线,呈杠铃形,足有160多人劳作其中。

岳维嵩寿官、栾永彦寿官亲临坐镇,赵监生辅助左右。两位武秀才黄庆云、黄万清分别在采石场和筑井台处负责协调。秦普、于璋、于克恭等分布在运石路上指挥接应。

运石路上最热闹,多组8人和16人用老抬杠抬巨石的人们喊着劳动号子:“伙计们哟!嗨哟!齐用力哟!嗨哟!挺住腰哟!嗨哟!稳住步哟!嗨哟!抱团走哟!嗨哟!……”其中一组领头的庄稼汉子苏铁塔的喊声特别响亮。

也有四人或两人抬的,还有用木轮车推小石块的。

两位武秀才骑来备用的高头大马拴在大井旁的树上。看到这么多人的劳动场面,两匹马惊奇嘶鸣着。真是人喊马嘶,壮观气派!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大井井台赫然矗立。椭圆形,高八尺,南北轴长三丈四,东西轴长两丈八。西北迎水面筑有三尺来高的加固护堰。井台的东南面,筑上了一条缓坡路。

井台上面凿置了三个约八尺长的大石槽。原来的龙王庙和四楞碑移到井东山麓处,更彰肇造之功。

有人还为大井捐献了一生铁井口,重约千斤。后有民谣传世:“沙井村,铁井口,上有九十九道垭巴悠。”

新立碑于四楞碑之侧,此碑立于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初一。《重修井记》的碑文,撰写书丹精美。碑文结语“苟非众善同心协力,乌足以致成功若是之大且速哉?”画龙点睛,赞扬了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风范! 碑文如下:

 重修井记

大井,创自乾隆乙酉年间,筑台立庙历有年。所至道光丙午年五月二十七日,河水泛涨,侵损基址。越戊申春季,首善共议重修,以图永久,以彰前美。鸠工庀材,月余告竣。夫然后,根基深固,永无浸决之虞,井台宽宏,咸获潏汲之便,创修碑志、庙宇移登东麓,更彰肇造之功。苟非众善同心协力,乌足以致成功,若是之大且速哉?是为志。

  郡庠生魏景南 撰文

   喬钧擢 书丹

 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六月初二立

多少年来,大井闻名遐迩,有博山第一井之称。慕名览胜者足迹不断,由衷赞叹之声常闻!

公元1995年,南沙诸葛大井被博山区人民政府立碑宣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流芳后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