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惠民的头像

汤惠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4/05
分享

味道

有闲的时候,最喜从厨房里捧出花红柳绿的盘子,热腾腾的,香气溢出来,味道的故事便开了头。

(一)红烧肉

西风高兴的时候,会说,周末有空了,给你做红烧肉吃,于是,我就盼着周末。上大学的儿子想家了,电话里,我会说,等放假回来了,让你爸天天给你做红烧肉吃。初中的侄女马上考试了,会来电话问,如果考好了,能不能吃上大爸爸做的红烧肉。如此,西风红烧肉至少在家里面得到了深深的认可和牵挂。

西风红烧肉起源于一年前。那天来了两位朋友,在一家地方特色的餐馆里吃饭,因为要喝几杯,特意点了红烧肉下酒。上菜的时候,油亮精致的盘子里,只有六块小巧的肉块,四周全是点缀的菜叶。我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那些精致的肉块块就不见了。

自此吃货留下了遗憾,天天念叨,不能释怀。

于是,做好红烧肉也成了检验西风是否有家庭责任感的标准之一。尽管西风口头上不屑于这种说法,但行动上铿锵有力。

当我追剧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西风正抱着汪曾祺的《食事》直流口水。不论我的电视情绪,他口若悬河,将“老汪”(他对汪曾祺的亲切称呼,好像他们认识似的)在吃方面的研究及感受说了一遍又一遍,颇为羡慕。

之后,他把自己安放到厨房,并且找了极好的也让我安心的理由――许多大家、大师都是美食家。当然,美食家不能光吃,还要实打实地实践。

红烧肉简单易行,加之家中老少皆喜欢,于是美食家的实践就从做红烧肉开始。没承想,一炮打响,红烧肉从此成了我家的主打菜、招牌菜。

之后许多个周末,大清早去市场采购,花三四十元,买两三斤五花肉。切成小家碧玉般的块块,个个都是半肥半瘦。十点钟的时候,肉墩墩们早早进锅了。干炒去油,之后再油炒入味,接下来关上厨房的门,调小火苗,肉肉们在锅里与各种的调料会面、深度融合。如此反复的过程中,屋子里溢满了甜香的味道,我的心儿、肚儿巴巴地候着。漫长的两小时,慢炖至糯烂,出锅摆盘。在精致的大海碗里层层码放,装扮齐整漂亮,还要款款再进蒸锅,再一次去油。

午时,褐红色、口感糯软的红烧肉横空出世,占据了餐桌的中心地位,四周布几道类似绿萝卜丝儿、小尖椒拌藕片儿之类的小凉菜。

准备完这些,上茶上酒上筷子,美好的周末就此定格。

(二)水煮肉

我家宝贝侄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吃,只要是好吃一点的饭食,都会让她笑个不停。她的这种心花怒放来得自然又猛烈,常常让做饭的人不停不懈地把自己安放在厨房里。

侄女吃的博爱,但最为钟情的还是油油辣辣的水煮肉。

水煮肉不是火锅,胜似火锅,因为它既能包罗我家侄女爱吃的各种菜又比火锅做起来快速,是轻量化的火锅。火锅旨在南人北客各取所需,普照八方。而我家的水煮肉是改良版的,意在定向爆破,侄女喜欢吃什么就下什么菜,与饭馆里千佛一面的做法自然不同。

早起,在热气煊天的菜市里,跻身于大妈大爷的战斗队伍,跟着他们学习选肉择菜。说的是,大爷大妈们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常常是东边市场买完鱼,再到西边市场买小菜。天不亮就起床,忙的不亦乐乎,对儿女的疼、对生活的爱全在那一餐一饭里。我谦虚地跟在他们后面,怀揣着给家人做饭的热爱,边学边练,挑得一块色泽红润的猪里脊肉,然后卷走一波红绿黄白各系的蔬菜。

汗津津地回家,沏一杯青翠的竹叶青茶,茶芽起起伏伏,最后徐徐落下,根根立在杯底。雾气升腾里,浮想联翩,细品的是如茶的人生,正所谓青年奋发、中年笃定、老年安闲,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根根叶叶都到了杯底。

茶余,《拉德斯基进行曲》耳熟能详的动感旋律在耳边轰鸣。我锅里有油,心中有爱,手起刀落,洗切煮炝,辣味、肉味浓香四溢扑鼻而来,一盆色香味俱佳的水煮肉成了。

午时,吃饭的人儿像小鸟一样扑棱棱地扎到锅台前,紧接着一声惊叹,又眩晕在我的肩膀上。“大妈妈,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的最爱!”我也一阵子眩晕,差点被她日臻化境的夸张表情炫倒。小青年鼻子嘴巴里的热浪呼呼地掠过我的头发,此时它们丝丝缕缕绞在一起,上面挂着汗珠子。而我那土生土长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儿子永远不会来这一套,他会把欢喜留在唇角或是心间,除了“还行”再没有其他语言,时间长了,都想不起来他喜欢吃什么。

餐桌前,侄女鲸吞虎噬,没有适当表现一下她这个年龄应有的矜持,只见她嘴里含着满满的食物,还不停地夸赞我的厨艺。她大伯满眼的欢喜,但也不忘悄悄给我提醒一声:“这小丫头又在哄你水煮下一顿呢。”

(三)羊肉垫卷子

大学同学从广东第一次来西北,行程里塞满了景点,同学聚会只有短短一天时间,聚会地点最终定在了距离我几百公里外的省城。

三十年的同学情谊,再见时,总觉家里的饭更地道、更盛情。为了让他们能够尝尝我家乡的特色菜,我铆足了劲学习家乡羊肉垫卷子的做法。

说好周五见面。周二的时候,准备好了食材,我边做边打电话请教乡下的婆婆。婆婆为我殷勤学做饭十分惊讶,热情过度地指导我,还建议我辣椒要用她种的又亲自晾晒的那个——我仿佛看到了《舌尖上的中国》,妈妈的菜,不仅是饱含了深情的,还有自制的材料辅佐,自然是很有味道且时时惦记上的了。在婆婆的悉心指导下,我又舍得用料,又花得起时间,居然做成功了。

周四,西风早早去买了本地羊肉,一块块剁好,剪去肥油,清清爽爽地排队码在泡膜箱内,放了冰袋又进了冷藏箱。想到他从一个不吃羊肉的青年成长到今天不仅吃、而且还到市场买肉剁肉的中年人,确实油腻了些,也是无奈,到了西北,谁又不是以羊肉来宣传家乡美食的呢?仅在甘肃狭长似如意的版图上,一路羊肉风,各种吃法,都说自家厨房里的最好吃,争了几十年,可见羊肉就是甘肃人故乡的食物,是吃了忘不了的味道。

老同学见了面,彼此用南腔北调嘘寒问了暖。自上次同学会之后,七年眨眼而过,大家都利利索索地奔向了五十。五十岁的中年,脚踩在地上,不用拨开云雾就会看到天空的明净,少了花拳绣腿,讲的就是实实在在,想法自然有了变化,比如这次,就突然特别想给老同学在家做一顿饭。

大学室友的厨房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我复习实践羊肉垫卷子的过程中,她已手脚麻利地做好几样拿手菜。羊肉垫卷子上桌时,装在茶色玻璃平盘中,四周隐隐透亮,中间是褐红的肉块、白色的面卷,再覆上薄薄的一层红辣椒皮、白蒜片、香菜叶,像夏天盛开的鲜花。花丛中的羊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块块都是盛情难却。室友的红酒鸡翅、枸杞蜜百合更是锦上添花,给这次中年人的聚会增添了时尚和养生在里面,恰到好处。

菜上齐全了,大家都坐定,斟酒满上,话匣子自此打开,一说就是几十年的事,中间还时时邀请想起来的老同学远程参与……

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鱼香茄子

“妈,我们等一会回去。我给你做个鱼香茄子尝尝。”

这是个秋天周末的早晨。

收起电话,西风往袋子里装茄子、姜块、豆瓣酱等等,生怕老家的秋茄子做不出电视上介绍的舌尖味道。

婆婆的大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肉呼呼的狗子露露在外院安安静静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进了里院,首先看到的是四周屋墙上串着的红辣椒,院子正中晾晒的苹果干、大红枣,五只猫咪看见我们也不慌不躲了,悠闲地踱着我学不来的猫步。

婆婆在屋子里,正忙着揉面。

聊了几句,西风便系了围裙开始帮婆婆做饭。

这种时候,我是最不能动口动手的,等待吃就是最好的表现了。

只听见娘俩说茄子切成花刀还是滚刀?肉用半肥还是全瘦?没有料酒用白酒吧。光是蒸茄子这一道工序,就看见婆婆从另外的屋子里拿来了几个锅几个蒸屉几个大盘,进来出去许多趟,一遍遍问:这个行不行?终于将配套的锅屉盘归置到炉子上了,所谓的花刀式茄子卧在半指深的大盘里,合上了锅盖。之后娘俩做调味汁,当儿子的把从书上看的电视里学的尽数讲给娘亲听,怎么能让调味汁有鱼香味?关键要用豆瓣酱,要加糖加醋加料酒,要热锅冷油……说话间,娘俩忘了端锅蒸过了头,把鱼香茄子做成了鱼香茄泥。

可能是茄泥的关系吧,也许是味道不够鱼香,总之几个菜,唯独剩下了这盘用心最多早早安排了的鱼香茄子。吃饭伊始,婆婆一直专注地吃这个菜,无奈大家并不能好好领会做饭人的心情,光顾茄盘的次数太少,吃到了最后还有半盘。我说倒给猫猫和狗狗吧,婆婆舍不得,说她下午接着再吃。

在我的记忆中,婆婆就是自己不想吃饭时,也要专门给她的这些看院的狗狗和捉鼠的猫猫做饭的,而今天半盘子剩菜却舍不得给了,大概是他儿子亲自做的缘故吧,全部吃完才是对儿子厨艺的肯定。

而婆婆与我在讨论这些剩菜的处理时,她的儿子早已呼呼午睡了。

天底下,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大概如此吧。孩子为母亲做的,母亲格外珍存。

(五)宫保鸡丁

自从脚受了伤,遵照医生“伤筋动骨一百天”静养的原则,我家的厨房天地便荣升为西风的个人舞台。

已是夜深人静,西风还在厨房里咚咚锵锵忙碌。

咚咚锵锵忙碌是为未雨绸缪,怕明天中午不能按时下班,西风提前在晚上挑灯舞刀,以防第二天临阵时的手忙脚乱。

关于两个人的午饭到底要做几个菜,自从孩子上大学以来,我们有过无数次的争执。西风自小生活在富庶的河西粮仓,习惯大锅大盘大碗,吃起来恣意洒脱,而且大大减少洗碗的工作量。而我的老家在贫瘠的沙地,父母虽然早早离开故土,但老家过生活的仔细劲儿始终没有变,尽管物资贫乏,但花样种类不能少,说的就是穷讲究。小时候为诸如多剥了葱皮、揪掉了茄把之类的浪费,还有上桌子不讲规矩、胡七八糟乱放东西等无关浪费的事,粗枝大叶的我都实实挨了不少批评。批评教育的成果在变老的时候越发突出地显现出来,伴随着更年期的躁动,不仅脾气越发坏了,过日子也越来越挑剔,用西风的话说就是“自己不动弹、事情还多得很”。比如表现在午饭这件天天要发生的事上,便成了非两个菜不可。西风争不过,天天摔盘子掼碗,嘴里还吱吱唔唔地说“有本事你把胃分成若干个,一顿几个、几十个菜又能怎么样,还不在一个胃里!”说话归说话,西风还是天天忠于职守地准备一荤一素两个菜,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哼着小曲加个汤,汤碗上面漾个红丝绿叶,把日子过得既欢喜又憋屈,总之不那么豪放了。

这天晚上咚咚锵锵的是宫保鸡丁的前奏。这本是一道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贵州菜中的胡辣子鸡丁有关的菜,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发扬,流传至今。它的胜名在于不仅收录在鲁菜、川菜、贵州菜系中,还被同时评为贵州和四川各自的十大经典名菜,邻居做到这个份上,也是胜似一家人了。不仅中国人对宫保鸡丁执念珍守,就连外国人也喜欢,不过哄他们味蕾奔放的是改良版的西方宫保鸡丁,改良后,此丁还是那丁么?

总之我家要做的,还是那个“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的宫保鸡丁。鸡是婆婆在自家后院里放养的溜达鸡,这种鸡白天出窝晒晒太阳,有那么一两只特立独行的,还要试探地飞上院墙,扑棱棱上去扑拉拉一阵又上不去落下来,做着成为鸽子的梦。西风说,鸡丁就要用清河土鸡的腿肉,是锻炼过的肌肉,味道包括嚼劲自然不是市场鸡们能比的;花生是红皮碎籽,是年前专门去超市挑选的,个头虽小,但营养丰富,适宜大众,尤其能在预防咱中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取材胡萝卜和小黄瓜,切成个头差不多的丁,还有不可替代的大葱、大蒜、红椒、生姜们,分装在一个个小碗里,整齐列队在案板上,等待点兵。腌好肉丁,浓汁重装的肉丁和红艳艳的花生分别过油,厨房里香味四溢,全然忘了这是个静夜。

第二天中午,西风进门便冲向厨房,狗子黑仔见主人居然忘了招呼它,也一阵风似的跟过去,盘在西风的脚边,企望他给它一个眼神。西风心领神会,操刀之间顺手扔出一片鸡肉,黑仔欢天喜地接住,狼吞虎咽下去,尾巴儿旋得更加欢腾了。

之后西风全神贯注于他的烹饪,除了宫保鸡丁,他还要清炒一个绿叶菜。宫保鸡丁要盛在那只复古窑变釉古蓝色的平盘里,这样才相得益彰。热气腾腾的宫保鸡丁端上桌的时候,食物油的澄黄里,红的红、绿的绿,丁丁们像聚宝盆里的珍珠玛瑙,粒粒透着亮,招摇着我空白了一早上的胃。旁边暗纹描银盘里的素菜,绿波中浮动碎碎几片蒜,有的焦黄,有的牙白,让人赏心悦目到口水乘风破浪。

摆盘上饭的时候,黑仔不停不歇地在桌子下面练习跳高,它一次比一次跃得高,恨不得坐到餐椅上与我们共席。

何止一个宫保鸡丁,在我们用心的生活里,舌尖上的中国,都是我们平常人的流年烟火。

这样的日子常常有,而我也常常感动,为越来越好的日子,也为一生相伴不离不弃的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