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惠民的头像

汤惠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15
分享

七月新疆行

去年七月,我们一行八人慢游新疆。回来之后,时时想起,分外美好,于是赶紧拿笔记录下来。

1.坐着火车去吐鲁番

出发的那天,烈日当头,走两步,大汗淋漓。因为耽于对新疆一日四季胜景的向往,再加上之前各种攻略的冲击,我的行李从一个装到了三个,尤其肩上那个背包,总是能往里塞东西,最后圆咕隆咚的,背起来走路竟然走出了旁若无人的步伐,害得我一边无意识地连连撞人一边等意识到撞了人又频频点头致歉。

列车疾驰,一路向西,清水,酒泉,嘉峪关,玉门,柳园……

过了柳园进入星星峡,我的甘肃渐行渐远,新疆的热土就在脚下。再到新疆大地,我依然如初见,对车窗外的远山、戈壁,追寻不止。我的眼睛一直舍不得离开的还有北边天空中的云彩——它们一小朵一小朵轻轻地浮在巨大的蓝色底板上,朵朵之间若即若离,似是遥遥有所互应,又漫不经心地散开来。再近些,一只白色的海龟晃悠悠地前行,两只长尾巴的白鼠在后面追逐。接着,一大片云彩宛如蝴蝶蹁跹,也一路向西,朝着乌龟和白鼠奔跑的方向飞去……稍一会儿,也就几页书翻过,抬头,这幅让人联想翩翩的动物世界画面已被抛到了车子后面。有的被风拉成了一缕一缕轻烟似的淡去,有的一片一片挂在路边的电线上迎风招展。有了那天追寻云彩的美妙记忆之后,说也奇怪,我突然喜欢上了云彩,此后途中,走到哪里都要没完没了地看云彩,因此多了许多浪漫。

傍晚八点到达吐鲁番,太阳依然悬在半空。从下车伊始,我就忙不迭地擦汗,心有余悸,还有几分来之前不听他人劝的小后悔。

好在团队很快就集合了,并且在几十分钟的车程内找到了避暑的阴凉地,让我们又对接下来的出行充满信心,情绪节节攀升。

2.月光下的欢乐与忧伤

吐鲁番郊区七泉湖的温度与市区相差很大,几乎可以用“凉爽”来形容它的美好。

第一次住维族民宿,加之队员全部聚齐,大家频频举杯说了许多豪气冲天的话,激动得到了半夜还不能安眠。除了激动,还有各种新鲜的事物让人心神动荡,思绪万千。

我们住的是户外的高脚木床(据说叫“卡塔”),步行七八级木梯才能到“卡塔”之上。“卡塔”上面铺着色彩丰富的地毯,四周蓝的白的沙帘搭在半米高的木栏上,与外界似有似无地隔开。不远处,古尔邦节待宰的大羊走来走去,不停地咩咩叫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店家大眼睛长睫毛卷头发的小姑娘眼看着大羊走近我们的“卡塔”,连奔带跳到大羊旁边,对着大羊轻轻地说话,大羊温顺地跟着她走开。左边七八米开外的“卡塔”里,几个小伙子弹吉他唱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那些歌听上去略显沧桑。右边灯光闪烁的舞池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年轻的姑娘们在自己的“卡塔”里吃一会儿茶酒,三三两两牵手过来跳一阵欢乐的新疆舞,转而又去吃吃喝喝,比唱歌的小伙子们显得自在欢乐些。

就这样,左右两侧的音乐声不断,气氛越来越热闹,早早休息在“卡塔”里的我们,感觉睡在歌舞的缥缈里,又暗暗觉得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没能好好地融入他们,多少有点遗憾。

直到半夜两点多,歌者舞者都安静了。姑娘们风一样说走就走了,小伙子们酒已微醺,稀稀碎碎地低声说笑着,也渐行渐远。风吹着纱帘,微光将树影树叶映在薄纱上,轻轻地晃悠,一拂一拂的。没有了音乐声,只有枕着的水声,悠悠长长送到我的耳边。还有那只大羊,偶尔会低沉地叫一声,声声心碎。也许当初喂它吃草就是奔着古尔邦节,它已被赋予“宰牲”的特定价值。在这个没有星星的寂寂夜晚,它的命运让我戚戚然,我分明听到它离群的恐慌,听到它找不到归宿的凄凉。

“卡塔”之下,流水淙淙,我虽神思游离,却也止不住千里奔波的乏困,竟也呼呼地睡去了。

3.路过功勋矿

这一天,万里晴空,没有一丝风向我们招摇。

王琪深情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耳边响了一路,走过哗哗流淌的额尔齐斯河,在神钟山对面的山坡上流连了半日,手机嚓嚓拍个不停。好像走过路过眼里见到的风景只要留在手机相册里,再编辑一下,更或者用些滤镜之类的手段做成色彩惊艳的视频,我们旅行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其实不然,在心动了的每一处,我的思维都在激烈地动荡,口头词穷,一直重复着“太美呀”,或者夸张一下表情,说一声“天哪,怎么能美成这个样子”,同行者哈哈大笑,我却羞愧,为自己浅显的表达和无力的大脑。当友人问我,回家最想做什么,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背成语词典和唐诗三百首。

游过可可托海,意犹未尽,路边的指示牌又引导我们奔向可可托河三号矿坑。矿坑位于准葛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属于伟晶岩脉矿坑,坑口长250米,宽240米,深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可能是因为我所在的工业城市西南角也有一个巨大的矿坑——中国最深人造天坑之金川露天镍矿坑,并经人力打造,植树造林,生生在废渣山和荒山秃岭上造出了一个矿山公园。当车子来到几千公里外的另一个矿坑前,抬眼看见蓝天白云间醒目的“可可托河世界地质公园”几个字,顿感眼熟,亲切,双眼些微湿润。之前一直以为金昌对于我,这个工作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我也许只是一个长期一点的过客面已。待到异乡他地,看到与金昌一样的特色景致时,才知道,三十年,金昌的一切已深深地烙在我的生命里。看功勋矿介绍时,当年我第一次走进金川科技馆时的情感又袭了过来,那一刻,内心饱含时代使命的感慨,眼前升腾的是震撼人心的罗布泊蘑菇云,是西昌、酒泉卫星基地一次次“万里破长空、出没银河外”的科学壮举,还有一位位像阿依果孜·沙里木一样不畏艰难探矿的人们。展板上这样讲述:“可可托海3号矿脉素以地质博物馆享誉中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的部分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矿坑一层一层梯级螺旋下降,像一枚巨大的贝壳镶嵌在美丽的阿尔泰山脉南麓。贝壳里,珍藏着3号稀有金属伟晶岩,岩脉中含有色彩艳丽的海蓝绿柱石和碧玺。这些宝贝,让我们扼腕感叹,眼花缭乱。以致于走出展馆,仰望天上繁星点点,恍惚间感觉刚刚看到的宝石转眼又镶到了夜空之上。

虽是盛夏,空气却湿润凉爽,我们几人望星空,感怀前辈奋斗之凌志之踔厉之勇毅,末了,相互告慰,再一次用心感悟了一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务当珍惜,学会感恩,好好生活。

这一天,很美,很累,一切又都是那么的甘心情愿。

4.玉带河公园的夜晚

从可可托海出来,同行的何姐一直在找寻养蜂女,眼神嘴角全都是掩饰不住的笃定。她比我年长几岁,自小在新疆长大,说起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故事,就像讲邻家姐姐的往事。仿佛今天的来,是一场从未曾谋过面的老友重逢,重逢在那个久远而色彩缤纷的爱情故事里。

于是,大家决定晚上在北屯市的玉带河公园附近露营,继续寻找浩瀚夜空中的牛郎与织女。

北屯市位于额尔齐斯河南岸,得仁山脚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直辖县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师部所在地,军垦之星。这里曾是一片苇湖荒滩,没有称谓,无人定居。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2011年设立北屯市,按照“师市合一”的模式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小城干净整洁,街道两侧花草茂盛。我们一边慨叹荒漠沙地建成宜居小城之壮举,一边找寻当地特色饮食。吃过牛肉丸子汤加油搭子,饱肚油肠使得一天的劳累瞬间消失。一行人依着导航,摸索到了玉带河公园。起初的意愿是在北门扎营,后来发现此地过于热闹,夜幕还未降临,已有市民三三两两过来溜达,且不断地有人来。有的开车来,有的步行,有的牵着小狗子一路小跑;小商贩们早已各就各位,卡通彩色气球、啤酒饮料酸奶、手套袜子发卡,或擎在手里售卖,或摆地摊经营;最活跃的是孩子们,追逐,嬉戏,无忧无虑。走过路过,他们对我们的行迹有几分好奇,时不时过来围观。而公园南侧,靠着外环,几乎没有行人,我们最终选择在此处安营扎寨。

晚上十一点,天色才完全黑了下来。安装好帐篷,男同胞们开始喝啤酒,说没有这一杯啤酒,无法向这样美好的一天做交待。女同胞们更向往北门附近的热闹,音乐喷泉,民族歌舞,霓虹灯的倒影……这些,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不少见,但在这个最北边多民族聚居的新建县城,我们多了几分探寻的意味,希望自己融入其中,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感受他们在自己亲手建设的城市里的悠闲与荣光。此时,我们眼里的他们,个个脸上浮动着流光溢彩,流露出的是满足,是建设者的骄傲。

凌晨一点,灯熄了,人散了,水面上迎着灯光飞舞的夏虫躲进了草丛,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也许是在城市的边缘吧,天空黑得不够深邃,看不到一颗星星。不远处,河水静静流淌,像另一首动听的《Another You》漫过我的心田。我和姐姐住在一个帐篷里,向南开半边的门帘,微风从细细的纱孔透了进来,有小时候家后面山谷里的味道。我们低声回忆往事,开心得没了瞌睡。许久,我们都没有睡着,其实都在想,像今天这样,在距离故乡几千公里外的一条叫玉带的河边,两个五十多岁的姐妹如小时候一样并排而息,这样宁静的时刻是多么的难得。

5.从独山子到乔尔玛

最让人惊叹的还是独库公路。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之前看到过许多视频介绍这条英雄之路的壮美,仅在视频里就已经让人心动不已。等到了路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类语言的匮乏和摄像镜头的无能为力。

因为太过激动,那天我们的队友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便整装待发。天还没有亮,距离独库公路放行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们已经排在了路口。车外清冷,像秋末,我们裹着羽绒大衣去迎接这条公路始发地的黎明,看太阳隐在山后,又在它的霞光里跳出山头,露出小半边脸儿,将它的光芒不遗余力地洒向世间万物。

等车子驶进公路,火红的太阳光从我们身后一路追过来,映红路两侧的峰顶,照得远处的雪山峰顶更加耀眼。车子在狭长的道路上蜿蜒前行,路边的景色也在光影的世界里迅速变化。在这样一个清丽的早上,我的眼睛被晨光在群峰之间的跃动深深地吸引,除了眼睛,我的心也常常怦然。低头间,太阳光倏忽一下子,已经跳到了半山腰,再一看,它又下落了一大截。那种感觉就像养育孩子,惆怅啥时候才能养大,却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中他的个头已经超过了你。当我伸出窗外用手机记录这一切,太阳光已越过我们,稳稳地落到远山脚,似乎在呼唤我们快点,再快点。等我拍了一小段视频,双手冻得通红,那天,两千公里外地处河西走廊的西风正琢磨要不要入手一台空调对抗一下这个从早到晚汗流浃背的夏天呢。但眼前不断变化着的美景,让我全然顾不上眼下的冷与远地的热了,每到一处观景台,我们迫不急待地跳下车,一边惊呼“壮哉”一边忙碌地拍山川、拍河流,匆匆摆出各种与山水合框的姿势和得意表情。如果刚好有信号,还要招呼远方的亲人一起隔屏欣赏这份来之不易的现场直播。

雪山还在那里,一直就在路的前方。我们迎着雪山,心中充满了向往,梦想着自己也有鹰的翅膀,也有展翅万重云的凌云豪气。两侧的山起起伏伏,错落重叠,脚下的路,一弯连着一弯,小弯绕大弯,有时开阔,有时紧贴着山壁。我们坐在车子里,听着新疆风情的歌谣,摇来晃去。除了浓郁风情的音乐声,耳边还有山涧流水的声响,一条弯弯长长的河陪着我们,向南奔流,时而在路的左边,过一会儿又绕到右边。看地图,这条美丽的河流便是奎屯河,天山融化的雪水不断充沛着奎屯河,经年不息地冲刷,形成了这条近百米深、蜿蜒数十公里的奎屯河大峡谷。后来才知道,那天早晨,我最流连的,反反复复照个不停的那副“V”字型图景,就是奎屯河大峡谷天然洪成的美丽画卷——那里,远处重峰叠峦,近处绿树依依,河水悠悠,时合时散,散漫地游走在平整的砾石谷底,泛着油色的光泽。

草场越来越多,偶尔裸露的褐石像在巨大的绿色幕布上画了一幅画。其中有一幅,越看越像一幅京剧脸谱挂在蓝天和绿地之间。山峰之后又有山峰,近处的披着绿色的春装,叠在绿峰之后的远峰顶,一绺雪线时显时隐,绵延不绝,我的眼睛不遗余力地追寻它,直到一弯绕过一弯,它们终于不见了,留下深深的印记在我心间。

这条路上,除了最美的风景,我们还时时遇见羊群、马群、骆驼群,它们慢条斯理地行走在公路上,也似见多不怪,时面横穿,时而迎面,时而与我们一个方向行进。这条路,它们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不过是不远千里而来的打扰者。

6.乔尔玛到尼勒克的路边

从乔尔玛到尼勒克的沿途,左侧是灰蓝色的河水,一路弯来弯去,与我们相依同行。右侧是只此青绿的山,是山在水中更青绿的倒影。我们行驶在这样一条长长的画廊当中,唯恐眼睛不够、手机容量不够以及语言表达的文字不够。车子走走停停,在一切可以停靠的地方都要停留几分钟,让我们看看仿佛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看看层层叠翠的远山,看看篱笆小院里的白帐篷,看看脚边蔓延的山花摇摆。百里画廊与唐布拉草原连接,山连着山,草原无边无际,美不胜收,我们不停地上车下车,置身其中,将这扑面而来的江山图景留在记忆深处。

其中有一段,最让我流连不返。护栏里面,一里地之远,有一个小小的村落。村落背后,由远及近依次是蓝天、雪山、青山、森林、草原,村落就像层层包裹起来的美玉,卧在大地深情的怀抱里。靠近山脚的地方,一抹溜白色的帐篷,像给青山佩戴了一条长长的珍珠项链。低洼处,帐篷、砖屋、电线杆还有树木连成一片,一条小河从远山来,缓缓穿过村子。村道向外延伸,像一个大大的问号,先半环绕村庄,之后直溜溜地通向外面的世界。我们就在外面,我们的世界无论精彩与否,终究与他们的世界还是有些不同。也许,外面世界向往他们的自然风,他们亦在向往钢筋混凝土搭建的森林。那些脚底的路,选择了这一条,就等于放弃了另一条。到底哪条路上的风景更好,谁又能说得上呢?遐思之时,手机镜头拉近,惊讶地发现一群鸟盘旋在村庄上方,一起飞来飞去,像学生早操时绕着操场跑步,动作整齐,一圈又一圈。我盯了许久,不相信它们就这么执念,不相信它们一个不落,直到我没有了耐心,它们依然保持原队形在飞,一直飞,始终环绕着它们的村庄飞翔、歌唱。

动物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或许,根本就不懂。

车子继续在画中游。不断有碎石落下来,一处转弯,一只不小心的白羊与石头一起掉下来,半拉身子埋在乱石堆里,没有一丝气息。我建议停车施救,同车的伙伴们说路窄弯多,加上山体滑坡,还是越快离开得好。为自己的无知惭愧,也为一只小羊的生命叹息,车子终究绝尘而去,蹦起无数碎石子叭叭作响。

之后,牵挂着那只小羊,似乎有了不开心的事,再看路边景色,有了走马观花的感觉。如此,就不再记录清水河以及芦草沟那一带的红顶子小屋了吧。

后记:

回头补课,才发现那天错过了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168名为了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独库公路是上世纪70年代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的战备国防公路。这条连接南北疆的公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为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其中有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奔赴天山深处。牺牲时,正青春,在艰苦卓绝的施工条件下,他们被洪水冲进峡谷,掉下绝壁,掉进河里,塌方被砸、被埋,遭遇暴风雪、雪崩……他们有的还不到20岁,大多数20岁出头。他们当中除了施工战士,还有副师职队长、后勤部政委、政治部科长、宣传员、给养员等等。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筑起了这座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丰碑。

在这里,向最美的青春致敬!

7.那拉提到库车

转眼已是出门的第八天了,而我们心心念念的独库公路才走了一小半。

早上不到七点就从那拉提出来,空气清凉冰爽,巩乃斯河水翻腾着小白浪,与早起的鸟儿一道,陪同我们前行。我们的车子本就开得不快,此时又刻意慢下来,等候身边的小鸟展翅。它们似乎也明白我们的心思,只稍几秒的停歇,再展翅奋力飞得很远。路边的树瘦高、直溜,晨曦铺在树梢上,小鸟机灵地掠过树梢,它小小的身躯上便抹上了一层金色。

等转过弯,晨光已跳过树梢大大方方地落在山坡上。山坡不再一味的深绿,随着阳光变得梦幻起来。连续不断的弯,一弯上去另一弯,车子终于上到了山顶。山顶上已经有早早到了的游客,没有喧哗,都在屏住呼吸感受这个独一无二的清晨,都在极目远望——东边,太阳拨开云层将万丈光芒挥向天空,远山与云彩连在一起,迷漫在雾红的光里,分不清是山头还是云朵。山层层叠叠向我们铺过来,淡灰,灰黄,灰红,灰青……它们以灰色为基调,自然细腻地分布着让我无法用准确语言表达的色彩。巧妙的是,每一峰,又有一条墨线轻轻地勾勒轮廓,清晰、明朗。到了眼前,灰色稠密了,像在灰青色里调了浓浓的绿,直到变成我脚边的深绿。近处的山顶上,一排排松树的剪影看上去像一把巨大的梳子,梳齿排列整齐,只待云彩过来将它们缠绕、再理顺。

车子继续前行,突然慢下来,停住。紧张地询问陈大哥:“啥情况?”大哥呵呵一笑“文明行驶呢。”原来,车子前面即将迎来牛群横穿公路,这里原本就是草原的一部分,一条车来车往的柏油路已经带给它们许多困扰,那么早早停下来让它们优先通行,最是我们人类先于它们进化几百万年(据说)的应有之德。后面的车子很赶路,不停地鸣号让我们冲过去,陈大哥二话不说,更是将车头打偏了一点。如此,也只有牛群通过了。牛群缓缓行进,如在它们的故园,走走停停,还要回头望望。一头小牛迟迟不过公路,回头哞哞叫着,声音急切。我们继续耐心等待,果然,一会儿,牛妈妈才过来。这一幕,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出去玩,等回家时,母亲便是这个样子,只不过,娘亲手里一般还要拎个枝条一类的东西,随时鞭策我赶紧回家念书。

太阳一会儿在我们左边伴随,一会儿在前面引领。我的同座美女妹妹一次次打开窗,清新的凉风扑进来,她伸手到窗外抓拍到了赏心悦目的景色。当拍到山顶上的帐篷群,她激动地说:白帐篷,我拍上你了。说这话的时候,她表情夸张地用了昨天才学习的新疆腔调。我们哈哈大笑,笑她渐入乡俗,笑她忘乎所以到颠覆了原本内向的性格。到后来,她越来越外倾,每天惆怅只发两次朋友圈怎么能够表达她的所见所思呢?也是,越到后来,除了山川河流草原以及民族风情,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夜市,的确让人应付不过来。

车子沿G217继续向西南。看见一头牛,独自爬坡,一次又一次,脚下的湿土被它踩塌滑了下来,它撑住一点劲继续向上,再向上。等我快要看不见它的时候,它终于攀了上去,向更草绿的地方走去。一只褐黄色壮实的山羊,被两个大汉硬牵着走,羊儿似乎已经意识到它待宰的命运,每走两步便扯着拽着往回走、往山坡下冲,或者努力将自己的头脱出绳索。大汉累得气喘吁吁,嘴里骂骂咧咧的,又觉得大清早的让一只羊摆布,表情看上去十分古怪。山中云雀最是无忧,不见它们的影子,但它们啾啾啾的叫声响彻这个轻烟薄雾的清晨。

路越走越开阔,草原望不到头,路牌提示我们已经到了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脚下的绿色大地应该就是巴音布鲁克草原了。时针才指向早上八点,正是一日之计在于晨开启新一天的时候,帐篷上方炊烟袅袅,马儿们向南山坡奔去——那里阳光正暖;牛群也出圈了,牧人跟在后面,有的骑马,有的骑摩托车。等马儿牛儿已经在悠闲吃草了,羊还在圈里躁动,三只体格健壮的大狗来来回回地奔跑,像是等待牧羊任务。天上的云彩又有了新样子,丝丝缕缕散开了,飘得到处都是。天依旧很蓝,蓝得让人有了乡愁,让人在这个清晨的蓝色里想念家乡的“金昌蓝”。

再走走,不知什么时候,云彩聚集起来,而且不知又从哪里扯出那么多片来,连绵在天空。它们的影子大片大片地投落在大地上,与白色的帐篷、星星点点一样的马牛羊一起将大草原描画得空旷而有诗意。路的两边,先是平坦的草场无穷无尽地伸向远山,却忽然见前方两峰之间,赫然耸立着一峰雪山,猛然就有了与屹立千年万年雪山“咫尺之遥”的心境,感叹自己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是这块绿色调色板中的一粒微尘而已。

接着,高原湿地巴音布鲁克便真的在眼前了。光是眼里见到绿色已是缤纷多姿了——先是深绿的地毯密密地铺到水边,水边沿的绿变成了水草的湿绿;等到了水中央那些水草又洇着黄,调和成了黄绿色;向远,草原呈现的是阳光下新鲜的翠绿;再向远,这种绿又经山中森林染成了墨绿色。

河水散漫地游走,弯弯曲曲,像玉带蜿蜒在绿绸之上,又像蛟龙腾跃迂回向前。每个绕弯都是那么平滑顺溜,是天长地久自然形成的样子,看上去恬静、舒畅。河水静静地流,平静得如同镜面,天空中不断变化着的云彩和被云彩半遮面的太阳光清晰地映照在河湾里,天与地长成了一样的模样。

帐篷像白色的大蘑菇连成了片,羊群也越来越多,繁星一样散落在草原上。河水湾有一户牧民家,宛若在水一方,我们悄悄走近,听见水鸟欢快鸣叫,看见一匹白色小马在家园和河水之间来回溜达,院子里两匹棕红色的马已备好鞍,等待主人出发。院子外面,跨过一条小河,茵茵绿草一直铺到了半山腰,山脚下的羊群变成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白线;再向上向远,依次是灰褐色的山、白雪峰顶的山;最后,白云低沉,搭在雪山顶,雪山与白云又融成了一片。

一路,雪山伴我们前行。行进中,我们一边观景一边听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壮举。250多年前,身处异乡的土尔扈特人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欺辱,发动起义,决意东归。他们喋血奋战,历经艰险,历时半年,跋涉一万里,人数由出发时的17万人锐减到7万人,终于归来。他们回归祖国,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桩可歌可泣重大事件,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奇迹。是啊,无论什么时候,祖国都是我们的精神归依,东归精神就是我们对祖国亘古不变的情感。

过了铁力买提隧道,有了信号的“小德”才提醒我们已经到了库车县境内。山越来越有棱角了,各种形状勾勒在悬崖峭壁。河床上石头裸露,溪水变得纤瘦如丝。松树也不再是成片的,稀稀落落几棵从石山的缝隙里长出来。路两边的山体由巨大的石头、碎石子、黄土堆积而成。然而,紧接着窗外的风景又回到了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毡房点缀其间的高山草原风光。原来我们途经的是大龙池,天上密布的乌云,将大龙池里的水罩成了黛青色,水更深邃了些。不经意间,发现路边宽阔的河滩里,一路随我们一起前行的小河却有着蓝玉一样的光泽,河水绕来弯去,或依堤缓行,或调皮地绕过河床里的小树。

等到了库车大峡谷,眼前的画风陡然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山变成了沉积层,层层摞摞,像倾斜的古城墙,又像一艘艘即将出港的军舰。将所见所闻不断地发给家人看,喜欢旅游的外甥说:还有更好的呢。果然,越到后来,路边的风景表现出来的气势和变化,已经让我们挪不动脚步,看了又看,拍了又拍,没完没了。它们有的像农家月饼层层渲染了丰富的色彩,有的刀切似的方方正正,有的如刻意码放的多米诺摞摞,有的像蜂巢、像城堡……还有无数个任由你自由想象的山水画,都一下子跳到你的眼前。

最让人震撼的是一个大转弯后,两山之间,出现了红山的雄姿。等走近,更为壮观,层层叠叠的山都是赤红的、褐红的,像被熊熊火焰点燃了一样,将我们迅速包裹燃烧起来。这些红色的山,被维语称作“克孜勒亚”,意思是“红色悬崖”。这条深50多米、长5公里的地裂缝,有着“神秘大峡谷”和“魔鬼峡谷”之称,是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到底有多雄奇、险峻、壮美,还是请君亲自置身其中,切身体会吧。我,能够表达的文字局促到了只有一句:怎么看都看不够。

晚上闭上眼睛,白天见到的景象依然在不停地跳动,让人乏累而兴奋。

8.喀什古城的浪漫

喀什,这座集新疆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设风格特色与精华于一体的古城,是我无数次魂牵梦萦的地方。

到了宾馆,放下行李,顾不得梳洗,便急着出门。在一楼吧台,四五个漂亮的维族小姑娘笑咪咪地看着我们,并且对我们比比划划。仔细问,才明白她们的意思是宾馆里有免费的维族服装,如果喜欢的话,我们可以穿上去玩!看出我们的欢喜,她们几个人立刻围过来帮我们妆扮,先是一件缀满“珍珠”和亮片的红色长裙,雍容华丽,也很厚重。衣服估计被许多游客穿上嘚瑟过,一抖擞就有丰富悠长的味道扑鼻而来,但见姑娘们认真给我们穿戴的样子,又让自个的俗心生出好多惭愧。好在天公特别给力,一点都不热,还徐徐有风穿堂而来,衣服穿起来利索多了。再佩戴上红花刺绣的花帽,从台阶上款款走下来,摆几个新疆舞的造型,小姑娘们笑得前俯后仰的,全然忘了十几分钟前陌生的我们还在用手势配合交流呢。接着小姑娘们又拿出轻便一点的衣服,我们挑自己喜欢的色彩,焕然一新,心花怒放地去逛街。

从宾馆出来,我们已然变成了维族大伯大妈(我那不好吃肉食的姐姐因为太瘦,稍稍有点不像),居然有几位外地游客向我们问路。我们愈加入乡随俗起来,一边走,一边跟着一路的音乐转圈扭脖子,我那绕来绕去涂满了海娜花红指甲的双手也分外新疆。那时的心情,就像歌词的写的那样:“我爱你,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白天,古城街市里除了热闹的陶艺、坎土曼、花帽、地毯、皮草、干果巴扎外,我们看到了古城居民的生活场景——别具风格的民宿,攀在古城墙上的小花,栽在花盆里结满果实的无花果树,院门口神态安详的维族奶奶,成群的小孩子在家门口的巷道里踢足球、扔篮球、打沙包。看到了闲散的游客——有的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有的一个店挨一个店观赏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有的寻找网红点打卡,有的拍写真……

古城众多的巴扎里,走几步就有一家拍写真的文旅店,门口挂满了民族服装,我拂拂这件,端详那件,件件精美飘逸,款款深情。热闹的地方很多,我们仔细围观了铁匠铺和手工花帽、手工铜壶的制作,匠人们神情专注,并不被周围的熙熙攘攘干扰。还好奇在掀开缸子肉的盖,探了个究竟。

一个冰淇淋小巴扎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长得比电影明星还帅气的维族青年正在表演制作冰淇淋。青年挥动一柄长漏勺起起落落,动作娴熟流畅,在醇厚的乐声里,更像舞者。有意思的是,他做好的冰淇淋,从完成加工到顾客手中,中间反反复复几个来回,付完帐的顾客几次伸手却总也拿不到冰淇淋,大家饶有趣味地看他变戏法,时时哄堂大笑。

人越围越多了。

在古城叫做“罕巴扎”的美食街上,几百个摊位依次排开。最壮观的是各种烤货,空气中迷漫的全是烧烤的味道——松软香脆的烤馕,外焦里嫩的烤全羊,滋滋冒油的烤羊肉、烤羊腰子、烤羊肝、烤鸽子、烤鱼……还有烤蛋,大大小小的蛋排兵布阵等候远方的客人;烤包子,皮薄馅多,咬开满口肉,热油会顺着手指流下来,真是滋味悠长哪。除了烧烤系列,还有牛头肉、驼蹄筋、胡辣羊蹄、面肺子、米肠子、抓饭、拉面等美食诱惑着人们。其中有一款牛肉饼,皮焦黄干脆,肉馅软烂醇香,我们边走边吃,吃完又回头买,再吃。酸奶和石榴汁平分饮品秋色,酸奶还要与粽子搭配,调上蜂蜜和果酱,味道甜蜜得让人忘不了。单点一碗酸奶,也少不了调一匙新疆干果碎,这时候就不叫喝酸奶了,而是吃,嚼在嘴里,奶香奶香的。三百米长的街道,我们逛了两个多小时。到后来,所有的食物只买一份,几人分来吃,直到肚子实在再装不下任何食物,眼里还有吃的欲望。

回到宾馆稍作休息,华灯初上的时候,尽管很累,但还是止不住向往夜古城的脚步。

夜晚的古城比白天更热闹,夜风轻拂,灯火通明,似乎白天忙碌的人们都来到了这里休闲。在印象一条街,找一处坐下,开几瓶大乌苏,叫几碟小吃,最惬意的时光便是此时。街内侧餐饮店、酒吧、咖啡、手工艺品店、青旅、客栈等商铺一字排开。商铺门口每隔几十米就有演唱的阵营,你唱你的,我唱我的,相隔不远,却有着彼此不打扰的和谐。伴着歌声,大家跟着节奏哼着、跳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池。行人潮流一样不断地涌入,他们当中,有游客,有当地居民,人挨着人,熙熙攘攘。每个人脸上呈现的都是喜悦,是从容,是满足。

桌上一盏微火跳跃,我沉浸其中,看着灯光下的自己和悠闲的人流,突然觉得已经“忘却营营”达到了此身为我所有的自由了。

9.盘龙古道和班迪尔蓝湖

决定去塔什库尔干,是源于男同胞们要去海拔四千多米的盘龙古道体验三十多公里绕六百多个S弯的惊险。去之前我们几位女士勉强同意这个方案,去了才发现,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从喀什出来,两侧笔直的白杨一路护送我们向西行。向西再往西,路边的白杨树渐行渐远,接着由前方连绵不断的雪山引领我们。这时候看到的风景与独库公路雪山那一段又不同,山从青绿过渡到灰黄再到纯白,云彩也显得格外厚实,它的影子落下来,地面像泼了半浓的墨,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全景的山水画。我们一遍遍听着《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回味着那部久远的黑白片《冰山上的来客》,寻找阿米尔和古兰丹姆。在耳熟能详的旋律中,车行山中,像轻舟过万重山般将两侧的山、水以及悬在半空的云彩全都快快地划过去了。只有前方,晨光挥洒在慕士塔格峰顶,银色的雪峰更加明亮耀眼。

内心迫切,车子最先到达乌恰乡的盘龙古道西起点。这条乌恰乡通往县城塔什库尔干的致富路,如今出于安全考虑,规定西进东出,而且两头均有交通警察维持秩序。我们到达的时候,入口处只有寥寥几辆车,就连在“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的标识牌下拍照都不用排队等候。用陈大哥的话说,车上坐的都是啥人呀,居然到哪都不用排队。

开车师傅们摩拳擦掌,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车内的音乐调成了激昂的调调,在交通警察礼貌的示意下,车子驶入古道开始爬坡,转弯,再爬坡,再转弯。司机们沉浸在弯道的度数和多少个弯相连以及连续爬坡的刺激当中,一路上语言表达多以感叹词为主。每到一个观景台,我们的心情亦难平复。观景台铁架伸到半空(此处稍有点夸张,因为我刚好恐高,心理感受是这样的),颤巍巍地攀爬过去,看到柏油路像一条黑色蟒蛇盘踞在山间。盘龙的大地与天空连成了一片,从眼前褐色的山到低洼的草甸子、淡灰的流水,再到起伏的土黄色石山,以及天尽头墨青的雪山,雪山顶的白与白云连在一起,再徐徐升起与蓝天融为一体,棉絮般厚厚的云彩在山川、平地、溪间不管不顾地投下斑驳的影子……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之美,又哪里能用文字和纸笔表达出来,就连相机也拍不出它的旷达与绝世。风很大,我们裹着棉衣,久久地与之面对,用眼睛、用鼻息、用张开的十指、用衣袂、用发梢……总之,你的心底由衷地想要无限地贴近它。

从盘龙古道下来,前往塔什库尔干县城,途经下坂地水库,意想不到的是,乏困的我们又邂逅了一次浪漫。这座塔县最大的水利工程,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班迪尔蓝湖”。“班迪尔”塔吉克语是“原来就有”的意思,因地处昆仑山脉,人迹罕至,藏在深山人未识。湖面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蓝色,如碧玉,似翡翠,作为一个湖它极大地丰富了“湖蓝”这个词对湖色的定义。这些蓝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一车人都显出了知识的贫乏,有说是水库周围寸草不生,光线透过山体照射在湖面上形成的;有说湖底特殊的矿物质映射出来就这样了;还说到了专业术语“丁达尔效应”……说话间,阳光从云层罅隙中透出,湖面上又多了流动的鲜亮的蓝。总之,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峡湖,天地与山水浑然一体,蓝得高深莫测,让人不顾一切地想要下车去触碰。而下车,哪有那么容易,我刚打开车门,狂风便猛烈地将我倒推进车内。风有多大,头发瞬间齐刷刷地变成了风向标,同一个方向“飕飕”的还有衣襟、裤腿。如此阵仗,如果脚下不稳当,或者我再瘦那么几斤,估计就跟着风跑了。等退回到车上,我紧张的心还在咚咚跳个不停,如果不下车,又怎能感受到夏日艳阳高照下的地面上却有如此凌厉的风。那么,当年修建水库的人们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10.塔什库尔干的风情

天空深蓝,白云依依,车子顺着玉带般的河流向塔什库尔干县城行进。窗外,经久风吹日照油亮的黑石头、灰黑色的流沙、褐色的怪石相间,一股绿水翠玉般嵌在群山间,分外柔情。快到县城时,迎接我们的是塔合曼湿地,绿草茵茵,溪流纵横,牛羊成群。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南部,西北、西南、南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它被《国家地理》评为最“牛”的县城,在这里,“鸡鸣四国”,意思是公鸡一打鸣,四个国家都能听到。也是我国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县,还是唯一的塔吉克自治县。

县城很小,一进城正好遇见塔吉克民族歌舞表演。跳舞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红色的服装,黑色镶金边的卡腰马甲,吸引我们的除了独特的舞蹈、特别的乐器,还有舞者的高鼻、深目、褐发、碧眼。原来,塔吉克人属于欧罗巴人种,是新疆最典型的白种人。

晚上住居民区的民宿,接待我们的小伙子也是塔吉克族,刚读完大学回到家乡创业。他早早等候在单元门口,热情地帮我们提行李,耐心解答我们每个人初来乍到塔吉克自治县城的许多疑问。民宿有五间房,能住十多人,小伙子说不用加价,刚好今天的房间空置。餐桌上早已备好了当地的水果、干果、奶片、酸奶疙瘩之类的零食,都是送给我们尝尝的。只此举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塔吉克人的纯朴、好客。安顿好我们,临出门,小伙子还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晚上可以到广场上跳舞,特意强调那里跳舞的人群里还有我们邻国的朋友。

县城真的很小,走了没几步,就到了县城中心的广场,吃过评价很高的大块牦牛肉火锅,我们浑身又充满了活力。夕阳正好,小小的广场沐在夕照里,我们置身其中,享受这个美好的夏日黄昏。

当地居民已经围成一个大圈,圈子中间铺着红色的地毯,音乐响起来,有几个中年人先跳起来,接着小孩子跃跃欲试,迫切又羞怯的神情像是等待场内有人拉一把他们即刻就会弹簧般崩出去。旁边坐着几个青年人,场上人几次上前邀请,迟迟不肯上来,估计是来的邻国客人。后来,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女孩手拉手大大方方跳进红色的舞池,前面那几个迟疑的男孩子立刻跟了进去,接着还有老年人陆续融入队伍。让我感动的还有舞场周围的观众,他们沉浸在观舞的喜悦里,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都面带微笑,专注在享受这样一个美好傍晚。而这样一致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我已经许久没有见到了。身边的几位塔吉克姐妹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头戴绣花的圆帽,她们的眉间眼尾盈满了笑意,在她们的感染下,我也跟着她们一起笑;站在我前面的小家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样,一直跟着音乐声敲着自己的脚底板;我斜对角还有四五个小布丁,大约还不到学龄,也在晃来晃去转圈……所有人,其实都在欢快地跳舞,以不同的形式。

不远处,更大的舞会开始了。这边的音乐自然而然地息声了,所有人转移到大舞场去跳。大场子里都是二人对跳,动作舒展,表情愉悦。不同年龄的人,跳着同一支古老的舞蹈——鹰舞。塔吉克族被视为“鹰之族”,对鹰有特殊的感情,他们最喜爱的舞蹈是双人舞鹰舞。在这里,只有一个舞场,那就是塔吉克族民族舞的专场。

夜幕降临,我们坐五块钱的出租车回去。同乘的还有一位老者,聊了几句,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红其拉甫玩。说他家有牛有羊,去了就宰牛羊招呼朋友。他下车后,我们好奇地问出租车小司机,你们塔吉克人都这么热情好客吗?小司机说,他如果给你们这样说了,就会这样做的。

晚上,塔吉克小伙又送来了新买的水果,还为我们点了巴基斯坦手工熏香。

那夜,红袖添香,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11.水墨白沙湖

去塔什库尔干县的时候,因为急着赶路,路过白沙湖并没有好好停留。心中一直惦念,得知原路返程,特意提前一个小时,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帕米尔高原上的白沙湖(北疆哈巴河县还有一个清秀雅致的白沙湖,系江南版)。

清晨的白沙湖与我们前一天下午看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昨天眼里的白沙湖,天空蓝的纯净,白云悠然,湖水在日光下变换着不同的颜色,浅绿,碧绿,淡蓝,深蓝……湖的尽头是连绵起伏的白沙山,沙山也不全是白色的,像在钛白中这儿调了土褐、那儿染了石青,有的地方还添了一点朱砂。静静地看,仿佛白色的细沙在流动,顺着山坡从有白云的地方滑下来,随意地堆在山脚,连接到湖水,蓝了起来。而这天早晨,恰好是阴天,湖水、沙山和天空都是灰蒙蒙的色调,就像一幅存放了几个世纪的中国画,质朴,素雅。没有风,水面平静得无一丝波纹,甚至没有一只鸟雀鸣叫,世界静谧无声,只为让我们仔细看个够。又怎能看得够呢?看,云彩一直在变化,它们与天空有着一致的色调,但又浓了一些,或者更浓一些,有的团成了大花朵,有的拉成了缥缈的纱,有的像水墨横走了一笔又洇开了……没有约定的姿态,每天的它们,都是崭新清奇的。远山一夜白了头,罩了一层风霜白,接着沙山尽由青灰、银白、土咖几种色彩混合,或着重几笔,或轻描淡写,蜿蜒十几公里。细看,这些色彩却各有各的去处,沙山尖往下一条条墨线将它们自然分开,形成千变万化的层次。如果说艳阳下的白沙山是一首梨花的诗,那么今天的它无疑是一幅清新素淡的水墨画了。可是,又有谁能画出来这样的淡白与深青呢?

离开白沙湖的时候,路两边的山上,云雾缭绕,近在咫尺。许多年前,我在巫山真切感受了“除却巫山不是云”,后来在蜀南竹海登仙寓洞轻抚了雨后清晨薄纱一样的云。但与今日所见的云都不一样,它们从你身边的树梢升腾,像一条巨龙穿行在丛山当中,龙尾搭在一个山头,身子盘在另一个山的半山腰,龙头已经蜿蜒到山背后了。

此时,懒懒的太阳还在山的那一边,透出微微的霞光。车外5度,海拔3700米,当地的人们还在睡梦当中。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唱歌,白沙湖已经远远的留在身后了。

12.去库尔班大叔家乡的路上

沿着665县道去于田,路边维族大叔卖西瓜,三块钱一个。吃完沙甜的大西瓜,在一条土路上,又遇见乡间烤羊肉包子。包子比拳头还要大,皮淡黄,刚从炉腔里拿出来。我们心急却下不了口。车子行驶在塔克拉玛沙漠边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棵能遮荫的红柳树,八个人挤在一起猫在有限的树荫下面吃包子。包子馅居然全是羊肉,一口下去,硬壳的包子皮被咬合,羊油“呲”出来,溅一身,防不胜防。大家伙开心得哈哈大笑,调侃自己原来没有正经吃过包子。

路过石榴园,火红的石榴花向我们招手。路过玫瑰园,空气里迷漫着香香的味道。一路的热情与盛大,让人情不自禁高歌《我们新疆好地方》!

再往前,就到了库尔班大叔的家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参观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重温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被库尔班大叔质朴的执着深深打动,深切地感受劳动模范的精神。

信步走出纪念馆,惊奇地发现田间种的竟是稻米。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居然能够看到大片的水稻。查资料,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据文献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于田就在种植水稻。所以,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日常主食抓饭就是用大米做的。而且,和田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加之雪水灌溉,本地产的大米香嫩软糯,营养价值还很高。就在记录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则新疆“海鲜”迎来大丰收的新闻跃进眼帘,谁说离海最远,不能盛产三文鱼呢?

黄昏,经过尼雅遗址沙漠公路那一段时,天公作美,下起了沥沥小雨,让人神清气爽。路边青灰的沙子一纵一纵堆积得像河流,仿佛在诉说千年的故事。

漫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小雨中,我若从远古穿越而来。突然就想起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3.从民丰出发一路风雨

从民丰出来,我们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缘继续向东。那天早晨,小雨霏霏,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湿了,变成了赭石色,在温润的雾气里,显得格外宁静,柔和得如同方鸿渐刚认识的孙柔嘉。

我们坐在车里,听华阴老腔,听侠客行,看沙漠雨中风景。沿途处处皆是人工治沙的成果,经年久月的坚持,有绿植的地方越来越多,一些树已生了根堆成了一个个沙丘。沙丘顶上的绿色植物像美发店各式的发型,有的高高束起,有的扎个羊角辫,有的披一头的波浪,有的平整规矩……再往前,麦草固沙的井格越来越密集,金色的井字格里瘦长的芨芨草摇曳,有的一簇簇,有的单枝枝。低洼处的绿草,看上去滋润又养眼,连成一片一片,有的区域,乍一看,已经有了原野的样子。毋庸置疑,这片沙漠也一样有着长成草原的梦想。除了麦草打成的方格固沙,还有长城般游走在沙子里的篱笆墙。它们时时被流沙淹没,感觉好像就此消失了,可是,突然又看见它们雨后春笋似的从沙子里齐刷刷地冒出尖来。那一刻,我的心头一热,对它们亲切而牵挂。这样的公路有多长,它们就有多执着,沿着公路,将细沙密密地挡住,一道又一道的防护,才使得这条沙漠公路墨色如漆。远处的沙峰一座连着一座,风一吹,沙浪滔滔。小雨还在继续,点在玻璃窗上,向上一纵一纵,像个跳舞的精灵。

到了且末境内,荒原上的老树新枝吸引我们停车。每棵树都长在沙丘上,起初开玩笑说它们还知道登高望远哎。其实不然,是它们长出的根,拦住了流动的沙子。紧接着,枯枝落下来,横七竖八地插在沙堆中,又顺势而为,再挡下沙子和枝叶。有的树即使失水干枯跌倒,也要倔强地将另一头栽进沙地,身子躬成桥,继续形成一道屏障来挡沙。千年百年,它们自我循环,长成了沙漠中的森林。那些老树,垂垂老矣,根部和树干都已开裂、枯朽,但树冠上却枯枝与绿叶并存,也一样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格调。树下面,芦苇草三三两两散落,习习风来,它们一起“飒飒飒”而舞、而歌。

到了且末县城附近,我们看到了车尔臣河和沿岸的绿洲,那里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生机勃勃。这座小城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曾无数次出现在我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和试卷上,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如今,县境内不仅有沙漠公路、国道、高速、铁路,还有玉都机场,它距离我们是那么远,又那么近。

离开绿洲不久,天气突变。紧着一阵风沙,外面的世界瞬间变成了轻雾般的暗灰色。路两边的树木沙丘迅速淹没在沙尘中,缕缕细沙蔓延到公路,似风中云烟飘逸,又像云龙在水墨中腾跃,非常奇妙,亦梦亦幻。

风沙过后,又是一阵大雨。在这片干涸的沙漠之地,我们第三次看到雨,而且是密密麻麻倾盆而来的大雨。雨来不久,我们实现了这次出游的第一次堵车,正如他们说的:没有堵车的旅游是不完美的旅游。大家不急不躁,安之若素地坐在车中听雨打沙漠。路边的石头被雨水洗得干净明亮,待雨歇了,我们奔下路基,到“玉石之路”的荒漠中捡石头。不承想才走了十多米,雨却出其不意地刷啦啦下起来。蹿到车上,我已经变成了落汤鸡。仔细想一想,已经许久没有这样透彻地被雨水淋过了,还隐隐有点小开心。

傍晚,到达全国辖区最大面积的若羌县,雨中游楼兰博物馆。之后,摆桌子摆茶摆酒,共同回味一路的见闻与旅游的欢乐,情真意切,意犹未尽。

14.若羌到乌鲁木齐

早晨,收拾好行李,与队友一一挥手说再见。正好宾馆门口有若羌灰枣邮寄,买了一大箱寄走,正合我惦念家人朋友的心意。

火车上,我的邻铺是若羌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儿。爸爸一直坐在外边靠窗的小座位上,妈妈和女儿坐在我的对面,一家人轻声地说着维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女儿们要吃水果,漂亮妈妈示意让我一起吃,大女儿捧几个杏子说:“阿姨,我们若羌产的,特别甜,您尝尝。”盛情难却,我一连吃了好几个,的确好吃。午时,他们吃糕点和馕饼,再一次邀请,我不客气地吃了一块若羌馕饼。这一路,吃过最多的就是新疆各地的馕饼,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的味道都有些不同,从牛肉、羊肉馅的到辣皮子、皮芽子的特色馕,从车轮大的到巴掌小的,薄的,厚的,都吃过了。从起初不就着水吃就会噎着,到后来越吃越想吃,每到一个地方都先惦记着买馕,随手扔车上,想吃了就拧一块嚼着,越嚼越有味道。用我们总结时说的话:早晨馕,中午馕,下午还想吃馕——我们已与新疆馕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末了,我从乌鲁木齐回金昌时,不畏路途遥远人力纤弱,还是给西风背了十个大馕饼,以表达把自己最喜欢的美食带给家人的至诚。

吃过馕饼,我们越发熟络了,交谈中我知道了大女儿刚刚参加完高考,小女儿才上初中,此次出行是一家四口旅游。两个女儿与妈妈特别亲热,动不动就伏在妈妈身上,妈妈也是拍拍这个的肩背拂拂那个的长发,让人好生羡慕。母女仨要在行李箱取东西,爸爸一次次从行李架上取下箱子,轻拿轻放,甘心情愿。后来他们打牌,叫我参与,爸爸远远盯着小女儿的牌,帮她支招。小女儿抓不住扑克,又怕一旁的妈妈乘机偷看她的牌,所有的扑克都藏在怀里,每出一张都要翻看一遍。妈妈忍不住,总是提醒她该出哪张了。后来发现我出牌还有方法,小姑娘马上与我组队。我们不停地赖皮,说笑,都没有空隙好好看看窗外的“梨城”库尔勒。

打牌间歇,我悄悄打开搁在床铺下面的行李箱,将我在霍尔果斯买的巧克力分出两盒,临下车时送给了可爱的姊妹俩,祝福她们一家在乌鲁木齐玩得开心。

傍晚到乌鲁木齐,西风的姑父、表弟媳还有三岁的小侄女早已等在车站。姑妈在家煮好了香喷喷的奶茶,桌几上布满了新疆味道。一家人都在等我。

又两天,我回到了金昌。下火车,西风牵着黑仔等在出站口。黑仔一见我,就像久别重逢一样,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不管不顾奔过来,先在我的脚边翻几个滚,然后扑进我的怀里哼哼唧唧,大概是批评我外出怎么不带上它呢。

至此,我的新疆之万公里行程终于划上句号,留下了无限的回忆和这些有限的文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