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晓康的头像

赵晓康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4
分享

城墙根子的童年追忆

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

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城墻根子的童年追憶

赵晓康

 

一、城墙根子

 

城墻根子是我兒時最常玩兒樂的地方。

我家住的那個巷子的东头直抵一座老城墙,當地人都叫它城墙根子。城墻南北向,北至漢江岸邊的護城堤,南與朝陽門相連,朝陽門即安康老城的東城門。城墙上大约每隔五六十米挖了许多大窟窿,口比磨盘还要大些,由口往下肚子越来越大,一直到底,底部有一半人高的出口,整体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烧的石炭炉子。后来从大人那里得知那果然就是炉子,是19 58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的炼钢炉。

城墙的原有结构是砖土结构,墙体是坚实宽厚的夯土,墙面甃以厚而大的城砖。而我们那时看到的所谓古城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墙面的古城砖已不知去向,加上炼钢炉的开挖,它已被摧残成一道遍体鳞伤的土垄,到处是野孩子可以轻易爬上去的豁口。城砖哪里去了?让我们看看牛谦才先生在他的《话说安康新城》中描述的新城东城墙的遭遇就知道了。转录于此:

1950至1957年,周边散户私拆城砖以补修建之用日盛一日。1958年先是大炼钢铁动员安师、安中学生夜以继日挖城墙洞子砌炼钢炉,从四山砍伐的棒子柴围满城墙,炼钢炉火光冲天,与古战场火攻城池之情形不差上下。当时安中学生被城土塌埋伤四名,死三名,安师操场东边城墙被挖的破烂不堪,没炼成的铁硫矿疙瘩似铁非铁,似渣非渣,被遗弃在操场,好多年后才清理完。紧接着各街动员群众挖城砖,四条大街小巷修消防池,卸下的城门改作池盖板。后来,人民公社遍地开花,城周生产队社员拆城砖建保管室、食堂、厕所、猪圈、牛棚,民用私拆更是猖獗。

当然,城墙上因为没有了城砖,却从夯土层里长出了连片的青草,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冬天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看小说,任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抚摸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划根火柴扔在干草地上,那连片的马斑草顿时燃了起来,火焰跳跃着向四周蔓延,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是过年时的鞭炮声,不一会儿,在这大片的草地上,就会留下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黑色焦草,像是湖泊、河流中的一个个小沙渚。

夏晚躺在星光月辉下的绿草地上乘凉、聊天、讲故事。望着星空,多少奇妙的幻想在晚风徐徐中闪现,真是惬意极了!

 

二、土地楼

 

土地楼位于安康老城小北街的东面,是我小時候家裡住過的巷子的巷名,同時也是巷口一座土地廟的別名。记得巷口有一座土木结构凌空而建的瓦屋,下为土地楼巷的入口过道,上为供奉神像的庙宇。楼不像楼,阁不似阁。从庙下穿过,在紧靠南侧有窄窄的砖砌阶梯可上至瓦屋的一扇小门处,从这扇小门可进入屋内,里面有两尊泥塑像。

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神像,既好奇,又恐惧,从没谁敢独自一人上去。都是找机会跟着大人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和恐惧地看上一眼。在小孩子的心里,鬼和神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说到鬼或神,都觉得有些阴森森的恐怖。

后来才知道,那座瓦屋楼是土地庙,里面的泥塑像是人们供奉的土地爷和土地婆。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土地神也称福德财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财富的来源,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尽管如此,在我的记忆中,此土地庙的香火却并不旺盛,一年之中恐怕只在大年三十有人去祭拜祭拜了。这大概由于上下楼不方便以及那些年破除迷信运动之故吧。这里录有见于那些年的两副对联,是戏谑土地公婆的精彩趣联,让我们从中体会体会吧:

其一:

南亩北畴,我老汉时不时要去几次;

上村下里,尔乡民年对年才来一回。

其二:

婆婆问谁在放炮?爷爷答又要过年。

哈哈!挺有意思吧!

土地神虽然在神界官儿最小,但他毕竟是神,人们供奉它,除祈求发财外,就是但愿它能保一方水土平安。

在土地楼下靠街边,有一长方形的大水池,那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时专修的用来防火的消防池,因为在巷子的东头就是老城的东城墙,墙体上挖了许多巨大的炼钢炉。但是这个消防池自修好后只对一次火灾发生过作用,且不是炼钢时的意外,竟然是拜神时的意外。那是号称半仙的瞎子的大儿子娃儿在给土地爷烧香时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多亏了这个消防池,才得以迅速扑灭了火势。不然的话,连土地公婆夫妇也要葬身火海了。

看来土地神有难是自身难保,还得靠人。正像俗语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身难保。那要是大火烧了土地庙,土地爷爷同样是自身难保哇!

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但笃信它的人却总是那么多,且越来越多。来烧香的人是各怀心思,有的默念一夜暴富,有的祈求祛病免灾,岂不知此举不啻自欺欺人,且自欺欺神哉!

且看这幅写给土地庙的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乃明白之人,有识之士以土地神的口吻告知那些心存念想不劳而获的人早早死了这个心吧!

如今,手捻佛珠,口诵佛经,心存念想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一些人不再自己念经了,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有人念佛经,自有人敲木鱼,还有音乐伴奏。于是,坐在家里,念;走在街上,念;买菜念佛,散步念佛,吃喝拉撒睡,随时念佛。呜呼!佛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他的宠物,成了他的役卒矣!对于佛而言,香客弟子,汝不内疚于心乎?

 

三、土地樓裡的大戶

 

土地神是诸神中最小的神,但却是庙宇最多、祭祀最普遍的神。无论是城区小巷,还是乡野村头,你随便转转,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地庙。大到一间小屋,一尊泥像;小到几块砖石,一个牌位;都可以称之为土地庙。小北街土地庙的规模,看来当属土地庙中的宏观巨制了,可能由于这里住着几个大户人家的缘故吧?

土地庙所在的巷口是土地楼的西巷口。从西巷口往进走,便可看到这里曾经住着一些不一般的人家。因为他们这些大院的门楼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平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其中有几家的门楼或院落我大致还有些印象:

曾两任安康商会会长的地方贤达名士顾元伯的宅邸,进门之前,先有几步台阶,然后是八字形敞开的门墙,暗红色的大门,抱鼓石的门柱础,门墙及门楼上部镶嵌着各种故事题材的浅浮雕石刻,院里仍住着顾家以及与其联姻的柳家,还有另外几户外姓人家。其中有一家据说是从大城市过来的,他家有一个叫红儿的漂亮女孩儿,常常和我们一起玩儿游戏,五十多年过去了,红儿如今人在何方?

再往巷东走,是门口蹲着雌雄两只石狮子的王家大院,同样是五级踏步,青石雕花门槛,装有黄铜兽首衔环的两扇黑漆大门,厚重气派,两只石狮被成天趴在身上玩耍的孩子们蹭的油光黑亮,更显沧桑威武之气。但里面住的已不是王家人了,而早已成了县药材公司的仓库和办公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在全城都少见的一对威风凌凌的石狮子了。

在药材公司的对面,有一约五六十米长的与巷子垂直的通道,通道的宽度超过巷子的宽度。在通道的尽头,上过几道台阶后,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深宅大院,记得当时那里是县武装警察教导大队的家属院。我的父母亲跟大队长一家有交往,我曾跟母亲一起进过那座院落,记忆中院里有花坛,有树木;小天井旁都是双扇门、格子窗的半砖墙半镶木的板箱式老房子。听说这里是民国年间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张飞生的公馆所在地。只因很少进去过,对那里只有敬畏、陌生感而已。

继续往巷东走还有李家大院,大院分前院、前厢房,后院、后厢房,正房。记得前院有一十多米见方的砖砌圃台,圃台四周栽有各种花卉,圃台中间长着一株高大的女贞子树。李家老太爷在冬日的阳光下闭目养神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长长的棉袍和那足有两寸长的像一把小刀一样的小指甲。

李家大院的对面就是我们家住的院子,虽然不知道这个院子以前是谁家的,但可以肯定主人也绝不是一般人等。因为大门也是有八字门墙,门柱础虽不是抱鼓石的,却也是青石方墩,油光铮亮,高高的石门坎,厚重的两扇大门。有前厅,前院,穿过前院上五级踏步便是后厅,穿过后厅就是后院了,院里共住有九户人家,我们住在后院。

在我们这个院子的斜对面是一个叫做高坎子的大院落,之所以叫高坎子是因为大门外有十几步台阶先要上到一个一人多高的台子上,然后才可进入大门。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至于这院房子以前的主人姓甚名谁,至今无从知晓。

在当时,这些人家的门前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聚堆儿玩耍的地方。

 

在这些院子里,与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发小们,大多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了。见面的机会不多,却也常常会想起他们。

现在想来,既然巷子里曾经住着不少的大户人家,巷口的土地庙也就不可能修的小气,尽管供的是小神。  

 

四、城墻上的淘氣

 

小时候的恶作剧也是充满快乐的,尽管有些事被大人们定性为“坏事”。

包谷将要成熟的季节,我们喜欢晚上在城墙上玩儿,因为玩儿饿了还能吃到可口的夜宵。夜宵就是那包谷棒子。

整个城墙外都是大片的包谷地,想吃包谷了,只需顺着城墙爬下去就到了包谷地。我们往往都是先钻进苞谷地,选几个刚挂浆的包谷,剥开就吃。这种刚刚挂浆——专业术语称为乳熟期的包谷最适宜生吃,一口咬去,那浓浓的、鲜鲜的浆液又香又甜,特别可口。然后在选几个包谷粒已经发硬但尚未成熟的,专业术语称为蜡熟期的包谷,爬上城墙,捡一些枯枝、树叶、杂草,燃起一堆火来,把包谷带壳儿放进火里,不一会儿就能闻到包谷飘出的香味儿,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能比任何人先尝到喷香的烧包谷棒了。

翻过临江的城墙就是下河街,有个孤老太婆的院里有棵桃树,每到桃子快成熟时,就是我们这些野孩子和老太婆之间的游击战时。她的院子紧挨城墙,我们这些猴儿一样的孩子们是可以在那残破的城墙壁上爬上爬下的。常常是翻过城墙还没爬上树就被老太婆发现,等老太婆赶过来时,我们又出溜出溜爬上城墙,惹的老太婆跺起脚来骂个不停。可当我们得手后,就会一溜烟儿地跑到河边,洗去青桃表面的茸毛,咔嚓咔嚓地大口吃起来。虽然桃子尚未成熟,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一个个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那天,我们一伙翻过城墙,刚刚开始爬树,谁知老太婆早有准备,不声不响的从屋里冲了出来,我们几个赶紧跳下树就往城墙上爬,我的表哥慌乱中一脚没踩好,又溜了下去,被老太婆抓了个正着。这下老太婆揪住我表哥不放了,一边拽着我表哥朝城门洞子走,一边嘴里喊着:“碎狗日的看你这次朝哪儿跑,妈的皮,一树桃还没长成就叫你们狗日的糟蹋完了。走!朝你们屋里走,咱们见你们大人去!”趁着老婆子把我表哥朝城门洞子拽时,这边几个又出溜出溜爬下去了。这次我没下去,我有我的打算。看着第一个爬上树的刚摘了一个桃子,我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偷桃了——偷桃了——”只见老太婆又拽着我表哥往回赶,她使劲拽,我表哥使劲挣,老太婆又急又气,顾此失彼,一下子又被我表哥挣脱了。这边我们一伙也早已爬上城墙,一窝蜂地跑散了。远远地就听见孤老太婆在那儿一声高过一声的骂着,跳着,隐隐地听见那骂声里似乎带着哭腔。

这伙野孩子哪管老太婆的感受,依然疯着乐着找别的玩儿法去了。我庆幸我的计谋使用得当,帮助我的表哥成功脱逃。

长大后意识到小时候实在不该那么淘气,想去给老太婆道个歉时,可已经没有机会了。她早已离开了人世。

 

五、土地爷显灵

 

这个孩子们的乐园同样是个危险之地。孩子们的玩耍总爱大呼小叫地疯跑,在这已经凹凸不平的城墙上跑,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住在高坎子的家三姑娘绮有一次就掉进了那废弃的炼钢炉里,幸亏炉底有炉壁常年脱落的一堆厚厚的细软的虚土,她只是吓哭了,却一点都没受伤,算是有惊无险。住在我家对面那个姓的能请神驱鬼的女人当时是这样说的:“看!多亏我们道道儿口有一个土地庙,你看,家三姑娘是在土城墙上玩儿,掉下去怎么就偏偏有一堆土在那儿,那是土地爷在保佑她呢!”一时间你传我我传你,土地爷显灵的消息再一次深入人心。岂知暗自窃喜的是土地爷:哈!这免费的广告让小神再一次地名声大振啊!

碧石有次正在城下斗蛐蛐兒,被城墙上一块儿松动的残砖掉下砸断了左脚大拇指。这次土地爷没动静了,难道土地爷行使神权还分男女?还看关系不成?

我有一次玩儿的觉得没啥玩儿的了,就在城墙上玩儿起了倒退走,走着走着就听正在草地上复习功课的尚汉哥冲我大喊一声:“站住!”我立刻停住了脚步。尚汉哥瞪着眼睛吁了口气说:“站着别动,回头看!”我回头一看,好家伙,就在我站住的地方,下一步就会踩进空空的炼钢炉里,好险哪,我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差一步,我也将成为大炼钢铁的殉葬品了。

那天回到家,母亲第一句话就是:“晓康,你尚汉哥说你今天差一点就掉进城墙洞子里了,是不是?”“是的。就差一步。要不是尚汉哥喊我,我就掉进去了。”母亲又说:“那你要谢人家尚汉哥哟!谢了没有?”还不等我开口,对门那个我喊姨的女人已经高声嚷嚷着到了我家门口:“文秀,我给你说,赶快去道道儿口给土地爷烧柱香,谢他老人家保佑你家晓康今儿个没掉进城墙洞子里。”母亲忙迎上去:“哟!他姨!来,坐,坐。是的,一会吃完饭我就去烧香。”我好奇地问:“不是尚汉哥喊得我嘛,为啥要去给土地爷烧香呢?姨神秘地望着我说:“娃子你知道个啥!那是土地爷附到你尚汉哥身上救得你,晓得吧?神附身只附贵人,鬼附身只附小人,你尚汉哥将来肯定有出息。你还要好好去谢你尚汉哥哩!

就在那年,巷子里都在传着一个好消息——家的尚汉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了。大家说起这事儿时都很兴奋,好像自己家的大事一样。其实大家是在为土地楼这个巷子骄傲、自豪,因为在整个小北街,包括邻近的几个巷子就只有尚汉哥一人榜上有名,这可不就是土地楼这个巷子的光荣吗?而且尚汉哥後來還果真有了出息,當上了西安鐵路局的局長。当然,最卖力传达此消息的就是姨了,少不了神采飞扬的渲染一番。什么神仙显灵啦,贵人有相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早都说过嘛!

 

六、斗蛐蛐兒

 

圍在城墻根子斗蛐蛐兒,那可是我們土地樓的夥伴們兒時最大的樂事之一。那時的蛐蛐兒好像比現在要多,一到夏末秋初,房前屋後,院裡院外,要麼是在墻角,要麼是在房簷坎兒下,總能聽到蛐蛐兒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我們則循著叫聲躡手躡腳的去找蛐蛐兒的窩,直到把它捉住。有時候,我們也結伴去到荒郊野外,在那荒草叢里,土墻洞里,爛磚碎瓦下找蛐蛐兒。先是找那響亮而飽滿的鳴叫聲,因為這種蛐蛐兒的體格健壯,牙齒鋒利。事先用紙折疊好一些拇指粗的盒子,捉住一隻,就裝進盒子,把口一封,又去捉下一隻,出去一次能捉四五隻,甚至七八隻。帶回家后,還要進行挑選,肯鳴叫的,好打架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好的,要麼送人,要麼放歸山野,讓其自生自滅去了。每次捉蛐蛐兒回來,也有讓人最遺憾的事兒,那就是當你清理捉回來的蛐蛐兒時,才發現竟然有個別蛐蛐兒把紙盒咬破,逃之夭夭了。這是最讓玩蛐蛐兒的人遺憾的事兒了,為什麼?因為它能咬破紙盒逃之夭夭,說明它牙齒鋒利,生命力強,且智商高呀!哪個統帥不願手下留下的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呢?

蛐蛐兒捉回來,當然是要養起來的。我們是用一個小碗大的茶缸,或者敞口玻璃瓶,或者一個小鐵盒,裡面給它鋪上一些潮濕的細土,或者用泥給它做成上下相連的一些洞,再用小玻璃做洞頂,這樣可以看到蛐蛐兒在洞內的活動情況,再給它放上一些青辣椒,飯粒等做它的食物,這個蛐蛐兒就算養成了。

斗蛐蛐兒,有時候是雙方各將自己的蛐蛐兒放進一個蛐蛐兒缸里,然後用蛐蛐兒草逗引它們廝殺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城墻根兒斗蛐蛐兒,這也是我們土地樓人不同於全國各地古今傳統斗蛐蛐兒方式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城墻根子。在那城墻的墻面上,掏有許多淺淺的小洞,斗蛐蛐兒時,先由一隻蛐蛐兒守洞,另一隻蛐蛐兒從洞口進去,攻佔此洞。經過幾回合的拼殺,勝者佔領該洞,雄糾糾地站在洞口,鼓動起雙翅,驕傲地鳴叫起來。敗者要麼折斷長鬚或大腿,要麼扭壞牙齒,最終滿身帶傷地落荒而逃,常常圍者甚眾。這種獨特的斗蛐蛐兒方式,從古到今,無論南北,恐怕只有我們土地樓是唯一的了。

蛐蛐兒是有很多品種的。我不是很懂,但依稀還記得玩家們說過的一些名目,諸如紅頭白囟子啊,黑將軍吶,火夾子啊,桂花翅啊等等。蛐蛐兒也不是一捉回來就很馴服聽話的,得有一個訓練過程。我記得第一要做的,就是要給那些性子特燥的蛐蛐兒“喝酒”,讓其脫去燥性,不再狂跳亂蹦。這個“喝酒”,不是真的給蛐蛐兒灌酒,而是將蛐蛐兒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反復不斷地錘擊這隻手的小臂,使蛐蛐兒不斷地彈起落下,直到其馴服為止。這個方法確實很管用,不知是誰名其為“喝酒”,其實是一種懲戒。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遛蛐蛐兒。遛蛐蛐兒就是讓蛐蛐兒在人的兩隻手上不斷地爬行,這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是讓蛐蛐兒活動腿腳,二是讓蛐蛐兒時刻熟悉人手的氣味。

說到遛蛐蛐兒,我想所有的寵物恐怕都需要遛的。養狗的遛狗,養鳥的遛鳥,養馬的遛馬。蛐蛐兒雖一小小的蟲子,也需要遛的。

我至今未曾養過狗、貓、魚鳥之類的寵物,但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卻非常成功地養過一隻蛐蛐兒,那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唯一養過的一個寵物。記得那隻蛐蛐兒中等個頭,一身焦黃的美翅,我给它取名为“黄翅”。當時捉到這隻蛐蛐兒時,就非常的喜歡,經過訓練,果然表現非凡。它不僅驍勇善戰,且極喜鳴叫,不論在洞里,在缸中,甚至在手心,只要用蛐蛐兒草輕輕一逗,它立刻舞動長鬚,蓬起雙翅,響亮而自豪地鳴叫起來。最值得誇耀的是,它跟我已熟悉到非常親密的程度。除晚間放進窩裡以外,白天它可以待在我的手心,我就這樣帶著它出去玩耍。甚至我寫字時,它也靜靜地在手心傾聽我寫字的嚓嚓聲。有時我也帶它在人群中表演,就在我手上,隨逗隨叫,要是把別的蛐蛐兒也放我的手上,它會撕咬得比在洞里還兇猛異常。夥伴們都非常羨慕我有這麼一隻好蛐蛐兒。

我的這隻蛐蛐兒究竟屬什麼品種?至今我不得而知。聽說在南方的蛐蛐兒市場上,一隻名貴蛐蛐兒價值萬元以上。不知當年我的那隻蛐蛐兒在如今能價值幾許?

 

七、古椿樹

 

緊挨著城墻根兒有一個家院子。說是院子,其實既沒有院墻,也沒有大門,只不過有一塊大場子罷了。這兒住了兩家,都姓,是本家兄弟。靠院子邊上住的是人稱半仙的瞎子,靠院子裡面住的是瞎子的一個本家。兩家門前都有一棵樹,本家門前是一棵老桑樹,長在土墻圍起來的茅房旁邊,樹幹已有大湯碗的碗口粗,每年夏季,滿樹結滿黝黑烏亮的桑葚。也許是長在茅房旁邊的緣故吧,桑葚個個長得有大人的拇指那麼長,土地樓的野孩子們沒有少吃過樹上的桑葚,一個個吃的滿臉烏黑,像戲劇人物裡的花臉黑頭。

瞎子過去是個算命先生,有一個老伴和三個孩子。家裡本來就窮,供不起兒子上學唸書,全靠大兒子帶著二兒子在外做零工養家糊口。可大兒子也才十六七歲呀!家裡沒什麼家具,一把大木椅,兩隻老長凳,一口大箱子,鍋台上是一口大黑鐵鍋,大大小小幾支土瓦盆,還有一隻黑黢黢的卻常常空空如也的裝糧柜。

瞎子雖說窮的叮當響,可殊不知左鄰右舍都認為在他的院子里卻有一筆相當可觀的遺產給他壓底,那就是遠近皆知的古椿樹。這株椿樹真可謂古,樹幹粗到足得三個大人合抱才行。每當春天來臨,繁密的樹枝縱橫斜逸,濃郁的樹葉遮天蔽日,顯得高大雄偉,氣蓋四方。因為樹太高太大,沒有人能爬的上去,所以各種鳥兒都在上面築巢,一棵樹上大小鳥巢卻不計其數。每當夜幕降臨,那樹上簡直像在召開一個隆重的百鳥盛會,長啼的、短鳴的、高叫的、低吟的,嘰嘰喳喳,啁啁啾啾,亂成一片。若是稍有清風,遠近幾十里都能聽見。夏日里,樹下大片的濃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避暑勝地,就是那些匆忙來去的路人,走到這裡,也要在這天然大傘下享受享受清涼,甚至那些個小攤販把貨擔兒也乾脆擺在這裡蹭人氣,以求生意興隆。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棵遠近聞名的巨大古椿樹,竟被人花費了近乎十日的功夫,鋸子鋸,斧頭砍,殘忍無情地給整倒了。聽說是因為家生活所迫,把它給賣錢了。究竟賣了多少錢,無人知曉。記得大樹倒下時,粗壯的樹幹把離它約50米遠的城墻砸了個大豁口,繁茂巨大的樹冠竟將約三四百平米的莊稼地遮的嚴嚴實實,人們光拾鳥蛋就有不下百餘枚。

現在想來,這棵古椿樹不僅僅是家祖先留給他們的有形財產,它更是安康城的一處彌足珍貴的自然景觀。可當時的家人,當時的安康人,甚至當時的政府,都缺乏起碼的保護意識。惜哉悲哉矣!

 

                       八、兒時的動物缘

 

小时候接触过的动物,除了我引以为荣的“黄翅”以外,还有几种。最早亲密接触的一种动物是在我四岁时,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所亲密接触的是什么动物?这得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外号说起。

小时候我们家有两个常客,他们就是郝廉敬叔叔和卢莲波阿姨夫妇。因为是父母亲的好朋友,所以常常来我家串门。郝叔叔家过去是大资本家,解放后公私合营,他也响应政府号召在一些企业主持工作。据父母亲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和郝叔叔一家都在牛山铜矿住过,父亲是作为地质技术人员而被留在牛山工作的。

卢阿姨是地道的东北人,作为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表妹,她常常会受到政府的慰问和照顾。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太小的缘故吧,我对牛山上的生活毫无印象,儿时的记忆就只有土地楼、城墙根子。在土地楼的那段时光里,卢阿姨每次见我都会喊我“满不在乎”,在她那儿,我的名字就是“满不在乎”,从未叫过我的小名。后来我大一点了,母亲才告诉我卢阿姨为什么一直叫我“满不在乎”。原来是在牛山的时候,有一天,刚满四岁的我,手里竟然拿着一条蛇若无其事的玩儿着,玩儿的是那么的自在和快乐,所有看见我玩儿蛇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又都不敢大声喊叫,怕惊动了蛇。当父亲屏住呼吸准备从我手中夹住蛇头时,只见我又淡定地把蛇放进了草丛里,所有的人都长长地吁了口气。

后来父亲说,那还是一条毒蛇呢!这件事成了牛山铜矿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从此之后,卢阿姨就再没有叫过我的小名,“满不在乎”就成了我的一个由卢阿姨独用的诨名。

 

我们在甄家院子那株大树下玩儿的时候,常常会看见两只大公鸡也在院子里一边觅食一边嬉戏,这是甄家养的两只大公鸡。个子挺大,一身漂亮的彩色羽毛,大红的冠子,晶亮的双眼,锋利而尖锐的喙,粗壮的双腿和双爪。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就像一对双生子,个头、花色、叫声,几乎一个样,常常让我难以分辨。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气质:高高扬起的头,一种目空一切的样子;当它们在院子里走动的时候,常常让我想到戏剧舞台上迈着方步的大花脸,或者踱步于庭院中的阔佬。它们从不怕人,有人走近它们时,从不避让。我常常有意用拳头挑逗它们,它们会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低下头紧盯着你的拳头,与你对峙,摆出一副时刻投入战斗的架势,煞是威风,也很可爱。

两只漂亮可爱的大公鸡,不知后来命运如何?免不了被宰杀后,又被烹炸煎炒,吃进了某些人的肚子,然后消化、排泄后变成了某些种元素,依然在大自然中循环存在着吧。

 

鸽子象征着和平,从小学一、二年级起,就在课文中,在课文里的插图中知道了鸽子,且一直称其为和平鸽。在土地楼,有两家养鸽子的,童家和李家。他们两家的鸽子在我们住的小北街区,形成了两个鸽群,常常在我们所住区域的上空盘旋飞翔。有时候他们给鸽子腿上绑一个鸽哨,当鸽群飞过的时候,那清亮且高低不同的哨音合奏出美妙的声响来,煞是好听。当我们在城墙上玩耍时,视线和思绪常被盘旋而过的鸽群带向远方……

 

城墙上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但我儿时在城墙上所看到的一幕,却在我心头留下了至今挥之不去的一片阴影。

高坎子的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名叫赛虎。赛虎长得匀称结实,两眼烁烁有光,两耳坚挺竖立,尾巴常常高高竖起。一身油亮金黄的毛,让它显得越发精神抖擞。虽然没有虎的斑纹,但金黄色的毛足以让它配得上“赛虎”这个名字了。赛虎虽然是向家养的,但它与全巷子的人都很熟悉,它常常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起在城墙上玩耍,去郊外时常常带上它,尤其是在晚上,我们带上它时,就多了几分胆量。记得有次我回家晚了,巷子里已无人来往,漆黑一片,我有点害怕,走进巷子,我呼唤了一声赛虎,它居然应了一声,很快跑到我的身边,一下让我消除了刚进巷子时的紧张,我高兴的搂着它的脖子说了声谢谢,它一直送我进了我家住的院子。

可是,有一天我在城墙上玩儿的时候,看见几个大人用一根绳子拽着赛虎走了过来。我看见赛虎挣扎着不愿前行,眼光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可是他们硬是拽着赛虎走到了一个炼钢炉边,只见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缠绕在一个半残的城墙垛子上,而后站在赛虎身边的人一脚将赛虎踹进了炉洞里。随着一声惨叫,赛虎便被吊在那里,它挣扎着哀嚎,然而越挣扎脖子上的绳子勒得越紧,可怜的赛虎渐渐没了声息。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时已被吓得目瞪口呆,似乎在做恶梦,眼前的几个大人在我眼里似乎变得面目狰狞起来,我很快跑回了家。

当时我并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杀死赛虎?后来听说是为了吃狗肉才对赛虎下此毒手的。我算了一下,我七八岁时,正是六一、六二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都在闹饥荒,是的,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但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伴多年,给大家看家护院、已形同家人的鲜活生命戕害之,而毫无悲悯之心?负罪之感?丧心之耻吧?

为什么?口腹之欲的满足往往培养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漠视!不是吗?

 

九、仙菊姐姐

    

沈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华生哥那时正上高中。他长得高大帅气,性格开朗,出出进进总是生龙活虎的样子。有段时间他常常带着一个健康活泼,长得非常漂亮的姐姐回家,这个姐姐就是仙菊姐姐。他们大我十多岁,我对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从大人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常常在一起钻研功课,讨论习题,且都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仙菊姐姐到院里来得多了跟院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常常听她叔叔阿姨的叫得很亲切,我们这些小孩子她也都叫的上名字。有时见我们在厅堂里做作业时,她还过来给我们辅导。我看沈姨也是蛮喜欢她的,每次见她总是满面笑容的。

从大人们对他们的议论中知道了他们是在谈恋爱。那时候对恋爱的理解还很模糊,只知道是男的和女的关系很好吧。可从他们的议论中多多少少听出对这种关系的不好的指责。

有的说:“还在上学就谈恋爱,父母咋管教的,那学习还能好吗?”

有的说:“长得越漂亮越是狐狸精,你看吧,将来会害了华生的。”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华生哥和仙菊姐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听说他俩每次的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直到有一天,听见沈姨一声高过一声的斥责声和华生哥激烈的回应声从他们家传来。从吵闹声中隐约听出他们的争吵是与仙菊姐姐有关的。

难怪仙菊姐姐已有好几天没再过来了。母亲去沈姨家劝架才从沈姨那儿得知,原来华生哥与仙菊姐双双被学校给开除了,这几天仙菊姐回了她家。

这件事首先在我们院子里引发热议。有去安慰沈姨的,有为华生哥和仙菊姐惋惜的,也有背后诅咒仙菊姐的,很快便传到了全巷子。而对于院子里的小孩来说,没有不想念仙菊姐的,甚至反复问沈姨:“仙菊姐啥时回来?”

两天后,华生哥还真带着仙菊姐回来了。那天是我和张家的小顺看见的,我们跑上前喊仙菊姐,她却没有回答我们,她依然很漂亮,但脸上很憔悴,眼睛呆滞无光,是华生哥扶着她进屋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之后见仙菊姐哭着从屋里冲了出来,华生哥喊着她的名字追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人经过后厅堂时,发现墙角多了一张用门板支起来的床铺,仙菊姐睡在上面,她双眼半闭,脸色苍白,看上去瘦了许多。

后来才听说,她因被学校开除的事,回家后与父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家人撵出了家门,绝望中找到华生哥,准备双双远离家门,在外闯荡。可谁知由于晕厥去医院就诊时,仙菊姐又被查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得已,在华生哥的哀求下,沈姨才同意在厅堂角落给仙菊姐支了一张床。

开始只是华生哥每天给仙菊姐喂药,后来华生哥要在外面找活儿干,白天就只有沈姨来给仙菊姐喂药喂饭了,从沈姨脸上的表情看,她是极不情愿的。晚上,总是华生哥陪在她的身旁。

自从仙菊姐躺在后厅堂的角落后,院子里的人都没有再走进过她,母亲也专门告诉我,不要到仙菊姐那儿去,好像都怕沾了什么晦气似的。我每次从厅堂过的时候,仙菊姐都望着我,好像要跟我笑,又似乎没有力气笑一样。两个多月过去了,就没见仙菊姐从那张床上起来过,而我实在想不明白她的排便是如何解决的?听说每天给仙菊姐喂的药也都是到处找的各种偏方。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听见母亲正在给前院的张妈说,仙菊姐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恐怕是不行了。我虽然只有九岁,但我已非常懂得这所谓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心中倏然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和难受……

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儿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诘问为什么?可我们自问却不能自答,每次说起此事,总是一脸的茫然。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厅堂里已不见了仙菊姐,床也拆了。回到家,我问母亲:“仙菊姐是不是死了?”母亲低声说:“死了。”我那天好像也没吃下几口饭,吃完饭便背起书包默默地朝学校走去。在大门外,我看见华生哥背着一个大背包朝远处走去,他看上去已不再高大帅气,疲惫、瘦削的脸上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段时间他所受到的煎熬是多么的深重!听说他是要外出,他想暂时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上初中开始看《红楼梦》这本书的,不知怎的,看过《红楼梦》后,我总把仙菊姐和林黛玉联系起来,看到林黛玉出场,就想起仙菊姐,想起仙菊姐,眼前就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来。

就在第二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家也搬离了土地楼,住到了与土地楼相反的城西,从此结束了土地楼城墙根儿的童年生活。

 

如今的土地楼城墙根儿,随着1983年特大洪水决堤入城的冲刷,已变得面目全非。城墙不见了,甄家院子没有了,巷子两边的房屋大多已毁坏。现在回到那里,看到的是物换人非,已经不能引起睹物思人或触景生情的感受了。那长满青草,凹凸不平的城墙,那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古椿树,那让人又好奇又敬畏的土地庙,那庄稼地、绿草坪以及那青石浅水的河滩,那些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斗蛐蛐儿、捉迷藏、打斗机的小伙伴们……都只能像封存多年的老电影一样,偶尔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忘记如今的老迈,重温那渐渐淡去的天真和烂漫,梦晤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喜怒哀乐的脸庞……

 

 

 

手机:1399251168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