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云雷的头像

张云雷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29
分享

颜母山下有圣井

 尼山对面,隔小沂河相望有一座小山,名字叫颜母山。山下宋家山头村(现为山东省邹城市田黄镇所辖)中有一口水井,井旁树有石碑一座,上刻篆书题字:“扳倒井”。井筒向南歪斜,井水自然流出井口,常年不竭,水质清冽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旧时井为一眼,今为两眼,南北近在咫尺,井壁均为青石所砌,井台为混凝士所筑。水从井底自然流出,水流直达井南部悬崖处,潺潺有声。

据《邹县志·山川》载:“颜母山县东北距城50里在尼山之东三里。两山相对中隔沂水,上有颜母井及祠堂基址。”邹县县令娄一均曾有诗记述:“昌平乡望一峰孤,天去嶙峋尺五无。子祷尼丘名字起,母因颜姓此山呼。”另《邹县续志·方域志·古迹》载:“颜母井在城东北颜母山麓。旧有祠庙,今,惟井尚存,相传孔子母颜氏所汲井也。”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原为陬邑(原属邹县田黄公社,1960年代划归曲阜县南辛公社)大夫,后任鲁国武官。叔梁纥早先娶鲁国贵族施氏为妻,生下九个女儿而无男孩,后又娶一妻生一男孩,名叫孟皮,字为伯尼,因脚部有先天残疾,而不能接班继位。叔梁纥自叹命运不佳,66岁时,再到尼山东侧的颜母庄村向颜家求婚。当时颜家有三个女儿,年芳只有17岁的三女儿颜征在欣然同意,嫁给了叔梁纥。

相传颜征在与叔梁纥结合之后不久,便怀有身孕,叔梁纥望子心切,夫妻二人天天去尼丘山前祈祷,企望早生贵子。一天,两人又到尼丘山祈祷,突然,空中出现一只麒麟缓缓而下,吐掉口衔玉帛,正好落在叔梁纥手中。随即,麒麟复入云中飘然而去。叔梁纥手捧玉帛定神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奎星下凡,振兴于周。”他朝天上一看,乌云密布,二龙盘旋。那云间有一仙翁说道:“天感生圣人,故降以和乐。”顿时,天空响起了祥和动人的音乐之声。正在此时,颜征在感到一阵腹疼,便躺在一片野草坡上,生下了孔子。地上的野草坡立刻被染成了红色。周围还有很多野山枣,颜母征在便说道:”要是这些山枣刺朝下不扎人就好了。”话音刚落,附近的山枣刺都朝下弯去……。从此以后,孔子出生后的宋家山头之北的野草全是红色的,人们把这片野草坡唤作红草坡,而且,这里的山枣刺钩全都朝下生长。

孔子出生后,夫妇俩看到是个男孩,可是长相奇丑,头顶如反盂,中低周高,面有七露:鼻露孔,嘴露齿,双眼露眸,双耳露轮。颜母和叔梁纥看到孩子这副模样,连声叹息,只嫌孩子太丑陋,狠狠心便把孩子丢弃在红草坡边的24棵柏树下。当他们夫妻二人走后,从山上下来一只母虎,将孔子衔入山洞(即今“夫子洞”,又称“坤灵洞”)之中,并为他哺乳喂养,精心看护。由于洞内热不透风,当孔子闷热难耐之时,却从远处飞来一只老鹰停在洞口,张开翅膀,为孔子扇风纳凉。这就是民间一直流传至今的关于孔子“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丽传说。

颜母自从生下孔子舍在山坡之后,心里十分悲痛,于是常到尼山、颜母山之麓哭泣。一天,当她又到尼山脚下哭泣时,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啼哭声,便循声而去,终于在一个山洞(夫子洞)里见到一白胖男孩,抱起一看,竟是自己丢弃的儿子。颜母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匆匆往回走。

天气炎热,颜母抱着孩子走得又累又渴,再看看孩子身上脏兮兮的样子,极想找点水解喝并给孩子洗洗。正走间,颜母欣然发现前面正有一口水井,便急急走上前去,轻轻放下孩子,趴在井台上手搬井石伸手取水。井水虽然不深,但伸手怎么也够不着,颜氏在急切中跪在井沿上,手扶井口沿石,面向西山祈祷:“若井口歪斜一下,让井水自然从井中流出,使我母子得以解热去渴,必感谢上苍”。哪知话音刚落,天空中隐约传来悦耳的和乐,只见井口缓缓倾斜,清澈的井水从井中源源流出,颜氏欣喜万分。她双手合十感谢天神,然后携子以手汲水痛饮起来,只觉得那井水甘甜可口,喝下去身清心爽,浑身的暑气疲劳顿时消失。颜氏又一捧捧掬起井水,给孩子全身沐浴洁身,然后抱起孩子回家。这时,亦有一牧童也想来此井喝水,见此情景,好奇心起。待颜氏走远了,便来此井旁,察看后大吃一惊,想不到井水自动流出,随即传扬开来。于是,人们称此井为“扳倒井”,孔子后裔将此井誉为“圣井”,民间将此井唤作“颜母井”。

关于此井,早在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上就有记载:“念孔渎、母井去市道远,百姓酤买不能得美酒香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这是关于扳倒井的最早记载。当时鲁相史晨为保护此井,还专门设置了颜母井舍的守吏。到了明清时期,每逢春秋季节,衍圣公都就会派族人前来祭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