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最怀念的,还是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的时光味道。每每忆及,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红醴,醉了暖暖乡思。
难忘那个秋天,地里的玉米成熟了。难得的丰收让母亲满心喜悦。沉甸甸的玉米经过阳光的照耀,籽粒饱满、色泽光亮。十岁的我和母亲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我帮母亲推地排车,堆好掰下的玉米,把倒伏的玉米杆拢好。那天天气格外热,没有风,玉米叶子刮得皮肤火辣辣地疼。第一次帮母亲下地干活,开始还劲头十足,不久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母亲不停地劝我歇息。我看着母亲这么劳累,依然坚持着。然而,临近中午时,我又累又饿,瘦弱的身子感到精疲力尽,一阵晕眩坐在地上。
母亲心疼地含着泪把我背回家,给我做了爱吃的饭菜。二叔听说我晕倒了,从家里拿了舍不得吃的香肠给我切好。那时家贫,有贵客来临和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从小爱吃的香肠。那天的香肠格外好吃,似乎深深地铭刻在童年味蕾深处。
从那以后,我在家里闻到二叔家加工香肠的香味,就爱往他家跑。二叔是镇上的名厨,他加工的香肠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口感醇厚有嚼劲儿。每到年关,乡邻们就请二叔帮忙加工几斤待客。我和大哥看他买回砂仁、八角、边桂、花椒、石落子等中药,外加自制酱油,精心地选料、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最后把装灌好的香肠用绳子扎好,挂在有风的地方吹五六天就可以吃了。直到现在在,乡亲们无论宴请宾客,还是自家小酌,都爱切一盘二叔加工的香肠。我近年喜欢研究美食,也是因为家乡有深厚的美食文化渊源。
家乡楼德镇是一个地处山东中部的美丽小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特的美食特产久负盛名。据《泰安县志》载:“……自东南隅入,怀抱市肆,四民贸迁,五谷最盛……称巨镇焉。”这是泰安地方文献对楼德最早的详细记述。当时隅市口主要经营粮铺、肴肉铺、糕点铺、酱菜铺、杂货铺、染坊、布店、酒店、药店等,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境内的煎饼甲天下,薄如蝉翼,入口脆香,回味无穷,被誉为“中国煎饼第一镇”,成为家乡的地标产品。此外,镇内花生油、豆腐皮等食品也已形成较强的区域优势。蔓菁丸子更是堪称楼德一绝,粘而不腻,滑润清香。
如今二叔把经验技艺和配料秘方传给大哥,大哥更是不断创新发展,成立了大型食品有限公司,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作为家乡民营经济聚集园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强与外地食品生产企业和大户的合作,实现了当地特色产业与外地资金、技术的合作。不断扩大食品生产的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拓宽了销售市场。目前全镇以煎饼、香肠等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拥有煎饼、香肠等食品加工户7000余户,中小型加工厂20余个,年产煎饼3500万公斤,香肠40万公斤。产品打入全国各地市场,供不应求,尽产尽销。
去年春节回家,一家人在大哥家团聚。大哥亲自下厨,像个精妙的艺术家,把精心备好的食材变成一件件色香味俱佳的艺术品。年迈的母亲坐在上座,看着满桌美味佳肴,不住地赞叹生活的巨大变化。席间大家又回忆起童年的艰辛和那个秋天难忘的醇香。抹不去的记忆和淳厚的亲情,伴着温馨的况味,飘荡在宽敞美丽的别墅。
其实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须真材实料,还要去杂选优,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品味生活中经历过的苦辣咸甜,何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情趣。有人说,如果你厌倦了食物,那你也就厌倦了生命。美食,就是人世最深的乡愁;美食,亦是平凡生活的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