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天气是寒凉的,可又阳光温暖,于是,我们选择了云淡风轻、阳光灿烂日子,来到了临朐的石门坊看红叶。
太阳时而出现,时而隐藏,就像和人们捉迷藏一样,还好,感觉暖暖的。买上票,进了红石门,走了好长的山路,游人有下山的,有上山的,混杂在一条山路上,比较拥堵,大部分是下的,而我当然是属于上的,走了许久。咦,山路两边没什么特别呀,偶尔看见一颗柿子树,柿子树上高高地挂着几个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沿着山路左边有一条干涸的小溪,里面有被水冲刷过的干净的石块。我想,如果夏天来这里,就会一路听到溪水的欢声笑语。再看远处的近处的大山上,一片荒芜,也没有红叶啊,而我是专程来看红叶的啊!怎么了?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还是……不管了,既来之则安之,跟着游人走吧。
耐着性子走了大约五六里的山路吧,弯腰弓背使劲爬上一段又高又陡的台阶,啊,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平坦的大广场,广场里人声喧闹,广场边上挂着大幅标语牌。抬眼看北面和东面,漫山遍野是五彩缤纷的树叶,密密的,浓浓的,厚厚的,花花的,好像天地之间挂着无比巨大的、彩色的挂毯,又像披在山上的一块雍容华贵的大锦缎,还像一道道交织的宽大无比的彩虹。游人正在山路上拥挤着、喧嚷着呢……
我们迫不及待地由北门进入,随着游人扑向这幅独属于天地之间的“油画”中。山路沿着山谷缓慢而上,两边是茂密而幽深的树木,有时枝叶伸向游人头顶,给人遮阳乘凉,人们爬累了就坐在路沿石休息一会。有六七十的老人,有的由儿女架着胳膊;有三四岁的小孩,由父母领着或抱着;有身体结实的青壮年;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天真的儿童,人们都说说笑笑,奋力地向上爬,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在这里返璞归真、自由洒脱,忘却所有的疲惫不堪和烦恼不快。
一路上,有岔开的景点,有传说,有庙宇,吸引着游人驻足观看、欣赏。庙宇里有形神兼备的神像,出来庙宇再往里走,沿着直上直下的石壁跟前,距离地面两米多高的地方是一个个窗户大小的石洞,里面方方正正空间不大,从旁边石碑上的简介可以了解到:殷商时期,两个和尚在这些石洞打坐并圆寂。这让我的思绪不由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那时候虽没有现代社会发达,但人的思想境界高远,对人的生死价值早已禅透。人无非就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回,其中的忙忙碌碌、纷纷扰扰、功名利禄全都毫无意义。我又联想到古代的隐士属于道家吧,现代的出家者属于佛家吧,他们或许是受到生活的重创而看破红尘,亦或是本就选择了一条人烟稀少的道路吧。他们该不是叛逆者、消极者,也不是懦弱者吧,相反,他们勇敢选择了一条走向极乐世界的正确之道吧——普度众生,苦度自己。我不懂什么宗教,这仅仅是一个凡夫俗子对人生的肤浅认识和思考罢了。
人声嘈杂把我拉回现实,使出浑身力气爬过一段陡峭的木梯,就到达一座险峻的山峰。等喘过一口气,放眼望去,所有风景尽收眼底,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沿着山壁开辟出一米见宽的栈道,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无底深渊。游人尽情欣赏着,拍照,视频,惊叫,十分拥堵,很长时间也挪动不了一步,只听后边有人大喊:快走啊!而我只顾观赏,那各色的树叶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一道道,像给山坡披上了厚厚的棉被。红的、黄的、绿的,单就黄的就有好几种,深黄、淡黄、浅黄、金黄……叫人看了心里暖暖的;红的有紫红、大红、粉红……绿的有墨绿、浅绿……还有半绿半红、半绿半紫、半绿半黄……远处的一个山坡别具特色,穿着整齐的墨绿军装,威严地在站岗放哨,那是柏树吧。我不禁赞叹:人类和大自然携手在这片大山里创造了奇迹!随着季节更替,神奇的大自然挥毫泼洒、变换自如。同时,也不由伤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那绿色本来代表旺盛的生命力,是不是象征年轻力壮的中青年,其他彩色,象征风烛残年的老年,即使时日不多,也要不遗余力地把最美献出,如果有一天风一吹,它们就四处飘零,然后落叶归根,最后化为乌有。只有那四季常青的松柏才算得上为数不多的百岁老人吧。此时,有小孩和调皮的大人“啊——啊——”“嗷嗷”地大喊,也许他们试图要留下点什么,可惜只是空留回音。
大饱眼福后满载而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啊,人们保护大山,大山赐予人们无穷的宝藏。吃喝玩乐买一条龙服务,给当地人们带来不菲的收入。 这次游石门坊,收获满满。登山,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看景,可以赏心悦目,焕发精神;感受,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然后精神百倍、活力四射,投入到紧张而又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期待一个个希望的明天,奔向美好的中国梦……(茂泉 玲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