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庄村,北依于家庄村,东邻徐家庄村,西接雁埠子村,南与寨子村相邻,全村有425户,1395口人,耕地面积676亩。据说,方家庄,原名叫“万家庄”,后改名方家庄, 说起改名,这里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万家庄出了两个“能人”,一个方进士,一个万侍郎。两人官大自奸,私心名利观念重。于是,方、万两人便在自己老家争权夺势,扩充自己的庄院地亩,想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两家慢慢便产生了矛盾,后来发展到势不两立的程度。
万侍郎把这种私人成见带到了朝里,就寻机在皇上面前罗织方进士的罪名,奏上一本,请求杀掉方家。昏庸的皇上不调查了解,偏听一面之词,准了奏,要派人抄拿方进士一家。万侍郎趁机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就写一密信,差一心腹家人,飞马昼夜赶程,前往老家万家庄,给他万氏家族送信。这密信言明,要见信立即组织实施万氏家族围剿方家,把万家男女老少一网打尽,见一个杀一个。
那送信的人生地不熟,赶到万家庄又是天刚发亮,便在村北口,询问一个背筐拾粪的老人,打听万侍郎的家乡住处。不料这拾粪人正是方家大院的长辈,一听是给万侍郎家族送信的,就多了一个心眼儿,嘿嘿一笑,说:
“你算找对啦,跟我走吧!”
这拾粪人将送信人领到方家大院,对送信人哄骗说:
“这就是万侍郎家宅,我便是万家的主事人,请进屋吧!”
拾粪人把送信人领到上房屋,让坐敬茶,问寒问暖,以贵客相待,送信人便从怀里取信奉上。老人打开信一看,是万侍郎吩咐万氏家族剿灭姓方的,便立即吓了一身冷汗。他把眉头一皱,苦思一番,随即转忧为喜,故作镇静,给送信人安排好酒菜、好饭伺候。送信人吃喝完毕,休息一阵,要告辞回程,方家也没久留,便冒开收条,作为回执。又取出若干文银,赠给送信人,一来作盘费,二来作谢礼。送信人非常高兴。姓方的派人将送信人送出十几里,踏入赴京官道,才放心回来。
方姓家族当晚秘密召开家族会,大家一听这事,会场乱作一团,有的吓得六神无主瘫软在地,有的汗流浃背颤颤兢兢主张立即想办法躲避潜逃,各扫门前雪,分奔四方。有的觉得怎么也是死,主张大干,就说:
“拼了吧!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杀掉万氏一族,来个死里逃生!”。
于是,这人停顿停顿又说:
“咱们秘密安排某天深夜,在天齐庙备下几口铡刀,四门紧闭,只开一小侧门,想方设法引诱万氏一家人单个进庙,进去一个,铡掉一个。然后,对出不得门的妇孺老弱上门大围剿,一个个杀掉。” 这时,方氏族长站起身来,严肃地说:
“依我看,咱绝不能动杀劫。原因有二:
一是方、万两姓矛盾,主根在方进士、万侍郎身上;二是方、万两家村民之间并无大碍,不至大动干戈,拼个你死我活,冤家宜解不宜结。”
他随即提出了改村名的办法。他说:
“怕皇上派官兵前来算账,咱就将万家庄的“万”字,添上一点,用“方”字来代替。”
大家经过细议,感到这样比较稳妥。于是,方家采取善劝、利诱、威胁等多种措施,稳住本村父老乡亲,又买通州、县官府,把村名改成了现在的“方家庄”村名,并注入官府地名册。时过不久,等京城派差前来查寻万家庄抄拿方姓情况时,州官骗说:
“本州并无此村”。
京差深入民间寻问,百姓个个异口同声回答:
“不知这村何处”。
京差便回朝向皇上禀报此事。这时,在京城的万侍郎恰巧得病身亡,此案便再没有人追究。之后,经过数年,方家庄村,从外地陆续迁来了吴、李、杨、朱、翟、孟、汪、刘、栾、郝、王等姓。
另一个说法,方家庄,由万氏于明初建村,后方姓迁入,时称万家庄。至明朝中叶,万氏渐衰,方家日盛,遂更为“方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