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茂泉的头像

田茂泉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03
分享

追梦诗人李学利

2018年3月25 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风和日丽。莱芜《群星璀璨群》组织了一次由作家、诗人、歌唱家、舞蹈家等14人的九龙山采风聚会。聚会上,诗人李雪老师拉着我的手,向我推荐了群里的一位新诗人。轻易不赞美别人的李雪老师对我说:“李学利这个人,诗写得好,人品也很好,他现在是活跃在咱莱芜诗坛上的大才子!” 

我吃惊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在莱芜工作了近三十年,可以这么说,文化圈里的人,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但这个李学利诗人,却从来未见过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有怎样的实力能叫大名鼎鼎的李雪老师,对他这么心悦诚服?敏感的新闻报道职业,使我对李学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我迫切地想了解他,更想读到他的诗。

就这样,面相文静,看上去比他实际年龄小几岁的李学利诗人,由李雪老师引见来到了我的面前,他微笑着送给我一本他即将出版的诗集样本《李学利诗词集》,并没有多说什么就走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拜读着这本厚厚的诗集,像读着一颗纯真、纯美的心,一遍遍地倾听着诗人有关青春、生命深情的歌吟,我干涸的心被这简单的、朴素的、然而又是纯真美丽的诗句所打湿,所吸引,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想要了解他的愿望。于是,我走进了李学利这位诗人的故事——

李学利,1957年7月出生,济南市莱芜区口镇王家楼村人。从小就有做诗人的梦想,曾发誓:“在方寸之地要有所追求”。从小学读到初中、高中,李学利一直是品学兼优。尤其酷爱文学,深得语文教师的宠爱、赏识。1975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李学利,回乡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在空闲期间拿起笔来给县广播站投稿子,引起公社领导注意,当年把他调到当时的社直单位“战山河指挥部”政工组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公社办阶级教育展览室,由于李学利不仅会写诗,还会绘画,领导又抽他去展览室工作,直到恢复高考,李学利参加了高考被初选,期间正值征兵季节,他被抽调干征兵宣传工作,带兵的见李学利身体好、有特长,让他到部队锻炼,并告诉他,到部队也允许考学,施展才能。正当李学利的思想徘徊在十字路口时,不巧的是公社林业站的领导找上门来,让他从事林业绘画工作,以至于他后来放弃了参军填表的机会,阴差阳错高考也没接到通知,直到1981年李学利结婚,因为每月15元钱的工资,无力养家糊口而辞职。

在回乡劳动的几年里,李学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从没有放弃做诗人的梦想。1985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文学专业”的学习,后成绩合格毕业。李学利不仅会写诗,而且还有一手好字,1988年他又被招聘到张家洼镇从事宣传和制作计生、土地管理标语版面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这份工作,且爱好和专长又对口,他的人生开始了转折,为他以后从事诗歌创作、绘画奠定了一块基石。李学利一方面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不失时机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写作技能。他先后参加了《中国诗词》、《华东诗社》举办的诗词函授学习班。从此,李学利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到1990年,李学利创作的诗歌有近百篇发表在各大媒体。多次获省、市诗词大赛奖。

1991年,正当李学利甩开膀子,在文学天地里大干一番时,叫他意想不到的是机关机构改革,当时让他去成教他没去,直接去了市妇联搞实体。他上北京,跑上海,办工厂,当厂长,可谓是轰轰烈烈。但好景不长,以后的日子是机关与实体脱钩,经营管理艰难,再加上离家路途远,农活季节赶不上,还要照顾孩子,李学利又一次被迫辞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为了生计,1994年李学利东凑西借款2万元,干起了个体照相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现如今生意兴隆,家庭经济也有了根本好转。

为了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李学利在经营好照相馆的同时,忙里偷闲地进行诗歌创作和学习,一有空他就往图书馆里跑。在文学海洋里,她读拜 伦,看雪 莱,吟《诗经》,诵《楚辞》,哭屈原,追李白…… 

渐渐地,他醉心于与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荻金森细腻、柔美的诗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文化乡愁、以及屈原、李白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至此,他的文思犹如泉涌,诗歌创作大有长进,不到几年的时间,他先后写诗800多首,曲艺作品30多个。其中有好多作品发表在《中国风》、《鲁中晨刊》、《江北诗词》、《华风文学》、《中国诗词》等媒体上。

诗歌使李学利幸福陶醉,诗歌也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苦难。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饿死诗人的年代,他爱上了诗歌,就要终生与苦难相伴,因为诗歌是商品时代的弃儿,要靠金钱的支撑才能给予他存活的希望。回首自己的诗旅人生,李学利可谓是一路艰辛。为了诗歌,他推过小车,背过粪筐,为了诗歌,他摇过辘轳,卖过冰糕,为了诗歌,他炸过油条,烤过烧饼。为了诗歌,他还去血站献血。但他做这一切,并非全因为贫穷,他还没有穷到以卖血维持生存的地步。献血,是他对诗歌的敬畏,也是他对诗歌的虔诚,眼看着殷红的鲜血缓缓流进采血袋中,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也融进了神圣的诗歌中。

诗歌让李学利倍感自豪。李学利每发表一首作品,就像自家产下的婴儿一样幸福陶醉。他常为发表的快板书《话说莱芜》、《莱芜大战》,山东快书《莱芜战役》、数来宝《夸夸咱村新面貌》、三句半《展望济莱协作区》、长诗《莱芜战役奏凯歌》等作品感到自豪。

诗歌支撑着李学利的人生。八次进京,两次外地参加学习交流研讨,他是莱芜较早进入了北京作家圈内的诗人。进京收获最大的就是他看到了著名诗人蔡诗华的诗集。虽然之前也读过蔡诗华的一些诗,却都没像现在这样给他震撼,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与蔡诗华有一种说不清的缘分,每次读蔡诗华的诗,他都有一种穿透生命的颤栗感,从此,他心心念念的都是蔡诗华,并写了好多赞美蔡诗华的诗,蔡诗华的诗不用背,那些最简单也是最美丽的诗句就刻在他的心上了。认识蔡诗华,使李学利的诗歌又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他的诗变得更加深沉、厚重,有力量。不难看出,李学利几次人生的变故,之所以腰板挺直,原因是他心中的诗歌在支撑着他。 

诗歌让李学利找到了快乐,悟出了真谛。李学利常说,“‘快乐’这两个字,是最熟悉又是最难以真正抓住的,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挂在嘴边,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它遗失。我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能想诗歌、我能写诗歌、我能触摸诗歌、我能感受诗歌,并且还可以把所感受到的诗歌说出口,用笔记录下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花儿悄然开放的声音\小鸟婉转的啼鸣\清晨冰凉的露水\夜滚烫的热水袋\声细语诵读的诗歌\不自禁哼唱出自己所钟爱的歌曲等等感观,李学利都保存在大脑的深处,令他能随时找出来,随时回味,正因如此,李学利能切身体会到身边的美,因而他快乐。

李学利还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优秀,但是,不完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啊!造物主给了我们不完美的特权,因为有缺陷,所以我们会努力争取,会不断完善自己,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有进取心。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完美,那么世界将会由千篇一律所组成,毫无个性可言,况且,就算是神也并非是完美的存在,主神宙斯缺少专一,天后赫拉亦会嫉妒,人们口中的神话,也只是表现了人们欲完善自我的愿望,我快乐,是诗歌让我找到了快乐,因为我的前方有一座望不见顶的诗山峰巅,待我攀登”。

泱泱诗国,在这个诗人不敢说自己是诗人的年代,李学利说:“我热爱汉语,热爱诗歌,我是个诗人。”李学利所有的诗歌都在证明他前面说过的一句话,“我没有技巧,我甚至没有才华,但我的心灵会唱歌。我是一个追梦的诗人。

写到这里,不是尾声的尾声。有人要说,我要看诗人的小传,也有的说,我要看诗人的简介,还有的说,我要看诗人的小结。不管那种说法,目的只有一个,都想了解诗人的简要情况。欲知其简介,且看下文吧!诗人李学利,男、汉族,大专文化, 1957年7月生,济南市莱芜区口镇王家楼村人,从事摄影摄像服务业务。现为中国红色诗歌促进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莱芜作家协会会员、莱芜政协文史资料员、莱芜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莱芜文艺》编委、莱芜诗词学会、《江北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莱芜文学戏剧创作室成员、莱芜风行音乐人等。作品常见多家报端。出版诗集和曲艺作品集。作品《毛泽东颂》获2017年第四届华语红色诗歌大赛年度奖,《莱芜战役凑凯歌》获2017年莱芜纪念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文学征文“诗歌类”金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