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子七圣堂,位于钢城九龙山地质公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匾:七圣堂。坐北向南,三间,砖瓦结构。外有前出厦,厦下有两棵圆木立柱,柱下各有一个鼓状石墩。门、窗、柱均为朱红色,门前有100平方米的平台,略低于堂。台高1.5米,台墙用石块砌成,长方形,台上植两古柏,枝茂参天。堂有石碑四座,分列两边,碑文清晰。堂内有神像7座,为: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庙南有一汪,曰:蒜臼汪。同治年间修缮一次,光绪年间二次重修,因历史变革,毁之,荒芜至今。
2006年4月7日,赵乐君、刘学、魏绍礼、赵吉星、田西爱、高连开、田子美、赵永兴等人自发筹备重建,恢复古迹,新选村北新址,于2006年5月8日竣工。门匾更名为关帝圣庙。关帝圣庙的建成,还愿了人们期盼,保佑了庙子村人财两旺,家家四季平安。
据当地人讲,建造这圣堂殿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传说。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七人救驾有功,被玉帝敕封为“七圣官”,衣锦荣归,下界到九龙山前、白马山以北的蒜臼子汪附近。看到小小庙宇,犹如竹篱茅舍,觉得太不像样了。便决定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七圣堂庙”。建庙第一步是选好庙址,可选来选去,没有好地方。最后还是在原址建庙。
七圣深知自己给自己树碑建庙,一是有损大雅,二是怕众神不服。于是,就托梦给卧虎山福厅寺的方丈,让他出面在凡间募集资金,召集工匠建造庙宇。方丈一面派人外出化缘集资,一面派人烧砖、制瓦,上山砍树,运树,请木匠做屋料,请石匠到石壁坑去采石条,制石柱。
石柱很快地采制好了,每根都有一二千斤重,哪里扛得动,即使扛得动,羊肠小道,崎岖难走,怎么扛法?不用扛!只要稍一推,石柱自己就像龙蛇似的溜到山脚下的河溪里。然后像木段似的,半浮半沉地顺流而下,直到庙址附近。石柱怎么会溜?怎么不沉?原来“七圣”建庙,山魈都自动来帮助。
方丈见砖头,瓦片,木料,石柱等等都准备好了,心中还很焦急。为啥?原来风水先生拣来拣去,既定不下庙址,也拣不出竖柱的日子。风水先生定不下,七圣爷自己早就定下了。 一天夜里,龙、土、山、赠、掠、牛、马兄弟七人分头到九龙、罗汉峪、庙子、肖马、北楼、古墩、卧龙港等地,召集人力竖柱建庙。这一夜,七圣凡到的村子,青壮年男子都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很多人一起在蒜臼子汪后竖石柱,个个累得满头大汗。醒来后,都感到乏力,又觉得奇怪。
第二天一早,许多人纷纷跑到蒜臼子汪后去看个究竟。只见蒜臼子汪后,果然按方位竖着许多石柱。“哦,庙址原来在这里。”风水先生也说:“这里好!这里风环水抱,藏风聚气。朝阳聚阳,光芒万丈。左有龙珠出水,右有黄石枕流。堂庙金座,该当七圣坐,该当七圣坐!”有些人听他唠唠叼叼,不耐烦地说:“七圣爷自己选的地方,还有不好的?”风水先生便自知无趣地走到一边去了。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过不多久,蒜臼子汪处建成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因为这是七圣爷再次显圣的地方,因此人们又叫它七圣堂庙。
还有一个传说,清乾隆年间,兴隆庄(庙子村)东南有一平地,附近有一“蒜臼子汪”,此湾可汇集全村的雨水。一天夜间突然在平地上隆起了一个大土堆,土堆高有丈许,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乡里乡亲也大加评说,兴隆庄的今后不知是吉是凶。如此的言传触动了村民们,于是就组织有见识、有威望的老人来共商如何处理这个土堆,以保村人之安详。经商议,请了位“南蛮子”(南方人)来占卜吉祥。“南蛮子”说:这是一条土龙,这土堆是龙头,村北的大港便是龙尾,它来汪中饮水,要喝光这村里的水。若不马上惩治,兴隆庄便大祸将至。如何避祸,“南蛮子”说:“最好是在土堆上建个‘七圣庙’,庙堂塑上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将它填住,可确保全村的安居。”于是,村民自发的筹款建起了这座“七圣堂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