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阵阵,寒雨飕飕,早晨下楼看到路上铺满了黄黄的落叶,脚踩在上面还有一点的“吱呀、吱呀”微弱声音,像呻吟,像无力挣扎后的绝望。曾几何时,早春时节,沐浴着东风,在树梢上偷偷地吐露出嫩嫩的碧绿的尖牙,树叶诞生了,它是急急忙忙忙、蹦蹦跳跳地向人们报告新春的到来;仲春时分,它们舒展着筋骨,活脱脱地出落了一身的青翠欲滴,展露出勃勃生机,引起了人们的赞许。盛夏季节,烈日当照,酷热难耐,这些叶子们个个像勇敢的武士,挺身而出联手面对炙烤,给人们创造了一方的清凉。秋风骤起,树叶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耷拉在树枝上,想歇息歇息恢复元气,可时令却对它们一阵狞笑,它们做着无效的挣扎,随风而动。冬日来临,树叶们的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它们已经成了保洁人员的抱怨,成了人们的嫌弃﹍﹍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世间万物概莫能外。
中国人擅长象数思维,源于《周易》深刻影响,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大基因,这其中的类比联想,会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两个完全没有逻辑关系的事物因为某一点的相似、相关进行推理,因此便有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样的格言,产生了睹物思人、感怀、悲时的文学作品。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是中唐诗人贾岛的名联,出于《忆江上吴处士》的颔联。贾岛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时结识了一个隐居不仕的朋友吴处士,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到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出句中的“渭水”是写此日长安之秋,对句“长安”是写此际诗人之情,景情交融,笔墨饱满。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这是清初诗人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一诗中的首联和颔联,开篇紧扣题面,从落叶下笔,“万物稀”三字说明已是落叶纷飞的时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表明金陵一带笼罩在萧飒的气氛之中,而“劫尘”二字已说出江山易代的沧桑之痛。全诗借咏物而自抒怀抱,表现了诗人对故园江山之思,这一方面自然出于他降清后未得重用,而又身系囹圄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有感于清政府的残暴、肆虐。
置身于此景之中的我,并非心如止水,也是睹物伤感,思绪绵绵,进一步勾起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大凡世间有生命的东西,其共性有二,一是竭尽所有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二是努力使自己所属物种传承下去。那些鲜艳的、受人啧啧称赞的花往往都是短暂的,因为造物主赋予每个物种的能量基本上是个定数,你要集中释放那就短寿,你要悠着点、慢慢释放就活的长一些,就像那些针叶性松树、柏树,即就是仲春盛夏,它们也是悠悠然的活着,它们的叶子寿命就很长。当春红凋谢的时候也就不要羡慕嫉妒恨绿叶的风华依旧,作为绿叶的一方也不要在花枝招展的时候,抱怨命运的不公,悲叹自己的平庸,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本”,是指肾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本源。说通俗一点,肾脏就好像从母腹中带出的煤气罐,里面装满了父母馈赠儿女一生原始能量,你如果无节制地开大阀门,这些能量就会早早地耗尽,这时也就寿终正寝了。你如果有计划、理性地去用这些能量,你就会活的长久些。广西的巴马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据第二次到第五次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比例之高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去过那里考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些长寿老人大多清心寡欲、生活悠闲,秉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俗。养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悠着点活,不要老想把好处占尽,把好的吃完,知足常乐,平常心态,低调生活,得之安然,失之泰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初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一诗中的名联,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相对来说是恒定的,而人却是变化的,一位青春少年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同一件事物所格出的看法很难一致,因为岁月在他们心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叠压,即就是同一个人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中国文化是以儒、释、道作为三大基石,又互为表里,青年时期要笃行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努力做事;中年时段就要有些道家的思想,夕阳晚景就要看空一切,清静逍遥。
生命的挽歌是唱在大地上,广袤的原野是每个生命归宿之所,断无例外。在这个铁律面前,单个的生命都会显得渺小和猥琐,面对无可选择的归途,只有坦坦然然,才会留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