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成忠的头像

陈成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8
分享

秋感

自然界真是一个伟大无比的魔术师,寒露刚过,人就感到了深刻的冷意,老者和身体有病的人就穿上厚厚的秋装,有的还戴上了帽子。只有那些身体特别棒和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人还着着夏装,亮丽的短裙,露出明晃晃的大腿,一副傲视周遭的“硬汉子”派头。在午后的秋阳下,走在大街上,你就会有一种冬夏错乱的感觉。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经过春种、夏长各种果实都成熟了,稻粱菽等农作物也到了收割的时候,农人们乐看收成,市人们可满足口福;各种花草、各种绿叶也竭力抓住一年中最后的阳煦,努力着生命最后的灿烂,让游客们看到了不同以往季节的美景。因而,众多的人喜爱秋天、盛赞秋天,这也就自然而然了。

作为一个经历了六十多个秋天的我,却透过秋天红黄橙的华丽外表,看到了一种凄凉和无奈,当这些植物把它们用尽全身力气长成的果实或者绚烂呈现出来的时候,等待它们将是什么?是生命的消逝,或者苟延残喘地活着,如果自然法则允许这些花草植物选择的话,我想它们其中的大多数不会选择这种生命轨迹的。

欧阳修曾经这样描绘秋天的景象: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脊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如果搁到二十多年前,我不会完全赞同欧阳公的这种悲观的情调,然而当我的生命历程也进入到秋天的时候,我深感欧阳公巨笔的精到。我推想,众多的文人墨客之所以悲秋原因之一,是秋天不符合他们骨子里的那种中庸观念,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是世间的一条铁律,“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禅宗推崇最美好的人间境界。因为花一旦全开了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了就要缺损,而当月未圆、花未全开之时会让人内心有所期待。诚如人生,尽管在青少年时代兜里无钱,很多行动还要受制于父母,但却生活的无忧无虑,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就像一朵菡萏,充满着无尽美好遐想。一旦进入中年之后,物质生活境况可能大为好转,然而生活的压力会接踵而来,过多了现实的琐屑,少了对自己内心的经略,这时候就会感到生命的沉重。

春夏秋冬,物序流转,生老病死,概莫能外。大自然的定数既然无法选择,那也只好适应了。面对萧杀的深秋,怀有一种憧憬,抱有一念追求,孜孜不倦,方是大智慧者。这就像迷途时看到了路标,黑暗中有了指引前行的灯光,哪怕这个闪光的愿景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那也是有益的。因为心心念念本身就是心理的一种朝圣,行动是克服惆怅和寂寞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享受的是过程,无所谓结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