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成忠的头像

陈成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0
分享

还须“过庭语”


       前段时间我在西安市长安医院住院,同病房有位姓寇的老先生已经年逾古稀了,此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可能是我们俩有着终生干教育这个行当的相似经历,所以聊得甚是投机,我们的话题也就从家庭到社会,从过去到现在逐渐扩大。寇先生告诉我他有一件不太顺心的事儿,就是他和孩子们对当今社会的认识上往往意见相左,他既说服不了孩子,也不能苟同儿女们的观点,对此他经常主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

       寇先生这种尴尬我也不止一次遇过,据我所知,此类情况不是个别的家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缘何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的年轻人对社会的认同却不高,甚至负面,对此我做过深入的思考,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我们不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的价值观念也如影而来,一方面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快速变革的中国社会,迅猛而剧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剧烈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与许多人都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当人们开始体验和对比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时,难免出现不安、不解和不快,而这些情绪在高度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发酵为不满和愤怒;加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恰好给人们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于是乎许多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不仅自己成为了“愤青”,也吸引或者刺激着许多类似的青年人加入这个群体。

       其次,转型期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旧的道德体系已经苍白无力,而新的道德体系也没有完全确立,人们会感到迷茫。现时的中国摒弃了传统的“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的传统治国理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得一小部分人占有先机,聚敛了一大部分社会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地位顷刻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外松内紧的状态,从外观上看国家越来越给公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生活在里面的人绝大多数生存的压力非常之大,人们的攀比心理、贪欲之心不断滋长、膨胀,生活的脚步愈加匆忙和失衡。

      再次,成长过程中的缺陷。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是上世纪的八零后、九零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对开放后的社会形态缺乏了解和认知,灌输给孩子的就是那老一套的东西,当孩子走向社会后,发现自己所知道的社会和现实大相径庭,一时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全失败,确切的说是我们的教育不能与时偕行,落后于时代的进步。

      最后,是人们认识上的不良习惯所致。“建安三曹”之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这样的名句:“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意思是一般人重视相距远者,轻视相隔近者;向往声名,背离实际。人性中有一个很不理性的潜意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才感到了价值,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国度里总感觉不到祥和的温暖,常被那些飘渺的西方文明所忽悠,这些大多是被那些假传闻、假宣传所洗脑,比那些光怪离陆的外表所迷惑。

      按理说孩子都成年了,早已过了家庭教育的年龄范畴,但是面对着有点“愤青”味道的儿女们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很难袖手旁观、置若罔闻,因为这种负面情绪不管是对国家和社会、家庭和个人、工作和身体都是极为不利的,犹如一枚隐

形的定时炸弹,我们还必须肩负起继续家庭教育的责任,就像孔夫子的“过庭语”。

      “过庭语”这个典故出于《论语·季氏》。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低着头,弓着背,踮着脚小步快走过去。孔鲤低着头想从孔子面前走过去,孔子问道;“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何以言?”孔鲤就退而学诗。又有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又一次叫住了问:“学礼了吗?”孔鲤答“;还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何以立?”孔鲤就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这个故事给我们再现了孔夫子家庭教育的场景,惟妙惟肖的勾画出了父子二人的互动特征,给后来的家庭教育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迪。面对成年的儿女如何进行沟通、互动,这是需要技巧的,绝不可板着面孔训导孩子,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儿女们心平气静的对话。这里有几点很重要:其一是不要搞空洞的政治说教,现在的年轻人很讨厌这样做,而是要讲事实、摆道理,点到为止。其二要让孩子知道,老百姓最根本的福祉就是国泰民安,只有国泰才能民安,纵观历史哪一个政权的更迭不是以普通民众的流离失所、哀嚎遍野作为代价,所有的新政权都是建立在百姓累累白骨之上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宁可父母双亡,不可改朝换代“。远的不说,苏联解体后,很多老百姓满以为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在私有化的进程中,金融寡头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民难聊生,很多民众怀恋起过去的岁月。伊拉克原来是亚洲一个比较富庶的国家,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欲以建立一个所谓的中东民主国家的典范,二十多年过去了,伊拉克人民饱受战争的涂炭,恐怖事件连续不断,老百姓的人身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何以幸福可言?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可以保全一个完整的国家,给广大群众一个安适的生活,并能使综合国力不断强大,进而可以刷洗积贫积弱的百年耻辱,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此一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力所能及的使其更加体现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自觉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种理智,也是爱国爱家的表现。

      其三是要引导孩子们换一换思维习惯,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这个方法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经验之谈。如果动不动就跟别人比,往往就成了攀比,再若无所不比,诸如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自个儿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自己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自身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常常会丢失了自己。

      只有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成长对一个人来说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好高骛远,不夸夸夸其谈,埋头于手头清晰地工作,不被远处模糊的目标所干扰,活得充实,干的实在,幸福常相随。

      作为一名见证了这段历史的老人,我们有责任要引导孩子把自己家庭的过去和现在比,看一看五、六十年前的家庭,三十年前的家庭和现在的家庭的天壤之别,让子女们感悟到过去的苦难、现在的幸福。我们要坚持这样做,喋喋不休的这样做。

      其四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提供给民众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公民的才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古今中外,每个盛世莫不如此。华夏文明的每次飞跃,都是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驱动的,有道是海乃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当代的年轻人,能生逢盛世应是一种幸运,只能主动地适应社会,不要被动地适应社会,更不能要求社会适应自己,不要辜负了好时代,蹉跎了好年华。

      老人是什么?老人应该是一个家庭的压舱石,平时不显山漏水,必要时能出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肩负责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