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孝武的头像

田孝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9
分享

娘育之粮

几天前,收到朋友发来的一篇自撰小文《我和粮食有个缘》。这位朋友是在国家粮食部门工作的,爱好写作,文风淳朴,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在文章中讲述了一段小时候跟随母亲到乡粮所缴纳公粮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我在农村长大,也曾经有过一次交公粮的经历,强烈的共鸣在我内心掀起了波澜。

交公粮对于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十分熟悉的事情,“公粮”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书面用语应称之为农业税,是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或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历史上曾有田赋或赋税之称。我老家在河南省台前县的农村,那里的农民每年上交的公粮都是冬小麦。为什么会是小麦呢?小时候我并未思考,现在想来原因应该有三个:其一是台前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冬小麦的主产地之一,这里盛产冬小麦且品质优良,十分便于收购。其二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大众口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部门从长计议,收购小麦是一种战略性储备。其三是我们这里种植的其它经济性作物譬如:棉花、花生等种类繁杂,标准不好统一,国家不易分类收购和储存。

麦收的季节正值盛夏,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和辛苦的季节。收割从开镰伊始到打捆装车,再到打场晾晒等绝大多数农活都要头顶着太阳劳作,烈日当头,势如火烤,没有人不是体力透支和汗流浃背的。到了一定时节麦子成熟的非常快,本来泛青的麦穗会在一天甚至半天之内变黄,而此时天气十分易变,刮风、下雨或阴天麦子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所有的农活必须几天内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减产。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麦收时节家中的男女老幼会全体上阵,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劳动,为的就是及早把粮食打到囤里去。我老家习惯把“收麦”称作“抢收”,“抢”字即有争夺的意思,还有赶紧和快速的意思,准确的概括出麦收季节的特点!这个世界上或许是存在不劳而获的,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即便付出了劳作和汗水,如果缺少“抢”的精神,同样不会有所收成。

每个麦收的季节里,母亲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整日忙碌劳作,没有些许的空闲,有时为了躲避烈日夜里还会干到很晚。对于幼年时的我来说,收麦除了劳累之外毫无兴趣可言,完全不像做其它农活总能得到额外的乐趣!譬如:浇地时可以趁机戏水和玩一把泥巴;耕地可以跟随在犁耙后面捕捉蟋蟀和蚂蚱;尤其是刨红薯的时候可以在大人们的允许下野炊,烤出的红薯比家中的味道好多了。麦子打场前有一道工序叫作翻场,这个活必须在正午时分把收割下来的麦子摊晒在场院里,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在毒辣辣的太阳下用叉把麦子翻晒一遍,整个过程下来要有三、五遍之多,目的就是把麦子晒透晒干易于碾压。在太阳暴晒下,人的身体无比乏力,滚烫燥热的空气混合着灰尘吸入鼻孔里,这种痛苦的感觉时隔多年我仍无法忘却!其强度之大,辛劳之深,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小时候,我家是十分缺乏劳动力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平时忙很少参与农活儿。我们兄妹几人年龄尚小虽然也常常跟随母亲劳动,但并不能真正为她分担多少负担,所有农活都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我家里没有拖拉机,也没有喂养牲口做助力,母亲仅凭一个人的力量面对着十几亩的田地,我真不知道矮小瘦弱的她是如何支撑和完成的这些劳作!

等小麦晾晒好就到了交公粮的时间,各家各户要把预留好的麦子作为公粮交纳到公粮所去,就像一个学生几经努力向老师交上考试的答卷。上初中的时候,母亲曾安排我跟随邻居到乡里交纳过一次“公粮”,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那段时间家中事情很多母亲无法抽身去交,为了能按时交上她安排我搭乘邻居叔叔家的拖拉机去交公粮。邻居家有一台12马力的四轮拖拉机,拖着一个两轮的铁质车厢,这个车厢相比起人力车和牲口车这种车厢要大的很多,可以载下很多的货物。提前一天,母亲就把家中最好的小麦清洗晾晒好,装了有十几个袋子,每袋麦子都在一百斤重以上。同时搭乘这台拖拉机去的还有其他几家的邻居,公粮总数要有五、六千斤之重。母亲叮嘱我要早早的起床不能误事,还要主动搬运和装卸粮食不要落后。我那时只有十五、六岁,面对一百多斤的粮袋子并没有多少信心,但我自信比母亲还是有力气的,所以并未胆怯。

第二天天蒙蒙亮,拖拉机载着满车的粮食顶着清早的薄雾和淡淡寒意就出发了。到了公粮所才发现早来的人已经很多了,拖拉机、牲口车、人力排子车排成了长队,看都看不到头,而后面的人和车辆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此时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出发的这么早的原因。我们挤在长队中挨号,前面移动一点我们就跟着向前提一下拖拉机,进展十分缓慢。还好的是这并不需要什么体力,大家坐在拖拉机上有说有笑,后来太阳慢慢升起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这时人群中的气氛逐渐低沉了下来,好多车子上撑起了被单和花伞来遮阳,也有人戴上了草帽,很少人再有说笑声,只能听到树上蝉鸣的聒噪。我们没带任何遮阳工具,索性躲到拖拉机车厢的下面去避日乘凉。

好不容易挨到公粮所门口,可是受空间限制拖拉机无法开进院子去,我们需要把公粮从拖拉机上卸下来,用人力搬运着袋子排队。就这样前面的袋子前进一点,我们就逐一把袋子向前挪动一点,一百多米的距离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直到中午时分我们才挨到粮仓门口。仓库门口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两台磅秤,有三个验粮干部正在忙碌,一个负责登记,一个负责粮食入库,另一个则负责验粮。验粮员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皮肤黝黑,说话的声音很大,吵人吵的也很凶。他手中拿着一个柱状的仪器插入公粮袋子内检验粮食的成色。被他吵的人有两种:一是不按规矩排队的;二是被检验不合格的粮主,不合格的粮食是要拉回去换粮重新交纳的。

挨到我们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被烈日暴晒了整整一晌,上千斤的粮食装卸车各一次,搬运和移动袋子的次数就更多了。有过这种劳动经历的人都知道,搬运粮食是个扎扎实实的力气活来不得半点掺假和马虎。我早上本来就没有吃饱,这时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几次,几乎没有了力气。而让我最担心的却是我家的公粮能否检验过关!如果以次充好不仅我家的诚信会遭到质疑,而且还将前功尽弃重新交纳,那个时候我已经丧失了再装车拉回的勇气了。

挨到我家的时候检验却出奇的顺利,一下子就通过了。请相信胜利永远都不会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触手可得!我还未来的及高兴考验就来临了。验收通过后需要户主自己扛着粮食通过一条一尺多宽的木板运送进仓库里去。木板有十几米长是个上坡路,仰角大约三十度。我扛起粮袋走上木板感觉脚下非常不稳,木板似乎在左右移动,我颤颤巍巍刚走出几步,一个趔趄连同粮袋子倒进了粮仓里。我无比羞愧和气馁!想一骨碌爬起来可是手脚不听使唤,躺在粮仓里动弹不得。这时我突然感觉到身体下面的麦子滚烫发热,背、腰和膝环节处像得到了中医的热敷治疗一样无比的舒坦和放松。我索性闭上眼睛认真的体会了一把,“我心安处是故乡”那一刻真想放弃一切永远不再起来!最终在邻居们的帮助下才把公粮搬运完毕。 回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的半晌了,坐在颠簸的拖拉机上我全然不觉!也许口渴、饥饿和体力的透支已经超出了我生命的耐度。

“流年似水,落花成诗”,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已经年逾七十,步履蹒跚,明显变老了。至到今天我也没有告诉母亲那年交公粮我曾掉进粮仓里的事情:一则怕她心疼难过;二则很为自己做事不周感到惭愧! 交公粮在庄稼活里算是较为简单轻巧的了,然而完成起来都如此的困难,这多年来母亲为了打出更多的粮食究竟付出了多少超乎寻常的努力呢!

多年以后我读到了尼采的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其中蕴含的道理让我一下子懂得了母亲!她任劳任怨,全然无惧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苦难,是因为她心中深藏着对子女的爱,为了未来和希望一直坚强而努力的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