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合山之前,合山于我是模糊的。我只听闻有“合山”这个地名。2018年放暑假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两条关于《民族文学》到合山挂牌文学创作基地的消息,看到关于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的文字介绍。我心向往之。
为了增加一点对合山的了解,我上网搜了一下关于合山的资料。百度百科有这样的介绍文字:
合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由来宾市代管,是新兴的工矿城市,位于来宾市西部境东南西三面与兴宾区相连。合山交通便利,国道322线南柳二级公路贯穿市区南北,东距南柳高速公路50多公里;铁路与湘桂铁路干线相接;航运可直抵贵港、梧州、广州及港澳。
合山市先后于2003年、2005年度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称号,2004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 2009年3月,合山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转型后得到各级政府资金和项目的大力支持,并被国土部授予国家矿山公园资格。2012年,合山市先后荣获“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等荣誉,并在广西第八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中荣获优秀城市奖。
合山市是广西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素有“光热城”的美称。
哦,合山这个“光热城”,因煤而发达喧闹过,但喧闹过后的合山是什么样子呢?合山曾经的辉煌的痕迹还在吗?机缘巧合,于2018年立秋与处暑两个节气的中间,我来到了合山。我与向延斌老师一起相约从柳州坐汽车来到合山,参加来宾市作协在合山举办的文学培训班学习。借此机会,让我真正走近合山的怀抱。7月15日下午到17日下午,三天的接触,我对合山的印象是:静谧。
一个安静、小巧又让人亲切的合山就这样与我肌肤相亲来着。
煤,恰如合山人们手中的一支笔,写出合山的历史,画出合山的模样。煤,是轰轰烈烈生死较量的产物,许多不甘寂寞的生命聚合在地底的幽暗处,写出一个“煤”的世界。煤,给合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从有记录的1905年采煤算起,合山有了“百年煤都”之称。然而,百年煤都留给后人的,也许是现代化建设中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煤都的辉煌总是伴随资源枯竭的命运。煤都,是合山的别名,是合山煤矿工人的生命风景。合山之行,废弃的采煤车、运输车、在风雨中等待的火车、铁轨,都在告诉我,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矣;它们告诉我的,也恰如合山这座小城边流动的红水河一样,承接着百年煤都的生命呼吸。
从煤都的土地出发,在新的历史机遇中,站在煤都的历史基地上,重新书写煤都的现在和未来。夜色中,走在合山的街道,偶尔有一辆行驶的车辆慢慢经过;公园中或坐或站的当地居民,悠闲自乐,闲聊有趣。也许时代的变迁,煤矿的枯竭,曾经给合山人带来风雨欲来心慌慌的无奈。但合山人,如同与合山相伴的红水河,永远是鲜活的奔涌向前。我在广西第一条骑行铁路上,顺着铁轨,骑行之路,看到一路招摇的草木,那么自然,生机勃勃。生在这片土地,就热爱她吧,就愉快地生活着吧。无论是这里的人,还是这里生长着的植物、散发着的空气,都那么相宜得彰,自然、自信。所以,我作为一个合山之外的游客,自然很快地去掉了那种在别处旅游时的一种防备心理。我在陌生中似乎熟悉着某种心所向往的小城的安静,在时代变迁中感觉那种带着希望、带着振奋去建设家乡的品德。废弃的挖煤物品,却成了一种摆渡。这些物品,摆渡我们的身体,更摆渡着我们的灵魂。经临每一处,我的手触摸着静静安放着的一个个物品,似乎看到背后安放着的一个个灵魂,安静中向着我绽放、鸣响。这些绽放着、鸣响的灵魂告诉我:其实,合山在煤都产煤兴盛的时间长河里,也是甘于安静的。因为,煤矿深埋在地底下,挖煤人的劳作也是在地底下的,似乎都是默默在地底发光。他们安安静静下井,低头努力工作。那些沉睡千百亿年的黑色煤,从地底下被挖煤人运出地面,运煤铁轨轰隆轰隆的大动静能把地底的安静扩散成无限的幽暗。煤矿的形成、生产、挖掘,体现了静中汹涌着流水不羁的生命品格,是肯安于寂寞生命写就的繁华风景。
在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里,锈红的钢铁物件、破败的墙壁、灰白的电缆、灰黑的火车厢、被封的里兰斜井、煤灰渣浸润的铁轨,似乎都还在诉说着当年事与当年情。站在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山顶,俯瞰山脚下,一边是绛紫、灰色外墙的低矮的旧房屋,一边是一律白色外墙的现代化楼房,相互间成为对方历史时间中的一部分,那么安静。站在山顶,望着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建筑,我的感觉还是:小城。
这个小城,没有外界那种热闹与喧嚣。在转型的压力中,小城的合山人,依然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的安排。把现代浮世的叨扰一律在自然清风中化为灿烂的未来。此种自然本分,流露在合山人的言谈举止中。合山人给我的这种感觉,也留在我们入住的七彩红河酒店的印象里。这里仅有三层高度的房子,酒店住宿间和餐厅间,掩映在绿树丛中。当我第一次走进红河酒店,我愿意相信就走在一座院子里。那时是下午5点钟了,在这个时钟点,其他地方都是炎热难耐。然,在这里,一座小院式样的酒店,连太阳也是发着淡淡的浅浅的光,流连在院落里并不高的房顶上,流连在院落里稀稀疏疏的植物丛中。我漫步在这样的“庭院”里,低矮的树枝上长着一些或浅黄或浅绿或淡青的叶子,在这些叶子下,常常有一些不知名的草儿不经意间就把我的视线转移了。我就这样走着、看着,竟然听不到城市中的车流人声。到了晚上,我以为应该整晚都是离不了空调的,特别是与我同住的黄秀凤可是来自避暑圣地金秀呢,她应该对金秀之外城市里的高热暑炎很敏感的吧。孰料,是她首先提议把原本开着的空调关了,这正合我意。我和她,都赞叹在立秋到处暑之间,合山的气温竟是这样的适宜人体的温度。关了空调,我们才觉得自然的舒爽与心灵的密切关系。
煤都,本来就是仰赖自然的赐予,所以,合山人懂得自然之道。合山人以安静的姿态告诉我,顺应自然的发展之路,才能亲近自然,亲近自己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城,安静中蕴藏着活泼,自然状态下呈现着人世的本分,给我的感觉是舒服。从“枯竭”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绝望,不是自我放弃,而是在时间的取舍中,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写出改变行进轨迹的生活样子。合山人,在时间的流转里,带着“百年煤都”的气味,种植着“百年煤都”转型的美丽之花。我想,无论是最初的那句“百年煤都,美丽合山”的宣传语,还是如今“大好合山”的转型建设方向,无不是合山人的生活情怀。如煤身上,散发着淡淡的云朵的姿态,写就着淡淡漂浮的身影。
这种淡淡漂浮的身影,也恰恰印证在合山人喝的油茶中。刚到合山,吃过晚餐后,我的两个学生约我去喝油茶。入座,我翻看店里油茶菜谱单上端,“恭城油茶”四个字赫然在目,我一下子便觉很熟悉此地的水土与人情。我是恭城人,自然是恭城油茶里熏染长大的。学生问我:“这个恭城油茶正宗吗”?光看成色,便有一种沉沉浮浮的黄绿相间的光与影;再闻一闻,便有一阵阵沉沉浮浮的清香铺满我的鼻尖、脸颊。我顺势仰头闭眼深深吸上一口,睁眼便迎接旷远黯淡的天空中那蛾眉月色散发出来的悠然。我低头先从舌尖层层抿进,油茶便一滴一滴渗进我的身体。嗯,有蛾眉月色沉沉浮浮的光影,有沉沉浮浮的清香与苦味合杂在舌尖,瞬间铺满着我的唇齿,流淌到我的心间。我回答学生:合山的恭城油茶和恭城的恭城油茶是有差别的。那种沉沉浮浮的光影在身体里荡漾的味道,那种苦甜回旋的清香滋味,也许是合山天空下仅有的。一个恭城油茶熏染长大的恭城人,在合山喝出了恭城本土油茶味道之外的另一种风情。这样的体验太令我惊奇了。这也许就是合山人与合山煤矿所赋予我的新鲜体验吧。
合山的天空下,始终闪烁着煤矿的光芒,一如当年合山挖煤矿工头上的矿灯,而今印在开放的“28号铁轨•十里花廊”景区道路两旁低矮宿舍的墙壁上。合山人把“枯竭”两字的涵义重新进行改写,让枯竭的煤矿区也能在合山的天空鸣响。当我走在一处矿工出工的走廊,快走到尽头的时候,走廊一侧张贴的光荣榜在黯淡中吸引着我和几位同行者的脚步。廊侧张贴的“2009十佳农民工”“东矿2011年度‘十佳农民工’先进事迹”,另一张只见模糊的“十佳农民工”标题榜,张榜的年度(2008)早已被水渍、灰渍刷过一层。三张榜单的纸张早已经变得斑驳恍惚,印在上面的模范工人的头像早已经变成一个个窟窿,惨淡中又迸发出向前努力的精神气慨。当我和来宾市作协的朋友们走在安静的铁轨上,这条合山人改造的广西第一条骑行铁路,正在安静中吸引着我们。我们一行人欢呼着坐上铁路自行车,四人一组,前面两座供踩力体验,后面两座是纯观赏区。我和象州的覃寿娟首先进行踩力体验,其实行程区多属下坡路段,有时还需手刹让车慢下来。我们的脚踩在骑行车踏上,能感觉脚下的铁轨瞬间从历史岁月的沧桑没落中焕发着一种上升的力度,原来苍白、黯淡的身影一下子就被哐当哐当的亲密接触激发出青春的光彩和容颜。
哐当哐当的声音,把我的神思牵向远方。在远方,千百亿年的光景里,这里曾经是植物聚合的广袤天地吧。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在地壳运动中,沉入幽深的神秘世界。而在百年前的一天,幽深的形象却一下子呈现在合山人的面前,挤进合山人的生命圈里,也就成就了合山“百年煤都”之名。然,时光总是向前的、流动的,“百年煤都”也要在时光幽深的隧道里,走到现代转型的话题面前。我的脚踩着铁轨骑行自行车,自行车与铁轨亲密接触而产生的哐当哐当,让我的思想放飞在迎面而来的风景里。铁轨、骑行车、铁轨道路两旁的树木、黑色煤渣留存的田地、一路上伸向我们身体的枝丫、草儿、花儿,都自然地栖息在合山这片土地上。当我们骑行到一个与公路汇合的交叉路口时,一位安全守护人用手势示意我们停下,我们等待片刻,我们在守护人的微笑中又开始下一段的铁轨骑行。我体验着一种时光停留又飞速前进的快乐。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完美,发生在合山煤矿的铁轨上,发生在合山灿烂的阳光日子里。这种感觉,如同骑行铁轨上出现的七色彩虹隧道,光彩流溢。
这种光彩,真是让人陌生又让人熟悉。我逡巡在合山曾经黑色的煤矿区,仿佛看到当年煤矿工人劳作的身影,看到他们的身影和铁轨运行所产生的气流交织的朦胧景象。黑色的煤矿,带着阴影的光华,如我在合山西边天空看到的带着阴影的月亮一样,朦胧的蛾眉,并不明亮的钩月形状总是伴随着大半的幽暗。幽暗天空的蛾眉、蛾眉的阴影,却始终是与光明相亲相熟的,始终是与浩渺的天空景象合为一体的。合山煤矿区,在那幽暗的地底下,曾经留下多少生命的印记呢?幽暗的挖煤隧道里,走过多少双矿工的脚印呢?此次合山之行,因为“井下采煤体验区”还在建设中,我们只能在矿工曾经上下班的工作房前想象,在曾经运输煤矿的井口前想象。我站在破败黯淡的房子面前,树木掩映着,临近中午时分,一层阳光照着房子,也照着房屋前一地的落叶。我顿时便感觉这里有了无限温柔的光辉蔓延着。我站在一动不动的运输机器零件面前,想象着矿井下面,该是多么辽阔的世界呀!
合山的名字,始终令我在朦胧中生发无限遐想。1905年前的合山有谁知道?1905年到2015年的合山又有多少人记得合山挖煤人的贡献呢?那2015年后的合山人呢,该怎样在资源枯竭的命运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呢?我想,我的此次合山之行,让我看到了合山发展的景象。在合山,在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我触摸那些从过去走来的产煤工具,被那些锈红的铁轨沾满煤矿火烧的热情感染着;看那些运煤车斗里的泥土,散发着合山地底煤层经过千百亿年纠葛而成的情爱馨香,长出各色浅浅淡淡的小花,毫不张扬。
我想起北宋儒人程颢的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合山在安静中呈现的光亮,恰如此诗所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