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应范的头像

路应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8
分享

榆钱之约

三年前,我到张店城区参加一个同学孩子的婚宴。这是师范毕业后的第三十七个年头了,大家都想借此聚一聚,所以人到得特别齐,个个兴意盎然。酒酣时,一位知情的同学提议,说我退居二线后,在老家山里弄了一块园子地,有大锅灶,再过一个月就能吃上榆钱儿了,咱们一起蒸榆钱窝头去。众人一听,都瞪着惊奇的大眼说:“是吗?这雅兴好,都去都去。”看这阵势,根本容不得商量,我自然不敢怠慢,大嘴一咧:“欢迎欢迎!”就定了下来。

回到家,我便开始算起了日子,每天都到园子地里去看榆钱儿长得咋样了。好不容易盼到露出绿头了,突然遇到新冠疫情肆虐,出于防疫需要,市政府下令各区县实施封控,人员未经报备,禁止流动。大局为重,一年之约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年的春天,又赶上封控,没办法,还得大局为重,两年之约又过去了。

老话说,“大疫不过三”。经过举国上下三年的全力以赴,终于战胜了新冠疫情。今年的春节刚过,我又开始数起了日子:脱下了棉袄,换下了毛衣,迎春花像小姑娘似的羞答答地露出了笑脸,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杏花落了,桃花开了,终于看到榆树上聚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鲜嫩的榆钱儿。我翻着日历,仔细对照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六,有点降温,但还算暖和,星期天就有点冷了,在园子的棚屋里没有遮挡,坐不住,就定二十五日吧。于是拨通了老班长的电话,老班长一听,二话不说,马上下通知。半个小时后回话说,这周不行,几个呼声最高的伙计们都有事,强烈要求改成下个星期六。没得商量,只能照办了。

到了星期一,天气转暖,榆钱儿跟着桃花怒放的节奏不断地伸展着她那诱人的身姿,我更加担心下周六能不能吃上鲜嫩的榆钱儿窝头了。妻子看我着急的样子,嗔笑着说:“干脆,明天我和你到园子地里先把榆钱儿沥下来放到冰箱里吧。”我一听这是好主意,赶紧双手赞成:“谢谢媳妇,谢谢媳妇。”妻子又嗔道:“家里的活这么上心就好了。”我哈哈一笑,算是回应。

第二天一早,我拿出一年未用的园林剪,和妻子一起到了园子地,将树上那一串串肥厚诱人的榆钱儿沥了满满的一箩筐,仔细挑拣好了,用布袋装起来,放到冰箱的冷藏柜里。隔天早晨,拿出来看了看,鲜嫩如初,总算放下心来。

星期四的下午,又与班长联系,核实聚会名单,说是怕人多盛不下,没敢多通知,十五六个人,男女大约各半。我一听更加振奋,又嘱咐尽量少安排车辆,腾出人员喝酒,之后开始计划接待事宜。虽说是为吃榆钱儿而来,但这毕竟是个重大的场合,必须有几个压桌的菜,既要满足味蕾的需要,又不能刻意奢侈,还必须体现田园的风味。于是和妻子商量,买上十几斤排骨,铁锅一炖,买上两条大的清江鱼,竹笼一蒸,配上八九个时令的青菜,像自种的头茬韭菜、芽葱、野菊花、花椒芽等,再和妻子提前到山沟里拔上一大盆一掐就淌汁的苦菜儿,择好洗净,到时甜酱一沾,要多少有多少。菜量按两桌准备,一切就绪,专候东风了。

四月一日,星期六,气温二十五度,和风拂面。一大早,我便催着妻子提上姐姐家新磨的玉米面,开车去接住在北城区的两位女同学。老远看见她俩站在路边,一上车就正模正样地挤兑我,“几点了才来接?”随后又念叨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继而一路笑声奔向山中小院。卸下物资,分配任务,妻子和两位女同学料理榆钱窝头,择洗青菜。我负责生火、炖排骨、蒸鱼。不一会儿,辞职创业的厨师男同学也到了,负责炒菜。一切都按部就班,边唠嗑边忙活。待到蒸窝头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妻子和女同学的意见是利用煮排骨的大锅先蒸窝头再蒸鱼,同学来了热乎乎地端上鱼就开席,我和厨师男的意见是先蒸鱼再蒸窝头,省的大部队来了一窝蜂的先抢窝头,闲了肉鱼。无奈人微言轻,最后还是服从三位女当家的意见。锅碗瓢盆,烟熏火燎,正在马不停蹄时,大部队进门。果不其然,我一看众人如狼似虎的眼神,赶紧跑到蒸笼前把盖子盖上,摁住了,郑重声明,每人开席前只能先尝一小块,其他的酒后再吃。众人不依,在我和厨师男的坚决抵制下,只得作罢。

鸣鼓开席。我让班长整两句,他却顺口推给了我:“欢迎东道主致辞。”众人鼓掌起哄。一时间,我这平时信口开河的嘴巴竟也不知道说啥好了:“各位老同学,三年的榆钱之约,今天终于成行了,欢迎大家相聚在这春暖花开的大自然里。干杯!”众人异口同声:“干杯!”随即,碰杯声、滋滋的喝酒声乐曲般响了起来,大家又都回到了那个青葱的年代,一帮已过天命之年的兄弟姐妹在各自的眼里还是那帮活蹦乱跳的青春少年。先是集体项目,主副陪各提议三次,六次一杯,六六大顺。然后每人提议一次、喝一口酒。两杯白酒下肚,群情激昂,乘兴进入个人项目,各自举杯互表敬意,很快便进入到搂肩搭背、交头接耳、酒熏脸热的高潮中。两个小时过去了,正在热火朝天时,那几个因开车不能喝酒的馋嘴同学实在憋不住了,大声地吆喝起来:“别忘了吃榆钱窝头哇!”众人醒悟,争抢着把箩筐端过来,一人一个,大口地嚼了起来。

酒足饭饱,众人提议照个相,于是便你推我挤地站到了棚屋前的台阶上。妻子当起了专职摄像师,“咔咔”地变换着角度,用手机记录下了热气腾腾的镜头。

照完相,余兴未尽,大家又三三两两地在园子地里散着步、聊着天,继续着刚才未说完的话头,时不时的从不同的方位爆发出酣畅淋漓的笑闹声。

天色渐晚,各自还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便提议告辞。正要离开,我忽然想起重要的事,大声喊道:“等一等,都把窝头带上,让家里那位尝尝。”我跑进棚亭,把妻子早已装好的窝头端出来,众人也像遗忘了贵重物品一样,急忙转过身来:“对对对,差点忘了,必须带上。”边说边从箩筐里一人拎起一兜,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地离开了这满是春风的园子地。

夜幕降临,众人到家,各自用微信报了平安。多才多艺的“班花”按照众人嘱托迅速编辑制作出涵盖今天全方位场景的影视合集,取名《四十年后的少年们》,第一时间发到了老班长为此次相聚专门组建的“榆钱窝头”微信群里,引来一片爆棚的喝彩声。这时我才知道,大家在这大半天的时间里各自抓拍了这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彩镜头:灶膛里舞动的炉火,铁锅里翻腾的排骨,蒸笼里金黄泛翠的窝头,簇拥的笑,畅饮的笑,大嚼窝头的笑......。一张张、一幕幕,那么的随性自然,那么的淳厚相融。不仅如此,合着视频中悠扬醉人的音乐,每个经典的画面上还都饱蘸浓心地配上了贴切的文白,情满湖泊,如饮醇浆。柔美的语句里,有对逝去岁月的释然和怀念,“青春走过,坎坷走过,一切都一笑而过”,“四十年的岁月,有你有我真好”;有对今日相聚的欣喜豪迈和温情,“青春陡然从笑声里出现”,“所有的所有都在酒里,干了”,“什么都不说,这样站着看着就很美”;有对今后岁月的泰然豁达和憧憬,“看着眼前的花草,度着静俗的岁月”,“最是人间烟火味”,“愿我们的日子带着相知和笑容一直走下去”。合集的最后,还不失时机地送上一句:“特别感谢温婉贤淑的美女弟妹。”让略显疲惫的媳妇一看,顿然精神抖擞了。

夜深人静,一遍遍地看着这些纯净清澈的镜头,心中涌起一股甜甜的味道,随之又升起一股淡淡的离愁,如玉兰花开,清雅悠远,如春湖风过,绉纱般慢慢地荡漾开去。恍然间,耳边又响起合集里那句深情的告白:“岁月长长,是结束也是开始。”是啊,友之交,有别才有聚,如走路,一脚落下,一脚方能抬起,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溢扬天地。愿我们所爱的人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挺胸阔步,相约前路,举杯再续平生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