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瑜的头像

田瑜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7/21
分享

火与土文明的巡礼

火与土文明的巡礼

田 瑜

古老的马颊河,横亘在中原大地上,它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县澶州坡,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清丰、南乐,自南乐县出境进入河北省大名,又经山东莘县、冠县、聊城市、茌平、临清市、高唐等县域,在无棣黄瓜岭以下流入渤海。就是在这条著名的马颊河畔,有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

这里是一片充满了盎然生机的土地,这里是一座迸发着激情与活力的千年古镇。作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山东高唐的属地,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同是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时至当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处不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动律——70年代末,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高唐县赵庄乡赵东村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显著龙山文化特征的黑陶器皿,一时间,消息轰动国内外。

此后,几十年来,在齐鲁大地,在山东高唐,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个身材中等背着挎包往来穿梭的中年汉子,他几十年如一日穿行在美丽的山峦和连绵起伏的丘陵中,他以超越平常人的意志完成着对一项被人们誉为“火与土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艺术的炙热感情倾诉,以一个艺术家的理念深层次解读了黑陶------这朵美丽的古陶奇葩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独特之美。

鉴于他对黑陶文化的继承发扬宣传与创新发展贡献,2002年他即被聘为聊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就是文章的主人公——第四代黑陶文化传承人、中国龙山艺陶高唐研究所所长王发柱先生!

与黑陶结缘后的快乐与艰辛

恩格斯说;“人类文明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

陶器是考古学家据以划分原始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实物资料,根据陶器的制作技术、型体图案的变化,墓葬出土陶器的种类、数量、放置部位等等,都可以考查出原始社会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变化情况,就龙山黑陶而言,它反映了先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自从70年代末,高唐县赵庄乡赵东村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显著龙山文化特征的黑陶器皿之后,在古文化及人类古文明艺术界,山东高唐声名鹊起,一时间,高唐吸引了更多业内人士的眼光!

高唐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人口五十万,面积九百六十平方公里,为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高唐因境内古有唐山(土岗),属沼泽中高地而得名。高唐地貌是微波起伏、类型不同的黄泛冲积平原。高唐境内马颊河、徒骇河贯穿县境。

高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800年。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高唐就出现了一位载入史书和多部重要国学典籍的文化名人——绵驹。高唐春秋时为齐邑,西汉初年置县,宋、元、明、清设州,民国复县至今,因“桑蚕之富为山东名郡”、“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美誉。高唐历代名人辈出,尤以书画和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东汉鲁相乙瑛,唐代艺术家吕才,金代大画家杨薇等均是高唐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

高唐大量的黑陶器皿的出现,吸引了考古机构以及很多的研究学者,而王法柱先生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王法柱,1953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郭寨乡冉楼村。受祖籍传统影响,冉楼村一直有泥品作坊瓦盆具制作生产的历史,上初中的时候,王法柱便对生产队泥品作坊的器皿制作产生了兴趣,于是,三天两头向那里跑,渐渐地,就爱上了瓦缸瓦盆以及琉璃盆制作。

正值文革之际,因为家庭成分因素,王法柱被限制入党入团,也不能考学,无奈之际,自己远行东北闯荡。期间,听说绥棱地区有个手工艺科,他便进了这个厂,即黑龙江省绥陵地区工艺美术厂。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在家乡作坊的训练,在黑龙江绥棱地区工艺美术厂期间,成功地将手工制陶工艺发展为厂企生产力技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很快担任技术科长,在工作期间,对厂里的用人制度大胆改革,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严把质量关,使生产的每件产品都达到了出口标准,年创利税90余万元,并荣获黑龙江省绥棱地区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使该厂获得黑龙江轻工业厅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改革开放后,思乡心切的王法柱回到了山东。

一九九二年,慕名来到高唐县赵庄乡,从此,开始了他在黑陶事业上的追求之旅。

经过认真仔细的考察,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创办了中国龙山艺陶高唐研究所,填补了聊城地区的一项空白。接着,先后多次到龙山文化遗址工地考察,潜心研究众家陶艺精华。特别是求学于黑陶大师仇志海先生,受指点后,在艺陶制作和烧制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产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年生产黑陶产品三十余万件。创利税2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龙凤瓶、盆钵、杯鼎等几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九四年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将龙凤瓶等黑陶工艺品作为奖品发给参赛者。

接触过王法柱的人,自然能从他的一双清澈的眸子中感知他对黑陶艺术无穷的爱恋,但又难以置信他清瘦的身材会那么结实干练,仿佛这骨架子天生是为黑陶而生。

也许是大自然特定的恩赐,抑或是血液里流淌着农民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让王法柱从太行山脉走向泰山山脉,每到一山,几乎要花去半年的时光,踏遍多个省份多处地貌,寻找和发掘那些可供研究的黑陶艺术模本或者矿石原料。

每天置身在风光旖旎的山峦或在他研究所里建造的窑口前,那种迷恋陶瓷艺术的冲动始终伴随在王法柱的心间。他爬险峰、探密洞,风餐露宿扑在搜集探索研究之中,一个个昼夜包含多少快乐与艰辛,除了他自己知道外,恐怕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支持。对他来说,搞黑陶研究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将其融入了对事业无比深情的爱和对艺术苦行僧般的历练的追求。

十年磨一剑展现黑陶文化旖旎风光

时光的隧道又穿越到4000多年前。由于高唐地貌具有黄河冲积平原特征,大量的黄河红胶泥土,为陶器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陶器的发明也许是偶然的原因,高唐人的祖先从偶然经火烧烤变硬的泥土上得到经验和启发,发明了陶器。陶器必须用陶土,在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经过一定时间烧制而成,所以陶器的发明经过了一个漫长探索和多次实践的过程。陶器制作在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都是一个重要的行业。

黑陶既黑色的陶器,是陶器的重要种类。在高唐县赵东村曾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显著龙山文化特征的黑陶器皿,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陶器由粗糙到精致、由饮食到礼仪、由实用到艺术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黑陶需要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较高的烧制高温要求,所以黑陶体现了陶器制作工艺的一个新高度,开创了陶器发展的新阶段。

母亲河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黏土的沉积,为高唐制陶发展积淀了基础。如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高唐陶器,堪称为国宝,代表了我国古代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显示出高唐祖先在制陶工艺上的聪明才智。相传高唐州黑陶早在唐朝时期生产的黑陶鱼缸、鱼盆、雕刻花盆就被列为御用品选送京城。乾隆帝南巡时,看上一款十分别致的香鼎,此鼎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乾隆便遂赋诗感慨高唐州黑陶的制作精美,自此高唐州黑陶名扬全国。

光绪年间高唐州已有多家制陶作坊,制作的产品已有刻、压、贴等工艺,并在京城开有店铺。后来,在军阀混乱的年代,制陶业断代,直到上世纪80年代。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经王法柱数十年的努力,才使家传制陶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90年代中期,经市县两级宣传部门的新闻推介,引起世人的关注。高唐州黑陶的名气在当地和及周边越来越大,生产的系列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高唐州黑陶已有1000多个品种以供国内外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最值得一提的是“黑陶八卦转心产品”:2006年最新研制开发的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NL200630090536.3双凤八卦转心瓶,祖承新石器后期龙山黑陶文化,纯手工制作,古朴、庄重、优美、高雅、双层转心瓶是一次手工技术的创新之举,采用二次培烧新工艺,它填补了我国陶艺制作史上的一项空白,造型图案寓意丰富,内层刻制采用象征和谐盛世的天下太平古钱币图样,外观造型,上部有展翅待飞的双凤,象征着一步青云的美好前景,下部分刻有运动在宇宙之间的八卦图案,有震慑邪恶、镇宅之宝之寓意,中间转动部位,上部刻有天干,下部刻有地支,象征天、地、人三和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社会交往中的高档馈赠礼品。

除此之外,“百福百寿瓶”、“浮雕龙凤大瓶”、“毛体笔筒”等20多种作品相继问世,许多产品曾陆续被赠与国内外友人收藏。

几十年来,在王发柱的时间表里好像没有节假日,他夜以继日地在他的研究所、窑池、原料间向艺术的高峰攀登着,出外采集制胚原料踏遍了祖国的多处河山,涉足到人烟罕见的悬崖峡谷、古刹幽洞。有的地方没有路,他就借助藤蔓攀抓而上,他头顶酷暑,任风吹雨淋,在荒山野岭超负荷地工作,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追求信念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好几次在外边病倒了。他战胜了恐惧、战胜了大自然对他们的一次次考验。就这样,济南黄河岸边的红粘泥、泰山山脉的瓷土原料陆续堆满了他的原料储存间,为他不断地试验和创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九四、九五年研制出2——2.5米高的特大型龙凤瓶和黑陶艺术珍品——蛋壳陶,在县委宣传部为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受到了各界与会人士的好评,当场签订订货合同20余万元。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给省内外相关部门。其本人主要事迹也被编入《山东省新时代名人录》词典。

经过王发柱几十年的探索、研究、改革,高唐州黑陶从最初的实用器具已发展为完全的美轮美奂的艺术欣赏工艺品。以土与火的艺术诠释着古老文明,演绎着力与美的结晶。黑陶的壮美与崇高让人们感觉到心灵震撼和宁静致远。

王发柱继陶品之后又对瓷品进行了研究制作,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王发柱陶瓷多样作品的推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美无止境,艺无止境。如今王法柱继续秉承传统手工工艺,结合现代审美观点,又赋予了黑陶及陶瓷工艺新的思想和灵魂,使之更加生动而具有灵气,他们设计制作的黑陶以及瓷品,以镂空高浮雕见长,构思精巧,刀法细腻,更增加了黑陶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使高唐州陶瓷这朵美的奇葩不断开出更加美丽灿烂的花朵。

光环之下农民艺术家最朴素的真言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在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展现出工艺上的奇迹,创造出了令人惊叹、让人敬佩、精致无双、巧妙绝伦的作品。

龙山黑陶是新石器后期的产物之一。先民们在对土壤开垦接触中,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这是原始社会人类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原始人的经济物质生活,而且使人类的审美智慧创造性地得到发挥,由最初距今五千多年之久的火灰陶,逐步发展到红陶、黑陶,直至鼎盛时期举世闻名的蛋壳陶,无不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远古人类的智慧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不断给予王发柱无穷的力量,让他更加虔诚的匍匐在艺术的追求之下。

多年来,在陶瓷品设计制作等方面,王发柱还涉猎其他门类的创作。他的作品除了作为艺术品、装饰品,还兼用酒具、茶具、餐具、生活日用品等,每月几百件,几十年未曾间断的制作,许多产品被全国各地大量的订购、外销,对全国黑陶市场繁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王发柱介绍道,他用了几十年时间来制作完成这无数件作品,作品的都是通过窑变烧制出的。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组形象都是一个故事。

随着经验的积累、技艺的提升以及陶艺思想认识的不断升华,王法柱对陶瓷艺术的探索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开始了艰难而细致的研讨历程。

就龙山黑陶而言,它反映了先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开发研究黑陶艺术对探讨我国古代文明与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文化艺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先人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王法柱做了大胆的改进和尝试:他将瓷与陶的工艺有机结合,创作了系列创新产品,使产品兼具瓷与陶二者的特性,将观赏与实用融为一体!

通过到外地实地采集,他自己发现并试验成功了原始材料,他把制陶的材料与制瓷的材料“匀兑”在一起,制成的产品既有原始龙山文化气息,又有隋唐古老工艺的感观,如同原始古文物之再现!这样的探索可谓前所未有!这样的实验与实践可谓石破惊天!

王发柱成功了!

一时间,各级电视台、报社媒体对王法柱事迹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同时,他和他的陶瓷也入编《山东省地方志资料丛书》。

陶瓷文化悠久灿烂,可谓是有形的艺术、无言的历史。王法柱希望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做一些实用的作品,让陶瓷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将陶艺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王法柱说,热爱陶瓷艺术是他生命最重要的元素,面对人们许多的赞扬,他说:“在新的形势下,研发自己的东西,要跟随时代以及人的审美观开发产品,让原始的文化信息为当代人服务!几十年了,我虽然不是这里生,却是在这里长!高唐是我事业发展的故乡,我就应该为故乡的发展尽一份责任,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会自豪的说:我就是高唐人!”这就是一个农民艺术家最朴素的真言。

大美陶艺激发火与土文明发展传承梦

艺术家首先是感受到了艺术,然后再将艺术表现出来,艺术是在先的,艺术家是代言人,每一个艺术代言人所代言的产品各有不同,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将其所处时代的性格表露出来,有时是那个时代人们的集体意识凝聚在艺术中被表现了出来,有时又是由艺术为人们的意识做出了指引。

经过几十年虔诚地追求,王发柱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陶瓷领域卓越的艺术家,他的成功,引领陶瓷行业走向一个崭新的高峰。越是想到了这些,越让王发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因为一种即为无限崇高的艺术事业,又为故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促他深入思考——

首先,传统制陶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和创新是每一个制陶人必须背负的责任和使命,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多渠道认识本民族历史的需要。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历经5000年而不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了丰富的知识与智慧,拥有着高超的技能与技巧。中华民族也正是凭借着这些优秀遗产,战胜重重困难,从远古走到今天。这是一段能给予后人以无限启迪的历史,值得我们认真梳理。

黑陶最初的出现,完全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制作艺人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陶塑,其灵感来源于艺人对美与丑的感悟,是长期劳动中必然的创造。在造型上简练、概括;在烧制上,普遍采用高温密封窑烟渗入之法,使其外表达到了毛光、乌光、漆光的要求。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增强,黑陶由原来的生活用品中的盆盆罐罐逐渐演变到装饰等工艺品,式样繁多;加之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使得人们将黑陶带给世界原始的初衷在逐渐的遗忘。

但是,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人们关注的更多的还是各种传统工艺技术的表现手法、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等表层文化现象。这固然重要,但是,这项工作更为重要的一环,还是要通过各种传统文化的保护,而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与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当我们看到一件件造型奇特、美轮美奂的陶瓷作品时,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需要保护的不应该仅仅是创造这些艺术的传统工艺技术,同时,还要保护隐含在这些民间艺术背后的那个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秀的传统道德。因为历史上正是这些传统文化,使我们在愉悦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善良、正直,学到了仁爱、忠厚,学到了中和、诚信,学到了宽恕、谦恭、礼让,学到了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从这里获得传统美德的滋养,从这里汲取道德的力量。我们则可以通过对各种优秀遗产的发掘,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安定,使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具有更强劲的续航能力。

高唐黑陶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工艺,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早在70年代高唐出土的黑陶残片就已经处于较高的历史地位,这种优势一直保持至今。但高唐黑陶行业至今还没有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行业前景令人担忧。

高唐黑陶文化的根本在于传承和创新。而文化传承和创新必须有传承人和市场。没有传承人的文化只会消亡,没有市场的文化也会消亡。

高唐黑陶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既保留了传统黑陶艺术技巧,又融合了高唐本土文化特色,因而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它的传承与保护更是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黑陶是高唐独有的一种文化资源,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用市场来促进对黑陶艺术的保护。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黑陶艺术品能够被大量出口国外,拥有较为可观的产值,这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契机。由于黑陶是一种手工艺品,所以我们在借助艺人进行技艺传承的基础上,还要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这样才能扩大黑陶的市场占有范围,使更多的人认识黑陶、了解黑陶,从而促进黑陶艺术的传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的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所以有些人不免会为了追求较高的市场利润来破坏传统的黑陶艺术,以赢得更多现代受众的接受和认可。因此,我们在将黑陶艺术推向市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平衡,做到既有效扩大产品销路,又能传承我国的黑陶艺术文化。

借助旅游产业来开发黑陶艺术。关于这一点,王发柱最有体会:因为,现在,王发柱先生被陕西神木市龙山博物馆聘请,参加陕西“投资八百亿,开发一百年”项目建设,负责“陶艺馆”博物馆建设中对当地出土龙山陶器物品进行复制。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和发现,都牵动着世人的眼球和神经。 石峁遗址考古,无疑是2012年陕西省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活动。 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 :通过对石峁外城东门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的门址、石城墙、墩台、“门塾”、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器、壁画及大量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物。

正是因为在陕西看到对古文物尤其是陶艺品如此波澜壮阔的发掘、整理以拉动陕西当地文化旅游业,王发柱才对高唐的文化旅游给予高度关注:

旅游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体,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产业优势。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无外乎有二,一为发展经济,二为宣扬文化,所以黑陶艺术也要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来完成自身的传承。首先,政府要给予黑陶艺术发展上的支持,在开发旅游产业的时候重点对黑陶艺术进行推介和宣传,并将黑陶艺术的传承提升到重要议程之上。再次,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针对黑陶艺术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为黑陶艺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扶持。最后,还要加大对黑陶艺术的宣传力度,唤醒大家对黑陶艺术的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在旅游场所加大对黑陶艺术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宣传介绍,要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料来激发游客对黑陶艺术的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黑陶艺术得以传承。

作为高唐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黑陶艺术在保留传统黑陶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独具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特征,对于我国黑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将保护和传承黑陶艺术作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途径传承和弘扬黑陶艺术,这样能够增强大众保护黑陶艺术的自觉性,能够引导受众以传承文化为己任,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黑陶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