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提起,芷和夏就在一起玩耍了。这缘于两家大人的交好,一有空闲,不是芷的父母带芷去夏家玩,就是夏的父母带夏去芷家玩。这样一来二去,两个才牙牙学语的娃娃就混熟了。
他们同年生,芷比夏大两个月,所以芷理所当然是哥哥,夏是妹妹。芷很懂得照顾妹妹,每次父母给他买零食吃,他都要分一半给夏。夏很尊重哥哥,她想去哪里玩,都要先征求哥哥芷的意见。这种彼此敬重的礼节在他俩幼小心灵早早扎下了根。
到了五六岁,该上学读书了。芷由于家境较好,父母决定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芷得知消息后就去找夏,叫夏给她父母说,让她也去城里念书。夏去了一会后,哭丧着脸出来说:“你是你我是我,你能去的地方,我怕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去。”知道夏不能跟他走,芷果断拒绝了父母要他去城里读书的事。于是,他俩从乡村小学开始接受文化启蒙,后来到镇上念初中,之后才到县城上高中。走的是乡村孩子平常走的求学路。路虽然平常,但他俩的成绩却一直很好,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年级,都是老师最为器重的学生。
眨眼高中要毕业了,他们为报考大学苦恼起来。芷说他想去北方上大学,亲身体验一下北方生活,同时也为更好拓展自己学识和眼界。夏则认为,学习都是靠自己,南方也有好大学,不必舍近求远徒增家庭负担。最后,他们谁也没有说服谁,各自报考自己想上的学校。
高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是青春之火被点燃并熊熊燃烧的岁月,他们在为理想奋力拼搏的同时,也都深深地爱慕着对方。这种感情抑或还不成熟,甚至充满了幼稚,但在生命长河中确是永恒和美好的。
不久,喜讯传来,芷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方某重点高校,夏也考上了省内最有名的学府。离别时,夏送给芷一双她亲手做的布鞋,鞋底绣着“珍重”字样;芷送给夏一个笔记本,扉页写有“鹏程万里”四字,字迹遒劲潇洒。
他们都认为,现在还年轻,趁这时分开各自拼一次,或许对谁都有好处。短暂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大学四年,他们往来信件如流水般频繁,无事不聊无话不说。写信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四年下来,他们收到对方的信就有上千封之多。夏的箱子装的全是芷的信。同学们无不叹服他们的情深义重。
大学毕业,夏在省城一所中学当了老师,走上了工作岗位。芷选择继续深造,在原来的学校就读研究生。起初,他们往来的信件依旧频繁。但是,这时的他们已不再像大学时那样有空闲。夏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芷搞研究也一直泡在实验室里。他们都是忙里偷闲给对方写信。这三年,他们写的信少了很多,加起来不到百封。
一次,芷从北方回来,夏对他说:“研究生毕业后你回省城工作,等一切安排妥当了我们就结婚吧!这么多年你我虽不在一处,但都坚守着这份情义,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已实属难得。我不想因为别的事情节外生枝。”芷听后沉默良久,说:“我想出国留学几年,到……”夏没等他说完,就忿然转身离开了。
那次,芷返回学校,是夏唯一一次没有出来送他。后来,芷给夏写了几封信去解释,夏在回信中说自己并没有怪他,她只是想告诉他,生活中除了理想和事业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不能顾此失彼,抱恨终天。芷说他明白,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他现在的追求和生活并不矛盾,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半年后,芷跨出国门、远渡重洋去留学。到了大洋彼岸,他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给夏写信。他把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以及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写成一封很动感情的长信寄给夏。三个月后没有收到任何回音。他想是不是路途遥远信寄丢了?他又写了一封,再寄,结果一样。他再三寄信,犹如石沉大海……
终于跟夏彻底失去了联系。
芷顿时才醒悟过来,可已经晚了。他恨自己没听夏的话!他想现在回去还来得及,但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自己好不容易才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说不定夏会在那里一直等我,等我学成归来……”他这样想着,心理又感到一星点儿的欣慰。
芷这一去就是七年。七年后,他已是自己领域内的知名学者。这次回国,他受到国内同行们的热烈欢迎,不少名牌大学竞相聘请他到校任教。他都婉言谢绝了,他决定回本省工作,就去夏当时上的那所大学。他觉得在那里跟夏很近,随时可以去找她。
他上班后不久,就去夏工作的学校去找夏。不料,他一连问了几个人,都说学校没这个人。最后问到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老师,他说他知道夏,但夏在七年前已经辞职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芷失望极了,慨叹天不如人愿!
之后,芷就一心扑在科研上。在这方面,芷算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几年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为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他的一生也因此奉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
三十年后,芷到了退休年龄。他感到自己实在太累,谢绝了学校的返聘,决定回乡养老,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安享晚年。俗话说:“落叶归根。”他现在才真真切切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一天,芷坐在自家院坝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温暖的阳光洒在他满是岁月斑痕的脸颊上,微风轻轻吹拂着他花白的银发,突然一种久违童真烂漫的生活场景浮现在他眼前。他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和玩伴夏一起经历过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