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要说人们最大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了。当然更没有手机微信玩艺儿,但村里有个什么消息传播的特别快,经过口口相传,不一会儿,全村男女老少就都知道了。
就说村里演电影吧!啥时候要演?谁家出钱演的?为啥要演?甚至要演啥影片?演出的场地在哪儿?大家也很快知道了个八九不离十,而且一听说村里今晚上或者明晚上要演电影,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心里就开始兴奋,就盼望着好好看上一场电影。
那时候的电影自然不是在电影院里看,更不可能在网上电脑上看,而是一种露天电影,即在农村大街上或者一片空地上,前面栽两个杆子,搭起一块白色大幕布,后面支上放映机,人们搬着凳子坐在中间观看的。
放电影有时候是村委会出钱,主要是宣传号召一些政策,但更多的还是一家一户出钱放映。要说人们放电影的理由还真多: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要放电影;孩子考上了学、生意发了财、家里盖新房、许了愿如愿以偿、生了孩子,包括牲口下了崽等等也要放映,以表示庆祝或者对村里老少爷们帮衬的一种答谢。放映前,主家还要请个代表在现场讲上几句话,意思无非是说说放电影的原因,对大家表示感谢之类的话。
记得那时候放一场电影少者一二十元,多者几十元,上百元,对一般家庭而言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但放电影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能让大家乐一乐,热闹一番,人们觉得也是值得的。
一听说村里要放电影,孩子们就早早地赶到放映场地占地方,在场地上用木棍画出一些方块来,以显示我的地盘我做主。结果很多时候就被看电影的人们打乱了地盘,枉费一片心机……村里要是连着放映几个晚上,几天里大家都是精神愉快的,一整天就盼望着天快点黑下来,以便好好坐在电影前面好好欣赏。随着电影的开始,一天的辛苦劳累也随之烟消云散……
自己村里不放映,有时候听说邻村有,于是很多人就跑到了邻村去看。虽然有些村离好几里路,但对大家来说根本不是事儿,晚上在去往邻村的路上,人群浩浩荡荡。但有时候听说邻村要演电影,可等到了地方,原来是没有的事儿,白跑了一趟,人们就戏称演的是《白跑游击队》。还有的时候,人们睡下了才听说消息或听到电影发电机的声音,连忙穿衣起来也是常有的事情。记得小时候,祖父常常在我们家吃晚饭时来到我们家,说今天那儿有电影,打算带我去。这时候我就兴奋起来,又是找衣服又是搬凳子,顾不上吃饭就迫不及待地要跟祖父一块走……
一部电影大概一个多小时,一天晚上放一个片子时间短,大家意犹未尽;放三部片子放到大半夜就影响了休息;所以一般都是放映两部片子,时间不长不短。而且总是把重要的精彩的放到后面放映,不然后面不精彩的就没人看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前一天晚上演过一部精彩的电影,第二天大早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同学们总要对影片高谈阔论一翻,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各抒己见,有时候还展开激烈的争论,也算一种特殊的“影评”了。
记得《少林寺》等武打电影流行起来的时候,一下子特别火,人们观看的热情高涨,村里人赶着牲口车“兴师动众”地到乡里的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的发行,就堪称一次“全民狂欢”。除了那些武打片,《喜盈门》《七品芝麻官》《地道战》等影片都是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看过多次、印象深刻的片子,可以说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的我早已离开农村在城里成家立业。一次回老家,我突然想起来,就问本家一位叔叔:“现在村里还放电影吗?”叔叔一愣说:“嗨!早没那玩艺了。家家都有电视,再说整天忙的也没人顾得上看了。”今昔的变化,不由让我有点惊讶。
说真的,我现在也是很少看电影了,除非是炒得特别火的影片,实在空闲了才有可能在网上搜索一下,看个片断什么的,对于一般的的片子是很难关注观看的。这与小时候几乎看过所有流行的片子相比,显然是大不一样的。
有时候想一想,虽然现在手机、网络、电脑等现代化媒体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便捷,但总觉得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就不由使我怀念起小时候或与家人或与小伙伴们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观看电影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