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停长沙南时,自然又想起了与我微信号同名的也叫欢喜的长沙文友,还有那家他携我光顾过的近靠白沙古井、取白沙井水煮面的“民间沙水”粉面馆。
朋友是用来怀念的,让人难忘,我珍惜意趣相投之友情;美食是舌尖上的味道,是酸甜苦辣的变现,唇齿留香的享受。我想,所谓“意味深长”,大约指的就是生活里无处不在的美好忆味吧。
“民间沙水”粉面馆位于老城繁华的白沙路上,距古城墙近在咫尺;门面不大,隐于市井的烟火里,不招摇不奢华,但古色古香;墙上挂着老长沙古城旧貌,地面铺着老长沙麻石,有影视剧里见到过的老店的年代感。
“长沙沙水水无沙”,回龙山下“长沙第一泉”白沙井的悠久已无考,而我对一碗粉面的认知才刚起头。看着超高清写真的特色招牌上的美食,粉白葱绿、原色原汁、麻辣鲜香,宛如一件件艺术品,赏心悦目,一时竟无从选择。
反来复去,爱不忍释、再而三之,我点了一份墨鱼炖肉粉。如果我的胃足够大,我真想把每一道粉都尝遍。
折沿很宽的是碗还是盆?份量够足,有长沙人的大气;端上来时雾气腾升,香气弥漫,想拍一张照,发朋友圈,热气朦胧了镜头,滋味都被相机先尝去。
“不呷一碗热腾腾粉,简直是莫得灵魂!”可见对一碗粉,长沙人爱的有多深。长沙人最知味,也最懂生活。
鱼香、肉糜,煨码盖浇于近乎透明的粉面之上,葱花芫荽点缀,似若山水盆景。以筒子骨、龙骨和老母鸡文火熬足10来个小时后,再加入过滤后的白沙井水与食材进行二次熬制,“以汤熬汤”的汤,汁浓味鲜,入口回甘,米粉质地细腻绵软又不失弹性;就着几碟相赠的酸辣松脆小菜,嗦嗦入口,粉面柔韧滑嫩,煨码香爽之极!
长沙米粉归属于湘菜系,讲究“原汁原味、浓淡分明、尤重煨靠”。将一道粉面当作菜的烹饪技法来做,能不味美?米粉是长沙人的主食也是点心,那香滑绵软的一碗米粉是物质也是精神,绝对是市井民间的营养、唤醒长沙城的动力源之一。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来城址未变城名不改。从《齐民要术》的描述、长沙阿弥岭汉墓出土的米粉作坊文物证明,早在2200年前,长沙米粉就已被湘人创造发明,并被视作美食。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间,长沙米粉就是他主要御用食品之一。如此说来,长沙米粉是传统湘菜技法具象而微体的活化石,其言不虚。
应长沙文友欢喜相邀,为品美食翻山越岭、也为遥远的热情和友谊。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里奔赴为一碗粉面,更为湖湘意气、茫茫人海中注定的相见。
文友欢喜是湖南本土一家上市公司老总,也是作家、诗人。我们曾在同一册杂志上刊,且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此前我们并没有见过面。古道热肠,他的性情堪比一碗粉面的传统、自然,含蓄、低调又滚烫,那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而情怀趣味的思想如浓汤中的红椒、青叶,活色生香。经世致用,如粉面的历史、如白沙古井的传说,他也有太多的故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急火慢炖,历炼出生活的膏脂荤香,徐徐不争;原汁原味的高汤是本质的释放,浓油赤酱的炒码、煨码,有咸淡火候的掌控。人间有味是嗦粉,一碗粉面里的人生丰富多彩。
车出长沙南很远了,还沉浸于一碗粉面的忆味里。像等待和相逢的欢喜,又似一道美食在享用。一碗民间的粉面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蕴藏着浓郁的人情世故、让人回味。
一见如故,无端欢喜,是新知、更似故交。我说的是千年粉面,亦是文友欢喜。
来去匆匆的是时间,千百年传承流转的岂只是一碗粉面,但愿大步向前的行走,都有人间烟火的眷顾,心中的灶火永不熄灭。这世间唯有美食与友情不可辜负。
(刊2021 1 12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