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云广的头像

张云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4
分享

牧童都去哪儿了

头绾丫髻,身穿短衣,赤着双脚,目光纯净,横吹短笛,笛声越岭穿云,古人笔下牧童的形象总能触动人的怀旧情怀。

经过一座村庄,路过一片树林,阵阵蝉声,空自嘶鸣,不见黄牛,不闻笛声。试问,那位顽皮可爱的牧童去哪儿了?

牧童行进在袁枚的诗歌《所见》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就是那个骑着黄牛一路不急不缓地走来的牧童,嘹亮的童音飘荡在整个树林的上空。是树林的一些高高的枝条上同样在歌唱生活的知了粘住了他的目光,就这样,一位歌手为了捕获另一歌手而暂时停止了歌唱。

牧童行进在黄庭坚的诗歌《牧童》里。“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牧童的歌声优美,笛声也甚是悠扬。那骑着牛的牧童正打前面的村庄而过,惹动诗人满心羡慕的情怀。不信,你听那风中传来的笛音,载着童稚载着欢乐载着清澈如溪流的幸福不知胜过多少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

牧童还行进在栖蟾的诗歌《牧童》里。“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笛子自由地吹,牛儿自在地骑,一如春风春雨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穿行。那个头上梳着搞笑的小辫的牧童,日出而出,日归而归,生活简化成了一出一归,一笛一蓑衣,请看攘攘世间,谁能够像他这样远离是非,无烦无恼?

牧童也行进在杜牧的诗歌《清明》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是下着淅沥春雨的清明时节,行者匆匆,内心惶惶,出门在外之人只有凭着酒力来暂时摆脱精神的困境,于是,牧童把手指向了飘着酒香的杏花掩映的村庄。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胆子最大的少年孩童大概要数李涉《牧童词》里的牧童了吧。“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您瞧,这位自信指数爆表的小牧童,腰间插上几根从路边随手拔出的草杆子,还真的以为“神箭”在身,自己可以打入 “射虎英雄传”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被智真长老修书一封,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弟、东京大相寺住持智清禅师以为他讨个职事。没想到,路途中这位“放火杀人花和尚”竟“因见山水秀丽,贪行了半日,赶不上宿头”。

那是怎样的一番让粗莽汉子都为之陶醉的好景色呢?《水浒》中有诗为证:“山影深沉,槐阴渐没。绿杨影里,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山影,槐阴,绿杨,鸟雀,红杏,牛羊,落日,断霞,清溪,钓叟,自然也少不了骑在牛背上归村的牧童。在这幅山村暮色图里,每一个意象都能醉,每一个意象都能醉人心魄。

想来,那一向恩怨分明的鲁智深见得一脸稚气的牧童也会心生几分欢喜的吧。如若他们打个招呼,又会说些什么呢?在农耕文明时代的每一个村庄里,都不乏牧童的身影的。他们行进在慢节奏的时光里,享用着自己无忧无虑的甜美童年。

林冲被贬沧州后于风雪之夜去酒家买的是熟牛肉,武松景阳冈打虎前在酒店吃的是熟牛肉,吴用去拉三阮入伙时吃的买的也是牛肉……掩卷思之,是否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村庄里有如此之多的牧童放牛之事,才保证了梁山好汉们平日里特别是“替天行道”之时所需卡路里的供应。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乡间的小路依旧蜿蜒,只是不见老牛归,不闻牧歌响。

有那么一个时刻,非常想飞入古代诗歌中,去拜访那些牛背上吹着牧笛的孩童,去寻找一份轻松闲适、无牵无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节奏,还有一幅恬淡而又唯美的农耕画卷。只是,这不过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幻想罢了。

牧童都去哪儿了?难道现如今牧童只能存在于那些诗歌的字里行间?牧童都去哪儿了?难道牧童注定要消逝于历史的烟云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牧童从来都没有走远过,他们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一直就在我们的视界里,只不过更了一身行头,换了一种形象,而出现在学校里,在电脑旁,在电视机前,在无处不在的现代文明的怀抱里。

                    (本文作者:张云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