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云广的头像

张云广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7
分享

麦垛的秘密

“芒种三天见麦茬”,这条古老的民谚是有道理的。在镰刀霍霍向麦田的年代,收割一地的麦子往往需要三五日,必须待麦子还未熟透之时就开始进入麦收的模式。

带着麦穗的成捆的秸秆被陆续运到打麦场,那里有一个叫做脱粒机的钢铁怪兽在等着它们。由尾部经传送带送入脱粒机的腹中,然后从口中吐出来。再看时,麦粒已尽数脱去,秸秆的分量减了不少。

麦粒被骡车运送回家,晒干后归仓;麦秸也被骡车运送回家,堆放在街巷里。午牌时分,不安分的孩童蹑手蹑脚地通过正在酣睡的父母大人的身旁,下得炕来,穿上鞋子,约上六七个伙伴来到房顶之上。

后房檐上,军事训练科目之翻身跳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六七个只穿了一件短裤的小男子汉在房檐上一字排开,一声齐呼跳将下去,有惊无险地落在了疏松而带弹性的麦垛上。片时之后,人从麦垛中滑向地面,扯下头上斜插着的麦秸,互相评定着对方的勇气级别和动作精彩指数。不多时,新一轮的翻身跳崖就要开始了。就这样,“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随着经验点数的累积,战友们不仅跳姿更加专业优美,而且花样也多了起来。单腿跳,侧身跳,后空翻跳,手拉手齐跳,不一而足。最奇葩的当属“天男散水跳”,右手高擎着一个啤酒瓶,一边跳一边不忘把瓶中之水尽力地摇晃开来,给战友们带来仲夏的凉意。其实,房后一棵亭亭如盖的老槐树已经为我们遮住了大半的骄阳。

假日里时间充裕,寻常巷陌里到处可见的麦垛成了另一军事训练科目——侦察与反侦察的练兵之地。

事先划定好实战区域,一人当值负责侦察,其他人等则藏身于麦垛之中。要想不露痕迹绝非易事,洞穴需从不显眼处开挖,然后蜷缩身子钻到里面,再用麦秸把洞口堵好。洞中之人既要不作声响,又须侧耳细听,随时留意外面的情况。只有反侦察工作做得到位,才不会被过早地发现。

侦察员的本事也不可小觑。一来,根据麦秸的原貌看是否有新近破坏的迹象;二来,根据麦秸的颜色来断定是否有新洞,外层的麦秸颜色趋于灰色,而内层的麦秸颜色趋于黄色;三来,凭借自己的诈术,你听听,“出来吧,我都看到你了”,这样的话语十有八九是假的,断不可相信而自我暴露。

当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标时,训练科目到了最惊心动魄的时刻。侦察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目标全部搜寻到,否则游戏就要重新再来。这时候,最先被发现的成员手里也捏着一把冷汗,因为如果侦察员漂亮地完成了全部任务,下一个侦察员就是他了。

“老鼠老鼠藏好,别让老猫看见!”被发现的人员一边蹦跳一边高喊着口号。口号里的老鼠和老猫都是隐语,至于指代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这口号既是对最后一个隐藏者有关敌情的提醒,也有于虚虚实实中分散侦察员注意力的意图。

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这一军事训练科目之中,直到袅袅炊烟不再升起,直到听见母亲呼唤儿子吃饭的声音。

盛夏的几场大雨会明显降下麦垛的高度,最终麦垛因不适宜再作藏身之地而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直到第二年的暖春时节,麦秸中不时出现的小洞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伸手或探头进去,里面竟有不少的鸡蛋!那是从庭院的鸡笼中成功逃逸而出已多日的“流浪鸡”生的蛋。有时候,一些洞穴由于长时间未被发现,麦垛中竟然有一群小鸡破壳而出,从里面传出的唧唧的叫声让人一时间难以置信。

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的麦秸早已粉碎在麦田之中,街巷里不复再有麦垛堆起的景象。于是,麦垛的秘密被封存在时光和记忆的深处,成了永远的秘密。

                                                                        (本文作者:张云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