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龙兴的头像

周龙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7
分享

曲园春色

马医科巷子里的玉兰花落了,我又想起了曲园。

俞樾故居,即曲园,现在尚以某某故居命名的园林都比较年轻,也多数是小众园林。去曲园的路上可能会路过同样年轻的怡园、听枫园和鹤园等。园主都是文人,就这样彼此成了邻居,雅集、琴会、酬唱是我们可以想见的赏心乐事。余音袅袅,仿佛还未完全消散。

典型的是曲园和怡园。怡园博采众长,学习了沧浪亭的复廊、环秀山庄的假山、网师园的水池、狮子林的洞壑、拙政园的旱船,有种跃跃欲试;曲园是令人羡慕的诗书传家,四世同堂,俞樾本身是朴学大师,其孙俞陛云为近代学者、诗人,曾孙俞平伯为著名红学家。这是苏州两座晚清园林不同的风格,一座趋于热闹,一座归于宁静,怡园在繁忙的人民路干将路交叉口,紧连观前商圈,曲园选在了幽僻的马医科巷43号。这样一座深巷里的园林,春色如何呢?

曲园春天的故事从道光三十年(1860年)说起,彼时处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年俞樾参加礼部复试,试题《淡烟疏雨落花天》。这样的试题对于身处帝国暮年的仕子来说落寞伤春的情绪在所难免,俞樾却凭借“花落春仍在”开篇的答卷被擢为第一。“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俞樾咏落花但无衰飒之意,更从落花中看到了春天的延续。

后人记述主考官曾国藩看到“花落春仍在”后的反应多用“激赏”一词,那是力求革新的晚清中兴名臣对这一句诗所传达出的积极思想的赞赏与肯定,他想到了时局振兴需要的一种精气神。曾国藩与俞樾也由此结下师生情谊。

花落春仍在,在四季流转的自然时光中,更在个人心性中的那一份旷达。俞樾礼部复试当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可毕竟书生气息太重,为官只做了一任河南学政便遭弹劾而削职归田,但也因有了那一份旷达而能随遇而安。

俞樾来自浙江德清,削职归田,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回故乡。不过当时太平军正进军浙江,为避兵祸而移居苏州,把属于他的那个春天化成了曲园里的主室春在堂。春在堂有老师曾国藩题写的“春在堂”匾额及其门生吴大澂篆书书写的《春在堂记故事》,两者一起娓娓讲述俞樾道光三十年的人生际遇,也为了纪念与曾国藩的师生情。

关于春在堂,俞樾自云“虽名山坛坫,万不敢望,而穷愁笔墨,倘若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自此俞樾潜心学术四十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终成一代朴学大师。

春在堂后有认春轩,是曲园花园部分的起点,轩名取自白居易诗“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曲园五进院落,花园在西北部,从认春轩开始,曲水亭、回峰阁,至达斋直角转弯过去到艮宦,整体形若一把曲尺。曲水亭是一座半亭,倚着一池涵碧,为花园的主体,轩榭山石草木次第铺陈。时维三月,淡烟疏雨,草木清明,曲尽藏春。

年轻意味着朝气蓬勃、无限可能,年轻可能也意味着一种错过,一种与辉煌时代的擦肩。营建曲园和怡园的晚清,造园的高峰时期已过。如果把造园的大致历程比作春天,到俞樾的曲园也已是落花时节。不过花落春仍在,它在每一个来过苏州、走进园林的人心里。

花落春在,曲尽藏春。我来到马医科巷43号时,曲园闭园了。抬头看到门口的那棵玉兰树,玉秀杯盏渐次凋落,新绿初吐。我带着曲园的这一抹春色踏上了回去的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