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怀古,恋上练塘
文/唐军
冰雪开始慢慢消融,广袤无垠的大地,万物复苏,姹紫嫣红。鱼儿欢快的跃出水面,亲吻着河旁一丝丝翠绿的嫩柳。鸟儿在林荫间唧唧喳喳,小燕子忽上忽下窃窃私语,田野里又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儿黄。蜜蜂、蝴蝶肆无忌惮的翩翩起舞,在这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敞开心扉,与春天约会拥抱醉人的大自然。
练塘蕴藏着1100多年的历史,水泽江南,鸟语花香。这里,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绿色掩映茭白飘香,如诗如画古桥水流。远离钢筋混凝土的都市,尽情享受一片难得的宁静。
古镇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依然深藏闺中。面对世人那犀利的目光,她悄悄地展示出古朴、优雅的的风姿,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没有灯红酒绿的喧嚣和嘈杂,没有商业气息的繁忙和热闹,人们尽情享受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一条市河流经三里塘贯穿东西,它如一条绿色的丝带,镶嵌在蜿蜒曲折的河床。练塘多姿多彩,粉墙黛瓦,重脊高檐,幽静别致。翻开历史的扉页,品读泛黄的点点滴滴,搜寻古镇那段曾经的辉煌。
练塘,原名叫章练塘。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属越,后却为楚春申君黄歇之封地。太湖、汾湖、淀山湖水,在此汇聚进入黄浦江。五代十国时晚唐刺史章仔钓,携夫人练氏镇守于此,因为本地多有水塘,故名章练塘。另相传因东吴大都督周瑜,建舰操练水军在池塘而得名。
行走在古色古香的石板道上,还有那过街楼、长廊、幽弄深宅古朴恬静。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10多座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时而有鸟蓬船轻轻地划过,人行其上,船行其下,屋影、人影在那微波中荡漾。
位于古镇下塘街95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少年时期的故居。江南古风,青砖木质两层建造,穿斗式梁架,天井周边有方形套钱瓦花漏窗。面阔4.35米,进深18.5米,总建筑面积96平方米。故居陈设当年原貌,现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练塘西面有一座顺德桥 ,始建于1343年。全长16.4米,宽2.3米,高4.1米, 具有元代特色的柱式石桥。在桥的西北侧,石库门风格老式建筑阜康酱园。它创办于1919年,坐南朝北,青砖木质结构。主体墙高10米,大门镶嵌铜泡钉353枚,正屋两层三开间九架梁,重檐口有木雕花纹装饰。仰望那朱红色斑驳的“酱园”二字,百多年来,依然折射出曾经的辉煌,它是一座不可复制的文物。
横跨在市河的朝真桥,1555年采用青石和花岗石重建。这座古老的石拱桥,更加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桥沿生长着一棵石榴树,它的根须扎在石缝里,独傲雪雨风霜,枝繁叶茂。恰似一对如花似玉初恋的情侣,心心相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朝真桥的南面,邻街旁的玉兰居,始建于民国初年。老宅大门古色古香,天井长廊雕梁画栋,厅堂楼阁白墙黛瓦。四进、三开间,通阔9.9米,它进深分别为6.4、8.8米,占地面积640平方米。里面有一株白玉兰树,在“天井”里生长了一百多年,它已历经老宅改建、自身衰弱的种种考验。被列入古树名木加以养护,同时,它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市的市花。
此树高8.7米,胸围72厘米,冠幅6米。花开时节,丛丛簇簇的白玉兰花,在和煦的春风中吐露芬芳。更让人陶醉的是那嫩黄的、颗粒状的花蕊,艳丽多彩。仰望一对对蝴蝶,在上面跳着优美的舞蹈,整个庭院里,弥漫着一股股清幽幽的香味。
历代文人墨客,对练塘古镇也不吝赞美之词,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其中有王安石、董其昌等。另外还有唐朝温飞卿的《芙蓉诗》,明朝夏元吉写的《过练塘》,清朝钱浩充《夜泊练塘》等。诗人的咏唱,勾勒出了练塘千百年的历史变迁。
当走进郁郁葱葱的涵养林、生态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低矮茂盛的灌木丛,高大名贵的乔木林,千姿百态,形成绿色的立体空间。园区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芬芳袭人。
在那高高的太浦河桥头遥望远方,一片片绿油油的茭白苗长势喜人。这是练塘的一张新名片,“水中人参”使古镇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练塘茭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它将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茭白之乡”。水生蔬菜口感新鲜,健脾养胃,是当地勤劳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那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悠然地照耀在这块灵秀的土地上,。和煦的春风,唤醒了人们对练塘古镇,美好的记忆和向往。晶莹剔透的太浦河,它哺育了两岸勤劳、善良的人民,依依不舍地流向黄浦江。
心泊千年三色练塘(古色、红色、绿色)的秀美之地,陶醉心灵感悟自然,恋上练塘。它是一幅幅百看不厌的田园风景画,那一首首高亢优美的田歌,它将永远烙印在脑海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