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热烈的阳光,我们到访独龙江乡。
驱车沿着怒江峡谷北上,翻过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视野豁然开朗,行人眼前一亮:在滇西北苍翠神秘的群山中,蜿蜒流淌着一条柔美明丽的独龙江,像轻歌慢舞的丝带不慎飘落在崇山峻岭间。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条江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肩同行,相依相伴地走过一段路程后,忽然将头一扭,越过中缅边境去了缅甸。
独龙江好似一位纹面少女,隐身在高黎贡山深沉的密林幽谷中,安详地守候着风情万种的自然仙境,恬静地经营着如诗如画的苍茫岁月,辛勤地哺育着沿江两岸的独龙族儿女。独龙江畔1997平方公里的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全乡5000多人口,独龙族五千挂零。
在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的一家餐饮店里,我们跟一位独龙族老人攀谈起来。他姓高,是当地小学的退休教师,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健旺的红光,黑亮的双眼闪动着智慧和友善。他向我们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处于父系社会的家庭公社时期,过着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结绳计数,刻木记事,麻布披身,有些人甚至用树叶、兽皮遮体;他们住的是木房或竹房,靠种植、狩猎和采摘野果为生,打发刀耕火种的困苦日子;这里没有集镇,没有商人,大家一直用以物易物的原始方法进行着物品交换。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常用舞蹈和歌唱来表达喜怒哀乐。新中国成立之初,独龙族只有两人略识汉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建起了学校,接受科学文化教育;他们耕耘改良的田土,决不再去烧山种地。上世纪90年代末,贡山县为独龙江乡修通了到县城的公路。尽管这条长达96公里的弹石路只有越野车、中型卡车和农用车才能通行,但它实在是独龙江乡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成为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命脉。
从老人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得知,独龙族虽然有了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却没法改变半隐居的历史。由于地处高海拔,每年十二月至第二年六月,独龙江乡大雪封山,交通中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独龙族群众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六月开山的时候,公路上的雪还很厚,村民们就用装载机推雪。等到路面的积雪全部化净,已经九月了。交通顺畅的日子,独龙江乡的老百姓相约出山去到贡山县城,把能维持半年的生活必需品运进乡里来,大米、面食、蔬菜、日用百货、水泥钢筋…… 像蜗牛一样爬行在独龙江公路上的小型运输车辆突突叫、轰轰响,有的边前行边喷黑烟,有的只前进不喷黑烟。这番景象从化雪开山一直持续到大雪封山才销声匿迹。因为路况不好,大卡车进不来,只有载重3吨以下的车辆才派得上用场,它们勤勤恳恳地来来往往,紧走慢跑地运行着独龙族人家艰辛的日子。
述说中,老人清了清嗓子:“2014年4月,全长接近7公里的独龙江公路改建重点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标志着独龙族彻底告别了每年大雪封山交通阻绝的半隐居史,党和政府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祖祖辈辈出行滑溜索,攀崖走壁趟‘天路’,多少人殒身江底,多少人命断悬崖。自1999年建成全长96公里的独龙江简易弹石公路,到如今一年四季畅通无阻的柏油公路,圆了我们独龙族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期盼。”
告别独龙族老人,我们漫步在浓荫匝道的公路上,一派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光景扑面而来。四通八达的柏油路进村入寨,车来人往,舒缓顺畅;一排排独具民族风情的新居绿树环绕,房前屋后瓜果飘香;五层楼的寄宿制学校窗明几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神飞气扬。装机320千瓦的水电站奋起急流江声浩荡,草果、重楼、花椒、蜜蜂等特色产业透露出喜人气象,游人们笑逐颜开的脸上折射出旅游业的大好风光…… 文明之花在独龙江乡徐徐开放。
在一块缓坡上,我们见到了与村民一起搬运蜂箱的乡党委书记和进义。交谈中,他指着路旁一块写有“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宣传牌告诉我们,为了力促独龙族加快步伐奔小康,2010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召开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专题会议,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独龙江乡跨越式发展、独龙族整体脱贫目标;国家投资几个亿,从高黎贡山横穿一条隧道,疏通独龙江公路的“肠梗阻”,彻底解除了独龙江乡每年因大雪封山而与外界交通隔离的困境。独龙族的生活日新月异,近些年,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现在的独龙江乡,草果重楼闹丰收,汽车开进新楼房,蜜蜂戏花迎宾客,移动通信连四方。
我们正要告别独龙江乡时,对面青山忽然飘出清亮亮的男高音:“独龙汉子一首歌,唱得峡谷震天响;独龙汉子一片爱,掏尽肝胆和心肠。一身汗水,化作春雨滋润山乡;一颗真心,展翅蓝天高高飞翔……”是啊,昔日贫困落后的独龙族同胞,如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祥瑞阳光照耀下,他们志存高远,心驰神往,用勤劳和热情描绘着美丽的前景。
群山绵绵,江水滔滔。祝愿独龙族群众的明天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