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顿珠出生于大山深处,成长于雪山峡谷。高原成长他的生命,三江坚定他的信念,白云放飞他的理想,山风吹绿他的情怀。
面对采访他的记者,格桑顿珠说:“我的今天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在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同志们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大家齐心协力得来的。”
格桑顿珠四岁那年,能把大地踩得咚咚响的康巴汉父亲,受奴隶主驱遣,赶马走出布苏村,踏上通往印度的茶马古道,从此一去不返。无情岁月挥不去格桑顿珠母亲浓浓的牵挂,她用尽一生的期待向那条村庄小路张望。哪里知道,天天盼望的那条小路早已不堪重负,承载不起她那如山的情感,断了……这个柔韧的东方藏族女性,顽强地撑起有老有小而唯独没有男子汉的家。
云南的藏族主要聚居在雪域高原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群众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热谐”“锅庄”等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体现出藏家儿女爽快豪迈、执著浑厚、矫健有力、舒展大方的性格。
在母亲含辛茹苦哺育下,在藏族文化陶冶下,在厚重而又苦涩的高原风雪铸造中,藏家子弟格桑顿珠长大成人。1965年,他参加工作,后来当上了干部又当上了领导。母亲多次对格桑顿珠说:“儿啊,你当了共产党的干部,千万不要拿人家的吃别人的,要多为老百姓办好事!”他母亲直率、爽朗,高兴了就哈哈大笑,小儿们犯了她的原则,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从不含糊,她对已经是国家干部的儿子更是管教严厉。格桑顿珠当上迪庆州州长、州委书记后,还时不时被母亲拧耳朵。有一次,格桑顿珠因事一高兴,和朋友们一起喝了酒,不知这事怎么被他母亲知道了,母亲托人带口信叫他回家,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喝斥他:“当官管公家的事,先要管好自己,自己管不好,怎么管好大家的事?”
多情多义而又深远豪放的迪庆高原,硬是把饱经苦难与忧患的格桑顿珠,锤炼成迪庆人民愿望的公仆和意志的代表。格桑顿珠长期担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云南省第九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八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迪庆州委副书记兼中甸县委书记,迪庆州州长,中共迪庆州委书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云南省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任迪庆州州长和州委书记期间,格桑顿珠提出的“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藏族地区之一”的奋斗目标,得到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云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他主持策划的迪庆香格里拉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随着飞机场的建成通航,高远贫困的迪庆州从此步入到新世纪大发展的快车道。
代表建议遭否决 机场建设成定局
说起迪庆修建飞机场,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要在迪庆建飞机场,当初只是时任州长格桑顿珠的个人想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其他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格桑顿珠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强烈,一心想着带领迪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地方要前进,交通是引擎,在迪庆修公路、铁路甚至飞机场迫在眉睫。
通过调查研究,格桑顿珠认为:迪庆虽然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但离州城不远处有一块坝子,且周边山势缓和,只要积极努力打通各个关口,寻求多方支持和帮助,开辟航空线路比开辟陆路交通更加可行。1991年7月,在迪庆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格桑顿珠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大胆建议:把建设迪庆飞机场项目纳入州“八五”计划。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仿佛平地一声惊雷,顿时会场一片哗然,反对之势强不可挡,而反对之声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迪庆修飞机场,那是不可能的。”理由是:“迪庆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怎么可能修飞机场?”就这样,格桑顿珠“修飞机场的建议”刚一露头就遭否决。
格桑顿珠并不甘心,在当选州长的任职演说中,他坚决地表达了要在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强烈愿望,反复阐释在迪庆修建飞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然而,凭他无论怎么说,当时就是没人相信。他干脆采取持久战,执意搞宣传渗透,逢人就讲飞机场的重要性,有场合就讲修建迪庆飞机场的可行性。很多同志虽然不理解他的倔强,但又抹不开情面,就嘻嘻哈哈随声附和一下。时间长了,有些人听腻烦了,便生出风凉话、嘲讽话来:“昨夜州长又做了个梦。”“州长在做白日梦。”“州长是在天方夜谭。”等等。那个时候,格桑顿珠在公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因此减弱了一小点,有人居然戏传他是傻瓜州长。尽管如此,格桑顿珠却无法背叛自己的初心,他偏偏就是那种一旦认准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他用春秋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时说过的一句话“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父老子孙思我言”来宽慰自己鼓舞自己,更加坚定“在迪庆修飞机场”的信念。
格桑顿珠的执著、勤苦与踏实,睿智、无畏与无私,慢慢感动了许多人,凝聚了许多人。有了大家的支持,有了坚强的合力,格桑顿珠干事的底气更足了,干成事的愿望更急切了。1992年7月,州长格桑顿珠和州计委主任李承宗赴昆明向和志强省长汇报迪庆州修飞机场的想法。省长听了,一时间感到很突然,但鼓励他说:“有思路,有积极性,好事嘛!”并当场表示:“原则赞成,你们先做前期准备工作。”格桑顿珠一听,心花怒放,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1993年1月,云南省计委专门下发批文:同意迪庆州做修建飞机场的前期工作。格桑顿珠看看冠有大红文件头的批文,一直悬着的心算是有了着落,他欣喜若狂,立即部署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可万万没想到,晴空突降雷阵雨。1995年2月27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在昆明听取迪庆州委的工作汇报。省委一位领导听见格桑顿珠在工作汇报中说迪庆要修飞机场,立即大声吼起来:“你们迪庆才30万人,建飞机场做什么用?还想骑洋马……” 劈头盖脸一阵批评,弄得格桑顿珠和迪庆其他参会同志很是难堪。
但他们并不气馁,调整步伐毅然前行。根椐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格桑顿珠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准备以一种更为妥当、更为严肃的方式为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创举做进一步努力。
时隔半年后,1995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格桑顿珠以迪庆代表团的名义,向大会主席团递交了《关于把迪庆民用机场建设列入全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建议》,建议中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科学方案力透纸背,其决心之坚定、勇气之毅然,让人为之动容。会后,新一届省委领导同意迪庆州做修建飞机场的前期工作。
为了获准修建飞机场,从迪庆到昆明,一路上的重重障碍就已经把人弄得疲惫不堪了,而更难的关口却在后面。除取得成都军区、民航西南管理局同意外,批准修建飞机场的国家机关还有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及总参谋部等部门。这还没完,最终结果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研究决定。这些关口不但层次高,程序繁,其要求之严,远远超出常人想象。迪庆州委州政府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他们作了详细分工,已是州委书记的格桑顿珠和州长康仲明主要负责高端攻关,具体协调工作交给州计委主任李承宗打理。州委向李承宗下达指令:“修建飞机场的事跑不下来,不准收兵!”
1996年整个夏天,李承宗带着几位同志驻扎在北京,马不停踢奔波于国家相关部门。当年5月13日,李鹏总理到云南丽江视察,格桑顿珠得知消息后,连夜组织起草材料,与康仲明等同志风风火火赶赴丽江,向李鹏总理作专题汇报。当格桑顿珠汇报迪庆修建飞机场的重要性时,李鹏总理仔细询问机场场地、海拔高度、占地面积、跑道长度、资金筹措、建设施工及原材料供给等情况,格桑顿珠有理有据详实作答。李鹏总理听后,恳切地说:“你们修建机场我支持,你们要按程序抓紧做好前期工作。”至此,迪庆修建飞机场的事进入到了中央领导的视线。有了国家总理的支持,格桑顿珠立即带领同志们紧锣密鼓全面展开修建飞机场的协调和前期工作。
1997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时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格桑顿珠,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彭建华同志的帮助下,在北京先后拜见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和全国人大民族委主任委员王朝文及副主任委员伍精华等领导,向他们汇报了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前期工作情况,希望他们帮助协调。钱正英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先后写信给国家民航总局领导,请他们支持迪庆修建飞机场。在相关领导的热情帮助下,北京的协调工作取得新进展。
由于李鹏总理多次耐心倾听格桑顿珠的汇报,格桑顿珠就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请李鹏总理帮助迪庆做国家计委的工作。1997年3月11日晚,出席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和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会。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格桑顿珠有幸在联欢会上面见李鹏总理,他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将请求协调批准迪庆机场建设项目的信件面呈总理,并向总理再次汇报迪庆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李鹏总理就在信件上做出转国家计委的批示:“今年是迪庆建州40周年,请国家计委抓紧按程序办理。”从此,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正式进入国家计委的议事日程。国家计委很快批复云南省计委关于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可行性报告。
同年6月底,格桑顿珠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文亮、副州长王树芬等同志组成汇报团,到北京汇报迪庆40年州庆的相关工作,其中飞机场建设项目的协调请求是重点。7月3日,他们专程到中南海向国务院秘书二局汇报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的最终审批问题,恳请尽快给予解决。在7月9日的总理办公会上,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最终获得批准。
8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行文,正式批准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建设迪庆飞机场,历经6年多的风雨兼程,最终迎来灿烂阳光。消息传到迪庆,全州人民欢欣鼓舞。
两年后,迪庆飞机场(后来定名为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为迪庆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精心策划香格里拉 大笔挥就世界品牌
1996年农历大年初三的夜晚,格桑顿珠冒着大雪到迪庆州宾馆看望一位朋友。在宾馆的走廊里,一位陌生青年男子向他迎来,自我介绍说:“我叫孙炯,是云南海外旅行社的导游,我初次来迪庆旅游考察,听说你是一位平易近人、远见卓识的书记,我有个设想要跟您聊聊,你看行吗?”
在宾馆二楼一个房间里,孙炯向格桑顿珠谈起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对中国西部藏族地区香格里拉(“世外桃源”之意)的描绘,认为书里描写的香格里拉景象与迪庆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迪庆正好处于中国西部藏族地区。他说,现在新加坡和许多西方国家人士对《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香格里拉充满神往,一些专家学者不惧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香格里拉”,世人对“香格里拉”如此感兴趣,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难得机遇,建议将“香格里拉”策划在迪庆,并着手开发。
格桑顿珠后来向记者回忆说,听完孙炯的讲述和建议十分欣喜,但他强压心中的激动,对年轻人说:“今天太晚了,请你明天一早去我家喝茶,我们慢慢谈。”
那天晚上,格桑顿珠彻夜难眠。在州长、州委书记的职位上,他一直在思谋如何加快迪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提出的“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族地区之一”的目标以及“知名度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和志强等领导的肯定。夜静思,格桑顿珠突然想起藏族历史文化中有关“香巴拉”的传说,又发觉迪庆州首任州长松谋活佛当年为迪庆建州时取的州名“迪庆”(意为“如意宝地”),竟与“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不谋而合。他预感,一个与“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族地区之一”宏伟目标相映成趣的盛大伟业正在孕育。迪庆谋求奋进,“香格里拉”品牌恰好是奋力前行的车轮。
翌日清晨,格桑顿珠派驾驶员余志光把孙炯接到家中。窗外瑞雪纷飞,屋里热气腾腾。客厅墙壁悬挂的大幅滇西北地图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壮阔景观脉络清晰。交谈中,格桑顿珠得知: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讲述的是几位西方国家外交官乘坐的飞机遭劫持,迫降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雪山峡谷中。他们竟意外发现一个鲜花盛开、草木丰茂,被当地人称为“香格里拉”的藏族村落,顿然耳目一新。这里生态秀美、风光旖旎,四处遍布着佛教寺院,兼以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还有金字塔般的雪峰以及草原、森林、江河、牛羊、牧歌等;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共生共存,人与人和谐相依,人与自然和平相处,过着一种祥瑞、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本小说畅销后,书中的香格里拉景象成了西方的《桃花源记》,《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称: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香格里拉。从此,“香格里拉”就成了“香巴拉”“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成为世界各国理想主义者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和生活美境。
一番交谈与探讨,格桑顿珠兴奋地说:“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打造香格里拉品牌,此举不但可以提高迪庆州的知名度,还有可能变成打开迪庆通向世界之门、建成全国最好藏族地区的金钥匙。” 就这样,一名年轻导游的设想,与一位地方领导渴求发展的灵感结合在了一起。
1996年4月,由新加坡报业集团、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和旅游界人士组成的“新加坡寻访香格里拉采访团”一行12人,应邀抵达迪庆中甸,对迪庆香格里拉进行初访与考察。中共迪庆州委书记格桑顿珠向客人介绍了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探寻香格里拉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地的各种独特优势,中共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作了补充说明。几天的寻访、考察见闻,以及客人对迪庆丰富自然资源与壮美景观的由衷赞美,很快就跃上了新加坡各家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和抢眼版面,立即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隐藏在中国云南藏族地区的迪庆香格里拉渐渐向世人掀开迷人的面纱。
同年7月,应新加坡曾氏旅游集团的邀请,格桑顿珠率领以孙炯和州歌舞团4位演员为成员的香格里拉参展团,前往新加坡参加秋季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这次有16个国家40个团队参加的旅游博览盛会上,香格里拉参展团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他们以浓烈的香格里拉气息和迷人的原生态风采,吸引住了会场内外热切的目光;迪庆风光图片展、藏族歌舞表演、迪庆高原土特产和工艺品展,把博览盛会一次次推向高潮。新加坡以及众多的参展国媒体,对香格里拉团的参展活动作了广泛深入的报道。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聂海清会见格桑顿珠时高兴地告诉他:“现在新加坡人人都在议论,在中国云南发现了香格里拉。你们的宣传推荐活动圆满成功。”
从新加坡回到昆明的当天,格桑顿珠前往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主管云南旅游工作的副省长牛绍尧汇报了香格里拉在新加坡的强烈反响、开发迪庆香格里拉的工作思路和前期工作情况以及请求省里支持的具体事项。牛绍尧当即拍板:由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牵头,迪庆州、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组建由牛绍尧任总顾问,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志敏任组长,格桑顿珠书记和省旅游局局长刘平任副组长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开发工程课题组”,对策划、打造香格里拉品牌进行调研。
1996年10月,由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香格里拉考察论证活动正式启动,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财贸处李伯敬处长率专家学者到迪庆,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诸多学科入手,进行大规模的考察、研究与论证。
一年后的1997年9月14日下午3时,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庆祝大会上,云南省副省长戴光禄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人郑重宣布:“举世闻名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当天夜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快讯节目中向全世界广播了这一消息。紧跟着,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发现了香格里拉。
这当儿,四川省甘孜州等毗邻地区的个别州县,对“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的消息提出异议。对此,1997年11月,格桑顿珠带领由36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全国藏族地区学习取经。他们从中甸出发,经西藏到青海,至甘肃抵四川,历时1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向所到之处大力宣传迪庆香格里拉,恳请大家支持,取得良好成效。“香格里拉”名正言顺落户云南迪庆,热情欢迎四方游人。
奇迹再度创造,惊喜再次爆响。通过格桑顿珠和同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得益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迪庆香格里拉飞机场于1999年5月建成通航。这一年,迪庆州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迪庆一跃而起飞向世界。
2001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真正成为响当当的知名品牌。
飞机航空能力推进“香格里拉”效应快速升温,“十五”期间,迪庆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8%,2001年至2008年,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迪庆的排位由第8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在全国藏区连续8年位居前列。时任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陈建国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州依托良好的空中航道和香格里拉国际知名品牌,着力打造旅游产业,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2008年,全州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33亿元,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奋进历程,迪庆人民感慨万千。想当初,在1991年7月迪庆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格桑顿珠关于修建迪庆飞机场的建议被多数人否决,保守的思想,传统的观念,当时成为迪庆州改革开放、发展前行的瓶颈,格桑顿珠和同志们始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意志,带领全州人民奋力冲破思想桎梏,放飞梦想,追求希望,实现了飞机开路,“香格里拉”致富的美好愿景,开辟了迪庆大发展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