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金龙的头像

唐金龙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8/18
分享

普洱山寨“白鹇鸟”

出席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团里,有一位新当选的哈尼族女代表,她叫白凤芝,来自普洱茶故乡——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2007年6月3日,她的家乡发生了6.4级强烈地震。

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白凤芝代表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是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照片和光碟。在“6·3”宁洱地震中,她的家乡受伤最重,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热心援助下,灾区各族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齐心协力重建家园,7个月后,灾区百姓就全部搬进新居。她把灾民新居的画面带到北京,与来自全国的各族代表分享家园重建的喜悦。

白凤芝春光满面地跟代表们谈笑,开心的话儿飞出心窝。她说这是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既高兴又自豪,更有信心。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我带了两个心愿来会上,第一个心愿是把社情民意向大会反映;第二个心愿是把乡亲们托我带的话捎给温家宝总理。乡亲们让我告诉温总理:‘请总理放心,我们都搬进新家啦!’地震过后才7个月,灾区群众都在春节前住进了新居,而且住的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好房子!”

白凤芝拿出一叠厚厚的照片给代表们看:“这些都是山寨村民让我带来的,一定要让温总理看看我们新家园是什么样子!这是同心乡同心村统建点的新房,这是苏那河小学的孩子在新教室上课……”代表们从照片上看到:一幢幢新房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地中显得格外新鲜靓丽。白凤芝说,灾区群众忘不了总理亲临灾区操劳的身影,深刻记得总理在帐篷小学黑板上写下“挺起不屈的脊梁”那刚劲有力的大字时的情景。

在众多的照片中,白凤芝特意挑出一张给大家看:照片上,一家三口人快乐地站在新居前,楼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衷心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她说,标语是小楼的主人潘恩科自己花钱制作的,类似的标语在宁洱灾后新区随处可见。她还说,宁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少数民族习俗相结合,既体现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又反映鲜活明快的时代气息。村里的老人们说:“这些好事,过去想都不敢想!”

地震无情人有情

据新闻媒体报道:2007年6月3日5时34分,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人口密集的宁洱县城区附近,震级高、震源浅,已造成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7乡2镇及周边的思茅区、澜沧、景谷和墨江等县的5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人死亡,313人受伤,宁洱县受灾最为严重,电力、通信、交通中断,有大量房屋倒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多元。

同心乡是“6·3”地震八度裂度区,全乡10个村民委员会都严重受灾。据后来统计,这个乡经济损失达4.2亿。

地震突如其来,乡长白凤芝当时正在县城的家里。地震就是命令!她匆匆赶回同心乡。眼前的惨烈场面使她一阵紧张和害怕:墙倒壁歪,瓦砾狼籍;破物碎件,零乱不堪;路基塌陷,地面爆裂;到处是赤着脚、披着衣服或被子乱着一团的民众,小孩哭,大人叫,不时有垮塌物发出闷响…… 突然面对如此巨大的劫难,白凤芝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干什么、如何下手。而肩负的职责令她很快镇静下来,她清醒地意识到:此时此刻,全乡10000多灾民的眼睛望着自己,自己必须快速行动,指挥若定,稳住人心!

顶着一波又一波的余震,白凤芝快速组织乡干部开了个短促的班子会,要求乡政府领导立即带领干部群众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险救灾工作中:抢救伤员、排除险情、疏散百姓,搭建帐篷、安置灾民、分发物品…… 那些天,纤秀的白凤芝乡长象上紧了发条的钟,一刻不停地指挥着、决策着,带领大家冲锋陷阵。一位叫凤启贤的灾民说:“每天深夜我们已经在帐篷里休息了,白乡长还头戴着远射灯,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检查,吃饭时,也要一家一户地去看,生怕我们没有饭吃,饿着了。如果她不来,我们就吃不好,睡不踏实。”

在灾情面前,白乡长和其他乡干部成了灾区群众的靠山和天空。

地震无情人有情。子弟兵来了,各级领导来了,医护人员来了,各地救灾物品源源不断运抵灾区……

由于“6.3”宁洱地震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需要救助的对象太多,而救灾物资的运送需要一个过程。开始那几天发放救灾物品时,少部分群众不能相互理解和谦让,场面比较混乱,白乡长就和救灾工作队员苦口婆心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劝导大家要拿出行动感恩各方面的友好驰援和热心关怀,遵守灾区秩序,服从统一安排;互帮互助度难关, 同舟共济战灾情……

白乡长马不停蹄地奔走,诚恳耐心地交谈。话说得多了,嗓子发不出声音来,她就用手向父老乡亲比划,大家于心不忍,都自觉了起来,领物品的灾民排成一条条整齐的队伍,像服从战斗命令的士兵。

震后的第三天晚上10点钟左右,白凤芝正在灾民安置点检查帐篷安全情况,9岁的女儿李竺宣在电话中向她哭诉:“妈妈,我害怕,我不敢睡,你是不是不要外婆和我了!妈妈,我害怕,你快回来……”母亲的心,被紧紧地揪住,很疼,她泪流满面。白乡长直起身子,仰望夜空镇自己,告诉女儿说:“不怕哦,宝贝!不会有事的。要听外婆的话,忙完这一阵子,妈妈就去看你和外婆……”

白凤芝巡查灾民安置点,在一处帐篷里看到母亲和女儿时,已经是6月14日上午,地震后的第11天。

6月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灾区慰问灾民。顶着骄阳,温总理一行来到受损严重的新平小学。这里的教学楼墙体豁开几条裂口成了危房,救援队员在校区一块平地上搭建一顶宽大的帐蓬,同学们就在帐篷里上课。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住温总理奔忙的脚步。“同学们,温爷爷看大家来了!”热烈掌声中,温总理健步进入课堂,慈祥而深情地望着学生:“孩子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两分钟的课。”说着,他从身旁的一位教师手里接过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7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挺起不屈的脊梁”。

“挺起不屈的脊梁!这就是我给同学们讲课的题目。”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总理讲开了,他说,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温总理的鼓励激发起灾民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心,白凤芝暗自立誓:“请总理放心,我们完全有能力又快又好地建设新的家园,保证在2008年春节前让灾民全部搬入新居!”

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同心乡要在3个月的时间里建起1431座有民族风格、符合抗震标准、一楼一底、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新居。时间紧任务重,乡长白凤芝拍去身上抗震救灾的尘土,又带领干部群众挥洒重建家园的汗水。

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白乡长组织召开全乡干部大会,又一个村一个村地组织召开群众大会,统一灾区干部群众思想,研究部署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胸怀时间表、施工图,白凤芝和乡干部们日夜奔忙,协调宅基地,联系施工队,分配建房补助款,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 白乡长与老百姓一起抬砖块、提沙浆、砌墙体。她的家就在工地,工地就是她的家!

2008年1月27日,是同心乡统建点勐海田村片区老百姓乔迁新居的喜庆日子。白凤芝乡长站在挂满大红标语的村道口,对赶来采访的记者们说:“我们举办这样的仪式,一个是要表达我们乔迁新居的喜悦心情,再一个就是要告诉温总理,我们灾民搬家了,2008年春节前灾民全部搬入新居的目标实现了!”此情此景连同白乡长的这番话,原滋原味展现在中央电视台当天的《新闻联播》节目里。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群众的信任和厚望,让白凤芝深感责任重大:“灾区群众搬进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今后怎么发展?如何增收致富建小康?”多少个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多少次到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她找到了答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白凤芝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的支教助学力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和发展生态农业”等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建小康的建议。

她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哈尼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他们摹拟白鹇鸟的习惯动作和精神状态创作而成的白鹇舞(相传很久以前,一只在树上栖息的白鹇鸟,发现一位贫病交加的哈尼族老人倒在山寨里的一棵大树下,它就往返飞翔,用嘴含来草药给老人服下,老人得救了,它才展翅飞向远方。为感念扶危济困、友善祥瑞的白鹇鸟,康复的老人用芭蕉叶摹仿白鹇鸟的翅膀跳起舞蹈),不但优美吉庆,而且饱含蓝天白云的纯情和崇山峻岭的执着。

1994年7月,哈尼族女子白凤芝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宁洱县(当时为普洱县)宁洱镇农科站工作。宁洱是一个拥有13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县,当地山高坡陡,信息闭塞,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增收难、致富慢。农家出身的大学生白凤芝,对家乡贫困状况十分忧虑,她向好友述说自己的理想:“父老乡亲是我的衣食父母,大家在贫困中资助我读大学,我要用知识的力量回报他们,踏出一条致富路,让大家的钱包快点鼓起来。”好友劝她:“女子家做事难啊!心别太大,有份工作,找个好老公,就是幸福的了。”哈尼女子白凤芝执拗地将头一扬,一双明眸在说话:我要坚持自己的追求!

从此,白日里,白凤芝头戴草帽,脚穿胶鞋,忙碌在田间地头,认真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夜色中,她和同事走村串户,开展科普讲座,引导老百姓逐步转变传统低产的种植方式。宁洱镇毕竟是宁洱县的城关镇,群众的思想相对容易开导,农科新技术的推广比想象的还要顺利。在白凤芝的引导下,宁洱坝区开始出现白花花的蔬菜大棚,村民们试着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培育冬生南瓜、西红柿、四季豆等农作物。初获丰收,老百姓尝到了科技种植的甜头。

这样的甜头,无意间增进了家乡父老对白凤芝的信任。1997年,宁洱县开始种植烤烟。作为农业科技战线骨干,白凤芝被推举到县政府烤烟种植办公室工作。这个敢吃苦、能吃苦的年轻姑娘,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干起工作来更加用心用力。

白凤芝每天起早贪黑,和老百姓一起围绕烟事劳作不休:平整土地,培育烟苗,大田移栽,浇水、除草、杀虫,掐烟花、采烟叶、烤烟叶…… 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她都积极参与,精心指导。她仔细记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推广烤烟种植。

数个月后,当老百姓乐哈哈地数着卖烤烟得来的一叠叠钞票时,这个爱美的矫健姑娘白凤芝,却因过度劳累和曝晒,变成了又黑又瘦的小妮子。

1998年10月,白凤芝从上海引进冬季精品西瓜种植技术。为了完整掌握整套种植要领,给群众做出良好的样板,她承包100亩土地,搞起精品西瓜种植试验。

不分白天黑夜,已经怀孕在身的白凤芝,成天忙碌在瓜地里,象养育孩子一样,辛勤栽培瓜秧,精心呵护瓜苗,陪伴西瓜一天天成长。精品西瓜丰收在望之际,恰是白凤芝的待产期。看她成天挺个大肚子在西瓜地里晃悠,有村民费解地问:“你这样卖力为啥呢?不怕把娃娃生在瓜地里呀?”白凤芝笑笑说:“娃娃生在地里怕什么,那就西瓜和娃娃一起养。”

那一年,白凤芝试种出的精品西瓜不但收成好,而且卖价特高,“一只大母鸡只能换一个精品西瓜”却是事实。

丰收的喜悦,自然而然吸引住父老乡亲向往的眼光。在白凤芝的示范带动下,宁洱县大面积种植精品西瓜,瓜农们一次又一次在丰收的喜悦中绽放出幸福的笑脸。

白凤芝,她用勤劳和智慧的力量,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回报乡亲的哺育,助力群众踏出一条致富路,让大家的钱包快点鼓起来。

心中揣着大爱,用勤劳和智慧的力量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白凤芝,1997年被评为云南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她赢得群众普遍信赖和真心拥护,被誉为普洱山寨的“白鹇鸟”(白鹇鸟和善、聪敏,哈尼族视其为善良吉祥的象征),老百姓希望她不断为大家做更多更好更大的事情。1998年1月,白凤芝当选为云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2年1月被选举为宁洱镇副镇长,2005年7月被选举为同心乡人民政府乡长,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3月被选举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副县长。

她为“三农”鼓与呼

清晨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春寒渐退的北京暖意融融。2010年3月5日,时针刚过8时,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的代表们,搭乘大巴车陆续抵达天安门广场。

晨光辉映的人民大会堂更加庄严,高悬的国徽更加闪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这里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稳步踏上中国最高议事殿堂的39级台阶,他们将在未来9天半的时间里,共同履行表达人民意志、管理国家事务的神圣职责,共谋科学发展大计,共议治国理政良策。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虽然结束了,温家宝总理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时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还久久回荡在每一位人大代表的心中。

白凤芝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讲述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去年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内粮食供需偏紧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由于2009年下半年全球性粮食供求形势缓和,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国际市场粮油价格下跌与国内粮食丰产同时出现,增加了国内粮价下行的压力。

“……不仅是粮食价格,生猪价格也下跌了不少,这些都对农民增收造成不利影响。”白凤芝说,“针对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困难,我国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的投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增加政府储备等,这些都很好,但落实这些措施还应加大力度。”

白凤芝坚信一个理,在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必须落地见效。就此,早在2009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基础设施,培植地方优势产业;加大对农民工的科技培训,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

她的这一建议得到积极回应,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对地震心有余悸的白凤芝代表,建议政府支持农民为房屋统一购买保险,增强抗灾自救能力。她说:“房子是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一旦在自然灾害中毁坏,将损失惨重。我国地震、泥石流、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受损最重的往往就是民房。宁洱县前年发生6.4级地震,许多民房倒塌或损坏,当地农民普遍贫困,重建乏力,政府花费大笔资金补贴农民重新盖房。为农村房屋购买保险,有助于提高农民抗灾自救能力,减轻政府救灾重建的财政资金压力。”

白凤芝介绍说,为农村房屋买保险,在国内个别地方已经付诸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农民自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她建议由中央、省、州市和县4级财政预算分担,按照“政府引导推动、财政政策扶持、商业保险运作、农民参与得利”的模式和“低保额、广覆盖”的思路,引导和支持农民为房屋统一购买保险。

就上述建议,白凤芝代表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进一步扩展。她在发言中说,我国是世界上受巨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近年来,巨灾发生频率和受损失程度呈不断上升态势。据统计,我国2009年全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473%。当前,虽然北方冬麦区的严重旱情已经缓解,但云南大部分地区仍在遭受旱情困扰。她的话语明显忧愁起来:“自2009年11月以来,当地几乎没有有效降水,旱情预计将持续到今年5月中旬,这可能会使土地收益下降,农民增收空间受到压缩。”她说,自然灾害频发,严重消耗农民的“钱袋子”。据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约有3亿亩农作物受灾,2亿多农村人口受到影响。在灾害面前,农民常常是“一次重灾,即刻致贫”“一年受灾,三年难翻身”。她建议政府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保险服务,这样可以提高农民抗风险和灾后恢复能力,稳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良好预期,增强农民生存发展后劲。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白凤芝就同类民生两次提出建议。人民政府以群众愿望为行动目标,驰而不息,善作善成。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报告当年重点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时强调:“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年12月17日消息:近日,重庆市扶贫办启动建卡贫困户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8万元,为万州、开县、云阳、巫溪等9个试点区县的83万贫困人口购买农村住房保险,每个贫困户年保险费为23.5元。被保险的贫困户住房,只要发生自然损坏或倒塌,竹草屋最高赔付1万元,土坯屋最高赔付2.5万元,砖木房最高赔付3.5万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最高赔付6万元。

——新华社石家庄2016年8月13日电:“7.19”洪灾让河北省不少地方农村房屋倒塌、损毁。在受灾严重的涉县,农房倒塌9050间,严重损坏4655间,一般损坏13114间。因为事先政府买单给农村住房上了保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资金在政府补助的同时,又多了一份保障,压力得到很大缓解。涉县地处太行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造成房屋损毁。对此,今年,涉县被列入全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试点。保险费由省级资金出资4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20万元,农户无需承担任何费用,全县11万多户农房参保。此次洪灾中,房屋完全被冲毁的每户最高能领保险补助1万元。

——《云南日报》2019年2月14 日消息:“十二五”以来,随着农险险种不断增加和覆盖范围逐年扩大,我省农险保费实现了连续翻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全省农业保险共投入保费17.9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94.77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保险业务年均增速达49.97%,累计支付赔款27.72亿元,352.45万户次农户直接受益。至2017年末,我省农业保险险种已达10多个品种,包括水稻、玉米、烤烟、油菜、青稞、甘蔗、橡胶等种植业险种,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等养殖业险种和森林火灾险种。这些年来,饱受灾害之痛的农户对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感受颇深,有农户坦言:“有了农险保障,就像吃了‘定心丸’,即使面临自然灾害,也能稳得住心,不怕从头再来。”(2010.4.2,2023.4.17)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