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滕建猛的头像

滕建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6
分享

行走的风景

行走的风景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盘信镇民族完小滕建猛 13595658286

河中的岩石,除了水的冲刷,还有鱼的躲藏。在这样的谈笑间,我和正舟兄弟陪同县作协主席胜之开始一次特殊的行走。

生活在尘世里的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琐事羁绊于身。想要抽出一个时间,实在是太不容易。胜之是县作协主席,也是我们的老辈子,他的年龄同我和正舟的父辈是同一代人,在退休后担任一个基层作家协会的领头人,为繁荣松桃文学而奔忙。因为有文学的滋养,他格外有精神,才思敏捷,读吐大方,交友广泛。长满岁月痣的脸上,挂着生活的阅历和沧桑。费尽心血写下的《腊尔山台地》,成为民族地域文学里特有的标志之一。在自己笔耕不辍的同时,注重对文脉的传承,培养文学青年。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在干好本职工作后,我把业余时间裁剪下来,作一些简单的旋转和拼接,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心灵寻找一处宁静的港湾。有幸认识胜之,无疑是文学路上的幸运,仿佛是沙漠里孤独的跋涉者,突然遇到一个结伴而行的人,并看到一片绿洲。此次,我们三人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携手走上松桃文学的突围之路。

胜之常对我们说:“做文学不要故弄玄虚,不能坐在办公室对天长叹,要走到群众身边,走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喜欢我们。”正如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所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能用后三十年的眼光去看待前三十年,不能用今天去否定昨天。从昨天走来,不断反思,继续前行。每到一处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时,胜之总会主动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听一听百姓的想法,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对脚下生活的这片土地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一个句子都跃动着民族文化特有的音符。马克思说过:“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我们生活的时代,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灵感,生活就像海洋一样,如果我们用奋斗来作为底色,一定可以到达胜利的彼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现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攻坚也到了最后总攻阶段。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好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印迹,为人民而歌。本人亲自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感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在深入群众之中后,我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自己的了解,把诗歌和文章写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曾经在《行走乡村》的诗歌中写道:黑色的眼睛/可以搜寻乡村的印迹/冬阳照过的地方/温暖从未走远/夜幕下的村庄/寒冷从裤脚往上灌/有一种凉意冰冻双脚/每走一次,熟悉一遍/用脚步测量出来的距离/比画在图纸上的要实际/转身之处,望见炊烟升起/等我小心翼翼靠近灶边/火苗在吹火筒的鼓励下/一次比一次燃烧得兴奋/乡村是一幅工笔画/一笔比一笔工整。扎根在乡村,不忘我们的土地,对生我养我的地方投入深情,就有无限的远方。

在“五一”长假的特殊时间里,挤出那么一天,目的是准备在龙塘河酝酿一场文学联谊活动,准备邀请周边的乡土作家,为松桃和凤凰的文友开展一次别具意义的文学讲座和创作座谈活动。这样的想法,在胜之的头脑中构思已久,他要用自己的行动为青年们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从身边的事做起,万丈高楼从平地开始。我们驱车行驶在亮丽的乡村公路上,两旁是一闪而过的风景,干净整洁的村庄尽收眼底。田野里碧绿葱翠,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农村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占据着田间地头,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不要说脱贫攻坚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这件千秋大事,光是干净整洁的农村卫生环境都值得我们在大写特写。

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到达龙塘河水库管理所。当我们向所里的领导汇报拜访的目的后,受到真诚的欢迎。三个人快步走进管理所,实地查看环境。一个偌大的会议室,足以容纳四五十人开一个座谈会,优雅的环境足以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灵感。看着墙上的黑白照片,心里涌动澎湃的热情。岁月不饶人,那些奋斗的历史却融入了一个民族的奋斗史。站在龙塘河的堤坝上,遥望着水的源头,顺着胜之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贵州的小村落。我的家在贵州,为了修建龙塘河水库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有的让出土地,有的搬离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周边村寨自带粮食,加入修建水库的劳动大军中。胜之对我们说:“他娶的新娘就住在龙塘河边上,结婚那天早上还到水库挑土,放下扁担后,简单梳妆,便成了他的新娘。”胜之的扁担新娘,家住在湘西的美丽深处。这样的动人故事,足以撩动我们心中的琴弦,一幅别具意义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个年轻的贵州小伙,靠着动人的苗歌,翻山越岭,相约黄昏后,在月亮升起的森林里,打开甜润的歌喉,打动枝头上的鸟儿,打动了地里小虫,也打动了美丽的湘西姑娘,私下订了终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一起闯。没有华丽的迎亲仪式,结婚当天正遇水库修建的紧张时刻,新娘早上去水库挑土干活,放下扁担就跟着胜之来到贵州。这样的爱情,比今天的任何一场婚礼都要浪漫和难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大部分情况下是贵州姑娘嫁湖南,胜之能够取到一位心仪的湘西姑娘,足以看出他的魅力。

龙塘河位于两省的边界线,周边散落着无数的小寨子,每一个寨子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虽然属于不同的省,其实人同宗,话同音,水同源。龙塘河水库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落潮井镇境内,距县城39公里,与贵州省接壤。水库修建于1974年冬,总库容为285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为2323万立方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7.058万亩,实际灌面达6万余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人饮、发电、环保为辅的中型水利工程。龙塘河水库管理所下辖5座小I型、5座小II型水库,县内5个乡镇125个行政村受益,凤凰县8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有5个在水库灌区内,是口粮田的真正“命脉”。四周青山葱郁,坝内清波荡漾,坝外山花烂漫,作为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地,龙塘河水库管理所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力地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为搞好水源地保护,管理所成立护水小组,专门针对库内垃圾、养殖、非法捕捞等现象进行清理整治,实现了水面无污染,岸上无排放的优良库区水生态环境,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每年向阿拉镇自来水厂供水50万吨以上,解决阿拉镇2万人的饮用水问题,向廖家桥镇自来水厂供水30万吨以上。同时,将水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为水库淹没区村民无偿提供自来水,解决了贫困户饮水的实际困难,为水利精准脱贫划上了精彩的一笔。看着这些资料介绍,我想起了一句话:“山水林田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一个70年代修建的水库,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为周边村镇的繁荣无私奉献。我想,透过岁月的长河,还能看到那种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

年轻的岁月穿过季节的长度,镶嵌在土地上的村庄越变越漂亮。每一个山头都有一个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守护着一座水库的清澈,还有诉说不完的故事。80天修一个坝,在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里,靠着无数双手,靠着肩挑背驮,靠着上下一条心。县长穿着解放鞋、扛着扁担亲自参加劳动,铁姑娘、突击班、尖刀连随处可见,广播室里的小喇叭喊出惊天动地的大新闻。峥嵘岁月,鱼水情深,创造了无数奇迹。站在堤坝上,踩着脚下的石头,扶着坝上的栏杆,很自然地想起修建这座水库的劳动人民来。

站在龙塘河的堤坝上,看天更蓝,看云更白,看水更清,看人更美。人仿佛离天空越来越近,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云彩。飘来飘去的白云悠然自得,那些洁白无瑕的云朵像柔软的绸缎,给人无限的温暖。久居城市,常坐办公室的我们,望着头顶上自由变幻的云彩,心也瞬间宁静下来,让你无限遐思,且欲罢不能。从管理所屋内陈列的那些黑白的照片,去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去挖掘奋斗的底色,去感受一个民族坚韧。我们有幸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幸福不用言说,更需要把先辈们的精神谱写上今天的旋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