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滕建猛的头像

滕建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3
分享

用那些走过的脚印串起人生的年华

用那些走过的脚印串起人生的年华

               

熟悉的道路总会有熟悉的味道,同时又夹杂着一丝丝亲切的陌生感。一大群人经常往返在同一条道路上,帮扶着同一个村,放下手中的教鞭,我们成了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对于那些难忘的经历,每个人总是念兹在兹,时常梦见那条熟悉的道路。

闭上眼睛,一切的一切都在心底闪过。用那些走过的脚印串起人生的年华,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是当下,也会成为历史。把这些光阴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也讲给后来人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前进。在除贫魔、斩穷根的征程中,每一个亲身经历者都感同深受。平凡的人们用不平凡的付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扶贫故事,谱写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旋律。

在脱贫攻坚接受国家验收之际,慢慢搜索脑中的记忆,选择一些平凡的事例来记载走过的日子。普通帮扶走访的日子,时而滂沱大雨,时而艳阳高照。在晴雨不定的天气里,我们行走在乡村的田埂上,把时间安放在带着泥土的脚底,走进芒种深处。在弯腰与伸腰之间,汗水叠加着汗水。

走访的次数多了,便熟悉起来,整个寨子都知道村里有一群老师在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路过寨子,大家互相招呼一声,显得格外亲切,就连那些喜欢对陌生人狂吠的家犬,开始学会摇着温顺的尾巴,做出欢迎的姿势。如果某位同事因为其他要紧工作的特殊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去开展走访。对象户会不习惯地说:“唉!怎么帮扶我家的那个老师没见来呢?”

每个人包保的对象不同,个人采取的帮扶措施也就不同。当然,更多时候是把上级的惠民政策宣传好、疏导好和落实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理人居环境,制定帮扶措施,解决就业培训,联系劳动技能培训,宣传合医报销政策,或者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拧成一股绳,集中集体的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这段时间,我与涂兄弟和小刘组成一个组,三个人开一辆车就够了。于是,大家进村走访的时候,相互招呼一声。涂兄弟是对工作极为负责的,特别实干,对家人也是超好的那种,堪称典范。小刘对工作同样也是没得讲的,对家人也特别好,料理家务搞得井井有条。单论帮扶效果,他的投入是最多的,是真帮实扶。连一句苗话都听不懂的小刘,硬是把帮扶对象当成亲人,尽管语言不通,却能用实际行动感化帮扶对象。小刘帮扶的一位苗族大妈,逢人便夸小刘好。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我说:“小刘真正帮助我太多了,房子装好了,厨房修好了,进户路硬化了,小鸡小鸭有地方关了,出门干干净净,回家整整洁洁,硬是舒服极了。”苗族大妈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像是面上的一道涟漪,迅速划过脸部,然后又在眼睛里凝聚成两点火星,转瞬消失在眼波深处,那种笑容是从内心深处涌动出来的暖流。

涂兄弟帮扶的对象中有一家很特殊,一个六十岁的苗族大叔独自带着两个小孙孙,爱人不知去向,儿媳又离家出走,儿子常年外出务工,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儿子身上。看到这样的情境,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涂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付出实际行动,常常给两个孩子带点吃的,买点小孩穿的衣服,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当看到苗族大叔家的厕所用几块塑料胶纸盖着,风一吹,嘎嘎作响。涂兄弟便联系指挥部,帮助解决600个水泥砖。由于苗族大叔平常带个孙孙,帮不了别人,脾气又不太好,在寨子讨不到人帮忙。我们几个帮扶责任人团结起来,帮他把砖一个一个地搬到家里,又去找车运粉沙,然后一挑一挑地挑到家里。所有材料到位后,帮扶同行里有两个能拿砖刀,会做泥水工。我们便把破旧的厕所拆除,用水泥砖修建了一个新的厕所,然后盖上塑料瓦。涂兄弟到街上买菜和买米,又亲自下厨煮饭给帮忙的人吃。经过两天的努力,新的厕所修建起来了。苗族大叔含泪说:“涂老师,我们一无亲,二无戚,你对我实在太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看着这动人的一幕一幕,心底涌现出无尽的温暖。苗族大叔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支持,无论是交合医,还是产业土地流转,只要帮扶责任人说一声,工作特别好做。今年,当我再次进入苗族大叔家走访时,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厨房里挂着诱人的腊肉,厕所干净整洁,两个小孙孙长高了一截。一个稍大的孩子用普通话对大家说:“老师,您好!”在场的人都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面对此情此景,我写了一首小诗。老喜兄弟的心事/终于落下一块石头/扶贫攻坚的路上/你在,我在,大家都在/冲刺路上搭把手/敢教日月换新天/望见村庄/想起故乡的样子/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味道/龙家几口人/吴家因啥而贫困/小明上学是否得资助/田叔叔是否办理慢性病证/王二姨家是否缺水/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文字的笔记本/慢慢堆积成帮扶的高度/和贫困说声再见/枕着勤劳入睡/幸福便触手可及。

在一起帮扶的同事中,不得不提一位老师,那就是吴德安。吴德安当过农民、当过代课教师,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自担任脱贫攻坚帮扶干部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脱贫帮扶工作,经常深入所包保的吴炳高吴文炳吴凤清家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走访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贫困户家中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及脱贫愿望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在家、学校、帮扶对象之间来回奔波,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况且家中还有年迈的双亲需要照顾,面对困难,他自己坚强地扛着,从不向上级反应他的困难用情用意帮扶。吴老师是那种特别热心的人,做事也是特别认真的,也有着自己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从他子女的教育情况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在他的努力下,改变着命运,一代更比一代强。知识真的是能够改变命运,知识虽然不能当饭吃,却能让一个人活得更加从容、自信、有尊严。

作为一名苗族教师,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满家村作为一个全部是苗族的村寨,很多人听不懂汉话,帮扶的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是新进特岗教师,都是从外地引进的大学生,进了村后,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许多教师为此哭过鼻子,觉得农村工作太难做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吴德安老师主动承担翻译的任务,陪着大家进入农户家里,久而久之,那些贫困户接纳了帮扶的教师,相互能够听懂一些语言,帮扶效果越来越好,贫困户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帮扶的年轻教师也挂满了笑容,心与心距离拉近了。一有闲暇时间,他总是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依靠娴熟的表达能力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贫困户打成了一片,得到贫困户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满意率达到100%

在即将精彩出列之际,我邀请吴德安老师再走走帮扶的对象户。吴老师特意站在田埂上,要求我给他拍一张照片,背景是他帮扶之初最困难的那一家。如今,从背景上看去,一幢漂亮的小砖房镶嵌在笔直的公路边上,向南直达苗王城景区,向北可达美丽的大湾苗寨,门前李树压弯了枝头,火红的石榴迎风绽放。我们沿着产业路向坡上走去,遇见勤劳的人们正往自家的产业地里赶,老远就向我们问好,人们昔日脸上的愁云已被幸福的笑容所取代。放眼望去,到处是果林茶园,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家门口可务工。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背靠着枇杷树,脚蹬着李树,闻着板栗花香。写下一首小诗:比石头还重的心事/在眼眶里打转转/一场时下时停的雨/打湿了庄稼和土地/六月,莲叶无穷碧/醒在闹钟的叮呤声里/每天都折返在同一条路上/眼的绿色葱茏了整个季节/压弯了枝头的李树/以及无人问津的枇杷/形成了最初的模样/如果每座村庄都是一条鱼/游来游去的气泡里/只有水知道它的秘密/站在田埂上阅读村庄/袅袅升起的炊烟/与一朵云做的雨相逢/谈论着肆意生长的稻/背靠着夕阳/坐在硬化的地面上/观察来来往往的蚂蚁/抚摸着踩过的石头/把疲倦的身体交给夏天/头顶掠过的鸟儿鸣叫起回家的声音/归来吧,早出的人们

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我们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对老百姓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却能换回极大的信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困难,却能凭一点点的努力,帮助更多孩子点亮知识的明灯。我们从起早摸黑的足迹里,探寻走过的时光。风吹拂过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勤劳的人们开始翻犁打耙,种下一年的希望。善于经营的岁月留下的是财富,又是继续出发的起点。

    时下时停的雨,总容易揪住人的愁绪。雨是文人的乡愁,雨是庄稼的营养,雨是大地的甘露。雨,滋润过春天的花朵,清凉过夏季的炎热,催落过秋天的叶子,迎接过冬天的梅花。站在雨中,总会从心底升腾起一丝念想,再短的经历也要开始,再长的经历也要结束,我们在时代呼唤中,有幸参加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啃下的硬骨头都放到了致富路的最中央。如果有一天,能够有一个熟悉的老乡对我们回眸一笑,所有的付出都在岁月里定格成永恒的画面。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写进田间地头,用那些走过的脚印串起人生的年华。千年贫困的标签即将飘入浩瀚时空,幸运的是我们曾经站在这样的星空下,来过,思考过,停留过,付出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