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赶路一样,山一程,水一程,一路风雨兼程。从清晨里醒来,时光把我引向校园。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这需要多么大毅力呀。我不知道自己的坚持会有多少意义,但是,最起码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回馈母校,无悔于母校曾经对我的培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总有一些责任需要一代人去扛起来。
很多时候,一些责任的降临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就像自己目前的状态一样,以主持工作的方式,去负责某一所学校,于艰难中起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个没有运动场,在建教学楼也是缓慢推进,甚至连围墙也没有,这是一种多么艰难的境地呀。好多美好的想法刚刚在大脑中闪过,瞬间又被现实束缚得无计可施。站在现实的坡地里,反复思索,一个坚定的信念告诉自己,说上千万遍,不如真实地做一次。
当我从校园里走过,看到有的孩子捧着课本来到桂花树下,露珠在叶尖滚动,偶尔落在课本之上。学生们大声地朗读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教育哪有那么复杂,不过是处理好上课与下课之间的事,把人培养好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们通过阅读,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看着读书的学生,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当一个学校里有一群努力奔跑的教师,带着一群学生集体冲刺,就是大有希望的。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当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学风自然就会好起来。同样的道理,当热爱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风也就好起来了。不要说什么小班额,不要说什么大规划,关键要营造一个比、学、赶、超的氛围。蛋糕只有越做越大,才会有更多的人尝到甜味。
我们面对的孩子,纵然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需要教育的力量。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好一个孩子,就会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反之,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我时常想,中国农民是天底下最辛苦、最隐忍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一生的追求简单而明确,那就是有活干,有饭吃,就容易得到满足,而且总是闲不下来。特别是生活在腊尔山台地上的人们,他们朴实得如泥土,纯净得如山泉,快乐得如山雀。他们不懂得那些深奥莫测的道理,只知道,人活着,就应该好好地干活。他们不去追求一周休息几天,永远都不会有退休的那一天,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才会放下手中的锄头和镰刀。因此,面对他们的孩子,就是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与其抱怨这样,埋怨那样,不如首先做好自己。保持一个人内心的定力比什么都好。正所谓:“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每天用反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节课,总会找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在每个想要放弃的时刻,我们咬咬牙关,再坚持坚持。流过的汗水终将汇成一道光,照亮前行的路。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努力并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就在前些天下午放学后,我们一行四人走进一个叫马路冲村的地方。光听“马路冲”三个字,明显就能够感觉到偏僻与落后。马路被水冲走了,意味着交通不便。真正深入学生家庭之后,我们都在感叹,每一个问题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苦不堪言的家庭。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孩子的诱惑和伤害是难以想象的。眼前干涸的溪流与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同样触动着每一个行走的人。好在脱贫攻坚之后,每个村都有了光滑的硬化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村子的大坝子里。坐在学生家的院子里,仰望着天空中变幻无穷的白云,不禁陷入沉思。因贫辍学基本能够解决,但是因厌学、溺爱、网瘾、心理、监管不力等情况导致的辍学问题,依然是困扰着社会的一道难题。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实到学校,又怎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呢?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着力,需要一个形成合力的大美环境。
不同的季节,演绎着不同的色彩。人间的疾苦,要经过无数遍重复。关于兴亡与成败,全都写在历史的记叙文里。前几天,本人参加了一个毕业班举行的座谈会,充分听取了每一个孩子的发言,会上我们对一个说话不太清楚的孩子进行了鼓励,还有一个孩子说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些点点滴滴都引发了我的思考。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萧萧的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时代在向前发展,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脆弱,对很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把尊严悬挂在头底之上,去读懂尊严的真正意义。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在熟悉的场景里徘徊,某某地方就是我曾经学习过的地方,某间教室里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摸爬滚打中前行,每走一步都在反复酝酿。在匆匆忙忙中镇定下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乱麻,总得学会用快刀去斩断。无意间,同事们分享一个故事给我。一个靠着养猪致富起来的学生,经常喊他的班主任去吃饭。原因是那个学生上学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时刻面临着辍学的风险。正是他的班主任没有放弃这名学生,唤醒了这名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生命影响着生命,生命引领着生命,彰显的是一种敬畏,是一种大爱。被影响的是激励,是点燃,是感染,是唤醒。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演着,如何面对这样的学生,考验着每个教师的智慧和能力。
从时间的缝隙里走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紧凑。电话的另一头传来妻子的声音,“今天是女儿6岁生日”。尽管学校与家的距离不过是街头与街尾罢了,仿佛是数轴上相近的两个点而已,要想抽出一点时间回去一趟,还真是不容易。一个经过无数次折腾的学校,更换学校领导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心里除了感到痛心之外,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既然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的手中,哪怕是只跑了五十米,也要拿出全力冲刺的劲头。过河的卒子,不可能再有退路。正是因为这样,我几乎完全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有空就思考该如何真正去抓好学校管理。经常喜欢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之中,到一线去发现问题。坐在办公室里,看到只是电脑屏幕和天花板。一旦走进教学区,你就会发现原来学校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只要大家真正行动起来,把责任扛在肩上,心往学生身上想,劲想学生身上使,一切都会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
趁着下午与晚自习休息的时间段,抽身回了一趟家,给女儿点燃生日的蜡烛,那种天真烂漫的表情,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哥哥上高中去了,家里就剩下女儿了,连一个争蛋糕的孩子也没有,两个大人给孩子唱生日歌,的确略显孤单。一个孩子的生日,正是一个母亲的苦难日。六岁正是上一年级的年龄,看似简单的“人”字,一撇一捺,却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在田字格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小手对铅笔的控制都是大有学问的。再加上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极大的耐心,教几下就会心生烦恼,甚至有点想放弃的感觉。天真淘气的孩子还会说:“不要爸爸教,要妈妈教”。或许是因为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了,自然会多出一分陌生感来。这段时间多亏了妻子,除了干点养家糊口的活,还要对女儿进行学习辅导。每一次听见视频里女儿的读书声,都能够给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什么事也干不成。家是一种岁月,是一段时光;家是一座港湾,是一个方向。有了家,就有了暖流和牵挂;有了家,就有了踏实和自在;有了家,就更多了向前追寻的力量。当我早晨把女儿送到她奶奶手中之时,大手牵着小手,行走在上学路上,两个一高一矮的背影,凝聚着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关心。奶奶正在老去,孙女正在成长,而我却得面对更大风浪。岁月一点点暗淡了我们的容颜,却留给我们成长的智慧。人世间的亲情,如桥梁一样架起此岸与彼岸。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心态淡定了,外在的生活自然就会越来越朴素。其实,一个人活在世上,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内心充盈,就能面对阳光。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简单朴实的生活,会让生活的轨迹变得越来越清晰。顺着秋天的脚步,就能捕捉到最纯净、最美丽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