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滕建猛的头像

滕建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05
分享

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去牛郎的那天早上雨下得特别大,到了涨水的季节,总会下几场瓢泼大雨。天刚刚蒙蒙亮,我就起床。平常养成了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就会在特定的时间里醒来,这就是有规律作息的生物钟。农村学校一旦上班,就很难有规律作息,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只不过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就像看书的这件事一样,即使不看书,日子照样可以过。一个有追求的人,必须把看书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最近读了几遍有关ChatGPT的文章,人工智能的来临不可避免,作为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呼啸而至的元宇宙,风靡全球的ChatGPT,介入日常教学的虚拟学校、虚拟课堂、人工智能软件等,教育很难无动于衷,尽管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海量的教学信息,各种各样的App、小程序甚至比教师讲解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下要有AI思维,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着时代发展的潮头。未来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决定着人生的高度。每个人都要有硬本事,有自己的杀手锏。作为一名理科特别优秀的学生,我却在文科里另辟一条道路,逼着自己选择大量时间去读书,去写作。在乡村这块土地上,要加入省作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你耐住无数的孤独和寂寞。靠着一点一滴地积累,与那些有共同写作爱好的人结伴而行。从老作家身上汲取力量,原来有价值追求的人生,就没有“躺平”的可能,用生命影响着生命,总觉得时光太贵,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

在教育的路途中,我们有过一场又一场的遇见。回望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最值得感恩的是遇到了滕宇校长。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静心下来,一手一脚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凭着一颗良心在世间行走。教育是一项行善的事业,善良是人世间最具穿透力的东西,即可以穿透人生的高度,也可以穿透人生的厚度。每一次开展工作室的活动,都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出发,给别人创造平台,也成长自己。工作室在各个学校工作都极为繁忙的状态下,筹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目的就是真正发挥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滕宇校长的乡村名师工作室,是贵州省第一批启动的,也是松桃县当时仅有的两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之一,从2016年9月启动以来,走过了近8年时间。事实证明,一个人或许能够走得很快,一群人却能够走得很远。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工作室就以“抱团发展,越走越远”作为团队奋斗目标。一路走来,无数的乡村教师在这样的平台实现快速成长,有的成长为校长,有的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有的成长为名师、名班主任。很多教师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地方,却像一粒种子一样,快速的生根、发芽,成为新学校的骨干力量。杨绛先生曾经写过一句话:“当你身居高位时,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借鉴。只要大家拿出做的勇气和决心,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从失败中跌倒,又从失败中爬起来,哪怕最后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在摔倒的过程中早已练就抗挫的铮铮铁骨。从制作活动文件开始学习,从校内招收学员做起,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钱来买书给大家看,“逼着”害羞的老师们上课,到大家抢着去上课,从学校上到县里,再从县里上到市里,上到省城,去到省外。就在前段时间,咱们工作室的骨干成员龙正舟老师与北京社科院的研究员一同培训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跨越贵州高原的山山水水,穿越蓝天和白云,去到合肥师范学院带领大家分享“发展”的内涵,以及“以人为本”、“以物为本”两种发展区别,并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支柱。工作室里的一群人,用脚步丈量着每一次成长和进步,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申报课题,开展教学研究,顺利结题,申报教学成果奖。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目标越来越清晰。如果仅仅以追逐功利为目的,滕宇校长在小学第一批启动高级职称评聘时,已经率先拿到高级职称。为什么还要带着大家追逐更加高远的目标呢?我想,那是一颗真正为教育服务的心,“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现在,工作室谋划的一本教育专著即将完成,不久就会与大家见面。教育者先受教育,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乡村教育的追梦人。要想改变教师,就得改变教师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结识的人,正影响着你的价值选择。作为基层的教育人,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对这个岗位的热爱不会改变,锤炼自己的育人本领,用爱和责任浇灌祖国的花朵,就能做到问心无愧。所以,要敢于向每一个新的领域挑战。

“群文阅读”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工作室用4节课去进行实践活动。采用“1+X”的模式,用一篇引导学生阅读多篇,以任务单作为驱动。看似难以突破的群文阅读,经过一线教师课堂实践,也能找到一些门道。最值得肯定的,每位教师把课上完之后,都推荐孩子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这恰恰也是当前令人忧虑的,学生能否读到这样的书,或者说用什么方式去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阅读。语文课堂从来不应该只在教室,语文应该是用其他书籍重重包围,而构建起来的一座山峰。根据新课标要求,光在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量就得达到145万字。到了初中,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段)。在群文阅读方面作一尝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授人以渔”的引领,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当然,这样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

周四从牛郎回来后,我们又开始筹备下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即盘信片区初中物理复习研讨暨“三教”理念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发起得益于我与向功正的一次谈话说起,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件可以实实在在做的事情,要想发展学校,关键要有好的老师,每个学科都要有带头人。比如,当前的教研活动,就是要教研员本身过得硬,能够引领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科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彼此认识了。他又听说我写了一本书,从别人那里读过几篇文章,觉得写的全是脚下走过的路,沾满了露珠和泥土。于是一拨通电话,就驱车几十里到校来取书。那天我出差在外,就委托一个单位的同事把书取给他。光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向功正是一个做事非常讲究效率、说到做到的人。说实在的,在极为浮躁的现实里,有人真正愿意静下来读书的并不多,写书的更是少之又少。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微信群、QQ群、订阅号、公众号,还有抖音和短视频的狂轰滥炸,几乎都被手机控制了。为了能够看点书,我便在枕头,沙发旁边,电脑桌上,放上各种书本,凡是遇到有价值的书,就买上几本。等到稍微有点时间,就把自己关起来,写上几笔。或许,我们出生在相同的年代,有着极其艰难的求学经历。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心中埋藏着许多共同的话题。虽然我俩平时交集很少,自打认识后,但凡有机会在一起,就有没完没了的话题。

活动中,送课教师针对从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基本原则、考试性质和功能、试题难度分布等版块,进行示范授课。针对初中电学、力学等一系列复习模块,基于新课标要求构建一种可借鉴的复习模式,借助教学任务单,通过“少讲多学”,由不同层次的学生上黑板当小老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体验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对“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进行实践,狠抓学生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难得可贵的是,向功正亲自上课,而且他的课是没有经过打磨的,现场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时光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记忆里,上个学期他分在盘信定点督考,白天要忙于工作,就选择在晚上到校来上大课。我们把三个班的学生集中在大会议室,请他上一节示范课。在课堂上,向功正以趣味性的思维活动引入主题,整个课堂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结合学情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讲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我们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做题的过程进行讲解。面对学生不太自信的表达,教师首先给予肯定,并善意提醒学生改进的地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做到“眼到、心到、脑到、手到和口到”,特别是“口到”注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适时鼓励学生,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火花,课堂有效性得到充分彰显,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使听课的教师领略了他独有的教学风采。

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恰逢省级适应性考试刚刚结束,正在上课的时候,物理考试成绩出来了。上次在黑板上讲话不太自信的那个孩子,今天又有机会在向老师的课堂上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一次明显比上一次自信得多。当我看到这个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时,真的很吃惊,在县里面无数优质学校的考生中,仅有三十几个能够达到80分,而我们这个孩子的分数是83分。事实证明,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又一个成长平台,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一直围着向老师问问题。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听到高质量的课堂,我们把几个十分好学的学生留了下来,让他们听完所有老师的课,相当于间接给了孩子一些福利。一个老师上课最高的境界是,当课上完后,孩子们就认识了这个老师,并从心里希望上课老师能够留下来。教育最怕喊口号、造概念,需要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点来说,教育需要的是行动主义者,向功正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教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教育人离开了课堂,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就像鸟儿离开了天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想,向功正作为全县物理教研员,他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光和热。

关于农村教育,就是一道复杂的方程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但是,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有一种解一定是爱与责任。“教育哪有什么捷径和方法,只能付出更多的的时间和精力。”最近,我看到一个班级进步很大,问了一下这个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说:“我没有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互相给‘面子’的艺术,多对学生高看一眼,就会与学生的距离近一点。”是呀,这位老师把办公地点搬进了教室,每天跟着学生一起上课、放学,从早读课开始陪伴,值得晚自习,用时间和陪伴,一点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农村上晚自习的学校来说,别人已经忙完一天的工作,学校的忙碌才刚刚开始,只有学生睡觉了,才会有片刻的安宁,梦里还会担心那些调皮的学生翻墙外出,这种无形的压力,亲身经历者才会明白其中的滋味。

一般认为,动物有肉无灵,神仙有灵无肉,人类有肉有灵。人类既有物质的欲望,又有精神的追求,而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一个人的脊梁。教师本质上是一名精神工作者,必须是一个富有精神追求的人。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好的教师半年之内就能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