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作家梦的人,如果能够成为省级作协会员,算是迈过了一道小小的坎。在七八十岁高龄还在坚持写作,并加入省作协,圆了作家梦的,绝对是一个奇迹。这样的真人真事就发生在松桃县盘信镇,一个人叫段于光,另一个人叫欧阳俊。一个人用写作延续生命,另一个人用写作创造生命的奇迹。
面对一个年逾八旬、精神抖擞的老人,我感到由衷的佩服,用生命跑出来的加速度,丰满着我的精神天空。关于生命的意义,无数的伟人和哲人给出了不同的诠释,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一定得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最近,我读了欧阳俊老先生写的——《梵净儿女闯深圳》,每次捧起这本书都有一种流泪的冲动,又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也让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活着,必须活着,欧阳俊的乳名叫“难民”,一个早产儿降临人间,在一场大火中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连尿布都没半块,母亲生育12个儿女,夭折11个,唯一活下来的“难民”还多灾多难,八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紧接着他硬是迈过了战争、瘟疫、天灾、运动一道道铁门坎,大难不死。透过数据的背后,即使欧阳俊老先生什么都没有做,能够延续一个家族的生命,本身已经是奇迹,更何况做出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退休后十年,欧阳俊感到有荒废生命的隐痛,于是选择认真地老去,留点文字在人间。他很认真地打量着自己,一个老态龙钟但又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老人。“我是如何变老的?”欧阳俊的直觉中有两个字眼:一个是“冰”。一个土头土脑、衣衫单薄,满头冰花赤脚踏着冰雪艰苦求学的普通少年,变老了;一个是“火”。一个出生在火光中,前半生在烟熏火燎中度过,一切都在大火燃烧中冶炼着的人,变老了。于是,他继续与命运进行不屈地抗争,先后公开出版《梵净魂》《活着的传奇》《梵净儿女闯深圳》等,用写作创造出生命的奇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老先生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他化作一只鹰,击长空,逐万里;我仿佛到他化作一条鱼,戏江河,潜海底;我仿佛看到他化作一棵树,向蓝天,念故里。
活着就能看见花开,看见草绿,听见春风浩浩荡荡的吹过三宝的每一寸土地。作为盘信人,能读到同为松桃盘信人欧阳俊老前辈写的纪实传记文学,从生活的毫厘到家国动荡,梵净儿女勇立潮头闯深圳,童年往事浸满了血泪,人生感悟充满着信仰的力量,满载着作者八十多年颠簸命运,满载着这个国家几百年的风云变迁。读完这本书,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素不知道三宝有如此多传奇的故事,在盘信这片热土有如此多跌宕起伏的过往。那些血与泪的过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人活着真不容易,明知以后必然死去,还要苦活苦拼。欧阳俊老先生在文章中说:“我没有什么权势,只有几部著作,作为传家宝留给家人和青年朋友们。用实干和坚守,锤炼意志品质,遗子孙以清白和艰苦奋斗、敬业奉献之精神。但愿这刻骨铭心的记忆,化作自己的血脉,能作为精神食粮滋润你们的心灵,长出飞翔的翅膀。作为一块磨石,磨炼你们的勇气和毅力,传承延续心灵的爱与恨。”这些朴实的话语,是一个长者对家人和年轻朋友们的期待,更是做人做事的警世良言。欧阳俊说:“我们这辈人啊,能活出来已是不易。我的一切,都在大火中冶炼着。”功名利禄不过荒草一堆,唯有那些永久流传的文字,是不会被烧毁的,照亮过古人,也照亮过今人。一般认为,动物有肉无灵,神仙有灵无肉,人类有肉有灵。人类既有物质的欲望,又有精神的追求,而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一个人的脊梁。在这个浮躁的尘世里,能够静下以来读一本书,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就会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干净。
令我开心的是,我的儿子对这本书居然爱不释手。他每次周末回家做完作业,就津津有味地捧起书读起来,每每读到有意思的地方就同我交谈起来,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不停地追问。看到十七岁的儿子对这本近三十万字的作品有兴趣,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抗挫能力严重不足,最感兴趣的是手机,特别迷恋各类短视频和网络游戏,急需一种特定的家庭氛围去熏陶这样的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刷手机,与孩子一起阅读,从本地作家中吸收养分,读懂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情谊。文学需要后继有人,应该扎根在脚下的这片土地里。
欧阳俊老先生从盘信走出,用活着的传奇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奔涌的河流,用梵净儿女闯深圳的故事激励我们保持与时俱进的干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着善良是人世间最美的道德品质。无论是求学路上,还是工作过程中,在自己本身处境已经很艰难的境地下,每每遇到弱小,总要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不图回报地去帮助别人。1960年1月,正是国家处于极为艰难的日子,就读于贵阳师范学院的欧阳俊放寒假回家,在离家十几公里的路上,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王妹挡住讨要吃的。他只得把包里准备带给母亲吃的、极其珍贵的半斤蛋糕拿给她吃,谁知这个小女孩吃饱后,又哭求大哥哥带自己回家,说自己是瓦窑寨的唯一幸存者。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实际上背后凝结着无法忘却的伤痛。只要去读读历史,就会有大把大把的眼泪涌出来。一个人因为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体验,所以每看到一粒粮食都会觉得无比珍贵。
当他有所能力的时候,写书,资助家乡的文学人,传承一个地方的文脉,功不可没。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用笔来书写,蘸过笔墨的土地能够站立起来。如果说爷爷和父亲教会“难民”如何去为人处事,母亲则在他身上烙下“读书改变命运”的印迹。在我苦难的童年时期,母亲用湖南土话教育我:“土地不种误一季,人不读书误一生,读书要读出过人样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服输)”。正是因为母亲送儿读书的执着和坚持,铸就了欧阳俊的坚韧。一个小脚女人,不亮就起床,劈柴、生火、煮饭、喂猪、推磨、舂碓等,成年累月地重复着。读着这样的文字,给人很强的画面感。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很难想象那时候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那是夏天的中午,赤日炎炎似火烧,母亲半夜起来推豆腐,因疲惫不堪,大汗长淌,突然休克过去。这件事发生在欧阳俊十四岁的时候,母亲从鬼门关回来了,死而复活的奇迹在三宝传开了。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欧阳俊老先生的母亲最后活到九十八岁高龄,这又一个奇迹。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和最无私的,一个好女人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说,欧阳俊老先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给予他无限温暖的好母亲。无论是做人做事都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乞讨的人,哪怕是忍口少吃点,也要帮助别人,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捧着这样一本书去阅读,这样真实的文字能够刺激我们的魂魄。
文学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文学是大众,文学应该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作家是精神界的医生,医治人的心病。那些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些无法掩饰伤痛的乡愁,那些敢拼敢闯的梵净儿女,在欧阳俊老先生的笔下原汗原味地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梵净魂就是民族魂。出生于腊尔山台地的我们,只有从家乡出发,积蓄力量,厚积才能薄发。这些老一辈作家们用生命去书写和呐喊,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拼搏激励拼搏。欧阳俊老先生求学的苦难岁月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从破庙里走出来,被饥饿和恐惧笼罩着,在煤油灯下刻苦学习,成为松中首届高中生。一个原本成绩极为优秀的学生,却因高考时使用的钢笔沁透考卷,导致字迹一塌糊涂,作文零分,没法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一个不想教书的人,却阴差阳错地上了师范院校。人生的路是漫长的,关键处只有几步。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上,而赢在转折点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能犹豫不前,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选择每一步,勇敢地迈出去。是呀,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再坎坷的路都要一步一步走下去,跌倒了爬起来,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生活是苦尽甘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
树高千丈,根在沃土。欧阳俊老先生是家乡的骄傲,给家乡人民树立了榜样。犹记得《梵净魂》在盘信老屋村举行新书发行仪式时,欧阳俊老先生的激情洋溢。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的灵魂要靠我们来塑造。灵魂是需要有温度的,能够给人无限的可能。我分明看到了欧阳俊老先生的眼里噙着泪水,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老先生说话的时候,眼睛里始终闪烁着真诚的光芒,他口里传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种语调,都源于他滚烫的血液和火热的心,亲临现场的朋友无不为之动容。松桃的血性,松桃的性格,是用血与泪铸成的。老一辈能活下来太不容易,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铸成了人性的丰碑,向死而生。太多的人,为了脚下这片土地献出过生命,在血雨腥风的时代挺身而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用最铿锵的声音呐喊“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正是因为有老一辈的拼搏,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欧阳俊老先生是一个上半生教书,下半生从政的苗家汉子,在安享晚年的时光里奋笔疾书,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当我们死去的时候,能让后人更好地活着,这就是我们活下来的价值。”苦难不应该忘记,应该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融入民族的血液里,警示活着的人,不忘过去,牢记历史,向着未来,传承好老一辈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