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认识王老师,经常能够看到他分享的诗词,他是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师,褪去所有的光环之后,投身于民族地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这个项目。对基层学校保持一种极度的尊重,让我倍感亲切。特别是看到他工作之余创作的诗词,可以窥见他的人生经历,除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之外,还有仰望星空的追求。
在文学的星空中,诗歌如同璀璨的星辰,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王先华的《七绝十四咏》犹如一串精心串连的明珠,将川黔大地的山水人情、四季变换以及人生感悟一一展现,让读者沉浸于一场诗意的旅行之中,尤其是那尧龙山的雄伟与神秘,仿佛是这组诗的精神坐标,引领我们去探寻诗中的多重意境与深刻内涵。
一、尧龙山:川黔大地上的诗韵基石
“川黔天外降尧龙,紫气灵光笼瑞峰。四季夕阳闻暮鼓,五更旭日听晨钟。”开篇对尧龙山的描写便奠定了一种雄浑而神秘的基调。川黔之地,尧龙山宛如从天而降的巨龙,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不仅展现出尧龙山的雄伟气势,更给人一种天外仙境的感觉。“紫气灵光”暗示着此山蕴含着祥瑞之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川灵性的一种尊崇与神化。而暮鼓晨钟的意象则将时间的维度引入诗中,尧龙山在四季的交替中,伴随着夕阳下的暮鼓和旭日初升时的晨钟,这种描写仿佛让山有了生命的律动,它见证着日升日落、岁月更迭,也成为人们心灵寄托的神圣之地。尧龙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是川黔大地诗意的源泉,是后续诸多诗歌情感与意境生发的根基。
二、重阳三咏:时光中的感恩、乡愁与人生感悟
1. 感恩之思
在“黄菊茱萸岁岁开,皆因重九感恩来。娄山夕照丹枫叶,片片殷红向玉台。”中,诗人以重阳佳节常见的黄菊和茱萸入诗,点明了重阳节的时令特征。黄菊和茱萸岁岁盛开,诗人认为这是因为重阳节所蕴含的感恩情怀。而娄山夕照下的丹枫叶,那一片片殷红的枫叶朝着玉台的方向,这里的玉台或许是一种象征着美好或者神圣的所在。枫叶的殷红与黄菊、茱萸的意象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感恩与敬意的氛围。红色的枫叶仿佛是人们感恩之心的外化,向着美好的目标表达着敬意。
2. 人生秋意与文化传承
“重九登高上大娄,红尘烟火又经秋。稻香桂馥随风去,骚客清吟雅韵留。”诗人在重阳节登高娄山,感受到红尘烟火中的季节变换。稻香和桂馥随风飘散,这是对秋天丰收景象和浓郁香气的描写,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随着风消逝。而与之相对的是骚客清吟的雅韵得以留存,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人生如同季节变换的过程中,物质的东西如过眼云烟,而文化的、精神的东西却能够永恒,骚客的雅韵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下得以传承,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3.乡愁的深沉表达
“人生一梦几曾同,都历童颜鹤发翁。娄岭乡愁千万缕,重阳尽付夜光盅。”诗人从人生的宏观角度出发,感慨人生如梦,人人都要经历从童颜到鹤发的过程。而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娄岭的乡愁如同千万缕丝线,被诗人倾注到夜光盅之中。夜光盅在这里可能是诗人独酌时的酒杯,乡愁借酒来抒发,更加凸显出其深沉和浓烈。这种乡愁不仅仅是对故乡娄岭的思念,更是对人生过往、岁月流逝的一种眷恋与惆怅。
三、深秋四咏:秋意中的美感与情感交织
1.秋景的诗意联想
“西风浸染漫山黄,犹似丛园菊蕊芳。十里观山连夜雨,筑城遍地桂花香。”西风将山峦浸染成一片金黄,这金黄的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丛园中的菊蕊芬芳。十里观山之处连夜下雨,而筑城却遍地弥漫着桂花香。这里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将不同的景色和香气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富有层次感的秋意。金黄的山峦、芬芳的菊蕊、连夜的雨和桂花香,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既有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又有嗅觉上的香气缭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深秋画卷之中。
2. 秋夜的浪漫与友情
“赏秋不觉醉枫丹,几树深红映后山。且就中天赊月色,与君对饮白云边。”赏秋之时,诗人陶醉于枫叶的丹红之中,几树深红的枫叶映照在后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诗人浪漫地想要从中天赊来月色,与友人在白云边对饮。这种对秋夜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将对秋景的喜爱与友情的珍贵结合起来。在秋夜的美景下,与友人共享美酒、共赏月色,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惬意。
3. 乡愁与秋光的融合
“重九秋光斗日光,金华湖畔桂花香。雾岚袅袅娄山月,结得乡愁百尺长。”重九的秋光与日光相互争辉,金华湖畔的桂花香弥漫。雾岚袅袅之中,娄山的月亮高悬,这一景象勾起了诗人百尺长的乡愁。秋光、桂花香、娄山月这些美好的秋景,却成为引发乡愁的诱因。诗人将乡愁与秋景紧密结合,使乡愁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是有了具体的依托,如那娄山月、金华湖的桂花香等,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愁的力量。
4. 秋深的人生百态
“秋深湖畔柳千千,云雾高楼水接天。杖国苍翁抬皓首,手中纬线拽鸱鸢。”秋深时湖畔的柳树众多,云雾缭绕着高楼,水天相接。而杖国之年的苍翁抬起皓首,手中拽着纬线放风筝。这一画面描绘了秋深时节不同的人物和景象,既有自然景观的宏大描绘,又有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刻画。苍翁在秋深的环境中放风筝,这一细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岁月已深,但仍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也反映出人生百态在秋意中的不同呈现。
四、石阡古温泉三咏:温泉中的身心洗礼与人生感悟
1.沧桑与世态的感悟
“山国城南碧玉汤,露池夜浴洗沧桑。龙川古渡他乡客,从此方知世态凉。”山国城南的碧玉汤般的温泉,在露池夜浴时仿佛能洗净人生的沧桑。龙川古渡的他乡客,通过在温泉的洗礼,体会到世态的凉薄。这里温泉成为一种净化身心的媒介,而他乡客的身份则增加了世态炎凉的感触。夜浴温泉,洗去的不仅是身体的污垢,更是心灵的疲惫和对世态的感慨,诗人借温泉表达了对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2. 心灵的澄澈与佛性的映照
“万寿宫前月桂开,一池玉液远尘埃。身无藏垢迷心性,佛顶秋光入眼来。”万寿宫前月桂盛开,一池温泉玉液远离尘世的尘埃。诗人强调身无藏垢,这样就不会迷失心性,此时佛顶的秋光映入眼帘。这一描写将温泉的纯净与心灵的纯净联系起来,并且引入了佛性的元素。佛顶秋光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纯净与智慧,当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纯净状态时,才能感受到这种佛性的光辉,体现了诗人对心灵澄澈境界的追求。
3. 温泉与美好生活的契合
“凯峡龙川拥小城,瑶池一泡最宜生。松明山麓秋光好,不负人间玉液情。”凯峡龙川环抱小城,在这样的环境下泡温泉是最适宜养生的。松明山麓秋光美好,在这样的美景中享受温泉,才不辜负人间的玉液情。诗人描绘了温泉所处的优美地理环境,将温泉与养生、美好生活联系起来。在秋光山色的映衬下,温泉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感恩自然的一种象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五、镇远古城三咏:古城的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
1. 古城的山水雅韵
“古城画舫任西东,雾绕屏山听晚钟。秋色岚烟流雅韵,一窗山水㵲阳中。”镇远古城的画舫在水中任意东西,雾霭缭绕着屏山,晚钟声声。秋色中的岚烟流淌着雅韵,从一扇窗户中可以看到㵲阳中的山水。诗人通过对古城中画舫、屏山、晚钟、岚烟和山水等元素的描写,展现出古城的山水雅韵。古城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充满了诗意和宁静,那雾绕屏山、晚钟回荡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2. 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梦想追求
“禹门古渡桂舟横,贡士秋闱赴帝京。㵲水屏山生紫气,沅江东去取功名。”禹门古渡有桂舟横陈,贡士们在秋闱之时乘船沿着沅江前往帝京求取功名。㵲水屏山之间生起紫气,这一景象暗示着古城的祥瑞和希望。这里将古城的禹门古渡、㵲水屏山等自然景观与贡士求取功名的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出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在古代社会中,古城是人们追求梦想、实现抱负的出发地,㵲水和沅江成为承载人们梦想的通道。
3. 古城的生活诗意与沉醉之美
“廊桥坊巷古衢幽,绿水轻浮吊脚楼。浣女渔翁灯影里。今宵沉醉木兰舟。”廊桥坊巷古老而幽静,绿水轻轻浮起吊脚楼。在灯影里有浣女和渔翁的身影,这样的景象让诗人今宵沉醉于木兰舟之中。诗人描绘了古城的生活场景,廊桥坊巷、吊脚楼、浣女渔翁等元素展现出古城浓郁的生活气息。而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诗人沉醉于木兰舟上,体现了古城生活的诗意和迷人之处,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王先华的《七绝十四咏》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和对黔山贵水独特的描绘,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从尧龙山的雄浑神秘到重阳的人生感悟,从深秋的美景与乡愁到石阡古温泉的身心洗礼,再到镇远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诗意,这组诗犹如一部川黔大地的百科全书,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凝练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如暮鼓晨钟、黄菊茱萸、温泉玉液等,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对乡愁的眷恋、对世态的感慨、对心灵澄澈的追求等,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组诗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对重阳节、古城文化等传统元素的描写上,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诗歌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且,通过对川黔大地独特文化和景观的描绘,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尽管古诗词由于受押韵、平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创作起来难度很大,没有现代文随意,但丝毫没有影响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阅读。阅读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在这个浮躁的尘世里,我们需要阅读和写作来医治心灵的伤疤。其实伤疤也是生命见证的过程,历经坎坷和风雨,依然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