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苟且所束缚,眼中的那片海似乎也变得遥远而模糊。看完陈行甲主编的《读书,带我去山外面的海》,18首关于山与海的诗歌。让我有一种愁绪,未来乡村教育越来越难。有的人一辈子在大山里,但他的精神世界早已超越了山海;有的人在物质上走出了大山,但他的精神却一辈子依然锁在那匮乏之中。
文章以读书为媒介,巧妙地阐述了如何跨越现实的“山”,抵达心中理想的“海”。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拓展视野、丰富心灵的重要途径。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对于那些困于山中,未曾见过大海真容的人来说,书是一扇神奇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书中的文字如同灵动的精灵,引领着我们的思绪飘向远方的大海。书中可能描绘着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那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海岸,溅起洁白如雪的浪花;那广袤无垠的海平面,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在落日的余晖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些文字的描述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对大海有了初步的向往。但这仅仅是开始,读书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视觉上的想象。
心中的那片海,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诸多的压力与挫折,如同在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而心中的海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给予我们希望与慰藉。当我们在困境中挣扎时,想起心中那片宁静而浩瀚的海,就仿佛能汲取到无尽的力量。它象征着一种自由、豁达的心境,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与眼中的海不同,心中的海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失去光彩,也不会因为距离的远近而改变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眼中的海可能会受到实际环境的限制,例如当我们站在海边,看到的只是眼前这片特定的海域,它可能会被污染、被开发所破坏。然而,心中的海却可以永远保持着它最纯净、最美好的模样。它是我们通过读书、思考和感悟构建起来的理想境界,承载着我们的价值观、梦想和对人性美好的信念。
眼中的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它可能因为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等原因而逐渐失去原有的魅力。而心中的海,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永恒的特性。它不受外界物质因素的干扰,始终屹立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就像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海洋形象,无论是《老人与海》中的那片充满挑战与神秘的大海,还是《海底两万里》里充满奇幻冒险的海底世界,它们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印象是永恒的,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眼中的海有其边界,即使是最辽阔的海洋,也能被地理学家用经纬度来界定范围。但心中的海是无限的。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不断地丰富心中那片海的内涵。每一本好书就像是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注入这片海中,使它变得更加深邃、更加广阔。我们可以在心中的海里探索哲学的深邃、艺术的美妙、历史的沧桑,它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智慧和情感,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精神宇宙。
心中的海是我们自我塑造的结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在这片海中构建独特的岛屿、港湾和航道。它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和内心的渴望。相比之下,眼中的海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它的存在。而心中的海则让我们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创造者,通过读书和思考,我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塑造出一个更加完整、更有力量的自我。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这一主题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世界的建设。我们忙碌于眼前的事务,奔波于名利之间,却忘记了心中那片可以带来真正宁静和满足的海。
该本书提醒我们,应该重拾读书的习惯,通过阅读去构建心中的那片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考、感悟书中的智慧,将其融入自己的精神体系。无论是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只要心中有海,我们就能拥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当我们在心中放置了一片海,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发生改变。我们不再被眼前的琐碎所困扰,而是以一种更加豁达、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心中放置一片海,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追求。《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片心中的海比眼中的海更加珍贵、更加有意义。它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