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岷江的头像

谭岷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8
分享

山间,有个美丽的地方叫金竹

前不久,和几名本地文学爱好者去看了地处长江南岸、重庆东部的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的金竹乡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竹,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部的351国道旁边,境内有古代忠县到黔江和湖北咸丰的古道。这是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地方,用诗歌来赞美它,即使是曹植李白合力来写,肯定也会辞不达意。于是,作为普通码字者,我只好絮絮叨叨地用散文来记叙它。

龙滩坝

金竹多山,且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坪坝就显得稀少可贵。但和家村的龙滩坝就是一块非常广阔的坪坝。

沿着一条清澈可见底的溪水上行,只见两岸都是村庄,以及村庄前的菜园、庄稼地,有蝴蝶在大自然飞来飞去。阳光下,一只本地小狗躺卧在路边,阳光照下来,它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远远看去,它幸福的样子,让贪享人生并奢望更多幸福的我自愧不如,也对它陡然起敬。它的主人是村民老姚,七十多岁了,身材很好,容貌甚秀,两颊处尚有鲜红的光,看起来不过六十岁左右;这么老帅的人,想来年轻时容貌也差不到哪里去,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至今独居,每月享受着700多元的五保养老金,却又喜爱劳动,自力更生,仍栽黄连、喂肥猪、种庄稼,忙得不亦乐乎。

小狗见我们来,便围着我们转悠摇尾,似乎我们是它的熟人朋友。我问,这只热情好客的狗叫什么名字?老姚耳朵有点背,但坝里的风有点大,它们热情地吹拂着,就像一个翻译官,或者像一个力夫,将我吐出的语句一个又一个字地搬进老姚的耳朵边。好在这翻译或搬运的时间并不长久,一般我重复了两次,老姚便听见了,便说,没有名字。又问,这河叫什么名字?老姚依然说,没有名字。

——这就有些世外桃源或炎黄部落时代的韵味了,除了人和村庄,所有的物都不用取名。

仙人岩

龙滩坝背后是仙人岩,共有三座相邻的山岩。仙人叫什么名字?问村民,他们也不知道,反正叫仙人。我便想,这个仙人,可能是金铃广寒宫飘来的嫦娥,也可能是过海八仙里的某一位。

仙人没有名字,但那些山岩却有名字的,一座是猪,一座是虎,还有一座是马。乡人对它们的传说也少,但很有趣,最右边的猪竟然用屁股,便能把百兽之王的老虎驱赶开——不知道这老虎是被那猪吓着长大的,还是这老虎本来就有洁癖;那马,却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当年从黔江县城骑来的,大约因为张仙人骑惯了驴(说来也是奇怪,中国传说中的许多仙人都是骑驴的),骑不惯马,也可能张仙人跟有恐高症的我一样,有恐快症,那马虽是凡马,却跑得像关公的赤兔,像闪电,仙人便被吓住了,到了仙人岩边歇脚时,仙人便很生气,原因除开仙人被吓住了(在这险峻的山间,弯道多,道路窄,速度太快,是容易出事故的,虽然仙人跌不死,但也会受伤,特别是心灵的受伤,是需用天长日久来修复的),还因为一路漏掉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特别是没能让庸俗的凡人看清自己的仙人容貌,导致凡人无法赶紧磕头烧香,大赞“神仙保佑,神仙长寿”之类的话——其实神仙也是平凡人,有荣誉感、虚荣心。张果老如此想着,越想越气不过来,便有了凡人的庸俗心态和小肚鸡肠,手指便一挥,竟将无辜的马儿放逐到了这里——好在这马虽然被脾气大、心胸窄的张果老石化于此,却从此不受死亡和腐烂的威胁,在这里真的得到了长生。

更让人欣慰的是,人们看到这石头相的马,已想不出张果老的名字,只是说那马得罪了一个仙人,被罚到了这里。

无名瀑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在几乎到达山顶再往下行的地方,车停了下来。陪同的乡党委副书记谭海峰让我们下来看当地最出名的瀑布。

刚下车来,我的眼睛一瞅,便想,这瀑布也很平常啊。但走近了看它,却发现旁边的山岩遮住了它的大半,要转到它的正面才能看到它的全貌。便感觉它确实天赋异禀;它的高度,大约有将近二十米吧,公路从它的小腿处飞过,我们站在那里,就像站在它的膝盖上。它身材窈窕,水流哗哗声中,又隐含一点敲击石壁的金石之音,伴奏着深山的鸟鸣,就成了别样的别处不易听见的天籁。阳光照在溅起的水花上,一缕水烟便在空气中弥漫,宛如水做的散落的白云。

这瀑布是美的,美在它地处山顶,抬头望去,似乎它是从蓝天云朵下面降临到凡尘的,虽无仙人的身姿,却有仙人的风韵,水珠虽小,却抱团发展,敲击着远古亘成的数处巨大石壁,四周却有不少绿荫和古树陪伴着它。可惜的是,它毕竟生错了地方,竟生在了古代尚属蛮荒之地的七曜山区,离长江太远;据说唐代李白、宋代欧阳修到过石柱县城太白岩,如果他俩能继续往东边走上三两天,便会遇到这处瀑布,也会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或“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环瀑皆山也”的离骚绝唱。好在现今是盛世,乡村振兴如火如荼,随着金竹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的游客中定有人是李白转世、曹植再生,随便“啊”地一声,便能将瀑布的美意美韵渲染再现开来,让更多的未曾到达一观的人们产生共鸣,心生向往。

巧的是,这个堪比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瀑布,也没有名字。同行者中,有人给他取了名字,叫飞云瀑——名字虽好,气质亦匹配,但总觉得只是十全九美,至少离它的美好风度还差了一步半步,就像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和四大帅哥中,西施貂蝉王蔷宋玉潘安卫玠等的名字尚可,兰陵王的姓名高长恭似乎有点落入俗套,但他文武双全,颜值和卫玠完全相同,也是帅到极致,人们便爱称他兰陵王;唯独只有杨玉环这名字就弱了些(如果改称杨贵妃,则更是真俗气了)。

有时,面对美食美景美女美物,不知道名字,或许更有怀念怀想以及赞美敬服的巨大空间。

龙门溪

龙门溪是石柱县境最像桃花源的地方之一。在路边一处弯道下车,看到一条溪流,溪水清澈,可见几条鱼儿在水中岁月里悠游,也竟能准确地照出岸上的我的胖影。往溪流上游望去,只见一处石壁,绿树簇拥,似乎无路可行,表面看来,似乎就是一处简单的蓊郁山林。

但是,如果坚持沿溪上行,便可以看到两壁犹如石门的石壁。再往前走,果真豁然开朗,居然是一块小小的平地。平地内有两处村庄,鸡在鸣叫,犬是黄犬,却极为友好,只摇尾巴,不吠叫,炊烟升腾,只是良田多已退耕还林,且这平地太小,小得就像盆景,且鲜有桃花,相对少了许桃花源的韵味。

和诸多溪流没有名字不同,这里倒有个大气的名字“龙门”。顾名思义,便是龙成仙时飞过的门,据说鲤鱼如果飞过这门,也可以成为仙鱼,与山河同寿。鲤鱼越龙门辛苦,但人类走过龙门却很轻松,我们只花了不到十来分钟,便在龙门边走了两个来回。

出了门来,莫名想到龙滩坝。金竹乡名字有龙的地方,据说只有龙门溪和龙滩坝。便想,龙滩坝是否本来叫龙躺坝呢?想来那龙从龙门飞出,便是想到仙人岩上去成仙的,但到了岩下的坝子里,或者太累了,或者被坝子的美景迷住了,便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四肢很放松地躺下,便躺出了那块金竹乡面积最大的坝子。

金子湾和田湾

金子湾在和农村,田湾在上升村,都是有些历史的土家传统院落。

金子湾最古老的房子是1920年代修的,刚好100年左右。这里并不产金子,也没有与金子相关的传说,可是为什么叫金子湾呢?问村民,村民也不知道。

但是,我坚信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的来历。这时正是上午11点,阳光下,风吹来,银杏树叶便泛起金光,枝上嫁接的那些神奇中药早开了花,风中舞蹈起来,煞是美丽。金子湾的来历,可能正与银杏叶子有关——到了秋天,这里的银杏叶子变黄,金光闪闪,落在地上,地上便金玉满堂;落在屋顶,房子便金碧辉煌。我想,在数百年的历史岁月中,肯定至少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年秋天的一天,一户财主大意地将随身携带的金叶子掉在了满是银杏落叶的地上,财主一看,急出了汗来,就像黄蝴蝶飞入菜花簇里无处寻找,满地的金黄叶子,怎么才能找了真正值钱的金叶子呢?故事的结局也有意思,必定是有个聪明的农妇智商堪比三国时期称大象的神童曹冲,想到了一个妙方,就是将所有地上的叶子都用扫帚扫出来,堆在一起,让风车吹,将轻轻的树叶子吹走,最后剩下的,自然就是比较重的金叶子了。

和金子湾处在半坡不同,属于市级传统保护院落上升村境内的田湾,刚好处在山上稍微平坦的浅丘处。田湾这名字非常好理解,因为村庄周围必定是稻田。我们去的时候,田湾很宁静,院落很古朴,旁边的古树依然静默,一只橘猫躺在阳光下,任由我们给它拍照。据说大部分村民都在外地城镇买了房子,或租了房,平时就在城镇或附近打工、照顾孩子读书,只有到了农忙时节才回来。三年前,我曾经来过,当时正是秋天,庄稼收割,院子里便有七八人在家,据说这里是金竹乡到金铃乡古道上的一个大院子,当年红军和游击队也曾从这里经过。

金竹乡的地名确实让人难忘,要么没名字,要么名字非常有诗意,比如金子湾和田湾。这或许就是金竹乡的特色。

有田有金子,这是千百年来所有村民向往的最朴素的美好幸福生活。而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村民不仅坐拥种上特色产业的田地,手里的“金子”也越来越多,只是多半存在银行里——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更加幸福美好。

村官张支书

在采风中,我发现,金竹乡有一大群热心为民的好干部。张支书就是其中之一。

张支书很年轻,不是石柱土著,是金竹乡的儿媳妇。她是一名西北女子,出生在甘肃白银市,高中毕业后考入天水一所大学院校就读,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遇到来自金竹乡和农村的土家小伙子小陈,两人一见钟情,她便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和农村,先是担任村里的本土人才,后又当选为村支书,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午,我们一行在张支书的婆家吃饭。她的公婆都非常热情好客,摆了一大桌子色香味俱美的特色本地菜,还邀请了院子里其他人家来吃——据说这是金竹乡院子里的美好风俗,倘若一家有客来了,餐桌上弄了许多好吃的,必须请全院子的人来吃。

张支书的婆婆是一个身材高挑、长相漂亮、贤惠能干的土家大姐,大约六十岁左右,长相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俗话说,儿子长相一般像母亲,由此看来,张支书的丈夫小陈一定是个帅哥,且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与良好家风的熏陶,小陈一定是一个贤惠且善解人意的好丈夫,难怪张支书会在北京爱上这样一个石柱山区的小伙子。现在,小陈在县城一家外卖公司上班,是个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着一个大约有二十来人的小团队,因为周末假期生意好,工作忙,便没回来,但跟着他在城里读书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却回家来了。

我们刚到张支书家,她的小儿子看到她,便亲热地扑上来拥抱着她,一点也不怕笑;看得出来,因为平时与母亲聚得不多,刚读小学的小儿子便很想念她——这便是我们伟大的村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乡村振兴,张支书和金竹乡所有党员干部一样,始终在奋斗,始终坚守乡村、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服务,周末假期又在村里值班;小陈也在奋斗,为了让全家有更好的生活,便到了县城上班;而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在奋斗,因为金竹乡小学校已经没有学生,少年们便来到城里刻苦读书。

我相信,就像中国所有家庭一样,张支书一家四口的奋斗,一定会有大收获,在未来,日子一定会更加美好,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