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雅哲的头像

刘雅哲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6/09
分享

如何不装腔作势地欣赏艺术

人类对于艺术的兴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记得女儿小时候还不会翻身,只能平躺在床上时,她就喜欢颜色艳丽的气球和玩具,每当把这些东西放到她面前时,她会兴奋地手舞足蹈。

当她咿呀学语时,就会拿着五彩画笔涂涂画画,那些随意挥洒的线条令她激动不已。

阅读绘本、图画书时,她即使不识字,也要不断翻看着,无比热爱。

当我画出一些有趣的图案或用黏土、彩纸做出一些造型时,她看的目不转睛,并跃跃欲试。

她自己喜欢绘画、做手工,可以一个人沉浸多半天。

带她看画展或文物展时,她一般不听讲解,她先要在展厅里逛一大圈,看到她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才会停下来,仔细端详一番,然后才要我告诉她这件作品的故事。

9岁的她,正式学习绘画有3年时光了,她很享受每一节的绘画课,对于理论知识她更青睐于实际操作。

非常有幸,我看到了一个小孩子天然的对于艺术的感知过程。

作为一个非艺术专业的成年人,每当欣赏艺术品时,我却总会摆起一幅装腔作势的面孔来。想如数家珍般地告诉大家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再套用其他评论家们的言论给与评论,显得自己很懂的样子。

最初,我还因为女儿看艺术品不“认真”,而责备过她。我认为的“认真”就是要认真看作品旁边的注解,或者跟着解说员听他们讲解,也或者从网上搜索资料。

总之,整个展看下来,不是赏心悦目,而是身心俱疲。

那么,一个非艺术专业的人,到底该如何欣赏艺术呢?

《艺术的故事》就是来拯救我们的。

这本书1950年出版后,已经卖出了400多万册。

作者是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他出生于1909年3月30日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早年受教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钢琴老师。

这本书从最早的洞窟绘画讲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其中的艺术品插图也是无比的精良。他阐明了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他提出了: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我们看到一幅画时,谁都难免回想起许许多多的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

《艺术的故事》首先告诉了我们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

进入到博物馆,站在一件古老的青铜器前,你是欣赏它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呢?还是立刻去看旁边的注解,搜索它的历史由来呢?

你一定不甘心只做个赏花人,非要刨根问底的弄明白这朵花的学名、种植过程……你就被困在那朵花旁边,无法移步,开始用世人已然给出的评论和总结去冲击你的感觉。就像欣赏一个美人一般,你非要从一个医学的角度把她拆解成各种器官来看,或者听世人对她的评论,那你独有的欣赏眼光就荡然无存了。

了解一件作品的历史背景不是坏事,但不要让它成为你欣赏作品的第一个步骤。你应该用你自己的感官先去感受它们一番。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永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待发现。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一幅画,大胆地到画中去寻幽探胜,却是远为困难而又远为有益的工作。”

如何评论一件作品?

“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其实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就像梵高画的鸡。

那只好战的有漫画风的小公鸡和那一家其乐融融的母鸡小鸡,你更青睐于哪一幅作品呢?

或者一张微笑可爱的孩童画像和一张饱经沧桑的老人画像,你会因为孩童的可爱而觉得老人画像略差一些吗?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错了。

到底什么是艺术?

“只要一件事情做的无比美好,我们由于单纯欣赏他的做法几乎忘记问一问他的意图,这时我们就会谈到艺术。”

《艺术的故事》以时间为轴线,让我们了解了艺术的演变并让我们欣赏了很多幅有代表性的绘画和艺术品图。相信你阅读完本书后,会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让你以更平和的心态去欣赏各种艺术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