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虚炎的头像

陈虚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4/14
分享

高僧

                    

 

古代有许多名人雅士,也有高风亮节之人,看到他们的故事,我们总会为之一震,想到原来做人应该这么做,做事可以那么做云云,殊不知,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全凭一心。

 

从前就有这么个镇子,出了这么一位高僧。不知姓名,也不知生卒年月,更不知传闻真假,只是当做当年一桩奇人奇事被流传下来。既然无所考证,我们也不必担心杜撰的风险,哪怕他姓王姓李,姓高姓低,有人爱讲,有人爱听,有人爱传,有人爱考,足以。

 

故事发生在明末年月,新雄镇镇上。镇上王员外家有位千金小姐。自小家规严谨,家教充达,长成16年岁光景,王小姐已是出落地大家闺秀模样,琴棋书画,针绣女工样样精通。好生一个“落鱼沉水池放金,才貌一品柔媚娘”,村里人喜爱自不必说,王元外也自作一宝,整日金屋藏娇,难得抛头露面。

 

可事情怪就怪在这里。人家说千金小姐是天女下凡,以后必是嫁到皇宫做太妃去的,可曾想,太妃没做成,却成就了野汉子的种。那年近年末,小姐的肚子现了原形。王员外眼见大如瓜囊的小姐肚子,晦气自不必说,可恼怒也是无用,却不敢声张。随着孩子瓜瓜落地,在家人的逼问下,小姐只得说道:“那年早春去镇头的山寺朝香时落的种,不是野和尚的罢了。”说完便隐隐哭泣起来,再行软硬逼问,只是不说一字。员外思肘,不是野和尚的,那必是僧门掌事的。再一想寺里的方丈,长得白面清秀,虽上了年纪,也不过45光景。中年寂寞,道貌岸然,生奸少女,龌蹉齿寒。当下也不声张,等到孩子出生3月光景,员外家人抱着孩子去寺里讨个说法。

 

“你就是那鬼淫邪僧,坏了我闺女的身子,还在这庙里做得安平使者,瞧瞧你干的好事!”员外指着高僧骂道,把孩子甩到高僧的蒲团上。高僧眉目上扬,眼见篮中这一肉色啼哭之物,口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请歇气,有事善谈。”员外憋气,但也不敢佛门造次,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委,以及姑娘的说辞对方丈说了。姑娘在一旁啜泣,眼角望着方丈,好似千般言语,欲说还羞,万语千言,破镜难圆。方丈闭目沉思,一盏茶功夫才悠悠道:“生灵徒然诚可悲,情爱如刀伤心扉。天生一副好皮囊,询价可抵可怜婴?”说罢,二话不说,把孩子抱起,进入内堂。小姐闻听此言,自已明白一二,羞愧难当。王员外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见这方丈如此如理,抱走婴儿,竟也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还欲再骂,但转念一想,高僧此言不知何意,或内有隐情,再一想,既然他已抱走婴儿,即已承认自己的罪行。王员外生平最重名节,造次佛门虽说有理,但毕竟佛门圣地,传扬出去也不好听,如再辱骂喧哗,让一般僧众听走风声,女儿名节不保,自己的面子更要趟水,不如就这么了结了罢。想到这里,带着家眷,女儿回家去了。

 

春去秋来,转眼3年。三年里高僧带着孩子挨家挨户讨奶,化缘。镇里人眼见一个和尚带着婴孩整日上门,自不待见。有正义的人家,气恼得用笤帚打这僧人,骂道:“去你的狗王八,头上早冒烟了还去点人家的香火!”。也有好事的人家爱打听是非:“你这娃子是和谁生养的?告诉我,我便予你些吃食!”高僧也不动气,只是拿着钵平静说道:“自是有缘人的,舍与不舍,全凭施主的造化。”也有爱说笑的人家:“我自打小以为僧就是佛,佛就是僧,佛门就是僧门,僧门就是佛门,可是见了您以后,乃知佛门也非清静地啊!”说完拿眼瞅高僧,高僧笑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清静非清静也。人是未来佛,佛乃过去人。人之将错,佛之过错也。”总之,高僧抱孩子化缘的事情在新雄村已经传遍,说什么的都有。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辱骂刁难的高僧总保持浅浅的微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所有人。

 

3年的秋季,就在紫薇花刚凋谢的那时候,王小姐竟然又怀孕了。这次没有逼问,王小姐哭着自己说出了实情。原来三年前的春天,去年上京赶考的一位落榜书生流落此地。这位书生姓张,长得粉面朱唇,气宇轩昂。虽说是落榜生,但才华还是有的,可谓闻香起舞,点墨成诗。只是考官收受贿赂,明取暗盗,把本该中举的张某的名额划给了出价高者而已。一肚子屈才憋能,愤世嫉俗的张某人一日出现在王员外家门口,因为回家的盘缠用尽,只能以乞讨求援。正巧那几日王员外外出盘货,在家闲着无事的妻子也去跑娘家了,家中只留下小姐和几个仆役。好心的小姐看张某一表堂堂,又可怜他一个文弱书生,便留了客房,让张某寄住几日。本就高雅脱俗的无德佳人,碰到貌品一流的有才公子,正可谓才子遇佳人,百闻不如偶得。几日文章与诗词的考量后,王小姐便为张某人的才华所倾倒了,而张某人呢,见到如“天上皓月明墨眸,地上清潭润枯喉”的佳人,更是爱慕不已。不出几日,凤凰孪倒,鱼水融一,在那个月圆花谢的夜晚,情意绵绵的两人便成了好事。可是毕竟张某人不是本地人,不能长久留在此地,且在那个封建年月,此等下作之事也是不能公开的。张某立誓要在下次京考取得成就后风光迎娶王氏。王小姐在送别张某后,默默忍受着三年约期和相思之苦。可曾料想,不出几月,自己的肚子渐渐大起来,怎么掩藏也无济于事。王员外闹寺庙一事告一段落,王小姐以为无事了。只是听闻那山寺方丈忍辱含屈为了抚养自己孩子整日乞讨,化缘,心有不忍,但也无力说出真相。几次托贴心丫鬟去寺里送些银两,那方丈也执意不受,回道:“千金难买尘缘了,落地瓜囊自生苗。”丫鬟回到府上又如此回复小姐,小姐苦笑道:“罢了,是个不循变通的拧和尚!”之后,便唤丫鬟每年过节时分多烧些香火钱,打探下孩子的情况。自己再也不肯上庙,也无颜见这位德法高深的僧人了。转眼,3年一届的秋考已闭,张某又来寻着王小姐。两人一见,干柴烈火,相思之苦瞬时化为浓烈的欲火。事毕,张某告之王小姐,自己高中举人,这次回家登科拜官后就来迎娶她,短则数月,长则半年。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半年就过去了,迟迟盼不到情郎的王小姐知道这次是真的受骗了,于是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告诉了家人。王员外气愤自不必说,想着正在风雨中为自己孩子奔波的高僧,不由得愧疚难当。

 

翌日,王员外携妻带女一起上寺庙。找到方丈住的禅房,见到正在给孩童梳理的高僧,王员外和王小姐齐齐扑倒在地上。高僧扶起员外一家,说道:“成也罢,败也罢,百年成败罢;得也苦,失业苦,从来得失苦。做人呐,不惊宠辱,不问生死,不谙天命,不计真妄可好?”说完,把孩子还给了员外。

 

从此,高僧抱孩子乞奶的故事就从这个镇子流传到那个镇子,很快传遍了全国。接下去从那个年月又流传到现代,从朋友口中又流传到我这里,于是我便把它做了文章,目的是让人从中有所启发。考究人按耐不住:“按说,这么有名的公案若是真的,必然载入史册,高僧当有名有姓,寺庙也必有个称号。然查遍典籍都找不出半点相似故事,也找不出对应人物,莫不是作者杜撰的罢?”听完我也自觉好笑,也学学那高僧的语气,回复他去了狐疑罢了:

 

“真人假人都是人,真事假事都是事,好听难听直教听,信与不信关耳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