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虚炎的头像

陈虚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4/22
分享

《春日读诗》评蔡官富诗 (讲稿)

首先,非常感谢蔡老师邀请我来为他的诗歌做点评。作为文学新人,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感谢他的提携。那先讲下我和蔡老师的关系,可以说亦师亦友,我们最初认识,是五六年前一次徐志摩馆搞得诗会,也正是因为那场诗会,我结交了蔡官富老师,并加入西子湖诗社。此后这些年,我们可以说都是玩在一块,经常参加大小诗会,文学交流会,我们相互朗诵,分享对方诗歌,有时也自行策划,举办一些民间的小型诗会,说白了就是比较玩得来的诗友们相互聚聚,聊聊,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了解蔡老师,就性格上来说,我与蔡老师是很投缘的,虽然年纪上相差几岁,但真的是忘年交,无话不谈那种。我觉得,对于一个文人,文学创作是一方面,这是属于个人的,完全独立,原创,非组织性的;但是,文人毕竟也是个团体,创作同样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所以这个圈子,也是需要去摸索和参与的。那么就会接触到许多形形色色的文友,也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这是比较客观的,毕竟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的。一个好的文友,可以在文学路上,相互批评提高,扶持帮助,相互提携,这真是不可多得的。一般而言,那我是比较尊重那些有才华,有品性的文人,不仅生活上品味和趣味相投,而且文学创作上,也能心心相惜,互为师友,想必这就是一种很和谐的文友关系了。

那我和蔡老师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说白了就是慢慢了解的过程。怎么了解?一个我想就是通过现实交往,另一个就是通过他的作品。在交往过程中,我已经看到蔡老师的一面,他始终保持淡淡的微笑,平易近人,像个老大哥一样关照我们,同时也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性情,属于性情中人吧,那这些都是表面的,需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就要看他的作品,这里头反映了他的更超我,或者说接近灵魂层次的人格。那到目前为止,我统计了下,如果把过去诗会口头评论他的作品也算上,估计总共评论了差不多有7,8篇作品,所以对他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中的人格映射,大体有所了解。

记得评论他第一首诗歌,《二朵心花》,应该是他第一本诗集里,这里看不到。我简单讲下,这首诗里心花是什么意思?心花就是指诗意给人带来的愉悦和陶醉。那两朵心花,不言而喻,是爱情诗,说得是,两颗彼此诗意的心碰撞在一起,对文人而言,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所以,心花,其实是彼此理解对方,相爱相濡的产物。都说文人是比较多情和浪漫的,这首诗大抵说明了这点。其中记得有一句,“美美的心”和“深深的情”,要留给懂你和爱你的人。从中我看到什么呢?那就是诗人那种温存的内心,是美美的,那他的感情呢,也非常深沉强烈。

此后又评论几篇,其中一篇叫《轻轻的我来了》,一看到这题目,大家肯定联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原来是诗人种了一颗小树苗,细细呵护其成长的过程。故事很简单,描写也非常朴素,轻柔,就是这一桩小事,但被诗人温柔的内心描画成一件格外温馨的“情事”。当然,小树苗肯定是一种象征,可能是他的孩子,也可能是他的诗心,也可能象征他的创作,从幼稚到丰满的过程,总之,可以有多重理解。但是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从诗歌里,大体感受到一股温煦的和风,似乎将诗人的诗心吹来,也正是这颗诗心,陪伴这小树成长,化为和风,温煦着每个读者的内心。噫!一个多么细腻而温柔的人!

还有一首,叫《仰望星空》,这里我都不讨论诗歌好坏,我只谈一下,我读出或者感受到什么,以及诗歌对诗人自身灵魂的刻画——这只笔,虽然表面上在写别的东西,景物也好,事件也把,最终其实都是在刻画什么?他的心,他的灵魂。对不对?那这首诗的内容我就不讲了,我就讲下我读出了什么——简单说就是,诗人内心如孩童般,留恋星空的奥秘。我觉得这点和我认识的蔡老师是一致的,虽然看上去蔡老师很老诚,其实有时也像个孩子,非常可爱,因为他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孩童——一个童真的,阳光的,也是怀有理想的这么个大男孩。我想,这就是蔡老师灵魂的形象。蔡老师,这可不是我刻意美化你奥!是我就读到的感观,就事论事。那事实上,结合先前的,这个大男孩还非常温柔,细心,有爱,温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能和蔡大哥,成为忘年交,因为我们诗人的心中,大多其实都住着一个孩童,都是伏尔泰笔下的那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无数问题想要探寻的天真汉。也只有这类人,彼此不会心怀芥蒂,都大大咧咧,所以才成为知己好友。

所以,很奇怪,诶,我们往往能从诗人的作品里,看到完全与他外表不一样的一面。如果你不读蔡老师的诗,你怎么可能发现,这样一个糙汉子,这样一个成熟的男人,内心是那样细腻而温柔,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再深入去挖掘他的内在,从这本诗集里的,一首与诗集同名的《深藏火焰的河流》的诗歌中,你可以看到,诗人表面看似风轻云淡,看似朴素甚至木讷的一个人,内心其实包藏着火焰,火焰是什么,就是激情么!这种激情被他深深按捺住,但又蓬勃欲出,我想这也是诗人对其灵魂的一个写照。可又怎么办呢,无处发泄,诗人只能通过文字来发泄一下。所以,我有时对诗歌的定义也很戏谑,我觉得也无需把诗歌看得那么高大上,其实都是文字,而文字无非就是表达情思,其实就是一纸发泄。你发泄地通畅,发泄地淋漓尽致,发泄地意趣澎湃,那就是好诗么。有些人写诗,半藏半掖着,好像有无数话要说,但真到说到关键处,又欲说还休起来,那还不如不说呢,是不是?朦胧诗,也不是非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半掩的,关键成功与否,取决于你能否把情感完整,充分,精确表达出来,而不是故弄玄虚,遮遮掩掩。形式感大于内容的诗歌,我觉得是最不可取的。

题外话多说了些,回归蔡老师的诗歌,这本新诗集面世,里头的许多诗歌都很打动我。同时,我也看出一些诗人创作风格的转变。比方说,过去他的诗是比较重视情感的,抒情诗会比较多,而这本诗集里,主题就比较多样化。这也看出,诗人的视野在扩张,他的关注点在改变。《大秦的酒》,这首诗本来差点“落选”,落选打引号,大家懂得。为什么呢?因为里头看似大写特写大秦的酒,事实上,诗人在品酒吗?显然不是。酒是一种象征物,象征什么,大秦的治国之“法”。里面几句经典语录:1智者曰:社稷乃人心2大秦的酒,烈中带辣,强权的剑光至人生寒3唯有,以民为本的法治,道统着华夏的长治久安。这些都是诗人对大秦法治的理解,里头也有他的呼唤,就是要以民为本,道统天下。什么是道统,就是遵循自然达到,无为而治,也就是所谓老子的治世观。

举一斑而窥全豹,从这首诗里,我们读到诗人的一种法治思想,也读到他的志向与情怀。这类诗,过去我也读到过,比如《悲欣人生——纪念李叔同诞生140周年》,虽然是一首谨怀诗,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有一颗济世怀柔,光照人间的心。这些不仅仅体现了诗人的志向,同时也表露出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就是思想。我们能从诗人创作的转变过程,看到这种思想性在不断增多,不断深刻。

我觉得诗歌创作,无非就是表达诗人的情思。古代说,情思志,其实志,就是志向,抱负,理想,这是诗人“想要什么”,属于欲望,归根结底这不是思想,还是情感一类。所以我们可以简化,诗歌的目的,就是表达情与思。那情是什么,是感性,思是什么,是理想,这也就把我们人类所可能表达的意识,其实已经闭合了。那么情感有很多,七情六欲,辛酸苦辣,我们诗歌着重表现的,也就是这些,可思想呢,其实不需要太多,只要诗歌中加入些许,诗歌就会变得回味隽永,经久不衰。有个比方,我用制酒做比喻:制酒需要酒材和酒曲(催化剂),酒材量大,这就是情,而酒曲只需一点点,这就是思。其实,一首诗歌,表达情再多,无论种类和程度,那都只是停留在情的成分,而若诗歌中再加上一两句哲理思辨,金句锦言,,那么这首诗一下子就会跳脱出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是我写诗的一点微末诀窍,分享共勉之。能与在座各位前辈,老师,文友们相互交流心得,非常荣幸~谢谢大家!

2023.4.15于天都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