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福建宁德福安市,是福建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生长在市区往北十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幼小初学业,都是在镇上完成的;十七岁前,离家最远的距离也就是去隔壁的镇上学习的高中生涯,而我第一次见到所谓的城市是在十八岁,高中毕业离开家乡至省会福州求学,福州便是我对于城市的第一印象。
2013年,我十八岁,因为升学需要去离家百余公里外的福州市继续学业,那时动车还未开通,长途出行只能靠公共交通,从家中到市区需要坐半个小时到小巴士,再从北站换乘公交至南站,从福安市区到福州市区的时间约两小时三十分钟,是自出生以来,坐过的最远的车也是最久的车,临行前,父亲嘱咐千万注意安全,到了记得给他报个平安,父亲因年轻时嗜烟,导致肺功能下降,身体不适,无法出远门,所以母亲与我同行,行至车站,在车站门前,排队等待进站,南站确实是比北站要大了不少,外观据我估计应该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车站外满是售卖各类小吃的摊子,走过检查点,便是售票厅,我跟着母亲一起在售票处购买车票,彼时从福安前往福州的车票是70元,购买完成后,我和母亲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场站内找寻着前往福州的班车,车场内的车辆来往,不下几十台大中巴车,不过去往福州的班车就在售票厅出口处,找到了去往福州的大巴车,检票员招呼找我们上车,与平时家中坐的车有不同,长途大巴车分上下两层,好在时间尚早,空余座位甚多,我和母亲选择了上层前排的座位,我虽出门次数不多,但却十分喜爱乘车,小时候父亲出差时,总是要拉着父亲的衣角求他带我一起,不过往往都是被母亲拦住,没有让我得逞;所以好不容易有远途乘车的机会,我自然是不愿放过的。
车辆启动,车厢内此起彼伏的鼾声,母亲也闭目养神,而我却对窗外的景色充满好奇,我是文科生,尤其喜爱地理,而福建是典型的东南丘陵的地貌特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俗语对福建的地形的描述再适合不过了,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感受尤为明显,除接近海边时有广阔的滩涂地外,其他区域均被山丘环绕,不知过了多少个隧道,终于,渐渐的前方的景色明朗了起来,城市出现在了眼前,我知道已经进入了福州的地界,那个时刻我似乎觉得眼界与思想瞬间便开阔了些,与家乡小城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城的一切都是加倍的,加倍高层的高楼与加倍宽阔的马路,加倍宽敞的车站与加倍密集的人群,这便是我对大城市的第一印象。
不过,令我后悔的是,大学校园距离市区的距离十分遥远,大学四年的时光中,我从未离开过福建,直到二十二岁大学毕业,为了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去见更大的城市,让脑海中的城市生活成为现实,我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也曾行走在南京东路,在静安寺,在外滩,在近代万国建筑与现在浦东金融中心的强烈冲击中思考未来,这些思绪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回荡,以至于每次来到上海,我总会在曾走过的路上体会不同的感觉,上海的繁华是肉眼可见的,它与四年前我第一次踏上省城的感觉不同,它带给我的是震撼,这是我对上海的第一感受。
其后因工作变动,我辗转在深圳、上海、杭州任职,也走过了北京、广州、香港、西安、成都、新加坡、曼谷……,见过了城市的风光,体会过了风土人情,北京的庄严、广州的安逸、香港的拥挤、成都的巴适、新加坡的现代化、曼谷的喧闹,种种体验,都是新奇的,但它们带给我内心的震撼或激动却随着时间越来越少,或许是眼界慢慢开阔了,思维慢慢成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