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应邀去朋友租住的小院吃了一回家庭烧烤外加地锅炖菜。
小院位于河北大厂县的农村,跟北京通州接壤。一进大门就感觉别有洞天,院子的右边呈现的不是水泥地面的生硬,而是原汁原味的泥土气息。
在北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亲近土地,一种清新自然的美妙瞬间充盈心中。
也许是农村人的传统思维习惯,我很是喜欢农家小院的泥土本色。看见城里小区的一楼小院被铺上了马路砖,就觉得可惜了那来之不易的乡土气息,要是种点花、菜之类多好啊。
我理想中的小院应该有一排花圃,几畦菜地,最好要再有个木制的葡萄架,下面能休闲喝茶那就更完美了。
这家小院就接近我的想象。院子是朋友整体租下来的,有三间正房,三间偏房,靠东边院墙占院子的一小半左右,不知为什么没有浇筑水泥,留下了一片绿色的菜地。
挨着门口的右边,朋友自己搭了一个雨棚,里面放着一辆平时拉货的大三轮。雨棚外边是一个小型的矮一点的棚子,目光所及,里面隐隐的有团白色在晃动,细看原来是几只鹅在里面散步呢,真是叹服友人的情趣。
一片看起来很肥壮的青呼呼的黄豆长势很好,朋友说豆种是托人从老家带过来的迟黄豆种,还没结荚,只看见绿叶没有果实,估计还得有一段时间才能成熟。
两排高高的交叉相连的竹架子,上面密密的爬满了豇豆的藤蔓,豇豆还在开花呢,应该还能挂果一段时间。
这边是三畦菜地,一畦小白菜,应该没撒种多长时间,感觉还有点嫩,有点矮小,晚几天吃正是时候。
一畦是刚撒下去没几天的茼蒿,这个是我爱吃的涮锅菜,到时候熟了再来蹭一顿。
一畦是已经能看见白色根部的大白萝卜,冬令的常备蔬菜,涮锅炖肉都是必不可少的辅料。吃货免不了说吃的,哈。
独具特色的是水龙头旁边(挨着萝卜地)的一个小屋,推开简易木门,朋友介绍说这就是今天的主角,土灶。土灶做工很细致,灶的四周及台面镶嵌了白色的瓷砖,灶面安了一口圆形的大铁锅,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
这个灶台是找曾在老家做过瓦工的师傅,仿照家里土灶的款式而制作的,在北方很少见过。小屋也是自己盖的,灶台的里间是一个淋浴的小房,房顶上放着一个晒水袋,白天的太阳晒得水很热,虽很简单,却不失为一种因陋就简的朴实。
小屋的北边是挨着正房的一块水泥地,也没什么用途,朋友放了几个木架子,一大片南瓜藤已经布满这篇空地,眼尖的我一眼就看见一个大南瓜躲藏在藤叶下面的水泥地上,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的。有点好奇这水泥地上怎么长出的南瓜,追根溯源,原来南瓜藤的根部是在水池边的地里,一根藤蔓斜斜的爬了过去,开枝散叶,形成如此的壮观,植物的活力就是那么的旺盛。
水泥地和菜地交界的地方,一溜排放着十几颗辣椒,红的绿的辣椒坚挺的朝着天空,似乎仰脸在跟太阳对话呢。这种是称为“朝天椒”的,很辣的一种辣椒,我很喜欢它的辣。
院的西边是三间偏房,和自己盖的两间简陋的储物间,储物间里面是一些工程用的材料及工具。
不由惊叹,的确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处所。
上午朋友已经买好了晚上的食材,五六斤已经穿好的羊肉串,鸡翅,板筋,鸡脆骨等放在冰箱里,烧烤的设备和材料早已准备好,只等到时候现烤即食。还有一些喝酒用的诸如花生米,凉拌豆腐丝,香肠等。
需要铁锅炖的是猪蹄和胖头鱼,朋友说本来想有个铁锅炖鸡的,可是转了几个市场没买到活鸡。
六点以前猪蹄和鱼已经做好出锅了,还有几个青菜等待其余的客人到来再现炒。
陆续到来的还有五个人,经介绍,他们简牍书法大师孙敦秀先生的弟子,有两人带来了自己的两幅作品送给了晚宴的东道主。
宴席也因他们的到来而出彩,逐步进入高潮,啤酒喝了四十多瓶,小卖部的库存啤酒都买光了,喝到十二点多,才罢酒离席。
班长岳兄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班级,内心虽有想法,只是碍于昂贵的学费而不敢点头,一年两三万呢,不是小数。
但愿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